旅美作家邱雯:每天上网看羊晚 感觉没离开家乡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1-18 07:24

邱雯在美国没丢掉老本行,制作节目在当地电台播出(受访者供图)

邱雯在美国没丢掉老本行,制作节目在当地电台播出(受访者供图)

金羊网记者 龚卫锋

上世纪90年代,收听广播的广州人一定对《旋转歌厅》《与你同行》《让世界充满爱》等节目不会陌生。这些优质节目的背后,都有一个人在主持——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主持人邱雯。当主持人的八年间,邱雯在广州家喻户晓。1996年,邱雯开启旅美生涯,读书、教书、做主持人。她在美国从零开始,创办华声汉语教育中心。

2012年11月10日,邱雯回到广州宣传新书《寻梦——邱雯在美国》。两天后,羊城晚报报道了这位华丽转身的女性,让她重新走进大众视野。邱雯笑着感慨:“因为羊城晚报的报道,我红了。”

“羊晚报道让我在全国有知名度”

2012年11月4日,羊城晚报刊登了广州知名作家梁凤莲为《寻梦——邱雯在美国》写的序,她如此评价邱雯的过往:“人因为有梦想而期待,因为有期待而努力,因为有努力而收获,因为有收获而回忆。”邱雯这本书介绍了她的“前半生”:从在广州功成名就,到在美国从零开始,继而创办华声汉语教育中心。

邱雯每年回广州,她都会跟多年的听众粉丝见面。2012年,带着新书回来的邱雯,也让“粉丝见面会”变得格外热闹。邱雯说:“整场签售分享会没找赞助,都是粉丝帮忙弄的,我没想过赚钱,只为分享在美国的经历。”2013年,邱雯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联络之下,带着《寻梦——邱雯在美国》一书参加了南国书香节。这多少还得益于羊城晚报的报道。

在报道中,邱雯向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了旅美经历:“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出国时,我几乎一句英文都不会,坚持到学校上课,硬是将一个大学学历读下来了。”她也用满满的正能量鼓励年轻人:“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进退之间。我一个中年女性能做到的,年轻人更可以做得到。”

羊城晚报的报道经过网络发酵,产生全国影响,邱雯说:“登上羊城晚报后,我的微博粉丝涨了很多。现在很多粉丝都不知道我是电台主持人,只知道我的作者、教师的身份。”在全国有了知名度,近年常有媒体找邱雯采访:“后来环球时报采访过我,还写了一篇关于中西婚姻的报道,人民日报采访过我,中央电视台也找到我去录节目。”

在美国做节目也要看羊晚

邱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每份工作都和羊城晚报缘分颇深。

1988年,邱雯进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做了八年的主持人。“我们准备节目前要做剪报,羊城晚报肯定是我的首选,因为这张报纸对广东人来说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随后,邱雯到了美国依然记挂着家乡的报纸,“来美国后很难看到羊城晚报,后来出了电子版,现在有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我又跟羊晚连接上了。”

邱雯定居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卡斯特,在历史悠久的林顿豪女子中学担任汉语老师,她说:“我们不仅要教汉语,更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用一本书教学显然是不够用的,我会用到报纸、电视信息,羊城晚报的新媒体成为我搜集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美国,邱雯也没放弃老本行,她空闲时制作广播节目《优之文品》,在美国多家电台播出。“通过这档节目,我为中美两地的人传递信息,做文化宣传。”邱雯当年做节目时流行的“剪报”换成了检索“电子报”,没有变化的是邱雯还会在羊城晚报上找新闻。

与传媒行业打了30年交道,羊城晚报是邱雯颇为钟爱的媒体,“我每天一有空就会看看今天羊城晚报微博、微信又发布了什么。”因为羊城晚报,邱雯觉得自己跟家乡的距离更近了,“在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所以通过羊城晚报我可以了解家乡的情况,哪条地铁开了,哪条路修好了……广州天天发生巨变。因为有羊城晚报,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

回访·手记

留学生们的“邱妈妈

 在一小时的采访中,邱雯不仅讲述了她和羊城晚报的渊源,也分享了她在美国的生活,让她颇为自豪的是自己的“汉语教师”身份。邱雯承认自己是林顿豪女子中学的明星老师,她为了推广中华文化,搞了很多事情:导演春晚,这项活动被写进学校教学大纲;庆祝中秋节,得到海外教师集体赞赏。她不仅教会外国学生包饺子、做年糕,更教会了食堂厨师……

邱雯是林顿豪女子中学唯一的中国老师,她也是中国留学生的家长联络人。“我从学生名单中,把中国学生一个个挑出来,完善他们的联系方式,我给孩子们拍照片,发给他们家长。”

当学生家长来美国,邱雯也义不容辞承担接待重任,“很多家长不懂英文,他们来看孩子,不知道怎么办,就联系我,我就带他们找到学校,帮助他们解决在美国的食住行。有家长感念我的帮助,会激动地说你真是孩子们的‘邱妈妈’。”邱雯很欣慰:“我也有女儿,我能体会他们的心情;而且我来美国时不懂英文,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今天要回馈。”

总策划:刘海陵

统筹:郭启钊 梁克毅

统筹执行:赵鹏 陆德洁

编辑:阳扬
数字报

旅美作家邱雯:每天上网看羊晚 感觉没离开家乡

金羊网  作者:  2018-01-18

邱雯在美国没丢掉老本行,制作节目在当地电台播出(受访者供图)

邱雯在美国没丢掉老本行,制作节目在当地电台播出(受访者供图)

金羊网记者 龚卫锋

上世纪90年代,收听广播的广州人一定对《旋转歌厅》《与你同行》《让世界充满爱》等节目不会陌生。这些优质节目的背后,都有一个人在主持——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主持人邱雯。当主持人的八年间,邱雯在广州家喻户晓。1996年,邱雯开启旅美生涯,读书、教书、做主持人。她在美国从零开始,创办华声汉语教育中心。

2012年11月10日,邱雯回到广州宣传新书《寻梦——邱雯在美国》。两天后,羊城晚报报道了这位华丽转身的女性,让她重新走进大众视野。邱雯笑着感慨:“因为羊城晚报的报道,我红了。”

“羊晚报道让我在全国有知名度”

2012年11月4日,羊城晚报刊登了广州知名作家梁凤莲为《寻梦——邱雯在美国》写的序,她如此评价邱雯的过往:“人因为有梦想而期待,因为有期待而努力,因为有努力而收获,因为有收获而回忆。”邱雯这本书介绍了她的“前半生”:从在广州功成名就,到在美国从零开始,继而创办华声汉语教育中心。

邱雯每年回广州,她都会跟多年的听众粉丝见面。2012年,带着新书回来的邱雯,也让“粉丝见面会”变得格外热闹。邱雯说:“整场签售分享会没找赞助,都是粉丝帮忙弄的,我没想过赚钱,只为分享在美国的经历。”2013年,邱雯在暨南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联络之下,带着《寻梦——邱雯在美国》一书参加了南国书香节。这多少还得益于羊城晚报的报道。

在报道中,邱雯向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了旅美经历:“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语言。出国时,我几乎一句英文都不会,坚持到学校上课,硬是将一个大学学历读下来了。”她也用满满的正能量鼓励年轻人:“一个人成功与否,就在进退之间。我一个中年女性能做到的,年轻人更可以做得到。”

羊城晚报的报道经过网络发酵,产生全国影响,邱雯说:“登上羊城晚报后,我的微博粉丝涨了很多。现在很多粉丝都不知道我是电台主持人,只知道我的作者、教师的身份。”在全国有了知名度,近年常有媒体找邱雯采访:“后来环球时报采访过我,还写了一篇关于中西婚姻的报道,人民日报采访过我,中央电视台也找到我去录节目。”

在美国做节目也要看羊晚

邱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每份工作都和羊城晚报缘分颇深。

1988年,邱雯进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做了八年的主持人。“我们准备节目前要做剪报,羊城晚报肯定是我的首选,因为这张报纸对广东人来说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随后,邱雯到了美国依然记挂着家乡的报纸,“来美国后很难看到羊城晚报,后来出了电子版,现在有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我又跟羊晚连接上了。”

邱雯定居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卡斯特,在历史悠久的林顿豪女子中学担任汉语老师,她说:“我们不仅要教汉语,更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用一本书教学显然是不够用的,我会用到报纸、电视信息,羊城晚报的新媒体成为我搜集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美国,邱雯也没放弃老本行,她空闲时制作广播节目《优之文品》,在美国多家电台播出。“通过这档节目,我为中美两地的人传递信息,做文化宣传。”邱雯当年做节目时流行的“剪报”换成了检索“电子报”,没有变化的是邱雯还会在羊城晚报上找新闻。

与传媒行业打了30年交道,羊城晚报是邱雯颇为钟爱的媒体,“我每天一有空就会看看今天羊城晚报微博、微信又发布了什么。”因为羊城晚报,邱雯觉得自己跟家乡的距离更近了,“在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所以通过羊城晚报我可以了解家乡的情况,哪条地铁开了,哪条路修好了……广州天天发生巨变。因为有羊城晚报,我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

回访·手记

留学生们的“邱妈妈

 在一小时的采访中,邱雯不仅讲述了她和羊城晚报的渊源,也分享了她在美国的生活,让她颇为自豪的是自己的“汉语教师”身份。邱雯承认自己是林顿豪女子中学的明星老师,她为了推广中华文化,搞了很多事情:导演春晚,这项活动被写进学校教学大纲;庆祝中秋节,得到海外教师集体赞赏。她不仅教会外国学生包饺子、做年糕,更教会了食堂厨师……

邱雯是林顿豪女子中学唯一的中国老师,她也是中国留学生的家长联络人。“我从学生名单中,把中国学生一个个挑出来,完善他们的联系方式,我给孩子们拍照片,发给他们家长。”

当学生家长来美国,邱雯也义不容辞承担接待重任,“很多家长不懂英文,他们来看孩子,不知道怎么办,就联系我,我就带他们找到学校,帮助他们解决在美国的食住行。有家长感念我的帮助,会激动地说你真是孩子们的‘邱妈妈’。”邱雯很欣慰:“我也有女儿,我能体会他们的心情;而且我来美国时不懂英文,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今天要回馈。”

总策划:刘海陵

统筹:郭启钊 梁克毅

统筹执行:赵鹏 陆德洁

编辑:阳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