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百余件 清宫珍宝深藏东莞之谜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2-01 10:32

▲在东莞合影,前排左起:何伯孙、黄玉质,中排左起:房松青、莫稚、司机,后排左起:伍伟如、沈竹、谢辰生

  ▲故宫调拨文物展入库清单

   房松青(右)与徐恒彬在故宫合影 (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特别报道44莞城

策划:谢红

文/图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梁小菲

1月3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东莞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会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说起东莞与故宫的缘分要追溯到1973年的秋天,因“机缘巧合”故宫曾调拨百余件文物来东莞,并永久地藏于莞邑大地,但“深闺”里的宝贝们40余年来,仅两次和市民见面。这些珍宝背后有什么故事?它们与东莞有什么渊源?经过多方走访,今天羊城晚报记者为您娓娓道来。

“机缘巧合”成就美事

作为将故宫文物引入东莞的第一人,原东莞县文化局副局长房松青道出了这批珍宝的来由,房老先生说是“机缘巧合”。1973年秋天,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沈竹来莞视察工作,他在参观了东莞县博物馆后,对馆内文物缺乏精品感到遗憾。在得知是受地域和历史文化沉淀等因素的局限,东莞县博物馆文物精品征集工作存在诸多的困难时,沈竹笑了笑对房松青说:“你想不想要好东西啊?如果想要就来北京,我让故宫调拨一些给你。”房松青受宠若惊,当即表达了希望获得的愿望,然而,能否如愿,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沈竹第二天离开东莞回北京了,但是他留下的一句话,却重重地压在了房松青的心里,他吃不下、睡不好,整天都记挂着此事。他决定亲自去北京“求”宝。然而,在那个年代要去一趟北京并不容易。房松青就此事找到了当时的分管领导请示汇报,领导却丢下了一句话:“这样吧,请他们写个公函来再说吧。”得到指示,房松青马上给沈竹副局长打了个电话汇报情况,沈竹则说:“文件就不用发了,我发个电报给你们吧。”当天,房松青就收到了沈竹副局长发来的电报:请广东省东莞县文化局派同志来北京提取文物。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房松青和当时的东莞县博物馆馆长何伯孙终于顺利上京。1973年12月22日,他们与故宫博物院正式办理了手续,故宫共调拨文物93件套,计108件。

在回来的火车上,他们巧遇广州市博物馆的几位同志,大家互相问起上京的缘由,原来广州市博物馆是去北京与别的博物馆交换文物,是一对一的等数交换。“当听说我们是去北京接收故宫调拨文物,大家都不敢相,直到看到调拨清单,才敢相信,感觉太不可思议了。”在几十年后说起此事,房老先生仍很兴奋。

在谈到当年的这一批调拨文物时,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主任闫宏斌介绍说,故宫向地方调拨文物大多在上世纪70年代,目的是支援地方文化建设。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很少听说向地方调拨文物的案例了。在听说东莞藏有故宫108件文物时,该负责人也感到很惊奇。他表示,向东莞调拨文物,估计与东莞地缘有关系,特别是靠近港澳地区,有很多华侨,而故宫文物正是向华侨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这次也是故宫唯一一次向广东调拨文物。

93套108件文物大部分为皇家用器

据东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故宫调拨文物共有93套,108件,主要分陶瓷、玉器和杂项三类。陶瓷数量最多,达到53件,以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窑器为主,分别有青花、粉彩、斗彩、单色釉等,大部分都是皇家用器,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工艺上都可以说是精品。

其中一件清嘉庆青花八仙过海碗,造型典雅,青花发色浓艳,画工精细,釉面润洁,为官窑中的上乘之作。调拨的玉器共29件,虽然数量不多但精品不少,大多为皇家用玉,如清青白玉雕梅雀如意、清白玉海马负书图等,特别一对清乾隆白玉光素渣斗,玉质洁白,造型灵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调拨的杂项文物中,分为珐琅、玻璃器,漆器和竹木牙雕器,其中有清宫造办的作品,也有京作、苏作、广作等民间代表作,特别是两对清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纹盘和碗,为清宫造办所作,专为乾隆贺寿特制,十分珍贵。

“接手保管部的工作后在摸查馆里的家底时,我得知馆内有这么一批宝贝时很兴奋,就想着要做一次相关的展览。2014年,刚好是这批宝贝到东莞的40周年,于是便有了2015年春节期间的《皇城珍宝东莞藏——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展》。”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筹办展览期间,馆里专门请来了故宫博物院的杂项专家夏更起以及玉器专家杨震华、陶瓷专家陈华莎等对这批文物一一进行了鉴定。80多岁的夏更起老先生还说起,当年故宫调拨这批文物给东莞时,杂项部分正是由他挑选的。他介绍道,他查阅清宫档案得知,清乾隆年间的万寿无疆纹盘和纹碗,是为乾隆皇帝六十大寿烧制的,当时只烧制了500件,故宫调拨给东莞的就有两对,非常珍贵。

将在新馆首批专题展上再次亮相

1973年从故宫博物院调拨到东莞后,这批文物在1974年春节第一次与东莞市民见面,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北京皇宫来了一批东西到东莞县博物馆这一消息在民间迅速传开,市民纷纷涌入观赏,香港市民也闻讯赶来参观,议论纷纷,评价不一。据博物馆的老同志回忆,当时大家对清乾隆白玉五福九寿如意议论最多,香港人说可以买到一栋几十个单元的楼房了,有些东莞市民则认为可以买到几十辆解放牌的汽车了;很多的观众对清乾隆白玉素身渣斗更感兴趣,觉得皇帝太会享受了,吐痰都要用那么精美的玉器。

2015年春节期间,《皇城珍宝东莞藏——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展》上,这批文物40年后的再次亮相同样受到市民的追捧。曾经参观过这次展览的贺阿姨就称,自己来自湖北,还没机会去北京,没想到能在东莞看到这些皇家器物。

“目前我们正在围绕这批文物进行相关文物的征集,例如龙袍、朝珠等,力求让新馆开馆时的专题展览更立体更丰满。”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对记者说,策划新馆专题展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故宫调拨文物展,专题展览将在新馆进行为期两到三年的展出,到时将有更多市民能欣赏到这批皇家珍宝。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这批文物,东莞市博物馆还专门到北京颐和园请到技艺专家为每件文物制作了囊匣,这种特制的囊匣沿用宫廷的传统技艺,并采用了现代的无酸材料。作为馆藏文物系列丛书之一,《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一书也在2013年得以出版。

编辑:yulin
数字报

解开百余件 清宫珍宝深藏东莞之谜

金羊网  作者:  2018-02-01

▲在东莞合影,前排左起:何伯孙、黄玉质,中排左起:房松青、莫稚、司机,后排左起:伍伟如、沈竹、谢辰生

  ▲故宫调拨文物展入库清单

   房松青(右)与徐恒彬在故宫合影 (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特别报道44莞城

策划:谢红

文/图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梁小菲

1月3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东莞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会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说起东莞与故宫的缘分要追溯到1973年的秋天,因“机缘巧合”故宫曾调拨百余件文物来东莞,并永久地藏于莞邑大地,但“深闺”里的宝贝们40余年来,仅两次和市民见面。这些珍宝背后有什么故事?它们与东莞有什么渊源?经过多方走访,今天羊城晚报记者为您娓娓道来。

“机缘巧合”成就美事

作为将故宫文物引入东莞的第一人,原东莞县文化局副局长房松青道出了这批珍宝的来由,房老先生说是“机缘巧合”。1973年秋天,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沈竹来莞视察工作,他在参观了东莞县博物馆后,对馆内文物缺乏精品感到遗憾。在得知是受地域和历史文化沉淀等因素的局限,东莞县博物馆文物精品征集工作存在诸多的困难时,沈竹笑了笑对房松青说:“你想不想要好东西啊?如果想要就来北京,我让故宫调拨一些给你。”房松青受宠若惊,当即表达了希望获得的愿望,然而,能否如愿,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沈竹第二天离开东莞回北京了,但是他留下的一句话,却重重地压在了房松青的心里,他吃不下、睡不好,整天都记挂着此事。他决定亲自去北京“求”宝。然而,在那个年代要去一趟北京并不容易。房松青就此事找到了当时的分管领导请示汇报,领导却丢下了一句话:“这样吧,请他们写个公函来再说吧。”得到指示,房松青马上给沈竹副局长打了个电话汇报情况,沈竹则说:“文件就不用发了,我发个电报给你们吧。”当天,房松青就收到了沈竹副局长发来的电报:请广东省东莞县文化局派同志来北京提取文物。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房松青和当时的东莞县博物馆馆长何伯孙终于顺利上京。1973年12月22日,他们与故宫博物院正式办理了手续,故宫共调拨文物93件套,计108件。

在回来的火车上,他们巧遇广州市博物馆的几位同志,大家互相问起上京的缘由,原来广州市博物馆是去北京与别的博物馆交换文物,是一对一的等数交换。“当听说我们是去北京接收故宫调拨文物,大家都不敢相,直到看到调拨清单,才敢相信,感觉太不可思议了。”在几十年后说起此事,房老先生仍很兴奋。

在谈到当年的这一批调拨文物时,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主任闫宏斌介绍说,故宫向地方调拨文物大多在上世纪70年代,目的是支援地方文化建设。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很少听说向地方调拨文物的案例了。在听说东莞藏有故宫108件文物时,该负责人也感到很惊奇。他表示,向东莞调拨文物,估计与东莞地缘有关系,特别是靠近港澳地区,有很多华侨,而故宫文物正是向华侨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这次也是故宫唯一一次向广东调拨文物。

93套108件文物大部分为皇家用器

据东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故宫调拨文物共有93套,108件,主要分陶瓷、玉器和杂项三类。陶瓷数量最多,达到53件,以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窑器为主,分别有青花、粉彩、斗彩、单色釉等,大部分都是皇家用器,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工艺上都可以说是精品。

其中一件清嘉庆青花八仙过海碗,造型典雅,青花发色浓艳,画工精细,釉面润洁,为官窑中的上乘之作。调拨的玉器共29件,虽然数量不多但精品不少,大多为皇家用玉,如清青白玉雕梅雀如意、清白玉海马负书图等,特别一对清乾隆白玉光素渣斗,玉质洁白,造型灵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调拨的杂项文物中,分为珐琅、玻璃器,漆器和竹木牙雕器,其中有清宫造办的作品,也有京作、苏作、广作等民间代表作,特别是两对清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纹盘和碗,为清宫造办所作,专为乾隆贺寿特制,十分珍贵。

“接手保管部的工作后在摸查馆里的家底时,我得知馆内有这么一批宝贝时很兴奋,就想着要做一次相关的展览。2014年,刚好是这批宝贝到东莞的40周年,于是便有了2015年春节期间的《皇城珍宝东莞藏——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展》。”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筹办展览期间,馆里专门请来了故宫博物院的杂项专家夏更起以及玉器专家杨震华、陶瓷专家陈华莎等对这批文物一一进行了鉴定。80多岁的夏更起老先生还说起,当年故宫调拨这批文物给东莞时,杂项部分正是由他挑选的。他介绍道,他查阅清宫档案得知,清乾隆年间的万寿无疆纹盘和纹碗,是为乾隆皇帝六十大寿烧制的,当时只烧制了500件,故宫调拨给东莞的就有两对,非常珍贵。

将在新馆首批专题展上再次亮相

1973年从故宫博物院调拨到东莞后,这批文物在1974年春节第一次与东莞市民见面,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北京皇宫来了一批东西到东莞县博物馆这一消息在民间迅速传开,市民纷纷涌入观赏,香港市民也闻讯赶来参观,议论纷纷,评价不一。据博物馆的老同志回忆,当时大家对清乾隆白玉五福九寿如意议论最多,香港人说可以买到一栋几十个单元的楼房了,有些东莞市民则认为可以买到几十辆解放牌的汽车了;很多的观众对清乾隆白玉素身渣斗更感兴趣,觉得皇帝太会享受了,吐痰都要用那么精美的玉器。

2015年春节期间,《皇城珍宝东莞藏——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展》上,这批文物40年后的再次亮相同样受到市民的追捧。曾经参观过这次展览的贺阿姨就称,自己来自湖北,还没机会去北京,没想到能在东莞看到这些皇家器物。

“目前我们正在围绕这批文物进行相关文物的征集,例如龙袍、朝珠等,力求让新馆开馆时的专题展览更立体更丰满。”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负责人对记者说,策划新馆专题展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故宫调拨文物展,专题展览将在新馆进行为期两到三年的展出,到时将有更多市民能欣赏到这批皇家珍宝。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这批文物,东莞市博物馆还专门到北京颐和园请到技艺专家为每件文物制作了囊匣,这种特制的囊匣沿用宫廷的传统技艺,并采用了现代的无酸材料。作为馆藏文物系列丛书之一,《东莞市博物馆藏故宫调拨文物》一书也在2013年得以出版。

编辑:yuli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