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艺”走进小学课堂 国家级非遗得到良好传承

来源:金羊网 作者:欧阳志强 张韬远 发表时间:2018-03-09 10:43

“石湾陶艺”走进小学课堂 国家级非遗得到良好传承

  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欧阳志强 张韬远

一坨坨不规整的泥巴,被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捣鼓着,在80分钟的时间里,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壶、篮子、碗具……3月7日,顺德乐从镇东平小学的陶艺课堂上,二年级的同学们天马行空地释放着艺术天性。今年1月,东平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这是东平小学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的成功案例,在省里组织的陶艺比赛中屡获殊荣,不光如此,东平小学的陶艺作品多次作为礼品赠送海外友人,来华的留学生也纷纷至此体验陶艺。

一学期用三吨泥巴

“掌握好泥巴的湿度,自然干后就不会开裂,以便于接下来的上釉等操作,这些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陶艺专职教师郭夏生一边讲解陶瓷的制作要点,一边把自己提前录制了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人手一本由郭夏生编著的石湾陶艺教材《陶乐童年·我行我塑》。按照视频和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捏着泥巴造型,一举一动都看似训练有素。

下午4点,陶艺课结束后,同学们开心地把自己捏成的各式各样泥具带回家,有的同学表示回家继续玩,每天都给他造个型,还有的同学打算把泥具作为纪念品送给妹妹。

“石湾陶艺”走进小学课堂 国家级非遗得到良好传承

  学生正在上陶艺课

该校教务处副主任、石湾陶艺传承项目副组长王李萍告诉记者,东平小学自2010年成立之初便把国家级非遗“石湾陶艺”设为1到3年级的美育课程,每学期都有接近1500人在“陶艺课”上学习石湾陶艺,学校每年要消耗3到4吨的泥巴。

除了低年级的“陶艺课”外,为了让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继续学习陶艺,该校特别组织了陶艺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会由学校的专职陶艺老师和校外兼职老师任教。

郭夏生是学校里最早掌握石湾陶艺的老师,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学校已经有了11个懂陶艺的教师,而陶艺工作室的规模和设备也逐步得到完善,目前工作室面积达350多平方米,设备齐全,分别设有上课区、创作区、上釉区、拉胚区、烧窑区、作品陈列区。

陶艺大师走进校园

王李萍说,之所以想到要将石湾陶艺引进校园,是由于学校刚好毗邻南国陶都石湾,拥有生产陶瓷的全部胚体原料,还有不少陶艺大师定居于此,能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这几年来,石湾陶艺传承的校本课程已系统性地开发完毕,石湾陶艺已经成为了学校重要的校本课程之一”。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封伟民是土生土长的石湾人,也是东平小学的校外指导老师之一。他之所以愿意进入校园教这些并不专业的小学生制作陶艺,是有他自己的思考的。在石湾陶艺中,数石湾公仔最有名气,它一直都被视为平民的艺术品,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它在艺术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但让封伟民有所担心的是,石湾造就了不少技艺高超,具有独特风格的陶艺大师,不过只停留在固有的模式,只会让陶塑艺术停滞不前、后继无人。

此次石湾陶艺走进校园,在封伟民看来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创新,可以让孩子最近距离地与陶艺文化对话,并通过亲身体验参与陶艺的制作过程,领略陶艺术的美,在课堂上无痕融入,自然传承,如果发现在这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可以重点培养起来。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加原汁原味的“石湾陶艺”,学校还专门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授陈卫和等大师来学校指导学生制作陶艺。

学生作品走出国门

如今,“石湾陶艺”几乎成为了该校学生都会的才能之一,记者在校园内随处可见陶瓷作品,在墙上、树底下、花丛中、教学楼门牌,都有来自师生们充满创意的陶艺作品。

“学生的陶艺作品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陶艺展区、笑脸墙、理念墙、陶趣墙等布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王李萍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二届“华树杯”中小学生陶艺比赛活动中,学生陶艺作品分别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是佛山市唯一一个一等奖获得者,获奖成绩在省内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在2014年广东省关工委举办的巧女手工比赛中,教师的陶艺作品获省级一等奖。还有不少有天分的学生的陶艺作品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和介绍中国石湾陶艺的“桥梁”。据王李萍介绍,该校学生的陶艺作品多次作为特色礼物赠送给海内外到校交流的嘉宾,如今在英国的多所学校校长办公室中德国汉堡足球俱乐部都有收藏东平小学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

2016年、2017年,东平小学陶艺工作室还作为佛山新城对外交流的窗口,分批接待了近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他们也在东平小学陶艺工作室里留下了自己亲自体验陶艺这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身影和作品。

编辑:Qiudong
数字报

“石湾陶艺”走进小学课堂 国家级非遗得到良好传承

金羊网  作者:欧阳志强 张韬远  2018-03-09

“石湾陶艺”走进小学课堂 国家级非遗得到良好传承

  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欧阳志强 张韬远

一坨坨不规整的泥巴,被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捣鼓着,在80分钟的时间里,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壶、篮子、碗具……3月7日,顺德乐从镇东平小学的陶艺课堂上,二年级的同学们天马行空地释放着艺术天性。今年1月,东平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这是东平小学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的成功案例,在省里组织的陶艺比赛中屡获殊荣,不光如此,东平小学的陶艺作品多次作为礼品赠送海外友人,来华的留学生也纷纷至此体验陶艺。

一学期用三吨泥巴

“掌握好泥巴的湿度,自然干后就不会开裂,以便于接下来的上釉等操作,这些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陶艺专职教师郭夏生一边讲解陶瓷的制作要点,一边把自己提前录制了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人手一本由郭夏生编著的石湾陶艺教材《陶乐童年·我行我塑》。按照视频和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捏着泥巴造型,一举一动都看似训练有素。

下午4点,陶艺课结束后,同学们开心地把自己捏成的各式各样泥具带回家,有的同学表示回家继续玩,每天都给他造个型,还有的同学打算把泥具作为纪念品送给妹妹。

“石湾陶艺”走进小学课堂 国家级非遗得到良好传承

  学生正在上陶艺课

该校教务处副主任、石湾陶艺传承项目副组长王李萍告诉记者,东平小学自2010年成立之初便把国家级非遗“石湾陶艺”设为1到3年级的美育课程,每学期都有接近1500人在“陶艺课”上学习石湾陶艺,学校每年要消耗3到4吨的泥巴。

除了低年级的“陶艺课”外,为了让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继续学习陶艺,该校特别组织了陶艺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会由学校的专职陶艺老师和校外兼职老师任教。

郭夏生是学校里最早掌握石湾陶艺的老师,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学校已经有了11个懂陶艺的教师,而陶艺工作室的规模和设备也逐步得到完善,目前工作室面积达350多平方米,设备齐全,分别设有上课区、创作区、上釉区、拉胚区、烧窑区、作品陈列区。

陶艺大师走进校园

王李萍说,之所以想到要将石湾陶艺引进校园,是由于学校刚好毗邻南国陶都石湾,拥有生产陶瓷的全部胚体原料,还有不少陶艺大师定居于此,能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这几年来,石湾陶艺传承的校本课程已系统性地开发完毕,石湾陶艺已经成为了学校重要的校本课程之一”。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封伟民是土生土长的石湾人,也是东平小学的校外指导老师之一。他之所以愿意进入校园教这些并不专业的小学生制作陶艺,是有他自己的思考的。在石湾陶艺中,数石湾公仔最有名气,它一直都被视为平民的艺术品,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它在艺术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但让封伟民有所担心的是,石湾造就了不少技艺高超,具有独特风格的陶艺大师,不过只停留在固有的模式,只会让陶塑艺术停滞不前、后继无人。

此次石湾陶艺走进校园,在封伟民看来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创新,可以让孩子最近距离地与陶艺文化对话,并通过亲身体验参与陶艺的制作过程,领略陶艺术的美,在课堂上无痕融入,自然传承,如果发现在这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可以重点培养起来。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加原汁原味的“石湾陶艺”,学校还专门邀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授陈卫和等大师来学校指导学生制作陶艺。

学生作品走出国门

如今,“石湾陶艺”几乎成为了该校学生都会的才能之一,记者在校园内随处可见陶瓷作品,在墙上、树底下、花丛中、教学楼门牌,都有来自师生们充满创意的陶艺作品。

“学生的陶艺作品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点,陶艺展区、笑脸墙、理念墙、陶趣墙等布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王李萍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二届“华树杯”中小学生陶艺比赛活动中,学生陶艺作品分别荣获省级一、二、三等奖,是佛山市唯一一个一等奖获得者,获奖成绩在省内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在2014年广东省关工委举办的巧女手工比赛中,教师的陶艺作品获省级一等奖。还有不少有天分的学生的陶艺作品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和介绍中国石湾陶艺的“桥梁”。据王李萍介绍,该校学生的陶艺作品多次作为特色礼物赠送给海内外到校交流的嘉宾,如今在英国的多所学校校长办公室中德国汉堡足球俱乐部都有收藏东平小学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

2016年、2017年,东平小学陶艺工作室还作为佛山新城对外交流的窗口,分批接待了近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他们也在东平小学陶艺工作室里留下了自己亲自体验陶艺这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身影和作品。

编辑:Qiudong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