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她助丈夫脱离"毒海" 他现身说法,拉吸毒者回到阳光下

来源:金羊网 作者:朱清海 发表时间:2018-04-16 08:19

  帮助丈夫戒毒的“禁毒信使”李结仪。

  来自从化区的杨伟根去年被评为广州市首批“民间禁毒人士”之一。

广州开通禁毒热线,“民间禁毒人士”助人辟蹊径

“我一直想有人能关心我、鼓励我、支持我……”在写给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禁毒办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李结仪的信中,一位服刑的吸毒人员这样吐露心声。

今年1月17日,广州市禁毒办正式开通了国内首条官方运营的禁毒热线,热线电话86817817寓意“毒品不要吸不要吸”。在热线服务团队中,李结仪和来自广州市从化区的杨伟根去年被评为广州市首批“民间禁毒人士”。近日,记者走进禁毒热线办公室,聆听他们帮助亲人或自己脱离“毒海”的奇特经历,感受到戒毒人员的内心挣扎和强烈愿望。

她和丈夫经营农场帮助他人戒毒

1993年,她无意中发现丈夫染上了毒瘾,本来家庭很好,“有房又有铺”,就因为丈夫沾了毒品变得家徒四壁,“他也说戒,不过哪有那么容易”。

当儿子生病急需用钱时,李结仪卖掉戒指换了400元,准备给儿子看病。当她从医院回来,却发现留在抽屉里的200元现金被丈夫偷偷拿走买了毒品。“25岁前,结婚、生子、离婚,我都经历了。”李结仪说,2001年,她丈夫从强制戒毒所出来回家,“孩子对他说,你丢下我们,知不知道老妈很辛苦、很可怜”。这番话深深触动了丈夫,他下定决心要戒掉毒瘾重新生活。“这一关很难过。为了转移注意力,他经常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声唱歌,慢慢的就熬过来了。”李结仪说。

“别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你用比常人两倍甚至十倍的努力,总会得到认可。”为了支持和帮助丈夫戒毒,李结仪和丈夫复合了。

很快,两人就不得不一起面对困难。“找工作,老板说绝对不请吸过毒的。他心里很难过。”李结仪说,在她的鼓励下,丈夫最终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老板看他干活卖力,最终把他留下来委以重任。

经过李结仪积极动员,她的丈夫经常走进学校、社区现身说法。“他去了五六十所学校宣讲禁毒。我对他说,现在听你讲的人更多了,如果再犯就不好了。”李结仪说,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她丈夫已有16年没有沾染毒品,现在河源市经营一家农场,这家农场成为了戒毒人员的“港湾”,只要有强烈戒毒意愿的人,夫妇二人来者不拒,帮助他们脱离“毒海”。

10年写信300封 劝吸毒者回头

李结仪说,2008年,她成为了全职戒毒社工。为了打开戒毒人员的心扉,她尝试给他们写信,“不责备,也不讲大道理,就是聊家里的点点滴滴,讲他们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的状况。然后告诉对方,你已经错过了很多事情”。

记者从她收到的一堆信中随手抽出了一封,写信的服刑人员在信中问:“像我这样的人是否值得去同情呢?”原来,他在收到李结仪的第一封信时感到很意外,且心存疑虑,没有及时回信,直到收到第二封信。“虽然不曾相识,但觉得你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人,与你通信至少没有顾虑。”该服刑人员在信中说,“有哪个不想堂堂正正地做人,我都想做个对社会对家庭对亲人有所作为的人。但是,很怕看到别人鄙视的目光,更不想听到别人的冷眼碎语。”对其家人,他落泪表示,“都不敢给妈妈写信,一次又一次伤她老人家的心。”在李结仪的帮助下,他收到女儿的信,于是写信告诉李结仪:“能得到女儿的谅解很开心……女儿在我心中很重要,我的人生不能没有她。我想弥补对女儿的一切责任。”

“改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问题。”李结仪说,就冲着这一点,她觉得自己写的和收到的每一封信对她都很重要。“写信这一招很好。”这10年来,她给吸毒人员写信超过300封,收到回信近200封,许多戒毒人员在离开戒毒所之前会写信给她,说自己出来后会主动打电话给她,有人结婚还特意邀请她来见证。

“过来人”毛遂自荐应聘禁毒社工

与李结仪一样,从化区街口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禁毒社工杨伟根也有不平凡的经历。

杨伟根今年50多岁,他曾做过教师,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学校去经商,在他人的怂恿下,他碰了毒品。“吸了几次,就控制不了了。”杨伟根说,10年间,他反复进出过强戒所三次。“毒瘾易戒,心瘾难除”。

因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杨伟根决心戒毒。2002年,他第三次走出戒毒所,至今十多年再没有碰过毒品。“除了个人坚持,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他讲了一件小事,他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店,妻子主动找到派出所,对警察说:“杨伟根在这里开店,你们可以经常去找他聊天。”

2005年,得知从化禁毒部门招聘禁毒社工后,杨伟根花了两个晚上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他坦言自己吸过毒,但现在没有吸了,“我有信心把吸毒人员带回到阳光下”。

此后,他做了三年禁毒志愿者,主动去小学、中学和戒毒所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毒是可以戒的”。

2008年,他正式成为社区禁毒专干。到目前为止,他帮扶的对象中,已有30多人成功戒断且8年以上未复吸,超过50人三年未复吸。其中有一名戒毒成功的帮教对象,杨伟根看着他一路走过来:从戒毒所出来,结婚,开店,租地搞种植。今年,杨伟根计划组织志愿者去帮他。“我还介绍戒毒人员去他那里做工,他也不嫌弃。”杨伟根说。

令杨伟根开心的是,他和孩子早已从打冷战到和好如初。他说,有时他把自己受表扬的消息发到微信亲友群,“孩子看到了很感动,说爸爸你是最棒的”。

记者从广州市禁毒办了解到,像杨伟根这样的社区禁毒专干,目前广州市已有近千人,此外还有禁毒社工400多人,今年争取落实每个街(镇)都设立涉戒涉康工作站。

采写: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刘向明

摄影:记者 孙毅

编辑:alan
数字报

【中国梦·践行者】她助丈夫脱离"毒海" 他现身说法,拉吸毒者回到阳光下

金羊网  作者:朱清海  2018-04-16

  帮助丈夫戒毒的“禁毒信使”李结仪。

  来自从化区的杨伟根去年被评为广州市首批“民间禁毒人士”之一。

广州开通禁毒热线,“民间禁毒人士”助人辟蹊径

“我一直想有人能关心我、鼓励我、支持我……”在写给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禁毒办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李结仪的信中,一位服刑的吸毒人员这样吐露心声。

今年1月17日,广州市禁毒办正式开通了国内首条官方运营的禁毒热线,热线电话86817817寓意“毒品不要吸不要吸”。在热线服务团队中,李结仪和来自广州市从化区的杨伟根去年被评为广州市首批“民间禁毒人士”。近日,记者走进禁毒热线办公室,聆听他们帮助亲人或自己脱离“毒海”的奇特经历,感受到戒毒人员的内心挣扎和强烈愿望。

她和丈夫经营农场帮助他人戒毒

1993年,她无意中发现丈夫染上了毒瘾,本来家庭很好,“有房又有铺”,就因为丈夫沾了毒品变得家徒四壁,“他也说戒,不过哪有那么容易”。

当儿子生病急需用钱时,李结仪卖掉戒指换了400元,准备给儿子看病。当她从医院回来,却发现留在抽屉里的200元现金被丈夫偷偷拿走买了毒品。“25岁前,结婚、生子、离婚,我都经历了。”李结仪说,2001年,她丈夫从强制戒毒所出来回家,“孩子对他说,你丢下我们,知不知道老妈很辛苦、很可怜”。这番话深深触动了丈夫,他下定决心要戒掉毒瘾重新生活。“这一关很难过。为了转移注意力,他经常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声唱歌,慢慢的就熬过来了。”李结仪说。

“别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你用比常人两倍甚至十倍的努力,总会得到认可。”为了支持和帮助丈夫戒毒,李结仪和丈夫复合了。

很快,两人就不得不一起面对困难。“找工作,老板说绝对不请吸过毒的。他心里很难过。”李结仪说,在她的鼓励下,丈夫最终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老板看他干活卖力,最终把他留下来委以重任。

经过李结仪积极动员,她的丈夫经常走进学校、社区现身说法。“他去了五六十所学校宣讲禁毒。我对他说,现在听你讲的人更多了,如果再犯就不好了。”李结仪说,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她丈夫已有16年没有沾染毒品,现在河源市经营一家农场,这家农场成为了戒毒人员的“港湾”,只要有强烈戒毒意愿的人,夫妇二人来者不拒,帮助他们脱离“毒海”。

10年写信300封 劝吸毒者回头

李结仪说,2008年,她成为了全职戒毒社工。为了打开戒毒人员的心扉,她尝试给他们写信,“不责备,也不讲大道理,就是聊家里的点点滴滴,讲他们的母亲、妻子和孩子的状况。然后告诉对方,你已经错过了很多事情”。

记者从她收到的一堆信中随手抽出了一封,写信的服刑人员在信中问:“像我这样的人是否值得去同情呢?”原来,他在收到李结仪的第一封信时感到很意外,且心存疑虑,没有及时回信,直到收到第二封信。“虽然不曾相识,但觉得你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人,与你通信至少没有顾虑。”该服刑人员在信中说,“有哪个不想堂堂正正地做人,我都想做个对社会对家庭对亲人有所作为的人。但是,很怕看到别人鄙视的目光,更不想听到别人的冷眼碎语。”对其家人,他落泪表示,“都不敢给妈妈写信,一次又一次伤她老人家的心。”在李结仪的帮助下,他收到女儿的信,于是写信告诉李结仪:“能得到女儿的谅解很开心……女儿在我心中很重要,我的人生不能没有她。我想弥补对女儿的一切责任。”

“改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问题。”李结仪说,就冲着这一点,她觉得自己写的和收到的每一封信对她都很重要。“写信这一招很好。”这10年来,她给吸毒人员写信超过300封,收到回信近200封,许多戒毒人员在离开戒毒所之前会写信给她,说自己出来后会主动打电话给她,有人结婚还特意邀请她来见证。

“过来人”毛遂自荐应聘禁毒社工

与李结仪一样,从化区街口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禁毒社工杨伟根也有不平凡的经历。

杨伟根今年50多岁,他曾做过教师,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学校去经商,在他人的怂恿下,他碰了毒品。“吸了几次,就控制不了了。”杨伟根说,10年间,他反复进出过强戒所三次。“毒瘾易戒,心瘾难除”。

因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杨伟根决心戒毒。2002年,他第三次走出戒毒所,至今十多年再没有碰过毒品。“除了个人坚持,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他讲了一件小事,他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店,妻子主动找到派出所,对警察说:“杨伟根在这里开店,你们可以经常去找他聊天。”

2005年,得知从化禁毒部门招聘禁毒社工后,杨伟根花了两个晚上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他坦言自己吸过毒,但现在没有吸了,“我有信心把吸毒人员带回到阳光下”。

此后,他做了三年禁毒志愿者,主动去小学、中学和戒毒所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毒是可以戒的”。

2008年,他正式成为社区禁毒专干。到目前为止,他帮扶的对象中,已有30多人成功戒断且8年以上未复吸,超过50人三年未复吸。其中有一名戒毒成功的帮教对象,杨伟根看着他一路走过来:从戒毒所出来,结婚,开店,租地搞种植。今年,杨伟根计划组织志愿者去帮他。“我还介绍戒毒人员去他那里做工,他也不嫌弃。”杨伟根说。

令杨伟根开心的是,他和孩子早已从打冷战到和好如初。他说,有时他把自己受表扬的消息发到微信亲友群,“孩子看到了很感动,说爸爸你是最棒的”。

记者从广州市禁毒办了解到,像杨伟根这样的社区禁毒专干,目前广州市已有近千人,此外还有禁毒社工400多人,今年争取落实每个街(镇)都设立涉戒涉康工作站。

采写: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刘向明

摄影:记者 孙毅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