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李莉:做孩子光明的引路人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群 发表时间:2018-04-17 16:46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左)给患者做检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摄

“宝贝,今天好点没,抬一下头,我给你看看眼睛。”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病房中,李莉手持手电筒,温柔地对一个小男孩说道。

记者采访李莉的当天恰巧赶上全科大查房,她告诉记者,大查房一圈下来需要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她每天的工作也安排得满满当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的职责就是“擦亮”这扇窗,做孩子们光明的引路人。

近视低龄化加剧

“看得见和看得清不一样”

提起儿童眼部疾病,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也许是——近视,这也是如今令家长们十分担忧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小眼镜”出现在大街小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近视低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事实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近视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包括用眼不当),而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孩子近视的原因在于后者。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所生活的世界里就充斥着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有时候孩子一闹,家长就给他们一个手机或iPad玩,这一玩可能会超过一个小时,孩子长时间近距离集中观看电子产品,极易引起视疲劳和眼干。”

李莉介绍说,如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陆续开始上外语、绘画、钢琴、书法等各类兴趣班,都需要孩子近距离用眼,这也是诱发近视低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

“多做户外活动,每天保证至少两个小时,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近视的进展,另外佩戴角膜塑形镜也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李莉建议道。

“不仅是近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眼部肿瘤等发病率不是很高的眼部疾病,也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些疾病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视功能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早发现、早治疗、早手术,孩子不但有获得良好视力的机会,还能保住眼球和生命。从这一方面来看,筛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李莉建议最好在孩子出生后就对其进行第一次的眼部健康筛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不过,李莉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家长对于眼部健康筛查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会过于纠结“检查会不会伤害到孩子”、“孩子会不会哭”、“孩子会不会不舒服”等问题。而且一旦检查出来孩子存在斜视或者屈光问题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相信这个是事实,会以“孩子连地上有个豆子都能看得见”等为由加以质疑,“这种看得见和看得清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因为家长错误的认知而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时机。”李莉说。

山区义诊献爱心

接贫困孩子到北京手术

从2015年开始,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便开始开展全国义诊公益活动,足迹遍布雪域高原青海西藏、燕赵大地河北、汉简之乡甘肃等地,将爱心撒播在贫困山区孩童的心间。

  李莉(左三)和前来医院手术的藏区孩子。本人供图

在李莉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照片,是她和藏区孩子在病房的合影,孩子们眼睛虽然患有疾病,但却闪烁着希望和美好。

有一个孩子,李莉至今还记得。

次仁(化名)是玉树一所孤儿学校的学生,当时,李莉一行给他做眼部检查时发现其视力是正常的,但是在做验光时却发现度数不显示,而经过进一步检查,次仁最终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你知道自己的视力不好吗?”李莉心疼地问。

“知道。”次仁小心翼翼地回答,眼泪“唰”地一下划过脸颊。

次仁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视力不好,所以每天上课全靠“听”,等晚上回到宿舍后再慢慢消化白天学到的知识。也正是这次检查,次仁的老师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提问他新知识时他总是回答不上来,而第二天就能全都掌握。

“幸亏发现还算及时,我们把他带到北京做了眼部手术,后续也帮他做了弱视治疗,现在他的生活学习几乎不会受到视力的影响。”李莉说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8年今年初,李莉和她的同事们前往甘肃西和县给当地的帮扶学校进行了义诊服务。对于当地患有眼部疾病的孩子,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已经陆续安排对其进行诊治,帮助他们恢复眼部健康。

通过义诊,李莉发现,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对于眼部的健康知识所知甚微,获取此类知识的渠道也十分受限。由此,她开始琢磨,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掌握健康知识,于是,一本关于爱眼护眼的图书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最终打磨而出,“我们计划再改进改进,丰富一下图片,以便让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

“先把孩子哄好”

将“三心”原则牢记于心

身为儿童眼科医生,李莉最常打交道的就是孩子和家长,而为了搞定“熊孩子”,李莉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仅2018年3月,李莉就收到多面来自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中国青年记者 张群摄

“我们所有眼科医生的兜里都有各种‘哄娃神器’,比如拿些小鱼、小鸟的玩具逗逗孩子,手机里下载一些小游戏。”李莉从白大褂的上衣口袋中掏出一个铃铛晃了一下说,“先把孩子哄好”才能将就诊过程顺利完成,做出正确的诊断。特别是要做斜视手术的患儿,如果孩子不配合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也就无法进行最优的手术设计。

除了用玩具吸引孩子,李莉还经常喊孩子们“宝贝”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李莉笑着说:“有时候叫习惯了,也经常把大孩子叫成‘宝贝’,甚至喊同事时也会顺嘴叫了‘宝贝’。”

现如今,一个孩子六个家长的家庭结构不在少数,孩子自然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是大人的心头肉,而只要孩子生病家长都会十分紧张,特别是一提到手术,家长就更紧张和焦虑。“我们医生自己也是为人父母,孩子生病,家长焦虑,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希望家长不要过度焦急,并将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

李莉说,除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也非常重要。前段时间,有个孩子被四个家长带来医院看病,并最终被诊断为患有斜视,在到北京儿童医院我医院就诊之前已经去过国内多家医院就诊,专家给出的建议都是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会不会伤害到孩子”、“会不会复发”、“将来会不会做二次手术”……因为有太多的顾虑,家长迟迟没有同意给孩子做手术。

同时,家长的这种过度焦虑也影响到了孩子,导致孩子一到医院血常规就不正常,手术一拖再拖直到化验快过期。而当孩子被送进手术室后,“孩子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浑身颤抖,并跟个别工作人员发生了一些口角。”

  李莉(右五)和她的眼科同事们。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我们的大夫对家长所有的疑虑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为他们做了科普宣教,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手术很成功,他们不但非常满意,而且还给大家送来了锦旗。”李莉说,家长在紧张焦虑时,极易将情绪释放给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一句安慰的话语就可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反之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就可能会撩动其“敏感”的神经,进而导致事情向反方向发展。“我非常感谢我团队的所有医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上他们的爱心,与患儿和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

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儿童眼科医生?李莉认为应当做到三个“心”,即爱心、细心、耐心。首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细心地捕抓到孩子的阳性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病情复杂的患儿要耐心地检查并耐心地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编辑:邱邱
数字报

眼科医生李莉:做孩子光明的引路人

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群  2018-04-17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左)给患者做检查。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摄

“宝贝,今天好点没,抬一下头,我给你看看眼睛。”北京儿童医院眼科病房中,李莉手持手电筒,温柔地对一个小男孩说道。

记者采访李莉的当天恰巧赶上全科大查房,她告诉记者,大查房一圈下来需要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她每天的工作也安排得满满当当。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的职责就是“擦亮”这扇窗,做孩子们光明的引路人。

近视低龄化加剧

“看得见和看得清不一样”

提起儿童眼部疾病,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也许是——近视,这也是如今令家长们十分担忧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小眼镜”出现在大街小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近视低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事实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近视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包括用眼不当),而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孩子近视的原因在于后者。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所生活的世界里就充斥着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有时候孩子一闹,家长就给他们一个手机或iPad玩,这一玩可能会超过一个小时,孩子长时间近距离集中观看电子产品,极易引起视疲劳和眼干。”

李莉介绍说,如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三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陆续开始上外语、绘画、钢琴、书法等各类兴趣班,都需要孩子近距离用眼,这也是诱发近视低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

“多做户外活动,每天保证至少两个小时,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近视的进展,另外佩戴角膜塑形镜也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李莉建议道。

“不仅是近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眼部肿瘤等发病率不是很高的眼部疾病,也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些疾病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视功能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早发现、早治疗、早手术,孩子不但有获得良好视力的机会,还能保住眼球和生命。从这一方面来看,筛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李莉建议最好在孩子出生后就对其进行第一次的眼部健康筛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不过,李莉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家长对于眼部健康筛查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会过于纠结“检查会不会伤害到孩子”、“孩子会不会哭”、“孩子会不会不舒服”等问题。而且一旦检查出来孩子存在斜视或者屈光问题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不愿意相信这个是事实,会以“孩子连地上有个豆子都能看得见”等为由加以质疑,“这种看得见和看得清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因为家长错误的认知而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时机。”李莉说。

山区义诊献爱心

接贫困孩子到北京手术

从2015年开始,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便开始开展全国义诊公益活动,足迹遍布雪域高原青海西藏、燕赵大地河北、汉简之乡甘肃等地,将爱心撒播在贫困山区孩童的心间。

  李莉(左三)和前来医院手术的藏区孩子。本人供图

在李莉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照片,是她和藏区孩子在病房的合影,孩子们眼睛虽然患有疾病,但却闪烁着希望和美好。

有一个孩子,李莉至今还记得。

次仁(化名)是玉树一所孤儿学校的学生,当时,李莉一行给他做眼部检查时发现其视力是正常的,但是在做验光时却发现度数不显示,而经过进一步检查,次仁最终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

“你知道自己的视力不好吗?”李莉心疼地问。

“知道。”次仁小心翼翼地回答,眼泪“唰”地一下划过脸颊。

次仁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视力不好,所以每天上课全靠“听”,等晚上回到宿舍后再慢慢消化白天学到的知识。也正是这次检查,次仁的老师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提问他新知识时他总是回答不上来,而第二天就能全都掌握。

“幸亏发现还算及时,我们把他带到北京做了眼部手术,后续也帮他做了弱视治疗,现在他的生活学习几乎不会受到视力的影响。”李莉说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018年今年初,李莉和她的同事们前往甘肃西和县给当地的帮扶学校进行了义诊服务。对于当地患有眼部疾病的孩子,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已经陆续安排对其进行诊治,帮助他们恢复眼部健康。

通过义诊,李莉发现,边远山区的孩子们对于眼部的健康知识所知甚微,获取此类知识的渠道也十分受限。由此,她开始琢磨,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掌握健康知识,于是,一本关于爱眼护眼的图书在团队的齐心协力下最终打磨而出,“我们计划再改进改进,丰富一下图片,以便让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

“先把孩子哄好”

将“三心”原则牢记于心

身为儿童眼科医生,李莉最常打交道的就是孩子和家长,而为了搞定“熊孩子”,李莉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仅2018年3月,李莉就收到多面来自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中国青年记者 张群摄

“我们所有眼科医生的兜里都有各种‘哄娃神器’,比如拿些小鱼、小鸟的玩具逗逗孩子,手机里下载一些小游戏。”李莉从白大褂的上衣口袋中掏出一个铃铛晃了一下说,“先把孩子哄好”才能将就诊过程顺利完成,做出正确的诊断。特别是要做斜视手术的患儿,如果孩子不配合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也就无法进行最优的手术设计。

除了用玩具吸引孩子,李莉还经常喊孩子们“宝贝”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李莉笑着说:“有时候叫习惯了,也经常把大孩子叫成‘宝贝’,甚至喊同事时也会顺嘴叫了‘宝贝’。”

现如今,一个孩子六个家长的家庭结构不在少数,孩子自然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是大人的心头肉,而只要孩子生病家长都会十分紧张,特别是一提到手术,家长就更紧张和焦虑。“我们医生自己也是为人父母,孩子生病,家长焦虑,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希望家长不要过度焦急,并将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

李莉说,除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也非常重要。前段时间,有个孩子被四个家长带来医院看病,并最终被诊断为患有斜视,在到北京儿童医院我医院就诊之前已经去过国内多家医院就诊,专家给出的建议都是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会不会伤害到孩子”、“会不会复发”、“将来会不会做二次手术”……因为有太多的顾虑,家长迟迟没有同意给孩子做手术。

同时,家长的这种过度焦虑也影响到了孩子,导致孩子一到医院血常规就不正常,手术一拖再拖直到化验快过期。而当孩子被送进手术室后,“孩子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浑身颤抖,并跟个别工作人员发生了一些口角。”

  李莉(右五)和她的眼科同事们。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我们的大夫对家长所有的疑虑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为他们做了科普宣教,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手术很成功,他们不但非常满意,而且还给大家送来了锦旗。”李莉说,家长在紧张焦虑时,极易将情绪释放给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一句安慰的话语就可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反之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就可能会撩动其“敏感”的神经,进而导致事情向反方向发展。“我非常感谢我团队的所有医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上他们的爱心,与患儿和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

怎样才能做好一名儿童眼科医生?李莉认为应当做到三个“心”,即爱心、细心、耐心。首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细心地捕抓到孩子的阳性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病情复杂的患儿要耐心地检查并耐心地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编辑:邱邱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