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长罗俊:中大文科要立志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倩 发表时间:2018-04-19 15:27

文/金羊网 记者 王倩 通讯员 陈建洪 晁炎 蔡珊珊

图/通讯员 郝俊 叶梓琪

近日,中山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委员聘任仪式上,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一起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据了解,中大成立这两个文科学科发展委员会,旨在让更多的知名教授参与学校文科发展的战略研究和决策部署,提意见、提建议、研究规律、研究战略,发挥“智囊团”“智库”作用,为中大文科的战略发展谋百年、谋长远。

罗俊提出,再过6年,中大将迎来第二个一百年。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文科,优势不能丢失,招牌不能砸了,这是底线思维;把文科从“招牌”发展成为“金招牌”,则是发展思维。罗俊要求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下一个一百年,至少是下一个五十年的文科发展,期望再创中大文科的辉煌。

中大校长罗俊:中大文科要立志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

近日,中山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建设世界一流文科不可替代

作为理工科专业出身的校长,罗俊在谈起天琴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时如数家珍。但谈起中大的文科发展,他同样饱含深情,语重心长。罗俊表示,中大成立人文学科发展委员会和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有两个核心的思考。首先,是基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2016年5月,党中央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再一次明确我国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需要,作为主力军和重要阵地的高校必须对此有足够深刻地认识,足够深远地把握,足够积极主动地行动。这是中大这所大学应该有、必须有的站位和担当。

其次,是基于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大要争创一流,要努力进入到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努力走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去,必须“扬长补短”。“补短”是指补工科短板,这三年中大已经做了很多的部署,在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新建了一些工科院系,希望用10到15年的时间把短板补齐,用更长的时间将之补强;“扬长”就是指文科,罗俊表示,中大也错位布局了一些文科院系,做“倍增计划”。文科是中大的优势学科,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不乏有一些在中大“开宗立派”的学科和学人,譬如说民俗学、历史语言所、东南亚研究、历史人类学等。文科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大风格”“中大精神”的学科,也是能够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学科,较之自然科学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文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中大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快完善文理医工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构建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内涵发展体系,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科,发挥文科的育人作用。这是我们所有文科学者应该有的站位和担当。”罗俊说。

国内外形势急需文科研究

中大文科要如何发展?罗俊表示,文科要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是中大文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中大文科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一,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这是基本导向。

罗俊说,文科发展既要有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也要有阐释和解决中国特色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裨益于国家和社会,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存续。当前,国内外大势深刻变化,急需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科研究,提供强大的思想贡献和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这些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要求来看,中大的文科发展在基本导向上,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努力发展中国的思想、理论和学派。

其二,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要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这是基本的策略。

在罗俊看来,文科要发展成为一流,就一定要在主流的学术圈、在学术圈的主流关注上,有思考、有研究、有声音、有对话;就一定要在关乎历史规律、时代潮流、国家战略、文明进步的大问题上,有前瞻性、引领性、开拓性的学术研究;就一定要在思想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在培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占据主动,成为推动者、构建者、引领者。文科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心、争夺中国发展话语权、提升中国学术影响力的事情。

输出广东经验中大责无旁贷

中大文科发展有哪些优势?罗俊提出,中大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应该立足岭南文化的根基,立足广东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透视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发展的规律,形成解释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架构,从而为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这是中大文科发展应该担当起来的历史责任。

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中大可以围绕这些大问题,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海问题研究等问题上,做出一些具有独创见解、理论深度的文科研究,为广东走向全国前列提供智力支撑,为全国输出广东发展经验,为世界传递中国智慧,中大责无旁贷,比国内其他高校都有优势。

学术研究更要规范公开运用

中大文科要做哪些事?罗俊特别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言论有规矩。文科的发展,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一定要鼓励学术争鸣,提倡学术创新。但既要鼓励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更要规范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公开和课堂运用。“这是在对国家、社会、学生负责,尤其是课堂教学,文科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要时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要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人生态度上的消极。课堂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培养接班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渠道、首阵地,决不容失。”

罗俊认为,中大文科学科门类覆盖广,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批有思想引领意义的学术成果和名牌教授,会出现一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法律专家、国际关系专家等等。

编辑:邱邱
数字报

中大校长罗俊:中大文科要立志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

金羊网  作者:王倩  2018-04-19

文/金羊网 记者 王倩 通讯员 陈建洪 晁炎 蔡珊珊

图/通讯员 郝俊 叶梓琪

近日,中山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委员聘任仪式上,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一起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据了解,中大成立这两个文科学科发展委员会,旨在让更多的知名教授参与学校文科发展的战略研究和决策部署,提意见、提建议、研究规律、研究战略,发挥“智囊团”“智库”作用,为中大文科的战略发展谋百年、谋长远。

罗俊提出,再过6年,中大将迎来第二个一百年。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文科,优势不能丢失,招牌不能砸了,这是底线思维;把文科从“招牌”发展成为“金招牌”,则是发展思维。罗俊要求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下一个一百年,至少是下一个五十年的文科发展,期望再创中大文科的辉煌。

中大校长罗俊:中大文科要立志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

近日,中山大学召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建设世界一流文科不可替代

作为理工科专业出身的校长,罗俊在谈起天琴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时如数家珍。但谈起中大的文科发展,他同样饱含深情,语重心长。罗俊表示,中大成立人文学科发展委员会和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委员会,有两个核心的思考。首先,是基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2016年5月,党中央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再一次明确我国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需要,作为主力军和重要阵地的高校必须对此有足够深刻地认识,足够深远地把握,足够积极主动地行动。这是中大这所大学应该有、必须有的站位和担当。

其次,是基于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大要争创一流,要努力进入到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努力走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去,必须“扬长补短”。“补短”是指补工科短板,这三年中大已经做了很多的部署,在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新建了一些工科院系,希望用10到15年的时间把短板补齐,用更长的时间将之补强;“扬长”就是指文科,罗俊表示,中大也错位布局了一些文科院系,做“倍增计划”。文科是中大的优势学科,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不乏有一些在中大“开宗立派”的学科和学人,譬如说民俗学、历史语言所、东南亚研究、历史人类学等。文科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大风格”“中大精神”的学科,也是能够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学科,较之自然科学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文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中大加快‘双一流’建设,加快完善文理医工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构建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内涵发展体系,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科,发挥文科的育人作用。这是我们所有文科学者应该有的站位和担当。”罗俊说。

国内外形势急需文科研究

中大文科要如何发展?罗俊表示,文科要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是中大文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中大文科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一,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这是基本导向。

罗俊说,文科发展既要有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也要有阐释和解决中国特色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裨益于国家和社会,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存续。当前,国内外大势深刻变化,急需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科研究,提供强大的思想贡献和坚实的理论支撑。从这些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要求来看,中大的文科发展在基本导向上,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努力发展中国的思想、理论和学派。

其二,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要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这是基本的策略。

在罗俊看来,文科要发展成为一流,就一定要在主流的学术圈、在学术圈的主流关注上,有思考、有研究、有声音、有对话;就一定要在关乎历史规律、时代潮流、国家战略、文明进步的大问题上,有前瞻性、引领性、开拓性的学术研究;就一定要在思想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在培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占据主动,成为推动者、构建者、引领者。文科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心、争夺中国发展话语权、提升中国学术影响力的事情。

输出广东经验中大责无旁贷

中大文科发展有哪些优势?罗俊提出,中大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应该立足岭南文化的根基,立足广东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透视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发展的规律,形成解释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架构,从而为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这是中大文科发展应该担当起来的历史责任。

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中大可以围绕这些大问题,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海问题研究等问题上,做出一些具有独创见解、理论深度的文科研究,为广东走向全国前列提供智力支撑,为全国输出广东发展经验,为世界传递中国智慧,中大责无旁贷,比国内其他高校都有优势。

学术研究更要规范公开运用

中大文科要做哪些事?罗俊特别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公开言论有规矩。文科的发展,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一定要鼓励学术争鸣,提倡学术创新。但既要鼓励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更要规范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公开和课堂运用。“这是在对国家、社会、学生负责,尤其是课堂教学,文科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要时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要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人生态度上的消极。课堂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培养接班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渠道、首阵地,决不容失。”

罗俊认为,中大文科学科门类覆盖广,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批有思想引领意义的学术成果和名牌教授,会出现一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法律专家、国际关系专家等等。

编辑:邱邱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