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墓"血渭一号"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

来源: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5-16 10:47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最近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缉拿一伙盗墓分子,他们所盗之墓,是青海都兰县“血渭一号”唐代大墓所在古墓群。关于“血渭一号”大墓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当地牧民称之为“九层妖塔”!

青海“血渭一号”唐代大墓(资料图)

  “九层妖塔”的名声太大了,在小说和影视剧中诡异而恐怖。当然,本文所要说的是现实中的古墓,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室墓葬。那么,“血渭一号”大墓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

影视作品中的“九层妖塔”(资料图)

  吐谷浑王都所在

  “血渭一号”大墓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其所在墓葬群故此又被称为“热水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塔里木盆地东南沿的戈壁草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是吐谷浑王国的都城所在地。

都兰县热水古墓群(资料图)

  说起“吐谷浑”,喜欢唐诗的人不会觉得陌生。有一首诗很出名,就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意境,一下把我们的想象带到了唐代初年那个青春勃发的大时代,故事就发生在慷慨悲壮的西北边塞之地。

“大漠风尘日色昏”(资料图)

  “血渭一号”大墓的墓主人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据考古学者考证,热水墓群为7至8世纪的墓葬,中原王朝处于南北朝、隋代和唐代初期。“血渭一号”大墓的下葬时间大致在唐代初年。

  吐谷浑人原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因部族间争斗,于4世纪千里迢迢迁到青海南部草原。329年他们创建了自己的政权。

历史上有很多次民族迁移(资料图)

  “吐谷浑”原本是这个部族首领的名字,就是带领族人建立政权的那个传奇人物,后来成了这个王国的国号。这个独立政权在青海一直延续了350多年!

青海互助县的吐谷浑雕像(资料图)

  吐谷浑和周边王朝不断爆发战争。隋炀帝西巡时曾大破吐谷浑,斩首十万;唐朝初年,唐军也多次击败吐谷浑。王昌龄的诗说的正是这事。

  在吐谷浑身后,新兴的吐蕃王朝对它也是虎视眈眈。几场战争之后,公元663年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从此吐谷浑“王国”变成了“邦国”,苟延于藏王的羽翼之下。

吐谷浑王国沦为吐蕃邦国(资料图)

  墓构造神秘复杂

  民间传说中的“九层妖塔”非常恐怖,由层层关卡构成,人进入塔中危险重重。“血渭一号”大墓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

影视作品中的“九层妖塔”(图/@影视工业网)

  这要从“血渭一号”墓的独特构造说起。

  热水古墓群处在山间河谷地带,共有200多个墓葬组成。“血渭一号”大墓处在该墓群的中心位置,也是最大的一座。它坐北朝南,背靠血渭山,面向察汗乌苏河及血渭草原。

“血渭一号”墓前面有条河(资料图)

  “血渭一号”墓历经1000多年风雨,封土堆分上下两层,现高33米,东西长55米,正面看像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大墓背靠的两条山脉东西绵延,远看如同两条巨龙,而墓冢本身宛如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冢又形如鸟首,背后山脉宛若张开的鸟翼,如此看“血渭一号”墓如雄鹰展翅,透出神秘的气氛。

大墓背后靠着两座山(图@大西部杂志)

  最为奇特的是墓葬封土堆由泥石混合物夯筑而成,从上至下一层柏木夹着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墙,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当地牧民说一共有九层,故称之为“九层妖塔”。这种独特的墓葬结构在中国考古学界是首次发现!

封土中可见一排排柏木(图@大西部杂志)

  热水墓群内大大小小的墓葬,基本都是这样的奇特构造。这些堆叠的圆形柏木,最粗直径有60厘米,最细也有15厘米。

  柏木生长缓慢,一棵碗口粗的要长200年。建造这么多这么大的墓葬,所需柏木不知从何而来?至今还是个谜。

奇特罕见的墓葬结构(图/搜狐社区)

  殉葬87匹“汗血宝马”?

  “血渭一号”大墓被称为“九层妖塔”,也和它的陪葬物及陪葬方式有关。当地牧民历来认为这个大墓神秘而可怕。

相关题材的影视剧剧照(资料图)

  大墓多次被盗,考古人员已对封土的第一、二层进行了发掘清理,有很多奇怪的发现。最突出的就是它不同于中原葬式,封土堆中就有陪葬坑和陪葬墓!

  在封土的第一层中考古人员清理出了13个环形的动物陪葬坑,出土牛、羊、狗等动物骸骨700多具,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热水墓地中陪葬的动物骨骸(资料图)

  考古人员在封土第二层发现一个“十”字形墓室。该墓室由墓道、墓门、回廊、东室、西室、中室、南室等组成。

  更为神秘而奇怪的是,所有墓室内都未发现人骨或与丧葬有关的棺椁之类葬具!

“墓上之墓”发掘现场(资料图)

  难道这个“墓上之墓”只是陪葬墓?那么,主墓室在哪?

  为何墓中无人骨?难道“血渭一号”是个祭坛而非墓葬?

  这些,目前尚无定论。

封土堆中还埋藏着无数秘密(资料图)

  “血渭一号”大墓没有陪葬马?不仅有,而且非常奇特,它有一个专门的区域!

  考古人员在大墓前方发现了5条“葬马沟”。沟的大小、形状、深度等都是按马的身形设计的。

  葬马沟中共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

古代高规格葬中多见陪葬马(资料图)

  出土时,这些马骨整体分布很整齐,但具体到每匹马的骨骼就很散乱。考古专家推断,这些马应该是活着被推入坑内直接掩埋的,因此马的骨骼定格了窒息前拼命挣扎时的惨状!

  还有人从“血渭一号”殉葬马的骨骼尺寸推断,这些马身形高大,体格壮实,很可能是著名的汗血宝马!

汉唐名马多出自西域(图/刘雨欣油画)

  热水墓群中出土的其它随葬物还有很多,其中和动物形象相关的最多。比如一些金饰和木雕上,也雕刻有鸟兽的形象,并且雕工精湛,形象生动。

出土的动物形雕刻品(资料图)

  墓主或为吐谷浑国王

  学者考证,“血渭一号”大墓建造时,大概在吐谷浑成为邦国的年代。至于墓主是吐谷浑王还是吐谷浑贵族,目前尚无定论。但其规格和规模与西藏琼结县雅隆河谷内的藏王墓相当,因此墓主是吐谷浑王的可能性很大。

西藏琼结县藏王墓(资料图)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该墓建造于吐谷浑邦国时期,吐谷浑王室虽得以保全,但藏王会派军政高官管理邦国,“血渭一号”大墓会不会是这些高级官员的?

  对此有专家进行过考证,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7至8世纪被藏王派出管理青海地区的军政官员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位都排除了葬在青海的可能性。

  第一位就是率兵吞并吐谷浑的吐蕃权臣禄东赞。此人巩固了吐蕃在青海的统治,并一度和唐王朝交战。

吐蕃曾与唐王朝开战(资料图)

  但这位权臣并没葬在青海。史书明确记载,他在吐谷浑住了6年后,于666年回到吐蕃,次年病死。按吐蕃贵族的丧葬习俗,他应该归葬故里了。

  还有一位著名人物,是禄东赞的次子论钦陵,他参与了吞并吐谷浑的战争。此人作战勇猛,为吐蕃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三次打败过唐军,670年还大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

  但此人功高震主,受藏王猜忌被讨伐,论钦陵兵败自杀。作为吐蕃叛将,他不可能得到高规格厚葬。

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兵败青海(资料图)

  并且吐蕃文献记载,吐谷浑后来虽只是个邦国,但其国王与藏王联姻,地位在吐蕃官僚体系中很高,至少在邦国内是高于藏王派驻吐谷浑的军政将领的。甚至有的吐谷浑王也有双重身份,兼任当地军政官员。

  基于此分析,墓主很可能就是吐谷浑邦国时期的第一位吐谷浑王,或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吐谷浑王。

唐初吐谷浑沦为吐蕃邦国(资料图)

  丝路遗存屡被盗掘

  不过,以“血渭一号”大墓为首的热水古墓群被盗严重,这里大大小小的墓葬几乎都有被盗挖过的痕迹。据中新社报道,这里盗墓最猖獗的时候,盗墓分子竟然开着挖掘机肆意乱挖!

热水墓地的盗洞赫然在目(资料图)

  还有一次著名的盗掘行动是在抗战时期。当时这里为军阀马步芳所统治,他监守自盗,曾派出工兵营驻扎在都兰,对热水墓群大肆挖掘。据说后来因为战争形势紧迫,军队才紧急调走。

  工兵营撤退时,被盗掘的墓室还起了火,浓烟弥漫在戈壁上空久久不散。

马步芳(右)和蒋介石合影(资料图)

  还有一次,盗墓分子竟动用炸药,将山顶一座古墓炸开,飞起的土石中夹杂着不少精美的漆片。闻讯赶来考古人员心疼不已,许多珍贵文物已成碎片!

  基于这样的保护现状,考古人员从1982年开始对对热水墓群进行保护和发掘,出土大量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藏文简牍、金银器、铜器残片和丝绸物品。

专家展示出土文物(资料图)

  其中丝绸品种最全、图案最精美,在国内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目前为止发现350多件,130多种。

  其中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制造。还有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

丝制品上含中原、藏地等文化信息(资料图)

  “血渭一号”大墓出土文物兼具中原文化和西藏、西域及西方文化特色,学术研究价值极大。

  出土物具有复杂的文化印记也不难理解:吐谷浑地处青海,一边连着西藏、西域和西方,另一边连着中原,古代丝绸之路“青海道”正从这里穿过。即便吐谷浑被吐蕃政权征服了,仍在东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吐谷浑处在古丝路“青海道”上(资料图)

  至今,“血渭一号”大墓还笼罩着浓厚的神秘气息,这有待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来为我们一一揭秘!

历史深处还有很多谜团待解(资料图)

血渭山里不知还埋着多少故事(资料图)

  来源丨羊城派栏目主持丨夏杨

  责编丨卢永城

编辑:
数字报

唐代古墓"血渭一号"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

羊城派  作者:  2018-05-16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最近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缉拿一伙盗墓分子,他们所盗之墓,是青海都兰县“血渭一号”唐代大墓所在古墓群。关于“血渭一号”大墓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当地牧民称之为“九层妖塔”!

青海“血渭一号”唐代大墓(资料图)

  “九层妖塔”的名声太大了,在小说和影视剧中诡异而恐怖。当然,本文所要说的是现实中的古墓,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室墓葬。那么,“血渭一号”大墓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

影视作品中的“九层妖塔”(资料图)

  吐谷浑王都所在

  “血渭一号”大墓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其所在墓葬群故此又被称为“热水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塔里木盆地东南沿的戈壁草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是吐谷浑王国的都城所在地。

都兰县热水古墓群(资料图)

  说起“吐谷浑”,喜欢唐诗的人不会觉得陌生。有一首诗很出名,就是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的意境,一下把我们的想象带到了唐代初年那个青春勃发的大时代,故事就发生在慷慨悲壮的西北边塞之地。

“大漠风尘日色昏”(资料图)

  “血渭一号”大墓的墓主人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据考古学者考证,热水墓群为7至8世纪的墓葬,中原王朝处于南北朝、隋代和唐代初期。“血渭一号”大墓的下葬时间大致在唐代初年。

  吐谷浑人原是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因部族间争斗,于4世纪千里迢迢迁到青海南部草原。329年他们创建了自己的政权。

历史上有很多次民族迁移(资料图)

  “吐谷浑”原本是这个部族首领的名字,就是带领族人建立政权的那个传奇人物,后来成了这个王国的国号。这个独立政权在青海一直延续了350多年!

青海互助县的吐谷浑雕像(资料图)

  吐谷浑和周边王朝不断爆发战争。隋炀帝西巡时曾大破吐谷浑,斩首十万;唐朝初年,唐军也多次击败吐谷浑。王昌龄的诗说的正是这事。

  在吐谷浑身后,新兴的吐蕃王朝对它也是虎视眈眈。几场战争之后,公元663年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从此吐谷浑“王国”变成了“邦国”,苟延于藏王的羽翼之下。

吐谷浑王国沦为吐蕃邦国(资料图)

  墓构造神秘复杂

  民间传说中的“九层妖塔”非常恐怖,由层层关卡构成,人进入塔中危险重重。“血渭一号”大墓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

影视作品中的“九层妖塔”(图/@影视工业网)

  这要从“血渭一号”墓的独特构造说起。

  热水古墓群处在山间河谷地带,共有200多个墓葬组成。“血渭一号”大墓处在该墓群的中心位置,也是最大的一座。它坐北朝南,背靠血渭山,面向察汗乌苏河及血渭草原。

“血渭一号”墓前面有条河(资料图)

  “血渭一号”墓历经1000多年风雨,封土堆分上下两层,现高33米,东西长55米,正面看像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大墓背靠的两条山脉东西绵延,远看如同两条巨龙,而墓冢本身宛如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冢又形如鸟首,背后山脉宛若张开的鸟翼,如此看“血渭一号”墓如雄鹰展翅,透出神秘的气氛。

大墓背后靠着两座山(图@大西部杂志)

  最为奇特的是墓葬封土堆由泥石混合物夯筑而成,从上至下一层柏木夹着一层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墙,层层叠起,如同盖楼一般。当地牧民说一共有九层,故称之为“九层妖塔”。这种独特的墓葬结构在中国考古学界是首次发现!

封土中可见一排排柏木(图@大西部杂志)

  热水墓群内大大小小的墓葬,基本都是这样的奇特构造。这些堆叠的圆形柏木,最粗直径有60厘米,最细也有15厘米。

  柏木生长缓慢,一棵碗口粗的要长200年。建造这么多这么大的墓葬,所需柏木不知从何而来?至今还是个谜。

奇特罕见的墓葬结构(图/搜狐社区)

  殉葬87匹“汗血宝马”?

  “血渭一号”大墓被称为“九层妖塔”,也和它的陪葬物及陪葬方式有关。当地牧民历来认为这个大墓神秘而可怕。

相关题材的影视剧剧照(资料图)

  大墓多次被盗,考古人员已对封土的第一、二层进行了发掘清理,有很多奇怪的发现。最突出的就是它不同于中原葬式,封土堆中就有陪葬坑和陪葬墓!

  在封土的第一层中考古人员清理出了13个环形的动物陪葬坑,出土牛、羊、狗等动物骸骨700多具,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热水墓地中陪葬的动物骨骸(资料图)

  考古人员在封土第二层发现一个“十”字形墓室。该墓室由墓道、墓门、回廊、东室、西室、中室、南室等组成。

  更为神秘而奇怪的是,所有墓室内都未发现人骨或与丧葬有关的棺椁之类葬具!

“墓上之墓”发掘现场(资料图)

  难道这个“墓上之墓”只是陪葬墓?那么,主墓室在哪?

  为何墓中无人骨?难道“血渭一号”是个祭坛而非墓葬?

  这些,目前尚无定论。

封土堆中还埋藏着无数秘密(资料图)

  “血渭一号”大墓没有陪葬马?不仅有,而且非常奇特,它有一个专门的区域!

  考古人员在大墓前方发现了5条“葬马沟”。沟的大小、形状、深度等都是按马的身形设计的。

  葬马沟中共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

古代高规格葬中多见陪葬马(资料图)

  出土时,这些马骨整体分布很整齐,但具体到每匹马的骨骼就很散乱。考古专家推断,这些马应该是活着被推入坑内直接掩埋的,因此马的骨骼定格了窒息前拼命挣扎时的惨状!

  还有人从“血渭一号”殉葬马的骨骼尺寸推断,这些马身形高大,体格壮实,很可能是著名的汗血宝马!

汉唐名马多出自西域(图/刘雨欣油画)

  热水墓群中出土的其它随葬物还有很多,其中和动物形象相关的最多。比如一些金饰和木雕上,也雕刻有鸟兽的形象,并且雕工精湛,形象生动。

出土的动物形雕刻品(资料图)

  墓主或为吐谷浑国王

  学者考证,“血渭一号”大墓建造时,大概在吐谷浑成为邦国的年代。至于墓主是吐谷浑王还是吐谷浑贵族,目前尚无定论。但其规格和规模与西藏琼结县雅隆河谷内的藏王墓相当,因此墓主是吐谷浑王的可能性很大。

西藏琼结县藏王墓(资料图)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该墓建造于吐谷浑邦国时期,吐谷浑王室虽得以保全,但藏王会派军政高官管理邦国,“血渭一号”大墓会不会是这些高级官员的?

  对此有专家进行过考证,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7至8世纪被藏王派出管理青海地区的军政官员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位都排除了葬在青海的可能性。

  第一位就是率兵吞并吐谷浑的吐蕃权臣禄东赞。此人巩固了吐蕃在青海的统治,并一度和唐王朝交战。

吐蕃曾与唐王朝开战(资料图)

  但这位权臣并没葬在青海。史书明确记载,他在吐谷浑住了6年后,于666年回到吐蕃,次年病死。按吐蕃贵族的丧葬习俗,他应该归葬故里了。

  还有一位著名人物,是禄东赞的次子论钦陵,他参与了吞并吐谷浑的战争。此人作战勇猛,为吐蕃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三次打败过唐军,670年还大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

  但此人功高震主,受藏王猜忌被讨伐,论钦陵兵败自杀。作为吐蕃叛将,他不可能得到高规格厚葬。

唐朝名将薛仁贵曾兵败青海(资料图)

  并且吐蕃文献记载,吐谷浑后来虽只是个邦国,但其国王与藏王联姻,地位在吐蕃官僚体系中很高,至少在邦国内是高于藏王派驻吐谷浑的军政将领的。甚至有的吐谷浑王也有双重身份,兼任当地军政官员。

  基于此分析,墓主很可能就是吐谷浑邦国时期的第一位吐谷浑王,或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吐谷浑王。

唐初吐谷浑沦为吐蕃邦国(资料图)

  丝路遗存屡被盗掘

  不过,以“血渭一号”大墓为首的热水古墓群被盗严重,这里大大小小的墓葬几乎都有被盗挖过的痕迹。据中新社报道,这里盗墓最猖獗的时候,盗墓分子竟然开着挖掘机肆意乱挖!

热水墓地的盗洞赫然在目(资料图)

  还有一次著名的盗掘行动是在抗战时期。当时这里为军阀马步芳所统治,他监守自盗,曾派出工兵营驻扎在都兰,对热水墓群大肆挖掘。据说后来因为战争形势紧迫,军队才紧急调走。

  工兵营撤退时,被盗掘的墓室还起了火,浓烟弥漫在戈壁上空久久不散。

马步芳(右)和蒋介石合影(资料图)

  还有一次,盗墓分子竟动用炸药,将山顶一座古墓炸开,飞起的土石中夹杂着不少精美的漆片。闻讯赶来考古人员心疼不已,许多珍贵文物已成碎片!

  基于这样的保护现状,考古人员从1982年开始对对热水墓群进行保护和发掘,出土大量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藏文简牍、金银器、铜器残片和丝绸物品。

专家展示出土文物(资料图)

  其中丝绸品种最全、图案最精美,在国内考古发现中绝无仅有。目前为止发现350多件,130多种。

  其中112种为中原汉地制造,18种为中亚、西亚制造。还有一块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确认的8世纪波斯文字锦。

丝制品上含中原、藏地等文化信息(资料图)

  “血渭一号”大墓出土文物兼具中原文化和西藏、西域及西方文化特色,学术研究价值极大。

  出土物具有复杂的文化印记也不难理解:吐谷浑地处青海,一边连着西藏、西域和西方,另一边连着中原,古代丝绸之路“青海道”正从这里穿过。即便吐谷浑被吐蕃政权征服了,仍在东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吐谷浑处在古丝路“青海道”上(资料图)

  至今,“血渭一号”大墓还笼罩着浓厚的神秘气息,这有待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来为我们一一揭秘!

历史深处还有很多谜团待解(资料图)

血渭山里不知还埋着多少故事(资料图)

  来源丨羊城派栏目主持丨夏杨

  责编丨卢永城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