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发力改良"海水稻",将给我们的餐桌带来啥变化?

来源: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5-16 10:47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最近,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闻备受关注,最高亩产已近621公斤。通过“海水稻”,袁隆平希望能为我国至少开发一亿亩盐碱地资源,从而增产至少300亿公斤粮食。

央视关于“海水稻”的报道 视频截图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稻作文明历史悠久。但这主要指的是在淡水水田中生长的水稻,和“海水”无关。

  给中国稻米产量提升立下汗马功劳的大科学家袁隆平,发力改良“海水稻”,这意味着什么?“海水稻”是何神奇作物?将给我们的餐桌带来啥改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我国水稻文明历史悠久 资料图

  “海稻之父”是个广东人

  袁隆平在中国农业科学界举足轻重,他的每项研究都备受公众关注。最近“海水稻”一词大热也与此相关。

  但袁隆平关注“海水稻”其实很晚。投入长期研究,发现了野生“海水稻”植株,被称为“中国海稻之父”的,是广东湛江人陈日胜。

袁隆平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图/新华网

  1986年,当时只有20多岁、刚从当地农业学校毕业不久的陈日胜,在其老师的带领下,在湛江普查红树林资源。

  有一天,陈日胜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的海边芦苇丛里,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子的野生植物。穗子顶上还有一小撮一寸多长的芒刺。

当年发现野生海水稻的地方 图/羊城晚报

  陈日胜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里面胭脂红色的种子像米又像麦。他的老师说,这可能是一种野生稻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海稻86”的“海水稻”品种。

海水稻稻壳上带有芒刺 图/羊城晚报

  此后的30多年,陈日胜一直在试验种植“海水稻”。当初那株野生稻留下的522粒种子,一直在不断试验种植,种植点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

  品种培育过程中,“海水稻”的产量也在提升,由最初的亩产几十公斤提升到150公斤。但这样的产量还远远达不到推广种植的要求。

陈日胜研究海水稻30多年 资料图

  袁隆平发力提升海稻产量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国人在研究“海水稻”,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比中国早,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资料显示,上世纪30年代末期,东南亚一些国家就已开始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其中斯里兰卡在1939年就繁殖出了新品种,并于1945年推广。印度1943年开始推广耐盐水稻,现在几乎各邦都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印度较早开始研究抗盐碱水稻 资料图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沿海部分地区引种过国外的抗盐碱水稻品种。

  “海水稻”耐盐碱、抗病力强的优势引起了袁隆平的关注。不过,他的着眼点不在“海水稻”本身。毕竟这并非新作物,高耐盐且高产量的“海水稻”,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新品种!

袁隆平提升了海水稻关注度 资料图

  曾成功培育出亩产近千公斤“超级稻”的袁隆平,决定出手提升“海水稻”产量。也正是他的参与,提升了社会对“海水稻”的关注度。

  在袁隆平手里,“海水稻”的产量提升效果很快出现。2016年试验种植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更创造了最高产量621公斤的“奇迹”!

试验种植取得产量突破 图/新华网

  “海水稻”并非长在海水里

  “海水稻”是不是生长在海水里?有了“海水稻”是否意味着大海里可以种稻了?听到“海水稻”一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海水稻”并非是能长在海水中的水稻,而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为区别于普通水稻,人们称之为“海水稻”,又称“海稻”。

试种的海稻长势喜人 图/青岛新闻网

  土壤中的盐分对农作物伤害很大。一般来说,含盐量低于0.3%的土地为“轻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只有正常土地的八九成;含盐量0.3-0.6%为“中盐碱地”,产量只有五到八成;超过0.6%为“重盐碱地”,产量可低至两成。

  全球各地海水的平均含盐率为3-5%,基本是陆生植物的禁区。袁隆平参与的海水稻增产计划,也只是要在3-5年内,选育出能在盐分浓度0.3-0.5%的咸水中生长,并能达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水稻新品种。

盐碱地上植物难以生长 资料图

  因此,有人看到“海水稻”,就有“要把大海变粮仓”的想法,显然是想象力太过丰富了!

  当然,“海水稻”有一定抗盐碱能力,在淡水稀缺的沿海地区,用稀释海水浇灌稻田的办法来节省淡水资源,是可以的。袁隆平在青岛的“海水稻”试验田正是这样做的。

试验场用稀释海水浇灌海稻 图/新华网

  盐碱荒地或能变成良田

  有了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来能在盐碱地和海边荒地种水稻,这无疑能促进荒芜土地的开发,提升中国的粮食产量!

海水稻有改良盐碱地作用 资料图

  全世界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中国人也深受土地盐碱化之害。资料显示,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的17个省区都分布有盐碱地,总面积约有15亿亩。

  这些地方,普通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难以生长。

中国盐碱地分布很广 图/中国国家地理

  除了能直接增加粮食产量,“海水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广种植有望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渐变成良田!

  水稻为何能改良土地?对此科学家分析,过去人类改造盐碱地,往往用大水洗地的办法,但水退之后,随着水汽蒸发,盐分又会回到土壤表层。而水稻生长周期中都离不开水,对土地的改良是持续的。这样种了几年水稻之后,盐碱地可能转化为耕地,其他作物也能种植。

盐碱地改良迎来新契机 资料图

  这一点已得到试验证实,陈日胜在湛江多年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已可以种植花生和普通水稻了!

  另外,据江苏媒体报道,江苏有一块滩涂地,经过多年“海水稻”种植,土地盐分已下降到了0.3%以下,普通作物可以生长了。

改良后的土地能种其它作物 资料图

  富硒“红米”更香更健康

  盐碱地里长出来的稻米,会不会吃起来有咸味?很多人乍听“海水稻”,也冒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海水稻不仅不咸,还很香。“海水稻”所生长的滩涂地和盐碱地中矿物多,因此所产稻米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稻米丰富。

成熟海水稻颗粒饱满 图/新华网

  “海水稻”稻米外观为胭脂红色,营养学家称,这种色泽源于其“富硒”,比普通大米高7.2倍;与普通精白米相比,氨基酸含量也高出4.71倍,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并且,“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这种稻米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海稻营养成分更丰富 央视报道截图

  当然,目前“海水稻”品种还处在研发培育阶段,试验中的产量数据并不意味着推广后也能达到。因此“海水稻”大面积推广并非短时间能实现的,你想品尝到它更需要耐心等候!

  不过,袁隆平把“海水稻”的科研攻关看得和“超级稻”一样重,相信很快能取得理想成效。到时我们的餐桌上,都将增多一种新选择!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将新添一种亮眼的胭脂红色!

未来餐桌上多了一种新选择 资料图

胭脂红色大米养眼又美味 资料图

来源|羊城派

  栏目主持|夏杨

  责编|魏礼园

编辑:
数字报

袁隆平发力改良"海水稻",将给我们的餐桌带来啥变化?

羊城派  作者:  2018-05-16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最近,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海水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闻备受关注,最高亩产已近621公斤。通过“海水稻”,袁隆平希望能为我国至少开发一亿亩盐碱地资源,从而增产至少300亿公斤粮食。

央视关于“海水稻”的报道 视频截图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稻作文明历史悠久。但这主要指的是在淡水水田中生长的水稻,和“海水”无关。

  给中国稻米产量提升立下汗马功劳的大科学家袁隆平,发力改良“海水稻”,这意味着什么?“海水稻”是何神奇作物?将给我们的餐桌带来啥改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我国水稻文明历史悠久 资料图

  “海稻之父”是个广东人

  袁隆平在中国农业科学界举足轻重,他的每项研究都备受公众关注。最近“海水稻”一词大热也与此相关。

  但袁隆平关注“海水稻”其实很晚。投入长期研究,发现了野生“海水稻”植株,被称为“中国海稻之父”的,是广东湛江人陈日胜。

袁隆平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图/新华网

  1986年,当时只有20多岁、刚从当地农业学校毕业不久的陈日胜,在其老师的带领下,在湛江普查红树林资源。

  有一天,陈日胜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的海边芦苇丛里,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子的野生植物。穗子顶上还有一小撮一寸多长的芒刺。

当年发现野生海水稻的地方 图/羊城晚报

  陈日胜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里面胭脂红色的种子像米又像麦。他的老师说,这可能是一种野生稻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海稻86”的“海水稻”品种。

海水稻稻壳上带有芒刺 图/羊城晚报

  此后的30多年,陈日胜一直在试验种植“海水稻”。当初那株野生稻留下的522粒种子,一直在不断试验种植,种植点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

  品种培育过程中,“海水稻”的产量也在提升,由最初的亩产几十公斤提升到150公斤。但这样的产量还远远达不到推广种植的要求。

陈日胜研究海水稻30多年 资料图

  袁隆平发力提升海稻产量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国人在研究“海水稻”,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比中国早,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资料显示,上世纪30年代末期,东南亚一些国家就已开始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其中斯里兰卡在1939年就繁殖出了新品种,并于1945年推广。印度1943年开始推广耐盐水稻,现在几乎各邦都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印度较早开始研究抗盐碱水稻 资料图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沿海部分地区引种过国外的抗盐碱水稻品种。

  “海水稻”耐盐碱、抗病力强的优势引起了袁隆平的关注。不过,他的着眼点不在“海水稻”本身。毕竟这并非新作物,高耐盐且高产量的“海水稻”,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新品种!

袁隆平提升了海水稻关注度 资料图

  曾成功培育出亩产近千公斤“超级稻”的袁隆平,决定出手提升“海水稻”产量。也正是他的参与,提升了社会对“海水稻”的关注度。

  在袁隆平手里,“海水稻”的产量提升效果很快出现。2016年试验种植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更创造了最高产量621公斤的“奇迹”!

试验种植取得产量突破 图/新华网

  “海水稻”并非长在海水里

  “海水稻”是不是生长在海水里?有了“海水稻”是否意味着大海里可以种稻了?听到“海水稻”一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海水稻”并非是能长在海水中的水稻,而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为区别于普通水稻,人们称之为“海水稻”,又称“海稻”。

试种的海稻长势喜人 图/青岛新闻网

  土壤中的盐分对农作物伤害很大。一般来说,含盐量低于0.3%的土地为“轻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只有正常土地的八九成;含盐量0.3-0.6%为“中盐碱地”,产量只有五到八成;超过0.6%为“重盐碱地”,产量可低至两成。

  全球各地海水的平均含盐率为3-5%,基本是陆生植物的禁区。袁隆平参与的海水稻增产计划,也只是要在3-5年内,选育出能在盐分浓度0.3-0.5%的咸水中生长,并能达到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水稻新品种。

盐碱地上植物难以生长 资料图

  因此,有人看到“海水稻”,就有“要把大海变粮仓”的想法,显然是想象力太过丰富了!

  当然,“海水稻”有一定抗盐碱能力,在淡水稀缺的沿海地区,用稀释海水浇灌稻田的办法来节省淡水资源,是可以的。袁隆平在青岛的“海水稻”试验田正是这样做的。

试验场用稀释海水浇灌海稻 图/新华网

  盐碱荒地或能变成良田

  有了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来能在盐碱地和海边荒地种水稻,这无疑能促进荒芜土地的开发,提升中国的粮食产量!

海水稻有改良盐碱地作用 资料图

  全世界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中国人也深受土地盐碱化之害。资料显示,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的17个省区都分布有盐碱地,总面积约有15亿亩。

  这些地方,普通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难以生长。

中国盐碱地分布很广 图/中国国家地理

  除了能直接增加粮食产量,“海水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广种植有望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渐变成良田!

  水稻为何能改良土地?对此科学家分析,过去人类改造盐碱地,往往用大水洗地的办法,但水退之后,随着水汽蒸发,盐分又会回到土壤表层。而水稻生长周期中都离不开水,对土地的改良是持续的。这样种了几年水稻之后,盐碱地可能转化为耕地,其他作物也能种植。

盐碱地改良迎来新契机 资料图

  这一点已得到试验证实,陈日胜在湛江多年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已可以种植花生和普通水稻了!

  另外,据江苏媒体报道,江苏有一块滩涂地,经过多年“海水稻”种植,土地盐分已下降到了0.3%以下,普通作物可以生长了。

改良后的土地能种其它作物 资料图

  富硒“红米”更香更健康

  盐碱地里长出来的稻米,会不会吃起来有咸味?很多人乍听“海水稻”,也冒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海水稻不仅不咸,还很香。“海水稻”所生长的滩涂地和盐碱地中矿物多,因此所产稻米微量元素含量比普通稻米丰富。

成熟海水稻颗粒饱满 图/新华网

  “海水稻”稻米外观为胭脂红色,营养学家称,这种色泽源于其“富硒”,比普通大米高7.2倍;与普通精白米相比,氨基酸含量也高出4.71倍,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并且,“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因此这种稻米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海稻营养成分更丰富 央视报道截图

  当然,目前“海水稻”品种还处在研发培育阶段,试验中的产量数据并不意味着推广后也能达到。因此“海水稻”大面积推广并非短时间能实现的,你想品尝到它更需要耐心等候!

  不过,袁隆平把“海水稻”的科研攻关看得和“超级稻”一样重,相信很快能取得理想成效。到时我们的餐桌上,都将增多一种新选择!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将新添一种亮眼的胭脂红色!

未来餐桌上多了一种新选择 资料图

胭脂红色大米养眼又美味 资料图

来源|羊城派

  栏目主持|夏杨

  责编|魏礼园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