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有多难?

来源:羊城派 作者:崔文灿 发表时间:2018-05-16 10:49

  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神人并非有着超人的能力,他们或许只是具备认真做事的素质和追求卓越的意愿

  主播/羊城派记者 崔文灿

(一)

  老子曾在《道德经》中告诫人们,“致虚极,守静笃”。“致”是达到的意思,前半句意思是空到极点,后半句意思是讲功夫、作用,要专一坚持地守住。

  看看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猫一蛇,似乎都能将这六字箴言贯彻得极为彻底。如果你观察过猫抓老鼠便会发现,在捕鼠行动开始前,猫的四只爪子安静按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直竖起来,两只眼睛直盯着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伺机随时一跃,给予老鼠致命一击。

  孵蛋的老母鸡好像也懂得这个道理。无论发生了什么,好像都有着泰山压顶面不改色的气度,专心致志守候着自己的蛋。

  但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有时却都难以自持。做事左顾右盼、三心二意者并不在少数。我们太容易为一些琐事之事分散精力,等到处理完琐事、回归本初目标时,又再浪费些时间收心。如此三番两次,人生的大目标也就慢慢消逝,成了遥不可及的事。和猫、母鸡相比,我们少了笃定之心。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人类把所以精力都集中到一点时,就很少存在不能解决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突破不了的难关。

  《庄子·达生》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捕蝉翁的故事。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人见到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驼背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习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逃脱;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了。”

  驼背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对孔子的弟子们传授经验。

  他说:“捕蝉首先要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向树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吗?”

  孔子听完,无不感慨地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驼背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生活中,专注并不是一种枯燥的实践。对于很多因专注而成功的人,他们就像小朋友搭积木,拆了做、做了拆,其乐无穷。辛劳惯了的农民,让他赋闲在家几天便心里发慌,远不如在田里劳作得快乐;作家爬格子劳心费神,但若一日不翻书、不动笔,便也觉得魂不守舍。

  做一行爱一行,乐在其中便是专注。因为有乐趣,专注也就顺理成章。正如曹操之于权谋,李白之于诗酒,毕加索之于绘画,拿破仑之于冒险,他们这些人专注其中,既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也得到了乐趣。

  (二)

  在台湾日月潭旁,有一个84岁的阿婆在凉亭里卖香菇茶叶蛋。阿婆在此卖茶叶蛋卖了60多年,从18岁的“靓妹茶叶蛋”一直卖到了84岁的“阿婆茶叶蛋”。

  阿婆名叫邹金盆,从小就在日月潭畔长大。大概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大陆的两岸开放政策,会将自己卖了近一个甲子的茶叶蛋一夜成为“全台湾最好吃的日月潭茶叶蛋”。

  其实做出好吃的茶叶蛋也没有什么秘方。阿婆说,用红茶及盐将蛋煮熟后放凉,取出蛋将蛋壳轻敲出裂痕,再放入香菇及红茶慢煮六小时即可。中间火候的控制及茶汤的比例,可就是经验了。

  现在邹金盆阿婆全家基本都在做茶蛋,考虑到成本没有请帮工,“三个人在家做蛋、三个人在摊位卖蛋”,因为都是手工来卤蛋,生产的数量有限,所以每天卖完就收摊。正是日复一日对制作茶叶蛋的琢磨和坚守,她的茶叶蛋摊子早已成为日月潭旁的热门旅游景点,阿婆一家也靠茶叶蛋过上宽裕的生活。

  作家冯唐在一部自制作品《搜神记》第二期中讲了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大神:早乙女哲哉先生。他专注于炸天妇罗近五十年,每天只营业四个半小时,守着一个只有20多个座位的店面,却炸出6000万个天妇罗。早乙女先生的天妇罗卖得不算便宜,20,000日元(约合1100人民币)一位,但想吃他的天妇罗要提前两个多月预约,店里天天爆满。

  在节目中,冯唐邀请了早乙女先生和他的中国徒弟雪葳同台PK油炸天妇罗,然后由三位来自京城的美食名嘴蒙眼品尝食物,猜哪份是师傅的作品,哪份是徒弟的作品。雪葳和早乙女师傅学艺12年,在日本期间学艺态度也得到早乙女先生的认可,自己在北京也开设有料理店,且小店每晚几乎都满座。

  按理说,两人PK,难分伯仲,但不约而同地,三位评委都准确猜出了两份食物出自谁的手笔。

  对待徒弟的作品,其中一位评委说:“我之所以判断第一份是早乙女先生做的,是因为他非常的周正、完整。雪葳做的还是有点年轻气盛。”另一位评委分析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才会发现徒弟的作品做得有些着急了。这可能是因为年龄、阅历,那种岁月在里面,第二份明显是火气太重了。”

  面对三位评委刁钻的味蕾,徒弟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跟老师差距在忍耐上。正如雪葳承认自己在面对外界这些可能让你手忙脚乱的事情上,还是有心理杂念。同样都是那口锅,同样都是那份食材,功夫却在锅之外。也正是在三心二意和心无旁骛之间,形成了六十分厨子和满分厨神之间的差距。

  我们眼中的神人并非有着超人的能力,可能只是他们具备认真做事的素质和追求卓越的意愿。专注需要明理,也需感情引导。如二者皆具备,那么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来源|羊城派,作者:崔文灿,参考书目:《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文泉,哈尔滨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樊美玲

编辑:
数字报

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有多难?

羊城派  作者:崔文灿  2018-05-16

  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神人并非有着超人的能力,他们或许只是具备认真做事的素质和追求卓越的意愿

  主播/羊城派记者 崔文灿

(一)

  老子曾在《道德经》中告诫人们,“致虚极,守静笃”。“致”是达到的意思,前半句意思是空到极点,后半句意思是讲功夫、作用,要专一坚持地守住。

  看看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猫一蛇,似乎都能将这六字箴言贯彻得极为彻底。如果你观察过猫抓老鼠便会发现,在捕鼠行动开始前,猫的四只爪子安静按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直竖起来,两只眼睛直盯着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伺机随时一跃,给予老鼠致命一击。

  孵蛋的老母鸡好像也懂得这个道理。无论发生了什么,好像都有着泰山压顶面不改色的气度,专心致志守候着自己的蛋。

  但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有时却都难以自持。做事左顾右盼、三心二意者并不在少数。我们太容易为一些琐事之事分散精力,等到处理完琐事、回归本初目标时,又再浪费些时间收心。如此三番两次,人生的大目标也就慢慢消逝,成了遥不可及的事。和猫、母鸡相比,我们少了笃定之心。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人类把所以精力都集中到一点时,就很少存在不能解决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突破不了的难关。

  《庄子·达生》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捕蝉翁的故事。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人见到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驼背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习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逃脱;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了。”

  驼背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对孔子的弟子们传授经验。

  他说:“捕蝉首先要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向树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吗?”

  孔子听完,无不感慨地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驼背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生活中,专注并不是一种枯燥的实践。对于很多因专注而成功的人,他们就像小朋友搭积木,拆了做、做了拆,其乐无穷。辛劳惯了的农民,让他赋闲在家几天便心里发慌,远不如在田里劳作得快乐;作家爬格子劳心费神,但若一日不翻书、不动笔,便也觉得魂不守舍。

  做一行爱一行,乐在其中便是专注。因为有乐趣,专注也就顺理成章。正如曹操之于权谋,李白之于诗酒,毕加索之于绘画,拿破仑之于冒险,他们这些人专注其中,既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也得到了乐趣。

  (二)

  在台湾日月潭旁,有一个84岁的阿婆在凉亭里卖香菇茶叶蛋。阿婆在此卖茶叶蛋卖了60多年,从18岁的“靓妹茶叶蛋”一直卖到了84岁的“阿婆茶叶蛋”。

  阿婆名叫邹金盆,从小就在日月潭畔长大。大概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大陆的两岸开放政策,会将自己卖了近一个甲子的茶叶蛋一夜成为“全台湾最好吃的日月潭茶叶蛋”。

  其实做出好吃的茶叶蛋也没有什么秘方。阿婆说,用红茶及盐将蛋煮熟后放凉,取出蛋将蛋壳轻敲出裂痕,再放入香菇及红茶慢煮六小时即可。中间火候的控制及茶汤的比例,可就是经验了。

  现在邹金盆阿婆全家基本都在做茶蛋,考虑到成本没有请帮工,“三个人在家做蛋、三个人在摊位卖蛋”,因为都是手工来卤蛋,生产的数量有限,所以每天卖完就收摊。正是日复一日对制作茶叶蛋的琢磨和坚守,她的茶叶蛋摊子早已成为日月潭旁的热门旅游景点,阿婆一家也靠茶叶蛋过上宽裕的生活。

  作家冯唐在一部自制作品《搜神记》第二期中讲了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大神:早乙女哲哉先生。他专注于炸天妇罗近五十年,每天只营业四个半小时,守着一个只有20多个座位的店面,却炸出6000万个天妇罗。早乙女先生的天妇罗卖得不算便宜,20,000日元(约合1100人民币)一位,但想吃他的天妇罗要提前两个多月预约,店里天天爆满。

  在节目中,冯唐邀请了早乙女先生和他的中国徒弟雪葳同台PK油炸天妇罗,然后由三位来自京城的美食名嘴蒙眼品尝食物,猜哪份是师傅的作品,哪份是徒弟的作品。雪葳和早乙女师傅学艺12年,在日本期间学艺态度也得到早乙女先生的认可,自己在北京也开设有料理店,且小店每晚几乎都满座。

  按理说,两人PK,难分伯仲,但不约而同地,三位评委都准确猜出了两份食物出自谁的手笔。

  对待徒弟的作品,其中一位评委说:“我之所以判断第一份是早乙女先生做的,是因为他非常的周正、完整。雪葳做的还是有点年轻气盛。”另一位评委分析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才会发现徒弟的作品做得有些着急了。这可能是因为年龄、阅历,那种岁月在里面,第二份明显是火气太重了。”

  面对三位评委刁钻的味蕾,徒弟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跟老师差距在忍耐上。正如雪葳承认自己在面对外界这些可能让你手忙脚乱的事情上,还是有心理杂念。同样都是那口锅,同样都是那份食材,功夫却在锅之外。也正是在三心二意和心无旁骛之间,形成了六十分厨子和满分厨神之间的差距。

  我们眼中的神人并非有着超人的能力,可能只是他们具备认真做事的素质和追求卓越的意愿。专注需要明理,也需感情引导。如二者皆具备,那么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来源|羊城派,作者:崔文灿,参考书目:《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文泉,哈尔滨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樊美玲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