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院士坐镇越秀区中小学 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党走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云、李焕坤、林诗妍 发表时间:2018-05-17 19:57

金羊网讯记者刘云、李焕坤、林诗妍摄影报道:17日下午,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中共越秀区委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隆重举行了“大手牵小手——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院士与越秀区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启动仪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小学生的心中播下“读书报国”的种子,激励中小学生当好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启动仪式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计亮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硕贤,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小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凡凡等中科院院士分头到了相关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记者进行了全程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镜堂与同学们大手牵小手 金羊网记者 邓勃 摄

吴硕贤:“成语新学”谈文理兼修

来到培正中学开展“牵手”活动的是吴硕贤院士。他以“成语新学”为主题开启的讲座。“熟能生巧”、“眼高手低”、“通文达理”,这三个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在吴硕贤的讲述中,变成了跟现场200多名学生分享自己求学经历的经验。他教导学生做学问要扎实,做到文理兼修。

据了解,1978年吴硕贤以当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物理专业。虽然自己数理化成绩比较突出,但是也不忘打好文学基础,做到文理兼修。

“从初中到2016年,自己大大小小都写了不少于一两百首诗词,但是2016年9月有了微信以后,现在坚持每天都写诗一首,坚持天天写,世界万象都能通过诗词表达,用诗词来反映现代生活的素材”,吴硕贤说。(刘云) 

陈新滋:燃烧心中的梦想

陈新滋院士走进文德路小学。刚进校门,文德路小学的孩子就用肢体语言送了三颗心给院士,分别是专心(专业)、进取心(不要比聪明,要比用功)、大爱之心(做社会有用的事)。随后,院士来到操场参观学生们制作的各种科技项目,包括改进后的救生圈、自制扫地机器人、模型、无线电测向等等。原来五月是文德路小学的科技月,陈新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看完这些科技项目,收获很大。“现在他们能做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比如还能用无线电来控制东西,这是我无法想象的。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相信他们能成为成就比我们更大的科学家。”

参观结束后,陈新滋为100多名小学生带来主题为《让梦想燃烧》的演讲。陈新滋首先在演讲中提到,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要勇于去追求。“小孩子的梦想体现很高的智慧,知道孩子的梦想,大人要帮助他们燃烧起来。以无尽的热情去追求理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会取得最大的成功。”随后,陈新滋举了东晋医药学家葛洪、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草药精华活性测定等例子,向小学生们阐释科学技术并不神秘,用心+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陈新滋还告诉孩子科研的初心是探索科学和宇宙的奥秘、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保家卫国。陈新滋说,“你们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太不一样了,我们当时吃不饱穿不暖,你们的童年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上最好的童年,但有一点我们是相通的,那就是我们都追求好好学习,为社会服务。”

文德路小学老师陈秀茹告诉记者,接下来计划在5月29日的文德路小学科技节邀请陈新滋院士,“或者看院士有什么适合小学生参加的活动可以带到校园来,我们将加强结对共建活动。”陈秀茹说。(李焕坤)

六名院士出席了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并到相关的学校开展了科普讲座  金羊网记者 邓勃 摄

陈小明:科学为什么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强大

陈小明院士来到小北路小学,他的到来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一开始,陈小明院士先参观了小北路小学特色课程之一——造纸室。校长韩萍介绍,造纸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课程的设置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并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陈小明院士一边观察老师的示范,一边对这一教育方式表示认同。他说,现在造纸都自动化了,能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的造纸术,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一大创新之举。

陈小明院士在随后的讲座中,以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学在生活中是如何无处不在。化学有多重要?他说,“如果没有化学,就没有化肥,而如果没有化肥,我们的农产量将只是现在的三分之一以下。”陈院士继续解释,“如果没有化肥和农药,世界上的粮食只能养活20多个亿人,而如今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是在现六七十亿左右。这一落差巨大的数据,让在场的学生听了连连惊呼。

为了向同学们强调科学的重要性,陈小明院士用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学者亨利·奥古斯谭斯·罗兰的讲话引出话题:在1883年,这位美国学者在科学联合会上说:“如果当年中国在造出火药后,继续深层次地用正确方法探索其中原理,他们将在运用中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说完这个故事,陈院士十分有感触:“同学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啊!落后就要挨打,当年我们的生产力太落后了。”因此,他也鼓励同学们在科学的探索上,绝不可有松懈之心,坚持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年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陈院士笑着跟大家回忆了自己当年是如何走上学习化学的道路。在分享自己化学求学路上的困难时,他一再地想同学们强调:做科研也好,其他人各行各业也好,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需要用什么心态去应对?首先要有毅力,然后是阳光的心态,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咬咬牙坚持,再努把力就可以解决。最后,他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为结尾,“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这个世界未来终究都是你们年轻人的!”

候凡凡:你能成为科学家吗?从发现开始

候凡凡来到培正小学。一路上,培正小学的同学们热情地向候凡凡介绍学校的角角落落,特别是院士长廊。原来,培正小学一共出过16位院士,候凡凡在廊里边走过看,不时回应。正式开讲了,100名培正小学的孩子以“爱的方式”(掌声)欢迎候院士的到来。候凡凡以科学世界里与生命和生活相关的故事,打开科学的世界。

“科学其实无处不在,十年前,手机APP几乎无人知道,但现在孩子们都会使用。天天都有新的事物产生,现在只是缺乏发现。”候凡凡说:“怎么发现?通过生活中的难题入手。”比如,梅毒在中世纪的时候是一种可怕的病毒,后来,保罗埃尔利发现砷可以抵制该病素,日本科学家秦佐八郎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在兔子身上进行实验,结果以606次试验,找到了抗梅毒的药。为了纪念这个发现,抗梅毒病以606来命名。

这些故事是不是离小学生太远?候凡凡又举了一个发生在“少年科学者”身上的故事:小学生露莎挑战“神医”露莎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四年级的女孩子,当时美国流行触摸疗法。“为什么这些人摸一摸就可以治别人的疾病,都是两只手,为什么我不行,他们就可以?”正是出于这样的怀凝,露莎决定挑战一下这些人的“特异功能”。她捡了一个纸板,将中间掏两个洞,请20位自称有神功的治疗师通过洞,感知手在左还在右。结果,猜中的概率为44%。人只有两只手,对与错的比例是50%:50%。这说明,触摸治疗师没有感受正确生物场的能力。这个实验结果发表在1998年《美国医学杂志》上,一夜之间,九岁女孩的论文让美国从事触摸治疗的数万治疗师停止营业,数十万人更换了治疗方案。

候凡凡说,这个故事,是想让孩子们明白,要成为科学家的必备特点是“勇于挑战”,即“不畏惧权威,不盲从书本,不迷信传统观念。”如何做到这点,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提问文化”,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科学家的,喜欢提问、会提问是创造发明的第一要素。(刘云)

这几场讲座通过院士和中小学生谈勤奋读书、专心科研的心得体会,谈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谈争创一流、为国争光的报国情怀,在中小学生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读书报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共建活动可不止一次,接下来各院士还将不定期到学校开展科普读书等讲座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另外,还会邀请学生到院士实验室参观,让学生走进院士实验室,通过了解院士的科研工作,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前沿科技的进展情况,坚定“四个自信”。 

编辑:易扬
数字报

六大院士坐镇越秀区中小学 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党走

金羊网  作者:刘云、李焕坤、林诗妍  2018-05-17

金羊网讯记者刘云、李焕坤、林诗妍摄影报道:17日下午,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中共越秀区委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隆重举行了“大手牵小手——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院士与越秀区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启动仪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小学生的心中播下“读书报国”的种子,激励中小学生当好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启动仪式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计亮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硕贤,中山大学教授陈新滋,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小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凡凡等中科院院士分头到了相关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记者进行了全程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镜堂与同学们大手牵小手 金羊网记者 邓勃 摄

吴硕贤:“成语新学”谈文理兼修

来到培正中学开展“牵手”活动的是吴硕贤院士。他以“成语新学”为主题开启的讲座。“熟能生巧”、“眼高手低”、“通文达理”,这三个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在吴硕贤的讲述中,变成了跟现场200多名学生分享自己求学经历的经验。他教导学生做学问要扎实,做到文理兼修。

据了解,1978年吴硕贤以当年高考理科第一名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物理专业。虽然自己数理化成绩比较突出,但是也不忘打好文学基础,做到文理兼修。

“从初中到2016年,自己大大小小都写了不少于一两百首诗词,但是2016年9月有了微信以后,现在坚持每天都写诗一首,坚持天天写,世界万象都能通过诗词表达,用诗词来反映现代生活的素材”,吴硕贤说。(刘云) 

陈新滋:燃烧心中的梦想

陈新滋院士走进文德路小学。刚进校门,文德路小学的孩子就用肢体语言送了三颗心给院士,分别是专心(专业)、进取心(不要比聪明,要比用功)、大爱之心(做社会有用的事)。随后,院士来到操场参观学生们制作的各种科技项目,包括改进后的救生圈、自制扫地机器人、模型、无线电测向等等。原来五月是文德路小学的科技月,陈新滋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看完这些科技项目,收获很大。“现在他们能做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比如还能用无线电来控制东西,这是我无法想象的。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相信他们能成为成就比我们更大的科学家。”

参观结束后,陈新滋为100多名小学生带来主题为《让梦想燃烧》的演讲。陈新滋首先在演讲中提到,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要勇于去追求。“小孩子的梦想体现很高的智慧,知道孩子的梦想,大人要帮助他们燃烧起来。以无尽的热情去追求理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会取得最大的成功。”随后,陈新滋举了东晋医药学家葛洪、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草药精华活性测定等例子,向小学生们阐释科学技术并不神秘,用心+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陈新滋还告诉孩子科研的初心是探索科学和宇宙的奥秘、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保家卫国。陈新滋说,“你们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太不一样了,我们当时吃不饱穿不暖,你们的童年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上最好的童年,但有一点我们是相通的,那就是我们都追求好好学习,为社会服务。”

文德路小学老师陈秀茹告诉记者,接下来计划在5月29日的文德路小学科技节邀请陈新滋院士,“或者看院士有什么适合小学生参加的活动可以带到校园来,我们将加强结对共建活动。”陈秀茹说。(李焕坤)

六名院士出席了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并到相关的学校开展了科普讲座  金羊网记者 邓勃 摄

陈小明:科学为什么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强大

陈小明院士来到小北路小学,他的到来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一开始,陈小明院士先参观了小北路小学特色课程之一——造纸室。校长韩萍介绍,造纸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课程的设置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并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陈小明院士一边观察老师的示范,一边对这一教育方式表示认同。他说,现在造纸都自动化了,能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的造纸术,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一大创新之举。

陈小明院士在随后的讲座中,以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学在生活中是如何无处不在。化学有多重要?他说,“如果没有化学,就没有化肥,而如果没有化肥,我们的农产量将只是现在的三分之一以下。”陈院士继续解释,“如果没有化肥和农药,世界上的粮食只能养活20多个亿人,而如今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是在现六七十亿左右。这一落差巨大的数据,让在场的学生听了连连惊呼。

为了向同学们强调科学的重要性,陈小明院士用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学者亨利·奥古斯谭斯·罗兰的讲话引出话题:在1883年,这位美国学者在科学联合会上说:“如果当年中国在造出火药后,继续深层次地用正确方法探索其中原理,他们将在运用中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说完这个故事,陈院士十分有感触:“同学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啊!落后就要挨打,当年我们的生产力太落后了。”因此,他也鼓励同学们在科学的探索上,绝不可有松懈之心,坚持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年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陈院士笑着跟大家回忆了自己当年是如何走上学习化学的道路。在分享自己化学求学路上的困难时,他一再地想同学们强调:做科研也好,其他人各行各业也好,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需要用什么心态去应对?首先要有毅力,然后是阳光的心态,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咬咬牙坚持,再努把力就可以解决。最后,他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为结尾,“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这个世界未来终究都是你们年轻人的!”

候凡凡:你能成为科学家吗?从发现开始

候凡凡来到培正小学。一路上,培正小学的同学们热情地向候凡凡介绍学校的角角落落,特别是院士长廊。原来,培正小学一共出过16位院士,候凡凡在廊里边走过看,不时回应。正式开讲了,100名培正小学的孩子以“爱的方式”(掌声)欢迎候院士的到来。候凡凡以科学世界里与生命和生活相关的故事,打开科学的世界。

“科学其实无处不在,十年前,手机APP几乎无人知道,但现在孩子们都会使用。天天都有新的事物产生,现在只是缺乏发现。”候凡凡说:“怎么发现?通过生活中的难题入手。”比如,梅毒在中世纪的时候是一种可怕的病毒,后来,保罗埃尔利发现砷可以抵制该病素,日本科学家秦佐八郎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在兔子身上进行实验,结果以606次试验,找到了抗梅毒的药。为了纪念这个发现,抗梅毒病以606来命名。

这些故事是不是离小学生太远?候凡凡又举了一个发生在“少年科学者”身上的故事:小学生露莎挑战“神医”露莎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四年级的女孩子,当时美国流行触摸疗法。“为什么这些人摸一摸就可以治别人的疾病,都是两只手,为什么我不行,他们就可以?”正是出于这样的怀凝,露莎决定挑战一下这些人的“特异功能”。她捡了一个纸板,将中间掏两个洞,请20位自称有神功的治疗师通过洞,感知手在左还在右。结果,猜中的概率为44%。人只有两只手,对与错的比例是50%:50%。这说明,触摸治疗师没有感受正确生物场的能力。这个实验结果发表在1998年《美国医学杂志》上,一夜之间,九岁女孩的论文让美国从事触摸治疗的数万治疗师停止营业,数十万人更换了治疗方案。

候凡凡说,这个故事,是想让孩子们明白,要成为科学家的必备特点是“勇于挑战”,即“不畏惧权威,不盲从书本,不迷信传统观念。”如何做到这点,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提问文化”,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科学家的,喜欢提问、会提问是创造发明的第一要素。(刘云)

这几场讲座通过院士和中小学生谈勤奋读书、专心科研的心得体会,谈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谈争创一流、为国争光的报国情怀,在中小学生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读书报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共建活动可不止一次,接下来各院士还将不定期到学校开展科普读书等讲座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另外,还会邀请学生到院士实验室参观,让学生走进院士实验室,通过了解院士的科研工作,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了解我国前沿科技的进展情况,坚定“四个自信”。 

编辑:易扬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