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风云激荡40年,深圳渔民村踏上新征途
文/金羊网记者 杨再睿 宋毅 李钢
图/金羊网记者 王磊
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渔民村社区,曾是当年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她是深圳叙事的起点,也是见证深圳改革开放40年成就和变化的一个窗口。
2012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深圳视察时,来到渔民村探访居民,参观邓小平视察时的历史照片,勉励村民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并加以创新和发展。近日,“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采访团来到渔民村,跟村民话家常,进企业看发展,看到了渔民村最新的变化。
从吃不饱肚子到“万元户”村
80岁的老渔民吴锦清,在村里新开设的“渔人码头”文化室里,向记者们感叹着几十年来村子的变迁。
“现在的生活放到以前,做梦都不敢想,以前我们几个人住四五个平方米,经常吃不饱肚子,到现在我们两公婆住120个平方米,手里的房子通过村里的公司统一出租,统一管理,每个月的收入都差不多五万元钱。这些都是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在当年,像吴锦清这样的渔民,生活异常艰辛。渔民村原村委会主任邓志标回忆说,渔民村最早一批人大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从东莞来的,由于渔民人数多,又遭渔霸欺压,大部分人都吃不饱。
20世纪70年代以前,邓志标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期间,渔民村村民都从事打鱼、养鱼、后勤保障等工作。
转变,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1975年,村里购买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用于运沙;1978年,村里购置一台进口拖拉机跑运输,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村里办了宝石珠钻孔厂。
1980年,深圳市被划为经济特区。渔民村村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掘地域的优势,做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尝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赢得了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不少香港的茶餐厅开始走进了深圳。渔民村也开设了茶餐厅。此外,村民利用地缘优势,在香港和内地间做起了汽车生意。80年代的深圳,到处都是基础建设的工地,需要大量水泥、砖头等建筑物资。渔民村的村民抓住机会,购置运输设备,开展了陆上和海上运输业务。
靠餐厅、汽车、运输,以及少量的打鱼,渔民村大多数人家在1980年的收入都突破了1万元,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
1981年,渔民村依靠集体力量投资70万元,请来设计院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33栋米色小洋楼,有花园,还有喷水池。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了当时流行的“三大件”——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
改革大潮中渔民村办了企业
时间回到1984年1月25日,这一天,邓小平来到了深圳罗湖区渔民村视察。
邓小平先到村里转了一圈,随后便来到了村民邓志标家里。他了解到,当时全村人均收入接近6000元,平均每户收入超过3万元。
在听完村民的汇报后,邓小平问村民们还有什么需要。
时任渔民村村支书的吴伯森说:“唯一的顾虑是怕政策会变。”
邓小平回答说:“政策肯定要变的啊。不过你放心,党的政策只会向好的方向变,不会向坏的方向变。”
邓小平的这个表态让村民们更加充满信心。
1985年前后,渔民村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引进企业。表带厂、宝石厂、家具厂等纷纷在这里开张,村民收租金,一片红火。是年3月,渔民村集体企业公司成立,渔民村兴建工业大楼,每户集资2万元,建了大厦,为外商提供了工业厂房、劳务介绍、手续办理等整套服务,以投资形式吸引了港人前来合办小型加工厂,包括手袋、服装等,后来有了花木场、砂砖厂、宝石厂、塑胶厂、胶钉厂、卫生巾厂和家具厂。
1992年11月28日,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丰公司”)正式成立,主要进行房屋租赁和物业管理业务,公司资产规模为800万元。
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首次出京考察就来到广东。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渔民村调研,当时全程陪同讲解的渔丰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回忆道:“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去看了邓小平同志1984年来视察时的历史照片。他最关心村里的发展情况和目前村民的生活状况。”
“总书记很关心现在村民的生活状况,也很关心我们村的发展和未来。”黄兴炎说,作为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渔民村,这种关切特别温暖,并且让他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找准发展路径突破企业瓶颈
“在成立股份公司后,公司从集体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黄兴炎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股份公司成立后,开始兴办厂房。公司先后在东北开过啤酒厂,在东莞开过纸巾厂等,但这并未给股东们带来实质上的收入。
高速扩张的投资模式,让股份公司陷入了发展瓶颈,如何突破?黄兴炎向记者介绍称,这些走出去遇到的问题,形成新的发展经验。他认为,公司的投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1998年以前,公司在进行走出去的扩张形势;1998年之后,公司开始进行收缩和稳健发展。“人才管理跟不上,资金不够雄厚,发展模式也不理想,原来的村民不愿背井离乡去发展等诸多因素,成为限制发展的因素。”黄兴炎说道。
在发展遇到瓶颈后,公司开始着手对周边的土地资源、物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包装,对渔民村风行的“握手楼”进行改造,对老化的物业和楼房进行改造。2004年8月,改造后的渔民新村建设了一栋20层高的综合楼,以及11栋12层高的小高楼,共一千余套单元房。对出租房进行集中招租、统一管理。
黄兴炎称,股份公司成立之初村集体资产只有800万元,现在这个数字涨到4.8亿多元,是股份公司成立之初的60倍。渔民村村民家庭资产也从改造前的500万跃升至现在的5280万,村民同时也是股份公司的股东。现在,渔民村的村民通过股份分红每户年收入2.5-3万元,通过自有物业收租每户年收入60万元以上。
此外,在渔民村,最先进入渔民村的花田纺织服装(香港)有限公司,继续走精品高端线路实现增收;2005年渔民村和花田公司合作成立戈宝绿业(深圳)有限公司,投入超过3亿元,在新疆种植近18万亩戈宝红苗,不仅拯救了濒危珍稀野生植物罗布红麻,也成为了渔民村发展的新希望。
“我脚上穿的就是罗布红麻的袜子,穿着不会脚臭。”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村民们还不忘推销起自家的产品。
完成股权改革建起现代企业
渔丰公司的副董事长吴颂球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称,在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原来的规则难以和时代相匹配:首先出现了股东老龄化,继承成困;其次是股权分配不均等问题。作为时任股权改革小组组长的他,决定着手进行股权改革。
2014年,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的指导意见》,罗湖区把渔民村等6家单位进行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试点。其中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方向是探索股权改革、转型发展、规范监管、政企社企分开改革等。
吴颂球说,渔丰公司股改打破了股权改革动不得的僵局,让股东“生不增,死不减”成为历史,有效调动股民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给渔丰公司的社区建设、创收增收奠定了基础。
2015年底,渔丰股份公司召开股权改革表决大会,44名股东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公司股权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2016年底,渔丰公司引导股民成立了新的公司——渔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经过半年的策划于去年上线。企业的成立初衷是为了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科学地对戈宝麻进行投资管理,让股东更加直接参与进来,并承担投资的风险。目前陆续有60余位渔丰公司股东投资入股,资金达到1500余万元。
对话
“新时代”征途上的渔民村
羊城晚报:渔民村目前的经济增长点有哪些?
黄兴炎:目前,除了传统的行业外,新合作戈宝绿业(深圳)有限公司将会在新环境下成为村民收入的增长点。从戈宝红麻的资源保护到可持续开发利用,将促进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成了渔民村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今戈宝公司已经生产出了戈宝麻保健食品、化妆品、服饰等,下一步需要打开市场,做好推广销售。
羊城晚报:如何让村民股东更多参与进来?
黄兴炎:为壮大戈宝麻兼具的环境和经济效益,鼓励村民投资,2016年底,渔丰公司为此成立了渔泰股份投资企业经过半年的策划上线。企业的成立是为了更科学地对戈宝麻进行投资管理。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让村民股东更加直接参与进来。目前陆续有60余人投资入股,资金达到1500余万,目前村民股东陆续前来参加投资。这是从直接收房租到壮大自己家门口企业的行为。
羊城晚报:今年渔民村新建了股东文化室,此举有何意义?
吴颂球:在实行股改后,新生代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股东意识,要让他们用积极响应的眼光来关注国家改革开放的举措,因此才成立了股东文化室。作为深圳市城中村的示范点,渔民村社区的股东需要牢记该村的历史,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渔民村精神的传播者。讲好渔民村的故事的同时,用自己的行动继续做好渔民村的文章。
羊城晚报:渔民村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吴颂球:当前戈宝麻的事业和原有的房屋租赁及物业需要巩固。下一步,将会结合戈宝麻事业,做好大健康产业,并尝试和人工智能结合,更好地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