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新生儿抱错、走失、被拐卖,广东等三省将示范这一措施

来源:南方网 作者:李秀婷 发表时间:2018-06-11 09:24

南方网讯目前,每个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上面都记载了父母的身份住址信息和孩子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信息。未来,这张重要证明上,可能还会加载上每个新生儿的独一无二的DNA信息条码,更加精准地将孩子本人与证件进行绑定匹配,可应用于防止儿童走失、打击拐卖儿童和侦破刑事犯罪上。

6月9日,“加载DNA条码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原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华南示范扩展项目”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今年该项目将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示范性地将1000个新生儿DNA信息加载到电子出生医学证明上,并进行相关的伦理、法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未来电子出生证或将取代纸质出生证

加载DNA条码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原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是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遗传资源与生殖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课题的一部分,负责人是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樊延军。该子课题的华南示范扩展项目则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承担。

樊延军一直致力于出生医学证明制发模式改革的研究,推动纸质出生医学证明转变为电子出生医学证明。

6月5日,广州签发了全国第一张出生医学证明的电子证照,在省内与纸质出生医学证明具同等法律效力。但樊延军指出,这一电子证照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出生证”,而是将现有的纸质证件电子化,需配合纸质证件,且只能在广东省内使用。

樊延军指出,真正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是基于当前正在使用的第五版纸质出生证的版式和内容,通过国家数据中心进行防伪唯一编码,相关机构直接打印签发,通过电子传送的包含二维码防伪标识的出生医学证明。

相比传统的纸质出生证,这一电子出生证可实现生物标识的新增,可以在新生儿出生时即采集血型、DNA等信息加载到这一电子出生证上,实现人证的精准匹配。如果这一电子出生证在全国推广,签发过电子出生证的新生儿被偷盗后、走失后,在系统中无法重新申领出生证。

将在华南为千例新生儿出生证加载DNA信息

负责华南示范扩展项目的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介绍,这一项目今年将在华南地区进行1000例新生儿DNA信息的采集检测,并与出生证绑定。参与这一研究的新生儿可以得到一张加载了DNA信息的新出生证明。

新生儿的DNA信息将如何加载在电子出生医学证明上?孙炳刚介绍,在新生儿出生后,在取得父母的知情同意下,由产房助产士或病区护士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保存血样的血卡统一冷链运输至指定的DNA鉴定中心;DNA鉴定中心按操作标准提取血样中的DNA信息,加密后存放在出生医学证明DNA信息库中;通过出生证的唯一编号将新生儿的DNA信息与出生证相关联,并加载在电子出生证上。

他表示,当前的亲子鉴定中能提取超过40个基因位点信息,因此从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加载DNA信息到出生证上,不仅仅是问题,更涉及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因此要开展这一示范扩展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包括伦理研究、采集标准和检测标准等。

他强调,开展这一工作必须要争取家属同意,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则。该项目中承担新生儿DNA信息采集工作的医疗机构需进行遴选,DNA检测也会选择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来协作。示范项目所采集的新生儿信息、STR检测信息、生物样本(血样)都将保存在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和国家统一的数据平台,以确保信息数据和生物样本的安全,并为将来与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基础。

出生证加载DNA信息有助于打击人口拐卖

孙炳刚介绍,出生证加载DNA信息将能实现精细人口管理,防止人口走失、失联或被拐卖。

目前我国已建成统一的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和“打拐”DNA数据库。数据库会采集被拐卖或失踪的孩子父母DNA信息,发现疑似被拐卖的孩子也会采集DNA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但这一过程耗时长,手续繁琐。

孙炳刚认为,如果加载DNA条码的出生证在全国推行,一旦发现被拐卖的孩子,取两滴血测孩子的DNA就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到孩子原本的家庭出生信息。此外,它还可以帮助侦破刑事案件,如检测犯罪现场遗留的DNA就可以知道嫌疑人的身份;发现的无名尸体尸块也可通过检测DNA知道身份。

采集DNA信息,会不会造成基因隐私泄露甚至被恶意利用?对此,孙炳刚表示,采集的DNA信息并不是全DNA信息,而是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信息。这些基因数据是一段特异性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包含健康状况、疾病等具有功能的基因信息,“仅仅是另一种更完善的个体身份标记,不存在泄露基因隐私的问题。”

指纹也是每个人独特的生物特征,采集STR信息进行身份识别与指纹相比有何优点?孙炳刚表示,个体的STR信息一生不变,从皮肤毛发都可以检测出来,而人的指纹可能会发生改变、受损、丢失。如果这一信息与身份证绑定,每个人都会有一串特异的一生不变的身份编码。

目前,STR基因检测花费需1000多元,孙炳刚希望未来这一费用可降至200元以内,在该项目促成国家相关政策落地后,在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财政支付。

■延伸阅读:基因身份证

其实将人的DNA信息与身份证件绑定已经有了相关探索。

2001年2月9日下午,全国首张“基因身份证”在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物证教研室诞生。一般人们的身份证号码是18个数字,主要是由表示区域、出生日期、性别等特征的数字组成,而这张基因身份证的号码是10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持证人的10个基因位点特征。由于每个人的基因位点数据不尽相同,通过这10个数字就能识别出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200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产生了我国首张加载了18个基因位点信息的身份证明。但目前,加载了DNA信息的身份证都处于科研阶段,并没有开展实际应用。

编辑:木东
数字报

防止新生儿抱错、走失、被拐卖,广东等三省将示范这一措施

南方网  作者:李秀婷  2018-06-11

南方网讯目前,每个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上面都记载了父母的身份住址信息和孩子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信息。未来,这张重要证明上,可能还会加载上每个新生儿的独一无二的DNA信息条码,更加精准地将孩子本人与证件进行绑定匹配,可应用于防止儿童走失、打击拐卖儿童和侦破刑事犯罪上。

6月9日,“加载DNA条码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原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华南示范扩展项目”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会上获悉,今年该项目将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示范性地将1000个新生儿DNA信息加载到电子出生医学证明上,并进行相关的伦理、法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未来电子出生证或将取代纸质出生证

加载DNA条码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原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是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遗传资源与生殖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课题的一部分,负责人是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樊延军。该子课题的华南示范扩展项目则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承担。

樊延军一直致力于出生医学证明制发模式改革的研究,推动纸质出生医学证明转变为电子出生医学证明。

6月5日,广州签发了全国第一张出生医学证明的电子证照,在省内与纸质出生医学证明具同等法律效力。但樊延军指出,这一电子证照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出生证”,而是将现有的纸质证件电子化,需配合纸质证件,且只能在广东省内使用。

樊延军指出,真正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是基于当前正在使用的第五版纸质出生证的版式和内容,通过国家数据中心进行防伪唯一编码,相关机构直接打印签发,通过电子传送的包含二维码防伪标识的出生医学证明。

相比传统的纸质出生证,这一电子出生证可实现生物标识的新增,可以在新生儿出生时即采集血型、DNA等信息加载到这一电子出生证上,实现人证的精准匹配。如果这一电子出生证在全国推广,签发过电子出生证的新生儿被偷盗后、走失后,在系统中无法重新申领出生证。

将在华南为千例新生儿出生证加载DNA信息

负责华南示范扩展项目的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介绍,这一项目今年将在华南地区进行1000例新生儿DNA信息的采集检测,并与出生证绑定。参与这一研究的新生儿可以得到一张加载了DNA信息的新出生证明。

新生儿的DNA信息将如何加载在电子出生医学证明上?孙炳刚介绍,在新生儿出生后,在取得父母的知情同意下,由产房助产士或病区护士采集新生儿的足跟血;保存血样的血卡统一冷链运输至指定的DNA鉴定中心;DNA鉴定中心按操作标准提取血样中的DNA信息,加密后存放在出生医学证明DNA信息库中;通过出生证的唯一编号将新生儿的DNA信息与出生证相关联,并加载在电子出生证上。

他表示,当前的亲子鉴定中能提取超过40个基因位点信息,因此从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加载DNA信息到出生证上,不仅仅是问题,更涉及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因此要开展这一示范扩展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包括伦理研究、采集标准和检测标准等。

他强调,开展这一工作必须要争取家属同意,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则。该项目中承担新生儿DNA信息采集工作的医疗机构需进行遴选,DNA检测也会选择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来协作。示范项目所采集的新生儿信息、STR检测信息、生物样本(血样)都将保存在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和国家统一的数据平台,以确保信息数据和生物样本的安全,并为将来与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基础。

出生证加载DNA信息有助于打击人口拐卖

孙炳刚介绍,出生证加载DNA信息将能实现精细人口管理,防止人口走失、失联或被拐卖。

目前我国已建成统一的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和“打拐”DNA数据库。数据库会采集被拐卖或失踪的孩子父母DNA信息,发现疑似被拐卖的孩子也会采集DNA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但这一过程耗时长,手续繁琐。

孙炳刚认为,如果加载DNA条码的出生证在全国推行,一旦发现被拐卖的孩子,取两滴血测孩子的DNA就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到孩子原本的家庭出生信息。此外,它还可以帮助侦破刑事案件,如检测犯罪现场遗留的DNA就可以知道嫌疑人的身份;发现的无名尸体尸块也可通过检测DNA知道身份。

采集DNA信息,会不会造成基因隐私泄露甚至被恶意利用?对此,孙炳刚表示,采集的DNA信息并不是全DNA信息,而是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信息。这些基因数据是一段特异性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包含健康状况、疾病等具有功能的基因信息,“仅仅是另一种更完善的个体身份标记,不存在泄露基因隐私的问题。”

指纹也是每个人独特的生物特征,采集STR信息进行身份识别与指纹相比有何优点?孙炳刚表示,个体的STR信息一生不变,从皮肤毛发都可以检测出来,而人的指纹可能会发生改变、受损、丢失。如果这一信息与身份证绑定,每个人都会有一串特异的一生不变的身份编码。

目前,STR基因检测花费需1000多元,孙炳刚希望未来这一费用可降至200元以内,在该项目促成国家相关政策落地后,在家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财政支付。

■延伸阅读:基因身份证

其实将人的DNA信息与身份证件绑定已经有了相关探索。

2001年2月9日下午,全国首张“基因身份证”在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物证教研室诞生。一般人们的身份证号码是18个数字,主要是由表示区域、出生日期、性别等特征的数字组成,而这张基因身份证的号码是10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持证人的10个基因位点特征。由于每个人的基因位点数据不尽相同,通过这10个数字就能识别出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2001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产生了我国首张加载了18个基因位点信息的身份证明。但目前,加载了DNA信息的身份证都处于科研阶段,并没有开展实际应用。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