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潜龙”的智慧之路

来源: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钟吉森 韦霞丽 洪晓敏 发表时间:2018-07-11 18:01

——中国石化销售华南打造智能化管道侧记

被人们喻为“南方潜龙”的华南成品油管网,全长6282公里,是目前中国石化成品油管道中距离最长、站点最多、工艺运行操作最苛刻的管道,途经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西南地区。怎样把这条大动脉管好?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华南分公司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油气管道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管道智能化具有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慧化、标准化等五大特点。管道智能化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将物联网、云计算、自动化和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与管道本体高度结合形成的管道管控一体化系统。”销售华南分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师杨文博士这样介绍。

面对新的技术发展,销售华南大胆创新,全力推进管道的智能化进程,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连续3年被评为销售板块HSSE管理能力测评A级企业,实现了零占压、零打孔盗油、零安全事故,连续七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巡检机器人初露锋芒

6月29日,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6家媒体的记者,参加销售华南分公司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来到深圳管理处下属的南沙输油站,只见一台智能机器人在站场内来回巡检。《人民日报》广东分社记者李刚有些好奇,不禁问道:“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自动充电、不间断运行,突破了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降低了劳动强度。

“看!它又出来巡检啦。”顺着技术员林健添的手指方向,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第三代“行者号”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顺着导轨,从自己的充电小屋中缓缓而来。

现任南沙站技术员的林健添于2005年进入销售华南分公司。十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他熟悉站场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也知道站场巡检的重点难点和累人之处。去年,第三代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加入南沙站,让他感觉“多了一个好帮手!”

正在试行的第3代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夜间作业、云台升降、巡检目标识别、热感检测报警、双向对讲及智能语音提示、安全避障、巡检路线自动变换等一系列功能,有效地加强了输油站现场巡检。

这台机器人每隔两个小时出来巡检一次,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检的时候会自动将数据上传到系统,站场和公司调控中心都能看到。通过机器人传回的高清图像,我们能看到生产区域每一个角落。

它前面蓝色的探测器能够及时检测挥发性油气,避障传感器能够及时避开障碍物,顶部的“大眼睛”可对现场设备进行高效巡视,底部磁导航传感器能够保证机器人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巡航。

 提起这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林健添的脸上写满了骄傲。“有了它,下雨也不怕了!”站场每隔2小时就需要对生产区域的设备进行巡检,雨天巡检是大家最为头疼的事。“行者号”机器人小伙伴的加入给巡检带来了便利,深得大家喜爱。

目前,销售华南分公司深圳输油管理处已有2个输油站试行机器人巡检。大家对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充满期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今后的机器人会更加智能,更加方便。”林健添说。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巡检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缓解了站内工作内容重复、劳动强度大的困难;在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可以与站内消防设施设备联动应急,及时处置火灾,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自从这台机器人加入以来,感觉巡检又多了一层保障。它使用红外热感检测,对微小的渗漏更为敏感。”深圳管理处处长王现中告诉记者。目前,该管理处已有2个输油站试行机器人巡检。

无人机让管道装上“千里眼”

“准备起飞了,大家让开点!”7月8日上午,杨武冲着现场大声说。

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携带着高清摄像机向几公里外的输油管道飞去。这是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柳州输油管理处利用无人机开展智能巡线工作的场景。

“机长”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向我们解释平板电脑中无人机拍摄到的管道沿线的画面。“你们看,这是柳州库站东外环高速路项目现场施工的场景,该项目距离我们的输油管道比较近,画面中用围栏进行物理隔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输油管道,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场正在施工,我们的监护人员也在现场。”柳州库站巡线员杨武操作驾轻就熟。在他看来,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给第三方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6月5日,销售华南柳州输油管理处完成了第二次无人机全线巡查,发现桂林站一处外线有钩机正在管道正上方平整土地,桂林站立刻派人到现场调查,了解施工项目内容并向业主发放保护管道告知书,经协商,双方达成输油管道安全保护协议。由于发现及时,有效避免了第三方施工对管道的破坏。

无人机在输油管道上的作用不仅于此,“以前,对经过有高山、河流的管段巡线往往要多耗费1个多小时,而且劳动强度很大,无人机等于给巡线工作装上了‘千里眼’。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搞定,还能拍到以前望远镜都看不清的‘死角’,回来后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查看,我们这些外线管理员感觉就像解脱了一样。”柳州库站巡线员杨武欣喜道。

 柳州管理处处长叶海燕对无人机的作用更是大加赞赏:“传统的人工巡线存在着一些弊端,无法完全识别地质灾害点、无法及时发现周边环境变化、无法到达部分河流水网及地势险峻区域、无法对重点部位全天候监视等问题。但自从有了巡线无人机,这一切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现在,销售华南共有20台巡线无人机,下属8个管理处都有了自已的宝贝。今年1月14日,桂林站开展无人机巡线首飞仪式,到目前为止,该站已经完成两遍全线飞行工作任务,累计飞行174架次,总计巡线里程1268公里。

销售华南着力打造智能化管道,大力推广运用无人机巡线,对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社会情况进行高空巡查及影像拍摄,通过对比分析重点排查第三方施工、占压、地质灾害等问题,2017年以来,通过无人机巡线发现并处置64项问题。

“销售华南不断提升无人机智能化功能,实现程序化自主飞行,沿设定路线自主巡线,并将图像数据实时传回给各级管道管理人员。”管道管理处李伟介绍,在已有白天飞行无人机基础上,销售华南进一步研制可完成夜间飞行巡检任务的无人机和搭载设备。

      数字化让管理更放心

“通过该系统,即使人在广州,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管道沿线任何地方的管线信息和周围环境状况。”在销售华南调控中心控制室,值班长席罡介绍公司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

在显示屏上,随着值班长熟练的操作,远在贵阳的某段管线本体、附属设施和站场设备设施等信息也随即调出,管道附近的鱼塘、道路、房屋甚至居民活动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2014年,销售华南分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在石化系统内开始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以管线本体数字化为重点、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收集各类数据196余万笔。同时,配以高清卫星影像,建立了数据全面、真实可视的数字化管道。经过试点推广建设,至2018年4月,已实现公司6000多公里管道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科技创新手段的运用,等于给管道安全装上了“智能卡”。通过这一系统,随时可以查询任意位置的管线管径、壁厚、埋深和防腐层等数据,也能知道任意一段管线中任意间距的管道高程起伏及埋深等情况。

“全景影像、视频、高后果区等管道运行数据与周边环境数据、应急资源数据进行联动搜索,为现场应急指挥指挥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席罡继续介绍道。

走在智能化道路上的销售华南,高度重视信息化整体规划,把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建成了以SCADA为中心的过程控制平台,以智能化管线系统为中心的智能生产管理平台,以ERP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OA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平台。该公司努力把智能管线系统打造成生产管理层面的核心应用系统,同时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各平台间的业务协同办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信息化辅助决策作用。

立志打造世界一流管道企业的销售华南,在智能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他们以地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全面收集管道本体、附属设施、周边环境、应急资源等数据,实现管道数字化,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和管理流程,建设完整性管理、隐患治理、运行管理、应急响应和综合管理等功能模块,打造出了一套数据全面、安全可靠、真实可视的智能化管线系统。该系统投资共1.846亿元,可实现全部6000多公里管道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解决了过去一直无法处理的难题,真是太给力了。有了它,等于给安全生产插上了智能卡。”销售华南管道处处长杨大慎细数着智能化带来的好处。

“核心新技术是国之重器”。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管道企业的销售华南分公司,拥有6282公里的成品油管道,他们充分发挥创新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化管道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钟吉森 韦霞丽 洪晓敏)

编辑:木东
数字报

“南方潜龙”的智慧之路

羊城晚报-金羊网  作者:钟吉森 韦霞丽 洪晓敏  2018-07-11

——中国石化销售华南打造智能化管道侧记

被人们喻为“南方潜龙”的华南成品油管网,全长6282公里,是目前中国石化成品油管道中距离最长、站点最多、工艺运行操作最苛刻的管道,途经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西南地区。怎样把这条大动脉管好?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华南分公司意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油气管道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管道智能化具有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慧化、标准化等五大特点。管道智能化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将物联网、云计算、自动化和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与管道本体高度结合形成的管道管控一体化系统。”销售华南分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师杨文博士这样介绍。

面对新的技术发展,销售华南大胆创新,全力推进管道的智能化进程,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连续3年被评为销售板块HSSE管理能力测评A级企业,实现了零占压、零打孔盗油、零安全事故,连续七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巡检机器人初露锋芒

6月29日,当《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6家媒体的记者,参加销售华南分公司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来到深圳管理处下属的南沙输油站,只见一台智能机器人在站场内来回巡检。《人民日报》广东分社记者李刚有些好奇,不禁问道:“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在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自动充电、不间断运行,突破了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降低了劳动强度。

“看!它又出来巡检啦。”顺着技术员林健添的手指方向,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第三代“行者号”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顺着导轨,从自己的充电小屋中缓缓而来。

现任南沙站技术员的林健添于2005年进入销售华南分公司。十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他熟悉站场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也知道站场巡检的重点难点和累人之处。去年,第三代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加入南沙站,让他感觉“多了一个好帮手!”

正在试行的第3代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夜间作业、云台升降、巡检目标识别、热感检测报警、双向对讲及智能语音提示、安全避障、巡检路线自动变换等一系列功能,有效地加强了输油站现场巡检。

这台机器人每隔两个小时出来巡检一次,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巡检的时候会自动将数据上传到系统,站场和公司调控中心都能看到。通过机器人传回的高清图像,我们能看到生产区域每一个角落。

它前面蓝色的探测器能够及时检测挥发性油气,避障传感器能够及时避开障碍物,顶部的“大眼睛”可对现场设备进行高效巡视,底部磁导航传感器能够保证机器人按照既定路线自动巡航。

 提起这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林健添的脸上写满了骄傲。“有了它,下雨也不怕了!”站场每隔2小时就需要对生产区域的设备进行巡检,雨天巡检是大家最为头疼的事。“行者号”机器人小伙伴的加入给巡检带来了便利,深得大家喜爱。

目前,销售华南分公司深圳输油管理处已有2个输油站试行机器人巡检。大家对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充满期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今后的机器人会更加智能,更加方便。”林健添说。

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巡检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缓解了站内工作内容重复、劳动强度大的困难;在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可以与站内消防设施设备联动应急,及时处置火灾,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自从这台机器人加入以来,感觉巡检又多了一层保障。它使用红外热感检测,对微小的渗漏更为敏感。”深圳管理处处长王现中告诉记者。目前,该管理处已有2个输油站试行机器人巡检。

无人机让管道装上“千里眼”

“准备起飞了,大家让开点!”7月8日上午,杨武冲着现场大声说。

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携带着高清摄像机向几公里外的输油管道飞去。这是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柳州输油管理处利用无人机开展智能巡线工作的场景。

“机长”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向我们解释平板电脑中无人机拍摄到的管道沿线的画面。“你们看,这是柳州库站东外环高速路项目现场施工的场景,该项目距离我们的输油管道比较近,画面中用围栏进行物理隔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输油管道,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场正在施工,我们的监护人员也在现场。”柳州库站巡线员杨武操作驾轻就熟。在他看来,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给第三方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6月5日,销售华南柳州输油管理处完成了第二次无人机全线巡查,发现桂林站一处外线有钩机正在管道正上方平整土地,桂林站立刻派人到现场调查,了解施工项目内容并向业主发放保护管道告知书,经协商,双方达成输油管道安全保护协议。由于发现及时,有效避免了第三方施工对管道的破坏。

无人机在输油管道上的作用不仅于此,“以前,对经过有高山、河流的管段巡线往往要多耗费1个多小时,而且劳动强度很大,无人机等于给巡线工作装上了‘千里眼’。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搞定,还能拍到以前望远镜都看不清的‘死角’,回来后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查看,我们这些外线管理员感觉就像解脱了一样。”柳州库站巡线员杨武欣喜道。

 柳州管理处处长叶海燕对无人机的作用更是大加赞赏:“传统的人工巡线存在着一些弊端,无法完全识别地质灾害点、无法及时发现周边环境变化、无法到达部分河流水网及地势险峻区域、无法对重点部位全天候监视等问题。但自从有了巡线无人机,这一切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现在,销售华南共有20台巡线无人机,下属8个管理处都有了自已的宝贝。今年1月14日,桂林站开展无人机巡线首飞仪式,到目前为止,该站已经完成两遍全线飞行工作任务,累计飞行174架次,总计巡线里程1268公里。

销售华南着力打造智能化管道,大力推广运用无人机巡线,对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社会情况进行高空巡查及影像拍摄,通过对比分析重点排查第三方施工、占压、地质灾害等问题,2017年以来,通过无人机巡线发现并处置64项问题。

“销售华南不断提升无人机智能化功能,实现程序化自主飞行,沿设定路线自主巡线,并将图像数据实时传回给各级管道管理人员。”管道管理处李伟介绍,在已有白天飞行无人机基础上,销售华南进一步研制可完成夜间飞行巡检任务的无人机和搭载设备。

      数字化让管理更放心

“通过该系统,即使人在广州,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管道沿线任何地方的管线信息和周围环境状况。”在销售华南调控中心控制室,值班长席罡介绍公司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

在显示屏上,随着值班长熟练的操作,远在贵阳的某段管线本体、附属设施和站场设备设施等信息也随即调出,管道附近的鱼塘、道路、房屋甚至居民活动都可以清晰地看到。

2014年,销售华南分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在石化系统内开始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以管线本体数字化为重点、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收集各类数据196余万笔。同时,配以高清卫星影像,建立了数据全面、真实可视的数字化管道。经过试点推广建设,至2018年4月,已实现公司6000多公里管道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科技创新手段的运用,等于给管道安全装上了“智能卡”。通过这一系统,随时可以查询任意位置的管线管径、壁厚、埋深和防腐层等数据,也能知道任意一段管线中任意间距的管道高程起伏及埋深等情况。

“全景影像、视频、高后果区等管道运行数据与周边环境数据、应急资源数据进行联动搜索,为现场应急指挥指挥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席罡继续介绍道。

走在智能化道路上的销售华南,高度重视信息化整体规划,把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引入新技术、新装备,建成了以SCADA为中心的过程控制平台,以智能化管线系统为中心的智能生产管理平台,以ERP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OA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平台。该公司努力把智能管线系统打造成生产管理层面的核心应用系统,同时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各平台间的业务协同办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信息化辅助决策作用。

立志打造世界一流管道企业的销售华南,在智能化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他们以地理信息平台为依托,全面收集管道本体、附属设施、周边环境、应急资源等数据,实现管道数字化,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和管理流程,建设完整性管理、隐患治理、运行管理、应急响应和综合管理等功能模块,打造出了一套数据全面、安全可靠、真实可视的智能化管线系统。该系统投资共1.846亿元,可实现全部6000多公里管道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解决了过去一直无法处理的难题,真是太给力了。有了它,等于给安全生产插上了智能卡。”销售华南管道处处长杨大慎细数着智能化带来的好处。

“核心新技术是国之重器”。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管道企业的销售华南分公司,拥有6282公里的成品油管道,他们充分发挥创新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化管道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钟吉森 韦霞丽 洪晓敏)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