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佛山有个近八百年历史的“翰林村”

来源: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7-12 22:49

   村中人始终记得祖先教的两件事:积德,读书

  文/羊城派记者 杨桂荣

  佛山南海西樵上金瓯松塘村,无论是“广东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是“广东省摄影创作基地自然村”,都不足以充分形容它的内涵。自开村近八百年以来,松塘村已历经三十余代,一代代村民在此朴素生活,一位位翰林和革命志士从村里走出。

  开村近800年 岭南文化扎根

松塘村美景让人记住乡愁(图片由西樵镇委宣传办提供)

  “松蟠朱顶鹤,塘跃锦鳞鱼”,这幅革命志士区梦觉所书写的对联,就立在如今松塘村的入口——“松塘第一门”上。穿过“松塘第一门”,一个拥有近千年文明的古村落就展现在记者眼前。

  松塘村隶属于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村落于宋代开村,至今有近八百年历史。松塘全村1700余人,其中90%都姓“区”。据传,松塘区氏列祖本为会稽人。连州刺史区泽之后,迁至南雄珠玑巷牛田坊。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为避兵乱,松塘村始祖区世来,偕弟兄区世从、区泰来,自南雄珠玑巷南迁,定居广州府南海县江浦司鼎安都金瓯堡九图乡,以姓名村,名曰“区村”。

  松塘村的结构古韵古香。从村口关帝庙侧的“松塘第一门”起,至村内孔圣庙(古又称文昌宫)的这一段村道,曾建有五个形状不同、朝向各异的门楼,古称“五朝门道”。据村中老人讲述,松塘村北面、西面、西南均有山体,山间小山岗处是松塘最初始发源地,近800年来,松塘村的祖先沿着西北到东南这一段“气脉”先后挖掘了7个池塘。而在7个池塘中,“村心月池”自古便是松塘八景之一。

  月池畔,区氏宗祠、仲房六世祖祠、季房宗拓,孟房见五大夫祠排列有序,水磨青砖的墙面,条石砌成的钟鼓亭,昂然挺立的柱栋,繁刻精雕的柱础、横梁、檐饰,匠工绝伦,蔚为壮观。松塘村从村尾至村头共开7巷:首巷、居义、永宁、干井、奉直、中正、中和。7巷周围,岭南特色的“镬耳大屋”比比皆是。

  “镬耳大屋”格局为两进,首进的两边是厨房,中间是天井。二进的中间便是厅间,两侧均为睡房。大屋侧墙顶部砌成镬耳状。脊顶两端有翘起成龙船状的,也有博古形的,称为“龙脊”。墙体青砖砌就,饰以“砖牙”,外观整齐划一,既防潮,又典雅大方。据村中老人所述,“镬耳大屋”明清时只有村中翰林才可砌就,民国时期村民争相效仿,至今已有70余座。

  “松塘美景处处在”,因为具有极大地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松塘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摄影创作基地自然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今名人辈出 “翰林村”名副其实

上金瓯国学讲坛活动(卢展途 摄)

  在松塘村“月池”与“荷池”之间,一座孔圣庙香火兴旺。而离孔圣庙约50米处,翰林门屹立于环塘石坝。翰林门两侧,对联“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字字珠玑,传说是松塘村第二位进士区谔良所著。

  据据统计,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至清宣统乙酉年(公元1909年),松塘村共走出了22位翰林、进士、举人、优贡、副贡。其中,清同治进士区谔良更被李鸿章推荐,与容闳常驻美国,共同督办幼童留洋事宜。此外,清光绪年间,区维翰亲率牟勇,获匪惩创,被张之洞奏请赏加道衔。进入民国,松塘村区氏依然流风未艾。其中,村民区梦觉大革命时期与蔡畅、邓颖超一起投身于反帝反封斗争,成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之一。1986年,区梦觉返乡视察,与相亲畅叙并为“松塘第一门”剪彩,至今传为佳话。此外,村民区子贤参与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战功累累,更参与抗美援朝……松塘名人薪火不绝。

  “村中人始终记得,祖先教我们两件事:第一是积德,第二是读书。”村中老人告诉记者,村里曾流传有一个传说:从前村中有一书生,十年寒窗,自视满腹经纶。上京应考之时,到文昌庙,双手一拱:“去时叫声文昌大哥,返嚟叫声你文昌善弟。”狂傲溢于言表。于是文昌化作苍蝇,在他试卷上把“未”字的两画拉得一样长,“马”字的四点连了起来。主考官阅卷时批道:“文章虽好,未末难分,马无四足,独脚难行。”让他名落孙山。这个故事代代相传,警醒村中后人,为人不可骄纵。故代代儒绅,尚能谦恭俭让,持盈保泰,至今仍留。据统计,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村里共有150多人考上大学。

  民俗原汁原味 保育工作持之以恒

  除了建筑庙宇,村里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绝。“新春薪火”“酬神祝诞”“烧番塔”远近闻名。其中,“新春薪火”时,每逢子、午、卯、酉年的正月初四都举行三年一届的“飘色”巡游盛会。其时,一条彩色的长“飘”凌空舞起,由体格强健的“后生”独立把持标杆,走在巡游队伍之首。随后,帅牌、罗伞、八音鼓乐手以及由各街坊自行组编的精壮少儿2—3人共为一体的“板”(板上人物或站或坐,以神话传说人物为扮相,演绎相关故事),由体能胜任的长辈抬着,还有的抬着宝座上的菩萨,次第而行,一路上鼓乐齐鸣,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所到之处,村民夹道观看,可谓万人空巷。

  如今,松塘村依然不间断地进行着古村保育工作。据上金瓯居委会党委书记陆祖桥介绍,2010年,松塘村邀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先后编制了开发规划和建设规划。村内已完成排污管网铺设、街线和电线迁改、月池核心区环湖景观提升,旧石板及花岗岩石路面铺设等。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松塘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设立游客中心。

  下一步,下一步,松塘村将在保育的前提下,做好古村落活化,引入文武学校,推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古村活化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建好了,我们对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虚位以待’,要利用专业化运作,让村民都能享受到旅游开发的收益。”陆祖桥介绍,松塘村不但要精益求精,更要带动周边村落“共同富裕”。

  来源|羊城派

  责编|田恩祥

编辑:
数字报

【钩沉】佛山有个近八百年历史的“翰林村”

羊城派  作者:  2018-07-12

   村中人始终记得祖先教的两件事:积德,读书

  文/羊城派记者 杨桂荣

  佛山南海西樵上金瓯松塘村,无论是“广东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是“广东省摄影创作基地自然村”,都不足以充分形容它的内涵。自开村近八百年以来,松塘村已历经三十余代,一代代村民在此朴素生活,一位位翰林和革命志士从村里走出。

  开村近800年 岭南文化扎根

松塘村美景让人记住乡愁(图片由西樵镇委宣传办提供)

  “松蟠朱顶鹤,塘跃锦鳞鱼”,这幅革命志士区梦觉所书写的对联,就立在如今松塘村的入口——“松塘第一门”上。穿过“松塘第一门”,一个拥有近千年文明的古村落就展现在记者眼前。

  松塘村隶属于西樵镇上金瓯社区。村落于宋代开村,至今有近八百年历史。松塘全村1700余人,其中90%都姓“区”。据传,松塘区氏列祖本为会稽人。连州刺史区泽之后,迁至南雄珠玑巷牛田坊。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为避兵乱,松塘村始祖区世来,偕弟兄区世从、区泰来,自南雄珠玑巷南迁,定居广州府南海县江浦司鼎安都金瓯堡九图乡,以姓名村,名曰“区村”。

  松塘村的结构古韵古香。从村口关帝庙侧的“松塘第一门”起,至村内孔圣庙(古又称文昌宫)的这一段村道,曾建有五个形状不同、朝向各异的门楼,古称“五朝门道”。据村中老人讲述,松塘村北面、西面、西南均有山体,山间小山岗处是松塘最初始发源地,近800年来,松塘村的祖先沿着西北到东南这一段“气脉”先后挖掘了7个池塘。而在7个池塘中,“村心月池”自古便是松塘八景之一。

  月池畔,区氏宗祠、仲房六世祖祠、季房宗拓,孟房见五大夫祠排列有序,水磨青砖的墙面,条石砌成的钟鼓亭,昂然挺立的柱栋,繁刻精雕的柱础、横梁、檐饰,匠工绝伦,蔚为壮观。松塘村从村尾至村头共开7巷:首巷、居义、永宁、干井、奉直、中正、中和。7巷周围,岭南特色的“镬耳大屋”比比皆是。

  “镬耳大屋”格局为两进,首进的两边是厨房,中间是天井。二进的中间便是厅间,两侧均为睡房。大屋侧墙顶部砌成镬耳状。脊顶两端有翘起成龙船状的,也有博古形的,称为“龙脊”。墙体青砖砌就,饰以“砖牙”,外观整齐划一,既防潮,又典雅大方。据村中老人所述,“镬耳大屋”明清时只有村中翰林才可砌就,民国时期村民争相效仿,至今已有70余座。

  “松塘美景处处在”,因为具有极大地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松塘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摄影创作基地自然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今名人辈出 “翰林村”名副其实

上金瓯国学讲坛活动(卢展途 摄)

  在松塘村“月池”与“荷池”之间,一座孔圣庙香火兴旺。而离孔圣庙约50米处,翰林门屹立于环塘石坝。翰林门两侧,对联“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字字珠玑,传说是松塘村第二位进士区谔良所著。

  据据统计,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至清宣统乙酉年(公元1909年),松塘村共走出了22位翰林、进士、举人、优贡、副贡。其中,清同治进士区谔良更被李鸿章推荐,与容闳常驻美国,共同督办幼童留洋事宜。此外,清光绪年间,区维翰亲率牟勇,获匪惩创,被张之洞奏请赏加道衔。进入民国,松塘村区氏依然流风未艾。其中,村民区梦觉大革命时期与蔡畅、邓颖超一起投身于反帝反封斗争,成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之一。1986年,区梦觉返乡视察,与相亲畅叙并为“松塘第一门”剪彩,至今传为佳话。此外,村民区子贤参与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战功累累,更参与抗美援朝……松塘名人薪火不绝。

  “村中人始终记得,祖先教我们两件事:第一是积德,第二是读书。”村中老人告诉记者,村里曾流传有一个传说:从前村中有一书生,十年寒窗,自视满腹经纶。上京应考之时,到文昌庙,双手一拱:“去时叫声文昌大哥,返嚟叫声你文昌善弟。”狂傲溢于言表。于是文昌化作苍蝇,在他试卷上把“未”字的两画拉得一样长,“马”字的四点连了起来。主考官阅卷时批道:“文章虽好,未末难分,马无四足,独脚难行。”让他名落孙山。这个故事代代相传,警醒村中后人,为人不可骄纵。故代代儒绅,尚能谦恭俭让,持盈保泰,至今仍留。据统计,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村里共有150多人考上大学。

  民俗原汁原味 保育工作持之以恒

  除了建筑庙宇,村里的民俗活动也是一绝。“新春薪火”“酬神祝诞”“烧番塔”远近闻名。其中,“新春薪火”时,每逢子、午、卯、酉年的正月初四都举行三年一届的“飘色”巡游盛会。其时,一条彩色的长“飘”凌空舞起,由体格强健的“后生”独立把持标杆,走在巡游队伍之首。随后,帅牌、罗伞、八音鼓乐手以及由各街坊自行组编的精壮少儿2—3人共为一体的“板”(板上人物或站或坐,以神话传说人物为扮相,演绎相关故事),由体能胜任的长辈抬着,还有的抬着宝座上的菩萨,次第而行,一路上鼓乐齐鸣,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所到之处,村民夹道观看,可谓万人空巷。

  如今,松塘村依然不间断地进行着古村保育工作。据上金瓯居委会党委书记陆祖桥介绍,2010年,松塘村邀请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先后编制了开发规划和建设规划。村内已完成排污管网铺设、街线和电线迁改、月池核心区环湖景观提升,旧石板及花岗岩石路面铺设等。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松塘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设立游客中心。

  下一步,下一步,松塘村将在保育的前提下,做好古村落活化,引入文武学校,推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古村活化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建好了,我们对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虚位以待’,要利用专业化运作,让村民都能享受到旅游开发的收益。”陆祖桥介绍,松塘村不但要精益求精,更要带动周边村落“共同富裕”。

  来源|羊城派

  责编|田恩祥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