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兵和一座展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何 勇 胡婧怡 发表时间:2018-07-31 15:02

  徐文涛在为孩子们讲述红色历史。资料照片

  手机响了,徐文涛收到一条短信。

  “您真正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退休后仍作奉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发短信的是一名老党员。13年来,这样的短信徐文涛收到过很多。

  今年67岁的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曾是军区联勤部师级干部。2004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一手筹建后勤史馆,自2006年开馆以来讲解1500余场次。

  以史育人,徐文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感动影响着辽沈大地千千万万党员群众。

  筚路蓝缕,筹建史馆

  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本书

  2004年,原联勤部机关食堂3500平方米场地的钥匙,交到了徐文涛手里。

  当年11月,徐文涛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接受建馆任务。别人说他傻,可徐文涛不以为然:“党和军队不是一步走到今天的,丢掉历史,就丢掉了魂。建史馆,我觉得值!”

  从零开始,徐文涛白天走访老干部、调查研究、搜集文物,夜间读书思考、撰写布展大纲。一个人既当馆长又当编辑,既是设计师、工程师,又是文物征集员。

  2006年,一则“老汉有桩心事,给历史文物找个家”的消息吸引了正在筹馆的徐文涛。消息说,一名退休工人的父亲在1945年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存放5斤弹药。弹药取走时留下的11张收条,60多年没扔。徐文涛当即找到对方联系方式,比全省14个档案馆早一天拿到了收条。

  他曾为查证1945年我军接收日军532仓库的准确位置询问了几百人,跑了50多家军内外展馆。一段短短四五十字的内容,背后可能是几十万字的文献积累……

  在徐文涛努力下,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拥有2个综合展厅、6个专业展馆、近1000件文物、2000余张照片、5万余字讲解词的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就呈现在人们面前。徐文涛如燕子衔泥般,垒起自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成立以来60余年的风雨历程,从军队后勤保障的角度,展示了整个东北地区党政军民团结奋斗、解放东北,以及和平时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

  “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本书。”徐文涛说。

  用心讲史,感染观众

  感动一个人,就能感动一个家庭;讲好红色故事,才能入脑入心

  “林罗刘:廿日十五时电悉。你们可以位于锦州、打虎山、营口等地之五个纵队于廿三日出发,取捷径夜行晓宿荫蔽迅速行进……”7月2日上午,沈阳和平区126中学数十名党员教师到史馆组织党日活动。像往常一样,讲到解放战争,徐文涛总要用力地、深情地背诵一段毛主席指挥平津战役时的电报。

  他的嗓音有些沙哑,音调也不如往常那般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细心的126中学党总支书记陈玉娟发现,徐文涛的衣服底下藏着一个尿袋。

  “七一”前后,来参观的人数激增。徐文涛因劳累突发前列腺炎,多次发生尿潴留,需要住院治疗。曾经担任沈阳军区202医院副院长的徐文涛,当然知道休息对于治疗突发性尿潴留的重要性,可他对提前约好的讲解从不缺席,更舍不得让后勤史馆在“七一”前后这一时期休馆。于是他就带着尿袋,忍着剧痛讲解。

  史馆入口处有一本记录参观人员的笔记,自2006年8月开馆以来,从上百人团体到单人游客,徐文涛“零拒绝”。平均每场2个多小时的讲解,听者站得腰酸背痛,徐文涛始终精神饱满。有老同事劝他:“这么大年纪了,领导来你亲自讲讲,一般参观者来就让别人讲吧。”徐文涛却说:“感动一个人,就能感动一个家庭;感动一个领导,就能感动一个单位!”

  退役上校高建明受徐文涛感染,义务来史馆做副馆长,曾任沈阳军区司令部情报处长的他,对徐文涛的讲解心生叹服:“历史故事很多人都能讲出来,但真正像老徐那样讲得入脑入心,让人热泪盈眶,确实不容易。”

  针对不同人群,徐文涛每次都进行再创作,调整讲解内容、角度。“让青少年学生一跨进史馆,就更珍惜幸福生活、决心报效祖国;让战士一跨进史馆,就立志爱岗敬业、献身国防;让老同志一跨进史馆,就能重燃青春激情。”徐文涛说。

  13年坚守,示范带动

  知史才能爱党爱国,信仰不能缺失,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

  “我们的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知史才能爱党,知史才能爱国。”这是徐文涛一直坚守、坚持的信念。

  2015年,因为军队体制改革,原沈阳军区联勤部撤销,后勤史馆没了编制,也没了经费保障,只有徐文涛每天都在。13年来,后勤史馆先后获得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前不久,沈阳市和平区委为后勤史馆挂牌“红色基因讲习所”,计划组织全区4万名党员干部参观,接受教育。

  “6月26日挂牌当天,区委常委都来这里上了一堂党课。顺势而为,尽力而为,担当敢为,徐馆长就是我们党员身边的榜样。”和平区委组织部部长赵中军说,“现实是平面的,历史是立体的,触动心灵的感动能记住一辈子。”

  在徐文涛看来,最大的财富就是无数参观者的感动。“后勤史馆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明白英雄从未褪色,英雄就在身边。”参观者王清清和上四年级的儿子一起参观史馆,儿子从此就树立了自己崇拜的偶像,还自己整理写出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徐文涛爷爷》。

  “传承红色基因是兴党之本、兴国之要。”徐文涛认为,人们从来不缺少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只是不少讲解者缺乏红色基因的魅力,“红色展馆要有红色后人。现在许多讲解教育把大道理讲成空道理,实道理讲成虚道理;我要把大道理讲成实道理,把实道理讲进群众心坎里。”

  徐文涛的家国情怀感染了一批志愿者,从小学生到退休干部,他们义务加入到建设、宣传史馆的队伍。盛海英是一位“00后”孩子的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加入志愿者队伍,“如果我们的孩子毫无国防意识、毫无危机意识、毫无英雄意识,将来何以保家卫国?”如今,后勤史馆的红色志愿者已超过500人,网上相关文章点击量过万。

  “我几乎放弃了所有周末和节假日,但我是快乐的。我想用毕生之力,激活更多人的信仰,点燃更多人心底的火种,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徐文涛说,“我更在乎其中的人生价值。”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31日 06 版)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一名老兵和一座展馆

人民日报  作者:何 勇 胡婧怡  2018-07-31

  徐文涛在为孩子们讲述红色历史。资料照片

  手机响了,徐文涛收到一条短信。

  “您真正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退休后仍作奉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发短信的是一名老党员。13年来,这样的短信徐文涛收到过很多。

  今年67岁的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曾是军区联勤部师级干部。2004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一手筹建后勤史馆,自2006年开馆以来讲解1500余场次。

  以史育人,徐文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感动影响着辽沈大地千千万万党员群众。

  筚路蓝缕,筹建史馆

  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本书

  2004年,原联勤部机关食堂3500平方米场地的钥匙,交到了徐文涛手里。

  当年11月,徐文涛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接受建馆任务。别人说他傻,可徐文涛不以为然:“党和军队不是一步走到今天的,丢掉历史,就丢掉了魂。建史馆,我觉得值!”

  从零开始,徐文涛白天走访老干部、调查研究、搜集文物,夜间读书思考、撰写布展大纲。一个人既当馆长又当编辑,既是设计师、工程师,又是文物征集员。

  2006年,一则“老汉有桩心事,给历史文物找个家”的消息吸引了正在筹馆的徐文涛。消息说,一名退休工人的父亲在1945年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存放5斤弹药。弹药取走时留下的11张收条,60多年没扔。徐文涛当即找到对方联系方式,比全省14个档案馆早一天拿到了收条。

  他曾为查证1945年我军接收日军532仓库的准确位置询问了几百人,跑了50多家军内外展馆。一段短短四五十字的内容,背后可能是几十万字的文献积累……

  在徐文涛努力下,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拥有2个综合展厅、6个专业展馆、近1000件文物、2000余张照片、5万余字讲解词的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就呈现在人们面前。徐文涛如燕子衔泥般,垒起自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成立以来60余年的风雨历程,从军队后勤保障的角度,展示了整个东北地区党政军民团结奋斗、解放东北,以及和平时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

  “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本书。”徐文涛说。

  用心讲史,感染观众

  感动一个人,就能感动一个家庭;讲好红色故事,才能入脑入心

  “林罗刘:廿日十五时电悉。你们可以位于锦州、打虎山、营口等地之五个纵队于廿三日出发,取捷径夜行晓宿荫蔽迅速行进……”7月2日上午,沈阳和平区126中学数十名党员教师到史馆组织党日活动。像往常一样,讲到解放战争,徐文涛总要用力地、深情地背诵一段毛主席指挥平津战役时的电报。

  他的嗓音有些沙哑,音调也不如往常那般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细心的126中学党总支书记陈玉娟发现,徐文涛的衣服底下藏着一个尿袋。

  “七一”前后,来参观的人数激增。徐文涛因劳累突发前列腺炎,多次发生尿潴留,需要住院治疗。曾经担任沈阳军区202医院副院长的徐文涛,当然知道休息对于治疗突发性尿潴留的重要性,可他对提前约好的讲解从不缺席,更舍不得让后勤史馆在“七一”前后这一时期休馆。于是他就带着尿袋,忍着剧痛讲解。

  史馆入口处有一本记录参观人员的笔记,自2006年8月开馆以来,从上百人团体到单人游客,徐文涛“零拒绝”。平均每场2个多小时的讲解,听者站得腰酸背痛,徐文涛始终精神饱满。有老同事劝他:“这么大年纪了,领导来你亲自讲讲,一般参观者来就让别人讲吧。”徐文涛却说:“感动一个人,就能感动一个家庭;感动一个领导,就能感动一个单位!”

  退役上校高建明受徐文涛感染,义务来史馆做副馆长,曾任沈阳军区司令部情报处长的他,对徐文涛的讲解心生叹服:“历史故事很多人都能讲出来,但真正像老徐那样讲得入脑入心,让人热泪盈眶,确实不容易。”

  针对不同人群,徐文涛每次都进行再创作,调整讲解内容、角度。“让青少年学生一跨进史馆,就更珍惜幸福生活、决心报效祖国;让战士一跨进史馆,就立志爱岗敬业、献身国防;让老同志一跨进史馆,就能重燃青春激情。”徐文涛说。

  13年坚守,示范带动

  知史才能爱党爱国,信仰不能缺失,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

  “我们的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知史才能爱党,知史才能爱国。”这是徐文涛一直坚守、坚持的信念。

  2015年,因为军队体制改革,原沈阳军区联勤部撤销,后勤史馆没了编制,也没了经费保障,只有徐文涛每天都在。13年来,后勤史馆先后获得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前不久,沈阳市和平区委为后勤史馆挂牌“红色基因讲习所”,计划组织全区4万名党员干部参观,接受教育。

  “6月26日挂牌当天,区委常委都来这里上了一堂党课。顺势而为,尽力而为,担当敢为,徐馆长就是我们党员身边的榜样。”和平区委组织部部长赵中军说,“现实是平面的,历史是立体的,触动心灵的感动能记住一辈子。”

  在徐文涛看来,最大的财富就是无数参观者的感动。“后勤史馆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明白英雄从未褪色,英雄就在身边。”参观者王清清和上四年级的儿子一起参观史馆,儿子从此就树立了自己崇拜的偶像,还自己整理写出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徐文涛爷爷》。

  “传承红色基因是兴党之本、兴国之要。”徐文涛认为,人们从来不缺少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只是不少讲解者缺乏红色基因的魅力,“红色展馆要有红色后人。现在许多讲解教育把大道理讲成空道理,实道理讲成虚道理;我要把大道理讲成实道理,把实道理讲进群众心坎里。”

  徐文涛的家国情怀感染了一批志愿者,从小学生到退休干部,他们义务加入到建设、宣传史馆的队伍。盛海英是一位“00后”孩子的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加入志愿者队伍,“如果我们的孩子毫无国防意识、毫无危机意识、毫无英雄意识,将来何以保家卫国?”如今,后勤史馆的红色志愿者已超过500人,网上相关文章点击量过万。

  “我几乎放弃了所有周末和节假日,但我是快乐的。我想用毕生之力,激活更多人的信仰,点燃更多人心底的火种,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徐文涛说,“我更在乎其中的人生价值。”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31日 06 版)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