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珠三角地区GDP增长7.2%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汉青 发表时间:2018-08-10 06:35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简析报告

记者 马汉青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41.93亿元,同比增长7.1%。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广东各地市“一核一带一区”各自优势产业明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良好……9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简析报告,众多发展亮点抢眼。

“一核一带一区”各自优势产业明显

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东西两翼基本平稳,东翼增长6.1%,西翼增长5.6%;山区有所放缓,增长3.9%。

从经济总量看,上半年深圳、广州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在1万亿元以上,分别达11009.38亿元和10652.98亿元;佛山、东莞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分别为4475.98 亿元和3868.60亿元;惠州、中山等7市总量则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揭阳、肇庆等10个市总量在1000亿元以下。从增长速度看,21个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增速最高的是珠海,增长8.7%;其次是汕尾和深圳,分别增长8.2%和8.0%。

报告指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产业。所谓“一核一带一区”是指珠三角核心区、粤东、粤西与珠三角城市形成沿海经济以及以粤北山区为主的生态发展区。上半年珠三角地区工业增长7.5%,分别高于东翼、西翼、山区1.6个、4.6个和3.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珠三角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东翼的优势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2%)以及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5%)。西翼的金融业(增长8.0%)、房地产业(增长6.3%)优于其他地区。山区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1%)也发展较快。

上半年,各地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上升。21个地市中有15个地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比重提高最快的是揭阳,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阳江、河源也分别提高4.9个和4.1个百分点。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拉动因素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受政策调控影响,对各区域的拉动率有所下降,反映出金融“防风险”和房地产“去杠杆”政策明显作用。与此同时,营利性服务业对各区域的拉动率普遍提升,其对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的拉动率分别同比提高0.4个、0.5个、0.4个和0.4个百分点,成为各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各区域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从产业结构看,广东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857.92亿元,增长9.2%,比第三产业高1.0个百分点。14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长较快的是汕尾、深圳和阳江,分别增长13.1%、11.5%和9.6%,增幅比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4.9个、3.5个和6.0个百分点。

上半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2941.13亿元,增长7.1%。各地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幅在1.5%—12.0%之间,增长较快的是汕尾、阳江和汕头,分别增长12.0%、11.8%和11.3%。珠三角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富集区,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1804.02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省的比重达86.8%。东翼、西翼、山区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增长10.9%、9.1%和6.4%,均高于第三产业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0%、18.6%和20.2%。

上半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24395.69亿元,增长7.2%,增幅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高0.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6%。21个地市的民营经济增幅分别在0.9%-10.9%之间,12个地市的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专业建议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和区域协调发展

在报告中,广东省统计局结合上半年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分析,对各地市加快发展提出三方面建议:

——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力度,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为出口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尤其是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医疗保健、家政、社区等服务业。认真落实房地产政策,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新闻】

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广东海洋GDP连续23年全国居首

金羊网讯  记者许悦报道:记者昨天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积极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打造了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产业园区。目前,广东省海洋GDP占全国海洋GDP的五分之一,占全省GDP的五分之一,2017年达到1.82万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提出“要把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广东产业体系新支柱”。

对此,广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沿海经济带,推动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屈家树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在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多个专项规划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积极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打造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产业园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效果突显,不断推动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广东省海洋GDP占全国海洋GDP的五分之一,占全省GDP的五分之一,2017年达到1.82万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海洋产业至关重要。据了解,省海洋与渔业厅正着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等六大海洋产业,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立近一年来,编写了“2017年广东省海洋创新发展报告”、建立了“广东海洋创新联盟专家智库”、搭建了“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共享资源库”、开展了首次“广东海洋创新联盟联合科考”,充分发挥了联盟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作用。

编辑:alan
数字报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珠三角地区GDP增长7.2%

金羊网  作者:马汉青  2018-08-10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简析报告

记者 马汉青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41.93亿元,同比增长7.1%。通过数据分析显示,广东各地市“一核一带一区”各自优势产业明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良好……9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简析报告,众多发展亮点抢眼。

“一核一带一区”各自优势产业明显

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东西两翼基本平稳,东翼增长6.1%,西翼增长5.6%;山区有所放缓,增长3.9%。

从经济总量看,上半年深圳、广州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在1万亿元以上,分别达11009.38亿元和10652.98亿元;佛山、东莞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分别为4475.98 亿元和3868.60亿元;惠州、中山等7市总量则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揭阳、肇庆等10个市总量在1000亿元以下。从增长速度看,21个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增速最高的是珠海,增长8.7%;其次是汕尾和深圳,分别增长8.2%和8.0%。

报告指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产业。所谓“一核一带一区”是指珠三角核心区、粤东、粤西与珠三角城市形成沿海经济以及以粤北山区为主的生态发展区。上半年珠三角地区工业增长7.5%,分别高于东翼、西翼、山区1.6个、4.6个和3.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珠三角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东翼的优势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2%)以及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5%)。西翼的金融业(增长8.0%)、房地产业(增长6.3%)优于其他地区。山区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1%)也发展较快。

上半年,各地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上升。21个地市中有15个地市的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比重提高最快的是揭阳,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阳江、河源也分别提高4.9个和4.1个百分点。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拉动因素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受政策调控影响,对各区域的拉动率有所下降,反映出金融“防风险”和房地产“去杠杆”政策明显作用。与此同时,营利性服务业对各区域的拉动率普遍提升,其对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的拉动率分别同比提高0.4个、0.5个、0.4个和0.4个百分点,成为各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各区域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从产业结构看,广东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广东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857.92亿元,增长9.2%,比第三产业高1.0个百分点。14个地市的现代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长较快的是汕尾、深圳和阳江,分别增长13.1%、11.5%和9.6%,增幅比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4.9个、3.5个和6.0个百分点。

上半年,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2941.13亿元,增长7.1%。各地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幅在1.5%—12.0%之间,增长较快的是汕尾、阳江和汕头,分别增长12.0%、11.8%和11.3%。珠三角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富集区,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1804.02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省的比重达86.8%。东翼、西翼、山区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增长10.9%、9.1%和6.4%,均高于第三产业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0%、18.6%和20.2%。

上半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24395.69亿元,增长7.2%,增幅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高0.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6%。21个地市的民营经济增幅分别在0.9%-10.9%之间,12个地市的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专业建议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和区域协调发展

在报告中,广东省统计局结合上半年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分析,对各地市加快发展提出三方面建议:

——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力度,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为出口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尤其是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医疗保健、家政、社区等服务业。认真落实房地产政策,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新闻】

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广东海洋GDP连续23年全国居首

金羊网讯  记者许悦报道:记者昨天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积极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打造了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产业园区。目前,广东省海洋GDP占全国海洋GDP的五分之一,占全省GDP的五分之一,2017年达到1.82万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提出“要把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广东产业体系新支柱”。

对此,广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沿海经济带,推动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屈家树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在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核心区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多个专项规划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积极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区,打造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海洋产业园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效果突显,不断推动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广东省海洋GDP占全国海洋GDP的五分之一,占全省GDP的五分之一,2017年达到1.82万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海洋产业至关重要。据了解,省海洋与渔业厅正着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业等六大海洋产业,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立近一年来,编写了“2017年广东省海洋创新发展报告”、建立了“广东海洋创新联盟专家智库”、搭建了“广东海洋创新联盟共享资源库”、开展了首次“广东海洋创新联盟联合科考”,充分发挥了联盟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作用。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