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聊新书《那年那信》:在微信时代寻找书信的价值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谭铮、梁栩豪、徐进慧 发表时间:2018-08-13 06:41

记者 邓勃 摄

金羊网讯 记者谭铮、梁栩豪,实习生徐进慧报道:12日,在南国书香节的采访室里,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聊起新书《那年那信》时,眼眶不禁有点泛红。她说,这本书是他们一个小家庭的记忆,又超出了小家庭记忆的价值。她希望,在微信时代,能有更多人再次提起笔写信。

将时代故事传给后辈

新书《那年那信》是一部“家世”式的家庭故事记录。敬一丹通过“信中信”,附以图片的形式,在30篇文章中浓缩了1700封家书。书信跨越68年,涵盖了五代人的生活细节,勾勒出时代的变迁,能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共鸣。

敬一丹回忆,《那年那信》封面绘制的邮筒是她年少时宣泄情感的通道。彼时尚未成年的她,将恐惧、不安都写到信中,投进了这个邮筒里。投出的每一个问号,都期待得到回答。“假如当时没有这个邮筒,我不知道怎么扛住这段时间。”

同龄人说的一句“咱们不能太健忘”让敬一丹深有感触。她说,自己现在所写的书都是在记录以前发生过的事情。长辈的经历、家族的历史是家族凝聚的见证,她有责任记录下来,扮演传承和接力的角色,将故事传递给家中更小的孩子。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录也是她工作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在她看来,只有知“根源”,才能走更远。

别抛弃写信的仪式感

不同年龄段的人看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敬一丹说,自己的父辈和同辈回头看那些过去的事情,能有所共鸣。但她希望有更多的“80后”“90后”“00后”也能读这本书。书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她希望年轻人能够从家庭的小故事了解到时代的大变迁,从感性书信中得到理性认识。

当被问及现代人大多数用微信交流、写信是否还有必要时,敬一丹说:“一种行为慢慢失去的时候,你会越发觉得它很宝贵。”虽然微信同样能起到凝聚家庭成员的作用,但写信代表的是一种仪式感。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再次提起笔,在如孩子十八岁成人礼、父母结婚纪念日、生日等特殊的日子,通过书信传达对家人的爱。

编辑:alan
数字报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聊新书《那年那信》:在微信时代寻找书信的价值

金羊网  作者:谭铮、梁栩豪、徐进慧  2018-08-13

记者 邓勃 摄

金羊网讯 记者谭铮、梁栩豪,实习生徐进慧报道:12日,在南国书香节的采访室里,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聊起新书《那年那信》时,眼眶不禁有点泛红。她说,这本书是他们一个小家庭的记忆,又超出了小家庭记忆的价值。她希望,在微信时代,能有更多人再次提起笔写信。

将时代故事传给后辈

新书《那年那信》是一部“家世”式的家庭故事记录。敬一丹通过“信中信”,附以图片的形式,在30篇文章中浓缩了1700封家书。书信跨越68年,涵盖了五代人的生活细节,勾勒出时代的变迁,能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共鸣。

敬一丹回忆,《那年那信》封面绘制的邮筒是她年少时宣泄情感的通道。彼时尚未成年的她,将恐惧、不安都写到信中,投进了这个邮筒里。投出的每一个问号,都期待得到回答。“假如当时没有这个邮筒,我不知道怎么扛住这段时间。”

同龄人说的一句“咱们不能太健忘”让敬一丹深有感触。她说,自己现在所写的书都是在记录以前发生过的事情。长辈的经历、家族的历史是家族凝聚的见证,她有责任记录下来,扮演传承和接力的角色,将故事传递给家中更小的孩子。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录也是她工作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在她看来,只有知“根源”,才能走更远。

别抛弃写信的仪式感

不同年龄段的人看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敬一丹说,自己的父辈和同辈回头看那些过去的事情,能有所共鸣。但她希望有更多的“80后”“90后”“00后”也能读这本书。书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她希望年轻人能够从家庭的小故事了解到时代的大变迁,从感性书信中得到理性认识。

当被问及现代人大多数用微信交流、写信是否还有必要时,敬一丹说:“一种行为慢慢失去的时候,你会越发觉得它很宝贵。”虽然微信同样能起到凝聚家庭成员的作用,但写信代表的是一种仪式感。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再次提起笔,在如孩子十八岁成人礼、父母结婚纪念日、生日等特殊的日子,通过书信传达对家人的爱。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