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9-12 22:13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巨变的40年,是书写奇迹的40年。

中国巨变何以可能?是因中国人民的力量使然,也是因一批改革开放重要实践者的推动使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艰辛奋斗历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高度历史自觉,顺应人民期待的强烈使命担当,为新时代改革开放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共和国在不断前进,改革开放未有穷期。中华民族向前的脚步永不停歇,正向着下一个辉煌的40年大跨步迈进。

一、壮阔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四十年

1978—2018。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

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也不应该忘记,40年前,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中国,是怎样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十年浩劫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都经历了重大的曲折。一时间,历史旧债堆积成山,人们的思想陷入极度的混乱。中国,究竟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已经严肃地摆到人们面前。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灾难深重的中国能够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来源于思想的解放,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胆识和科学的态度,冲破各种阻力,打破社会发展的僵局,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启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征途并不平坦。但是,实践已然证明,只要改革开放的大路向不变,中国就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发展潮流中的弄潮儿。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和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总是按照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固有内在规律不断演进。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前进逻辑的根本主线和客观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中国改革开放就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对历史前进逻辑的最精彩、最全面的实践把握。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我们党带领人民从始至终紧紧抓住历史前进逻辑的根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不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体量的剧增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实际上,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意义的变化,就是人的自由度的增大。正是有了自由以及不断跟进的制度化认可,人们才有可能释放出创造潜力,在经济领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从而使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就是要适应时代需要,科学、辩证地认识时代主题,回答时代课题,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势而为。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顺应了历史前进的大逻辑,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秉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理念,打开国门搞建设,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学习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东西发展自己。

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在近些年来,已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而且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当世界经济陷入低谷时,世界经济增长为负的时候,是中国作为发动机,将世界经济拉出了泥潭。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面临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的份额由8.4%上升至9.7%。显然,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贸易额增长率长期处于低位。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做出了不小贡献。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成为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在历史的大逻辑中,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止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中,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着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规定了特定时代的主要任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夯实中国永续发展根基和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一个伟大新时代开启。走强国之路,走富民之路,走复兴之路,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和抉择。

二、壮阔四十年,改革开放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四十年

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2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长确实称得上是一大奇迹。然而,经济发展并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的指标,还需要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从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而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9660元人民币(近88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显然,经济增长的背后还包括了中国经济的显著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前后共计有7亿多人脱贫。英国学者阿塔尔侯赛因曾指出,中国农村上亿人摆脱贫困,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权的巨大成就。

从社会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诸多辉煌成就。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上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在已经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整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日趋成熟,逐渐由初始“唯GDP”论的发展思路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思路。改革开放初始,囿于自身发展经济的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早在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曾发表论文批评东亚经济体的“苏联式”粗放型增长模式。国内不少学者认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国自身也日益意识到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新路子”。以碳排放减少为例,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最近十年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将近41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显然,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初显成效。

三、壮阔四十年,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的四十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一场社会革命,也是党的自我革命。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觉醒,才引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我们回顾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改革之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凭票供应,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短短几年农村就实现了大丰收,并倒逼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市场化带来的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不可估量。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家创新创业的活力无限焕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一半。在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倍,这都是市场经济的成果。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仍然要头脑清醒地坚持市场经济。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效用。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

40年前,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付诸实践不容易;40年后,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不容易,尤其需要执政党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必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保障,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要以坚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新时代组织路线为保障,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历史重任,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靠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劲,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中国共产党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顺应大势方能成为时代潮流的弄潮者。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党最鲜明的旗帜。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也只有继续改革开放,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才能始终引领时代潮流。

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不仅严重威胁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而且对世界经济也有负面影响。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经贸合作快速推进,已经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交融、互利互惠的贸易格局。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与否,不仅事关中美双方利益,也事关世界发展。美方把中美货物贸易失衡归因于“中方的不公平做法”,据此认为美国在双边经贸合作中“吃亏了”。这是片面的认识。美国储蓄率过低、政府财政赤字过高,是导致其整体贸易出现逆差的宏观经济原因。换言之,美国整体贸易逆差是由其内部经济结构问题造成的,无论其贸易伙伴中有没有中国,其整体贸易都必然是逆差。目前的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失衡,是双方比较优势与国际分工地位的反映。

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面对来自美国强硬但混乱的声音,我们需要保持淡定,重要的是聚焦自身发展,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中国没有对美采取更加对抗的态度。因为,中国对美政策是整体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和合作的国际关系,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因此,中国有理由继续坚持“建设性合作”的政策。

中美关系的变局对中国也是又一次倒逼改革的机会。美方工商界提出来的市场准入等问题,许多正是中方需要通过改革着力解决的。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推进开放: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四月宣布的11项开发市场的具体承诺,迄已落实8项,涉及银行、证券、保险、评级、征信、支付等。政府也在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对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的改革者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动力,打破阻力、实现必要的改革成效。

但有一点必须清楚:中方绝不会屈服于关税霸凌。有些言论声称贸易战使中国经济“滑坡”,还有人认为可以期待中国屈服了。这只是一厢情愿。

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行为,关键是不受对方干扰,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犯颠覆性错误。苏联在冷战中被拖入军备竞赛,日本在经济战中出现经泡沫经济,殷鉴不远,教训深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图强。

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

40年前,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40年后,习近平同志果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事实证明,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掌声。

弄潮儿向涛头立,改革关头勇者胜。40年里人事更迭,然而,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无数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告诉我们,改革需要思想,开放需要能量,改革开放不能止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中国一次次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努力,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个40年的辉煌,更加值得我们期待!(作者: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

编辑: alan
数字报

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

中国经济网  作者:  2018-09-12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巨变的40年,是书写奇迹的40年。

中国巨变何以可能?是因中国人民的力量使然,也是因一批改革开放重要实践者的推动使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艰辛奋斗历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高度历史自觉,顺应人民期待的强烈使命担当,为新时代改革开放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共和国在不断前进,改革开放未有穷期。中华民族向前的脚步永不停歇,正向着下一个辉煌的40年大跨步迈进。

一、壮阔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四十年

1978—2018。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

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也不应该忘记,40年前,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中国,是怎样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十年浩劫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都经历了重大的曲折。一时间,历史旧债堆积成山,人们的思想陷入极度的混乱。中国,究竟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已经严肃地摆到人们面前。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灾难深重的中国能够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来源于思想的解放,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978年,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胆识和科学的态度,冲破各种阻力,打破社会发展的僵局,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启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的征途并不平坦。但是,实践已然证明,只要改革开放的大路向不变,中国就完全可以成为世界发展潮流中的弄潮儿。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和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总是按照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固有内在规律不断演进。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使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前进逻辑的根本主线和客观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中国改革开放就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对历史前进逻辑的最精彩、最全面的实践把握。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在于我们党带领人民从始至终紧紧抓住历史前进逻辑的根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不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体量的剧增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实际上,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意义的变化,就是人的自由度的增大。正是有了自由以及不断跟进的制度化认可,人们才有可能释放出创造潜力,在经济领域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从而使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就是要适应时代需要,科学、辩证地认识时代主题,回答时代课题,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势而为。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顺应了历史前进的大逻辑,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秉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理念,打开国门搞建设,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关系,学习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东西发展自己。

同时,中国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在近些年来,已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而且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当世界经济陷入低谷时,世界经济增长为负的时候,是中国作为发动机,将世界经济拉出了泥潭。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面临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的份额由8.4%上升至9.7%。显然,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贸易额增长率长期处于低位。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做出了不小贡献。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成为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在历史的大逻辑中,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止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中,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着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规定了特定时代的主要任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夯实中国永续发展根基和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一个伟大新时代开启。走强国之路,走富民之路,走复兴之路,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和抉择。

二、壮阔四十年,改革开放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四十年

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2万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仅次于美国。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按照经济学家林毅夫所说,“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化,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中国三产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9%、40.5%和51.6%。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幅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增长确实称得上是一大奇迹。然而,经济发展并不仅仅包括经济增长的指标,还需要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从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而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59660元人民币(近88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显然,经济增长的背后还包括了中国经济的显著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前后共计有7亿多人脱贫。英国学者阿塔尔侯赛因曾指出,中国农村上亿人摆脱贫困,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权的巨大成就。

从社会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诸多辉煌成就。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上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在已经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整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日趋成熟,逐渐由初始“唯GDP”论的发展思路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思路。改革开放初始,囿于自身发展经济的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早在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曾发表论文批评东亚经济体的“苏联式”粗放型增长模式。国内不少学者认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国自身也日益意识到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新路子”。以碳排放减少为例,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最近十年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将近41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显然,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初显成效。

三、壮阔四十年,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的四十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一场社会革命,也是党的自我革命。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觉醒,才引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我们回顾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改革之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凭票供应,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短短几年农村就实现了大丰收,并倒逼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市场化带来的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不可估量。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家创新创业的活力无限焕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对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一半。在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倍,这都是市场经济的成果。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仍然要头脑清醒地坚持市场经济。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效用。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

40年前,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付诸实践不容易;40年后,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不容易,尤其需要执政党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必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保障,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要以坚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新时代组织路线为保障,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历史重任,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靠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劲,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中国共产党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顺应大势方能成为时代潮流的弄潮者。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党最鲜明的旗帜。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也只有继续改革开放,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才能始终引领时代潮流。

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不仅严重威胁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而且对世界经济也有负面影响。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经贸合作快速推进,已经形成了优势互补、利益交融、互利互惠的贸易格局。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与否,不仅事关中美双方利益,也事关世界发展。美方把中美货物贸易失衡归因于“中方的不公平做法”,据此认为美国在双边经贸合作中“吃亏了”。这是片面的认识。美国储蓄率过低、政府财政赤字过高,是导致其整体贸易出现逆差的宏观经济原因。换言之,美国整体贸易逆差是由其内部经济结构问题造成的,无论其贸易伙伴中有没有中国,其整体贸易都必然是逆差。目前的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失衡,是双方比较优势与国际分工地位的反映。

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面对来自美国强硬但混乱的声音,我们需要保持淡定,重要的是聚焦自身发展,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中国没有对美采取更加对抗的态度。因为,中国对美政策是整体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和合作的国际关系,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因此,中国有理由继续坚持“建设性合作”的政策。

中美关系的变局对中国也是又一次倒逼改革的机会。美方工商界提出来的市场准入等问题,许多正是中方需要通过改革着力解决的。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推进开放: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四月宣布的11项开发市场的具体承诺,迄已落实8项,涉及银行、证券、保险、评级、征信、支付等。政府也在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对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的改革者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动力,打破阻力、实现必要的改革成效。

但有一点必须清楚:中方绝不会屈服于关税霸凌。有些言论声称贸易战使中国经济“滑坡”,还有人认为可以期待中国屈服了。这只是一厢情愿。

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行为,关键是不受对方干扰,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犯颠覆性错误。苏联在冷战中被拖入军备竞赛,日本在经济战中出现经泡沫经济,殷鉴不远,教训深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图强。

40年众志成城,40年春风化雨。

40年前,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40年后,习近平同志果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事实证明,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掌声。

弄潮儿向涛头立,改革关头勇者胜。40年里人事更迭,然而,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无数的经验和教训都在告诉我们,改革需要思想,开放需要能量,改革开放不能止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中国一次次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努力,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个40年的辉煌,更加值得我们期待!(作者: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