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设计之都有望年底开建 打造大湾区最大设计产业群
项目控规已获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
羊城派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穗国规宣
被纳入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国际设计之都将建成啥样?
日前,《广州设计之都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根据规划,广州设计之都落户白云区,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设计产业集群。规划区内将塑造一条贯通的设计云谷花园,并沿其两侧打造小街区式的设计总部花园。会上透露,该项目此前已进行招商,有望于年底动工建设。
目前已有8家知名设计单位意向入驻
据介绍,广州设计之都的规划区位于黄边村范围内,西至规划的云城西路延长线,东接云山诗意,北至黄边北路,南至白云三线,总面积约为37.78公顷。目前黄边村已交地,现已基本拆除。该片区内有地铁2号线经过,设有黄边站。周围已有19个创意设计产业相关的园区,产业基础良好,集聚效应初显。
2017年8月,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外5家设计单位展开城市设计竞赛工作。优胜中标方案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与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联合设计,规划由现状“化妆品、服装制造、汽车修理的村级工业园”转向“创新引领的国际设计之都,活力多元的都会创意云谷”,旨在打造华南首个“一带一路”设计服务贸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设计产业集群、广州首个B2B设计服务共享平台。
今年7月20日,白云区举办“广州设计之都”招商推介会,80多家设计及上下游企业参会,8家国内知名设计企业及协会与白云区政府签订意向进驻协议。
根据城市设计方案,此次规划重点对用地布局、路网格局、绿地公共空间系统、开发强度进行优化。
规划实施:
交通:打造“小街区密路网”,至少规划654个停车位
在道路网深化细化上,打造“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总部集聚区: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增加支路网密度,细分地块,构建“毛细血管”式的通达系统;交叉口间距由原控规的150-320米,细化为50-120米,增加道路网密度;道路用地面积占比也因此由29%增加至39%。
同时,将结合黄边地铁站,沿空港大道两侧建立地下通道连接站点至总部地块,并结合下沉广场、二层连廊一起构建一体化的连续步行系统。规划提出,要注重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预留公共通道,对接建筑标高与出入口;并注重地铁站周边及空港大道两侧地下一层商业、文化功能开发,包括地下商业面积、文化空间和公共停车场。
根据交通影响评估,为缓解规划调整带来的交通影响,规划计划提高支路密度,从7.1公里/平方公里提高至15.8公里/平方公里,并增设地下车行通道联通各主要地下停车场等。项目范围内的公共停车不少于654泊位,新增公共停车场1座,并设置不少于196泊充电泊位。慢行交通上,将结合公园、城市广场、轨道站点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12处共享单车停放点。
空间:塑造贯通的设计云谷花园,打造高低起伏天际线
规划深化后,公园绿地面积将从原来的1.25公顷增至2.11公顷。规划提出塑造一条贯通设计之都的设计云谷花园,呈楔形,宽度在36-100米之间,用地面积2.1公顷,东连黄边地铁站,西连二矿文化公园,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纳入街区内部,并利用下沉、抬坡、空中花园等方式,使绿化向地下和空中延伸。
在公共空间上,规划将优化间主界面及天际线:以中央云谷为核心,呈现内低、中高、外低三个层级的高度变化。从设计之都由内向外看,第一界面为低层界面,位于云谷公园两侧,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内,是中央地块更加开敞;第二界面为高层界面,位于低层界面两侧,建筑高度为50-160米,界定云谷的开敞空间;第三界面为外围的低层界面,位于外围道路沿线,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记者从实景融入图发现,该区内拟建设国际设计大厦(160米)、设计大厦(140米)、设计总部大厦(130米)、两处设计企业总部花园、大师工作室(12米)。
此外,将沿南北走向的空港大道塑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西立面将沿空港大道形成错落有致的簇团式布局,围绕黄边站、萧岗站、白云公园站形成3个高点,分别为160米、120米、200米;北立面上,设计之都距离白云山摩星岭约5公里,白云山周边建筑高度为15至60米,由白云山往设计之都建筑高度逐渐增加,在黄边地铁站形成地标。
规划特别提及,经核设计之都范围不在机场控高范围线内。此外根据现行控规,沿空港大道的一线建筑控高在80米以下,地铁站周边不受此限制。
设施:生活配套建筑17.43万平方米,建造设计展览中心
在公共服务设施上,规划称将注重生活与产业配套相结合,提供复合多元的城市服务。设计办公:生活配套:生产配套比为56:22:22。
其中,设计办公建筑面积为44.82万平方米,配套项目包括空间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商业酒店、设计师之家、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大师工作室。生活配套建筑面积为17.43万平方米,包括购物中心、学校、便利店、设计家公寓等。
产业配套建筑面积17.39万平方米,包括设计博物馆群、设计产品展览中心、设计图书馆、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其中设计展览中心建筑面积达10442平方米,未来可承办广州设计展及各项与设计、创意相关的艺术展览。
专家建议:连廊建设注重打造街面化、首层化
规划深化后,空港大道以西的总建筑量保持不变;空港大道以东参照城市设计竞赛方案,结合黄边地铁站综合开发,建筑面积增加约11.89万平方米。同时规划范围净用地平均容积率由3.0增至3.8,建筑控高由80米调整至160米。对此,白云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解释,规划区东部密度之所以较高,是因为临近地铁站,为了节约土地;同时增加了大师工作室等低层建筑,减少的建筑量便移至该处。该负责人称,该项目已经招商,年底将开工,接下来规划建筑控高可适当降低。
同时,规划提出要建设连廊系统,规委会专家邓兴栋提出,其中一条路径即“多首层”的创造,建造不同时段、不同人群的“首层”,“我在负一层、负二层、一层、二层,都有在‘首层’的感觉。”他补充,连廊并非简单的人行天桥作用,而是强化对人的交往空间的塑造,要街面化才有效。
市国规委负责人表示,现在经常把连廊当成天桥,但实际上连廊是地面化、首层化。要形成设计之都,必须有很多设计联盟存在,楼与楼之间不能孤零零的。除了连廊,也要坚定不移地将地下空间当成街区来做。“地下空间发展是要有积淀的,像早年做珠江新城的地下空间是冷冷清清的,但是经过多年沉淀,逐渐发展起来。”
此外,针对道路“小街区密路网”,规委会专家冼剑雄提出,“密路网”要有所分层,如规划区南边开发强度不高、较小的地块,就没必要四周都是机动车道,可以是人行道,并建议道路规划时要将人行系统一并纳入。
来源|羊城派
责编|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