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画卷 | 从南到北 瓜果飘香收获忙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9-21 15:22

【红薯甜似蜜致富好产业】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千亩红薯示范种植基地,正式进入丰收季。正在工作的是红薯收割机,它可以把红薯从30厘米的地下翻腾出来,同时筛土、过滤,一颗颗红薯就散落到了地面上。这些个头均匀、外表紫红的红薯是当地两年前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比起一般红薯甜度更高、口感细腻,被当地人叫做蜂蜜红薯。

想要口感最为香甜,大小最为适中,根据种植经验,这些红薯从种下到收获,在地里要长满168天最合适。

通过电商平台,刚刚挖出来的红薯,早就已经被人预定一空,品质最好的卖出了20多块钱一斤的好价钱。小小的红薯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做成了甜蜜的大产业。(央视记者 杨海灵)

【金秋稻花鱼米香立体种养收获忙】

黑龙江农垦8511农场和其它地方的梯田水稻种植方式不同,当地在梯田中创新设计了果、药、稻、鱼、虫“立体五层”新型种养模式。即梯田池埂上种植有机桃李树,桃李树下种植平贝、蒲公英等中草药、田中种植有机水稻、稻下养殖泥鳅、蚯蚓,实现了效益的倍增和土地的综合利用。每到收获季节,这片梯田里就会出现人机共上齐收获的场面,工人捕捞完稻田里的泥鳅之后,收割机紧随其后,收割水稻,整片梯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年白姜一年稻轮作种植喜丰收】

安徽铜陵的白姜种植基地,这里的白姜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在正是白姜收获的季节,姜农们手持铁锹,松土拔苗,先剪掉绿茎,拍打掉泥土,在经过清洗之后,白姜可以食用的部分就露了出来。和一般的生姜相比,它明显要白上很多,而且鲜嫩汁多。

近年来,当地鼓励规模化种植,姜农们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白姜的面积越来越大,也有利于各种科技手段的投入。铜陵的白姜采取和水稻轮作的方式,也就是种一年白姜,再种一年水稻,这样一来,水田和旱地轮换,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让每一茬农作物都能更好生长。村民们说,等这一季的白姜收完之后,他们就会把地块重新平整,明年再种上水稻,等待下一个丰收的到来。(央视记者李屹 崔琦 陈志猛 潘健)

【百万亩牧草丰收治沙致富两不误】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片片圆形的“绿海”,就是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如今这里绿波荡漾,可过去因为无节制的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沙化严重。从2011年起,当地开始在沙化区种植紫花苜蓿,一株紫花苜蓿可以成活5到7年,每年可以收获3到4次,像这样一个500亩的喷灌圈,一年可以打草大约400吨。目前,当地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占据全国牧草产量的1/5,年产值达13亿元,实现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的新局面。(央视记者修治国高东光刘晓波)

【稻浪接云端千年梯田又丰收】 

这里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湖南新化紫鹊界,每年农历白露过后,这里的村民便开始开镰收割,由于地势的原因,机械无法到达,所以收割完以后,大家伙便拿着稻穗在专门的木桶内壁拍打,进行脱粒,这样的方式,他们已经延续了2000年。

紫鹊界梯田靠着丰富的森林植被储水,自流灌溉,2014年9月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现在,当地正开展乡村旅游,并引导农民按照统一标准种植紫米、黑米等高品质水稻。过去作为贡品的紫鹊界大米开始走俏市场,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央视记者韩勇 郭进 欧阳干湘)

【果实挂枝头果香扑鼻来】

眼下正是猕猴桃的成熟季节,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基地郁郁葱葱、藤蔓缠绕,一簇簇毛茸茸的猕猴桃挂满枝架,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还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多个品种的猕猴桃在这里共生,独特的小气候还让奉新猕猴桃形成了质地细嫩、柔软多汁的绝佳食用口感。

目前,奉新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7.5万亩,猕猴桃产业从业农户6000多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每年全县农民来自于猕猴桃产业的收入达到人均2000元以上。(央视记者张红清 杜曦晨 满帅 陈丹阳 刘昀彤)

编辑:Qiudong
数字报

秋收画卷 | 从南到北 瓜果飘香收获忙

央视网  作者:  2018-09-21

【红薯甜似蜜致富好产业】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千亩红薯示范种植基地,正式进入丰收季。正在工作的是红薯收割机,它可以把红薯从30厘米的地下翻腾出来,同时筛土、过滤,一颗颗红薯就散落到了地面上。这些个头均匀、外表紫红的红薯是当地两年前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比起一般红薯甜度更高、口感细腻,被当地人叫做蜂蜜红薯。

想要口感最为香甜,大小最为适中,根据种植经验,这些红薯从种下到收获,在地里要长满168天最合适。

通过电商平台,刚刚挖出来的红薯,早就已经被人预定一空,品质最好的卖出了20多块钱一斤的好价钱。小小的红薯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做成了甜蜜的大产业。(央视记者 杨海灵)

【金秋稻花鱼米香立体种养收获忙】

黑龙江农垦8511农场和其它地方的梯田水稻种植方式不同,当地在梯田中创新设计了果、药、稻、鱼、虫“立体五层”新型种养模式。即梯田池埂上种植有机桃李树,桃李树下种植平贝、蒲公英等中草药、田中种植有机水稻、稻下养殖泥鳅、蚯蚓,实现了效益的倍增和土地的综合利用。每到收获季节,这片梯田里就会出现人机共上齐收获的场面,工人捕捞完稻田里的泥鳅之后,收割机紧随其后,收割水稻,整片梯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年白姜一年稻轮作种植喜丰收】

安徽铜陵的白姜种植基地,这里的白姜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在正是白姜收获的季节,姜农们手持铁锹,松土拔苗,先剪掉绿茎,拍打掉泥土,在经过清洗之后,白姜可以食用的部分就露了出来。和一般的生姜相比,它明显要白上很多,而且鲜嫩汁多。

近年来,当地鼓励规模化种植,姜农们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白姜的面积越来越大,也有利于各种科技手段的投入。铜陵的白姜采取和水稻轮作的方式,也就是种一年白姜,再种一年水稻,这样一来,水田和旱地轮换,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让每一茬农作物都能更好生长。村民们说,等这一季的白姜收完之后,他们就会把地块重新平整,明年再种上水稻,等待下一个丰收的到来。(央视记者李屹 崔琦 陈志猛 潘健)

【百万亩牧草丰收治沙致富两不误】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片片圆形的“绿海”,就是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如今这里绿波荡漾,可过去因为无节制的放牧,导致草原土壤沙化严重。从2011年起,当地开始在沙化区种植紫花苜蓿,一株紫花苜蓿可以成活5到7年,每年可以收获3到4次,像这样一个500亩的喷灌圈,一年可以打草大约400吨。目前,当地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占据全国牧草产量的1/5,年产值达13亿元,实现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的新局面。(央视记者修治国高东光刘晓波)

【稻浪接云端千年梯田又丰收】 

这里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湖南新化紫鹊界,每年农历白露过后,这里的村民便开始开镰收割,由于地势的原因,机械无法到达,所以收割完以后,大家伙便拿着稻穗在专门的木桶内壁拍打,进行脱粒,这样的方式,他们已经延续了2000年。

紫鹊界梯田靠着丰富的森林植被储水,自流灌溉,2014年9月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现在,当地正开展乡村旅游,并引导农民按照统一标准种植紫米、黑米等高品质水稻。过去作为贡品的紫鹊界大米开始走俏市场,村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央视记者韩勇 郭进 欧阳干湘)

【果实挂枝头果香扑鼻来】

眼下正是猕猴桃的成熟季节,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基地郁郁葱葱、藤蔓缠绕,一簇簇毛茸茸的猕猴桃挂满枝架,浓浓的果香扑鼻而来。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还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多个品种的猕猴桃在这里共生,独特的小气候还让奉新猕猴桃形成了质地细嫩、柔软多汁的绝佳食用口感。

目前,奉新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7.5万亩,猕猴桃产业从业农户6000多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每年全县农民来自于猕猴桃产业的收入达到人均2000元以上。(央视记者张红清 杜曦晨 满帅 陈丹阳 刘昀彤)

编辑:Qiudong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