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光启集团:人均专利申请量超过十件 创建之初已布局知识产权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钢、粤知宣 发表时间:2018-10-08 07:02

文/李钢 粤知宣

创建8年来,光启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工业级超材料的设计、超算、制造、生产、检测、标准的全链条体系。笔者在走访光启集团后了解到,这家神秘而低调的科技企业,在创建之初,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为自身的良好发展奠定了知识产权基础。

超材料专利数量在全球绝对领先

据了解,知识产权部是光启最早成立的部门之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成长,对光启的研发成果做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共申请专利49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00件(含海外专利申请211件,其中,美国专利申请87件,欧洲专利申请79件);授权专利300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62件(含海外授权专利101件)。

光启的专利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超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光子以及超级数据链等。

在超材料领域,光启超材料专利申请2811件、授权专利1772件,其数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位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超材料工程化方面形成大批专利

据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2010年以前,超材料主要在实验室实现,超材料的生产方式靠手工制作,一块超材料耗时需两个月,工艺复杂,材料昂贵,一块超材料成本需数万美元。光启参与评估攻关难题百余项,有效加速了超材料技术的工程化研究,建立了拥有500多亿种人造微结构库,以及峰值计算能力可达700万亿次/秒的超材料设计专用超级计算机集群,解决了工程问题。光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

“我们发现,原来在实验室中发现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在工程应用和建设产业技术体系的时候,全部都没有用。这些方法和原理只能是一种思维上的启发。基础科学研究所用到的方法包括这些方法所申请的专利,只具有启发性,并不具有真正产业化的任何能力。在我们建立工业生产体系的时候,围绕着工业化过程形成了一大批的专利。”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说。

2012年7月,光启投产全球首条超材料中试线,实现超材料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制备,一条产线月产能10000㎡以上,由于工业级批产工艺,优化材料组合,相比2010年以前成本降低了近百倍。

光启超材料技术的批产应用,诞生了一系列具有能量(如电磁波)的自由调控、感知功能、探测功能、通信功能、自我健康管理功能、高强度、耐疲劳震动与老化、长使用寿命、耐雷击、耐冲击、耐撞击以及耐极端使用环境等特性的超材料产品。

设立严格的知产评审流程和制度

在进行超材料基础研究时,光启围绕超材料技术布局了大量的专利,包括基材、设计、微结构、制备以及超材料的应用,从2011年3月递交第一件专利申请起,截至2012年底,共计提交了2184件专利申请,每周递交专利申请超过25件。

在其后的发展中,光启孵化出如超材料尖端装备、智能光子、浮空器、智能装备等一系列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光启采取了不同的专利申请策略。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总裁黄薇子强调说,光启非常重视专利质量,不会为了追求专利的数量,为申请而申请。光启内部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评审流程和知识产权制度来约束专利质量,目前光启专利授权率为91.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率为85.5%(海外专利授权率为90.18%,其中,美国专利授权率为90.48%,欧洲专利授权率为85.19%),实用新型授权率为99.12%,外观设计授权率为100%。

光启内部的专利评审流程包括规划阶段、提案阶段、立项阶段、撰写阶段、审稿阶段和维护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主要行为、成果输出、制度建立、模板建立的规定,针对研发项目,知识产权部同步进行,每个项目配备专利工程师,完成相应的交付件及评审工作,主要包括研发前的风险分析、研发初期的知识产权布局规划、在小试制之前完成完整的专利包,在批量试制之前完成专利诉讼模拟。

人均专利申请量超过10件

目前,光启研发人均专利申请量10.88件/人,人均专利拥有量6.56件。研发部门在专利申请方面的参与度非常高,光启建立了对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完善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以及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通过对研发进行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交底书撰写、专利布局培训来提高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利撰写、专利布局的能力,为输出高质量的专利从源头提供了保障。通过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激发光启研发团队的创新精神,激励项目包括知识产权申请奖、年度优秀创新团队奖、年度最具创新精神奖、年度光启发明家奖等,涵盖专利、版权和技术秘密,奖励金额对标行业最高标准。

为了方便知识产权管理,光启2012年引入了专利管理系统和技术交底书提案系统,实现知识产权线上自动化管理,随着知识产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2018年重新定制了智能化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外跟供应商和官方对接,对内与OA对接,力求流程线上操作,账单等信息来源准确、法定期限监控到位、待办事项审批简便。该系统还具有技术树、检索分析、运营以及智库等模块,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知识产权分析与产业技术相结合,指导光启进行基础研发和产业化。

此外,2016年9月,光启作为“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领衔起草并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奠定了我国在超材料技术研究和标准转化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编辑:alan
数字报

揭秘光启集团:人均专利申请量超过十件 创建之初已布局知识产权

金羊网  作者:李钢、粤知宣  2018-10-08

文/李钢 粤知宣

创建8年来,光启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工业级超材料的设计、超算、制造、生产、检测、标准的全链条体系。笔者在走访光启集团后了解到,这家神秘而低调的科技企业,在创建之初,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为自身的良好发展奠定了知识产权基础。

超材料专利数量在全球绝对领先

据了解,知识产权部是光启最早成立的部门之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成长,对光启的研发成果做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共申请专利49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400件(含海外专利申请211件,其中,美国专利申请87件,欧洲专利申请79件);授权专利300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62件(含海外授权专利101件)。

光启的专利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超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光子以及超级数据链等。

在超材料领域,光启超材料专利申请2811件、授权专利1772件,其数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位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在超材料工程化方面形成大批专利

据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2010年以前,超材料主要在实验室实现,超材料的生产方式靠手工制作,一块超材料耗时需两个月,工艺复杂,材料昂贵,一块超材料成本需数万美元。光启参与评估攻关难题百余项,有效加速了超材料技术的工程化研究,建立了拥有500多亿种人造微结构库,以及峰值计算能力可达700万亿次/秒的超材料设计专用超级计算机集群,解决了工程问题。光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

“我们发现,原来在实验室中发现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在工程应用和建设产业技术体系的时候,全部都没有用。这些方法和原理只能是一种思维上的启发。基础科学研究所用到的方法包括这些方法所申请的专利,只具有启发性,并不具有真正产业化的任何能力。在我们建立工业生产体系的时候,围绕着工业化过程形成了一大批的专利。”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说。

2012年7月,光启投产全球首条超材料中试线,实现超材料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制备,一条产线月产能10000㎡以上,由于工业级批产工艺,优化材料组合,相比2010年以前成本降低了近百倍。

光启超材料技术的批产应用,诞生了一系列具有能量(如电磁波)的自由调控、感知功能、探测功能、通信功能、自我健康管理功能、高强度、耐疲劳震动与老化、长使用寿命、耐雷击、耐冲击、耐撞击以及耐极端使用环境等特性的超材料产品。

设立严格的知产评审流程和制度

在进行超材料基础研究时,光启围绕超材料技术布局了大量的专利,包括基材、设计、微结构、制备以及超材料的应用,从2011年3月递交第一件专利申请起,截至2012年底,共计提交了2184件专利申请,每周递交专利申请超过25件。

在其后的发展中,光启孵化出如超材料尖端装备、智能光子、浮空器、智能装备等一系列产品,针对不同的产品,光启采取了不同的专利申请策略。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总裁黄薇子强调说,光启非常重视专利质量,不会为了追求专利的数量,为申请而申请。光启内部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评审流程和知识产权制度来约束专利质量,目前光启专利授权率为91.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率为85.5%(海外专利授权率为90.18%,其中,美国专利授权率为90.48%,欧洲专利授权率为85.19%),实用新型授权率为99.12%,外观设计授权率为100%。

光启内部的专利评审流程包括规划阶段、提案阶段、立项阶段、撰写阶段、审稿阶段和维护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主要行为、成果输出、制度建立、模板建立的规定,针对研发项目,知识产权部同步进行,每个项目配备专利工程师,完成相应的交付件及评审工作,主要包括研发前的风险分析、研发初期的知识产权布局规划、在小试制之前完成完整的专利包,在批量试制之前完成专利诉讼模拟。

人均专利申请量超过10件

目前,光启研发人均专利申请量10.88件/人,人均专利拥有量6.56件。研发部门在专利申请方面的参与度非常高,光启建立了对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完善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以及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通过对研发进行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交底书撰写、专利布局培训来提高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专利撰写、专利布局的能力,为输出高质量的专利从源头提供了保障。通过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激发光启研发团队的创新精神,激励项目包括知识产权申请奖、年度优秀创新团队奖、年度最具创新精神奖、年度光启发明家奖等,涵盖专利、版权和技术秘密,奖励金额对标行业最高标准。

为了方便知识产权管理,光启2012年引入了专利管理系统和技术交底书提案系统,实现知识产权线上自动化管理,随着知识产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2018年重新定制了智能化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外跟供应商和官方对接,对内与OA对接,力求流程线上操作,账单等信息来源准确、法定期限监控到位、待办事项审批简便。该系统还具有技术树、检索分析、运营以及智库等模块,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知识产权分析与产业技术相结合,指导光启进行基础研发和产业化。

此外,2016年9月,光启作为“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领衔起草并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奠定了我国在超材料技术研究和标准转化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