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音乐茶座唱响流行先声 广东文创勃兴缔造诸多第一
关键1招
看广东崇文尚艺
——箴言簿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影像志
本版采写/金羊网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吴大海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强势发展,支撑起了文化的广阔天地。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在文化上同样涌现了诸多开风气之先的创新之举、领时代风骚的扛鼎之作。
文化,是时代的“注脚”,亦是地域之“乡愁”。广东的文化特质,无疑离不开创新、开放、包容等语词。回望往昔四十载,“老广”文化之兴,也常常是世俗、平民化的,而非高蹈、难触摸的——或是音乐茶座唱响流行乐的消费之兴;或是书香城市惠及全民的服务之兴;或是将文化变成交易产品的产业之兴……它务实地融于日常生活,又润物无声地影响生活方式乃至于塑造价值观念。或许正因此,它也给一些人留下了“贫瘠”“沙漠”之误解。
广东文化,兴于流行文化消费市场。
即使放在今天,我们也要佩服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文化界的胆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广东文化界首先开始理性思考,拨乱反正,冲破了“文不经商,士不理财”等观念禁锢。197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恢复了广东粤剧院等文化艺术单位;同年,广州首开文化娱乐市场——广州东方宾馆诞生了新时期全国第一家以演唱流行歌曲为主的音乐茶座,长期以来以各种渠道在民间流传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开始在内地表演。彼时,娱乐方式尚且寥寥,更何谈文化成为一种消费?音乐茶座甫一问世即成风行之势,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缘优势,加之这一消费市场的发掘,广东流行音乐爆发了磅礴的能量。一个个歌手从音乐茶座走向全国舞台,一首首歌曲从东方宾馆唱到大江南北。大致以音乐茶座为肇始,广东开始引领全国流行乐坛风骚: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立体声影音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中国第一个原创流行歌曲大赛“红棉杯”大赛,广东歌手首开全国歌手个唱先河……与此同时,电影《雅马哈鱼档》、电视连续剧《情满珠江》等一批广东出品的流行影视作品风靡全国;卡拉OK厅、群众歌舞厅等文化经营项目接踵而至,广东的文化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发掘和发展。
广东文化,兴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座年轻的城市,如何树立起文化的灯塔?深圳给出的答案是——建立“图书馆之城”,使阅读成为每一位市民的生活习惯,成为城市鲜明的文化符号。1986年开馆伊始,深圳图书馆就率先实行“免证进馆、全开架服务”的管理模式;2006年7月新馆开放,又提出“开放、平等、免费”的办馆理念,拉开了全国公共文化场所全面免费的大幕。
深圳“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是广东40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缩影。广东首创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81.5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建成一大批重点文化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其中,广州图书馆创下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单日入馆人次的最高纪录……从一个个图书馆、博物馆即可窥见一座城市的品位,无怪乎不少人纷纷感叹:“广东人真爱读书”。
广东文化,兴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化不仅是广东的内涵,也是实力。务实开放的“老广”早在1979年,就首开发展文化产业的先例。这一年,江门市台山冲蒌镇文化站率先在全国探索“以文补文”发展文化产业,该文化站被文化部誉为“全国以文补文的第一只春雁”。“中国油画第一村”“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既是当年创新样本,也仍是如今的行业标杆。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2017年,全省电影票房为79.9亿元,连续16年蝉联全国榜首;喜羊羊、灰太狼、猪猪侠、熊大、熊二等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角色均出自广东动漫企业,全省动漫业产值占全国1/3……广东的文化产业“蛋糕”越多越大,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文脉润沃野,文化烁新辉。”站在新时期,广东正全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以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烹饪惠民“文化盛宴”;以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激发丰沛发展能量。
“图书馆之城”引领公共文化建设
“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公共文化一直是广东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40年来,伴随着城市的改革创新发展,广东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越来越强。
在推广阅读方面,广东在全国首屈一指。1986年开馆伊始,深圳图书馆就率先实行“免证进馆、全开架服务”的管理模式;1997年,全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出台;2003年,深圳首次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新馆开放,又提出“开放、平等、免费”的办馆理念,拉开了全国公共文化场所全面免费的大幕……
在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看来,“深圳图书馆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与深圳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发展完全融合在了一起,成为城市鲜明的文化符号”。
紧随着深圳的步伐,广州于2015年起施行《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并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目标。到2020年,广州每8万人将拥有一座图书馆。就在今年8月5日,广州图书馆的入馆人数达到51774人次,创下了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单日入馆人次的最高纪录。
此外,创办于1993年的南国书香节,如今已成为深受南粤大地广大群众喜爱的阅读嘉年华,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广阔平台和一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近年来,广东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完成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和验收工作。文化发展的成果共享面更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东已基本实现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81.5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口述史
中国流行音乐从广东起步
“大陆有陈小奇,不必到香港。”对陈小奇,香港词曲作家黄霑曾如是评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流行音乐执全国之牛耳,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陈小奇,是当时广东流行乐坛无可置疑的代表人物及领军人。《涛声依旧》《我不想说》《大哥你好吗》……他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曲,先后推出毛宁、杨钰莹、李春波等一批风行全国的歌手。
目前,陈小奇的身份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谈及那些年的“风云史”,他表示:“中国流行音乐从广东起步,这点大家都要承认。”
陈小奇回忆,1978年广州街头出现音乐茶座,“很快全市开了七十多家,全都唱‘进口’流行音乐,出了一大堆‘广州邓丽君’‘广州郑少秋’!”不久,广东的文化部门出台规定,音乐茶座必须唱一定比例的国内原创作品,“这个政策推动了原创音乐的发展”。
“流行音乐那时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很多人觉得它庸俗、低级、简单,甚至不入流。所以我们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改变社会上这种对流行歌曲的误解和歧视。”陈小奇告诉记者,当时,为规范产业、推动流行音乐原创力量的崛起,广东多家机构推出流行音乐排行榜,“这时期的广东歌曲和歌手都是全国最高端的。”
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七八成唱片加工和发行都在广东,毛宁和杨钰莹也在此时成名。“当时,一盘盒带仅4.1元,唱片公司花了10万元在央视的黄金时间给杨钰莹打了10天的广告,结果卖出几百万盘。发行商都是拿着一麻袋一麻袋的钱来‘抢’盒带!”陈小奇说,正是因为流行音乐有市场,才会这么热,“不能一棒子打死”,“广东一直保持着对流行歌曲的宽容态度”。
他说,上世纪末,广东流行音乐逐渐进入低潮期;可到了新媒体时代,《老鼠爱大米》等网络歌曲仍是从广东首发,百分之七八十的网络音乐作品来自广东。在陈小奇看来,广东乐坛是极少数直到现在,流行音乐的“红旗”还一直飘着的地方。
最近,陈小奇正忙着准备“红棉杯”2018广州流行合唱大赛。“广东流行音乐的未来依旧值得期待。”陈小奇说,他“一辈子都要和流行音乐捆在一起了”。
风云录
1977
全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首度公开亮相
1978
广州东方宾馆在花园餐厅首开新时期全国第一家以演唱流行歌曲为主的音乐茶座
1979
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立体声影音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在广州成立
1986
开馆伊始,深圳图书馆率先实行“免证进馆、全开架服务”的管理模式
1989
深圳“锦绣中华”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主题公园
2002
广东省委做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次年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
2003
广东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
2004
深圳文博会创办,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2011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通过,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地方法规
2016
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4256.63亿元,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音乐茶座:率先发掘文化消费市场
“花城之夜,四方倏然奔腾着音乐澎湃的江流,音乐茶座是江流浮起的歌的星座……”1986年12月一期《人民日报》上刊登了这么一首诗作,热情讴歌广州的音乐茶座。1978年,广州东方宾馆首开全国第一家以唱流行歌曲为主的音乐茶座。听众花钱买一张票,就可以坐在饭桌前听歌。其时,娱乐场所寥寥,音乐茶座一推出即引起轰动,高朋满座,歌手如云。
音乐茶座的诞生率先发掘文化消费市场。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自东方宾馆办起第一家音乐茶座后,短短几年间,广州街头大大小小的音乐茶座增至70多家,每天上万顾客进场消费。一张音乐茶座的门票,便宜的卖几元,贵的要20多元,演出场场宾客盈门。仅1984年一年,广州70多家音乐茶座的收入就高达2000万元。
其时,音乐茶座方兴未艾,各文化剧团纷纷组建轻音乐队。歌手在茶座唱歌,不仅收入暴涨,且很快走红。曾在1985年因翻唱《霍元甲》主题歌红遍大江南北的本地歌手吕念祖当话剧演员时,演一场的报酬是0.4元,而在音乐茶座唱一场的报酬达10元,一晚上唱3场,就挣了别人小半个月的工资。
音乐茶座的舞台上走出了众多靠翻唱走红的明星:“广州的刘文正”吕念祖、“广州郑少秋”陈浩光、“广州罗文”李华勇、“广州苏芮”张燕妮等……广东流行音乐迅速发展。
『锦绣中华』:第一家主题公园开业九个月收回投资成本
“一步迈进历史,一日畅游中华”。到深圳旅游,多数游客都会选择这一景点——“锦绣中华”。作为我国第一家主题公园,诞生于1989年11月12日的“锦绣中华”创造了一个个“锦绣中华现象”:开业第一年便以接待游客逾300万人次、9个月收回全部投资款的业绩轰动旅游界;1991年,国际编号为3088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锦绣中华星”,以彰显景区的成绩和殊荣……
“锦绣中华”的出现,开辟了人文景观主题乐园的新蓝海,引发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建设热潮。其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原名: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等广东的主题公园相继建成开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主题公园热”。
多年来,广东主题公园发展领跑全国。在世界主题公园TEAAECOM机构公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位主题公园集团排行榜中,中国占3席,而这3家全部来自广东,分别为第4位的华侨城集团、第5位的华强方特和第6位的长隆集团。
大芬油画村:『油画第一村』每年销售额达数亿元
1989年,一个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来到深圳大芬村,租用了一间民房,开始了其时国内少有的油画加工、收购、出口产业。如今,这个核心区域面积0.4平方公里、居民仅300余人的村子,分布着大小画廊和工作室1000余家。8000多名画工、画家和画商云集在此,每年创造着数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80%的油画产品出口,市场遍及全球。大芬村已成为集生产、创作、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国际知名艺术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在深圳,文创产业正蓬勃发展。比大芬油画村平台大得多的,是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
自2004年创办至今,深圳文博会已走过14年征程。“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资本”……在这个平台上,新型业态争相展现新姿,知名文化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市场。2017年,第十三届文博会成交额达2240亿元。
专家谈
文化“百花齐放”要包容也应创新
改革开放40年,广东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与其开放、包容的特质分不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多种新思潮的涌入,广东率先提出了“提倡有益的、允许无害的、取缔非法的、打击犯罪的”和“排污不排外”的文化发展方针,在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为文化“百花齐放”提供了健康活泼的发展空间,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未来,广东的文化发展既要包容,也要创新。创新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创新,二是人才政策的突破。文化发展、文化工作要靠人才,人才方面如果缺乏创新,文化发展前景也不会乐观。
——广州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军人才涂成林(受访者供图)
制表/杜卉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林兆均 胡 军
统 筹:陆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