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微改造二期要来了!再造十个“永庆坊”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伟杰 李焕坤 何裕华 发表时间:2018-10-26 23:56

焕发新机 金羊网记者 汤铭明 摄

创意街拍 金羊网记者 陈秋明 摄

处处美景 金羊网记者 汤铭明 摄

特色饮品 金羊网记者 陈秋明 摄

文/金羊网记者 何伟杰 李焕坤 何裕华

诞生于1931年的恩宁路,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这里荟萃了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2016年,蛰伏了10年之久的恩宁路迎来“微改造”,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永庆片区变身“微改文创街区”永庆坊,引入众创办公、创意产业。经过两年的打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创客群体、白领阶层、市民游客汇聚的“打卡胜地”。记者近日了解到,恩宁路永庆坊二期将迎来改造,本次改造以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标准进行打造,规模是一期的十倍。

A

让老城重焕新机引入“微改造”

2016年,沉寂多年的恩宁路改造以“微改造”的方式再次拉开序幕。根据当年的招商公告,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就永庆片区微改造修缮和活化利用项目进行公开招商,招商方所持有危(旧)房面积约7200平方米。据了解,在改造前,永庆片区存在大量危旧房。其中永庆大街21号、23号、25号、27号和至宝大街1号已经严重损坏,几乎要倒塌。不少地方杂草丛生,蚊蝇乱飞,被居民形容为“烂熔熔”的街道。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改造方万科按照“抽疏人口、改善环境、保护文化”的思路对该片区进行改造。微改造的设计团队之一竖梁社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宋刚坦言,整个项目以活化的思路去完成,结合新的商业载体,在恩宁路引入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在社会持续关注之下,永庆坊项目最终“出炉”,成为集众创办公、教育营地、长租公寓、生活配套等产业的“创客小镇”。“在这个模式中,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各有定位。”万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作为片区大部分物业的持有者,从政策和法规上,既对活化改造明确方向和定位,也总体把握改造的成果和活化的过程效果;企业以承接“命题作文”的形式,通过方案的公开招商评标,获得基地的投资改造授权,并以一定年限的运营收益逐年收回投资。

B

永庆坊催生新业态注入新活力

连日来,记者数次走访永庆坊,街道上到处可见脖子上挂着相机的“文艺青年”,在一些比较窄的巷子里,人与人之间甚至需要擦肩而过。李小龙故居、永庆大街24-28号等“网红建筑”成为了不少游客拍照的胜地。“这里原来是李小龙生活过的地方。”一位广州市民向东莞的朋友介绍道。“对哦!”游客们看着故居里滚动播放的李小龙视频短片,不断点头。除了外地游客,也有很多住在荔湾、海珠老城区的市民特地过来领略永庆坊的风采。

“这是我儿子办的一个剧场,他喜欢这个。”在永庆坊的西瓜剧场门口,一位阿姨兴奋地在门口给游客介绍,里面正在上演话剧,座无虚席。该剧场创始人叫钟嘉庆,2017年10月,他创立了“西瓜剧场”,剧场引入了即兴演绎的形式,由观众现场讲故事或出题,演员即兴表演,从而让观众和演员更好地互动。他说,一开始他想把剧场设在一些创意园,但发现创意园距离大众的距离还是有点远,最终他选择了位于老城区的永庆坊。之所以把剧场取名“西瓜”,源于与“西关”的谐音。

永庆坊项目不仅为该片区带来了很多新业态,对于片区内原有的传统文化也注入了新活力。位于永庆坊内的銮舆堂是八和会馆下属的粤剧武打行。銮舆堂理事陈钧汉告诉记者,自从永庆坊开放后,每天来銮舆堂的游客多了很多,“主要是年轻人为主,他们进来参观,也顺道了解粤剧文化,也有一些学生专门过来做研究。”

C

旧城更新公众参与平台发挥作用

街区的变化不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居民对更新改造的参与度也极大提高。今年9月,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广州旧城更新首个公众参与平台,该委员会在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荔湾区委区政府和国规部门的指导下,由多宝街牵头,区城市更新局及区国规局配合,统筹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社区规划师、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媒体代表、专家顾问等成员共同参与。

在圆桌会议上,政府代表、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共商改革,“虽然诉求各有不同,有矛盾有冲突,但大家的初心都是让这个社区变得更美好。”业主代表荔湾区城市更新局江伟辉告诉记者。

“委员会不是决策机构,而是意见征集平台,但意见的征集能推动决策的制定。通过一个多月的运作,我们获悉了很多诉求,也因为有这个平台,我们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也在解决一些痛点。”江伟辉介绍,比如有代表反映恩宁路进入拆迁阶段多年,有些地方照明不够。“现在相关方已经在处理,增加照明设施。”其中一位居民代表余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恩宁路改造多了一个平台,我也能发言了。”

“未来,我们设想把共同缔造委员会办公场所定在长期开放的地方,走过路过的街坊都可以进来坐下,喝口茶,谈谈他的意见与看法。场地还要提供一些改造的样板,让街坊知道改造之后自己的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推动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改造。”江伟辉告诉记者。

编辑:Qiudong
数字报

恩宁路微改造二期要来了!再造十个“永庆坊”

金羊网  作者:何伟杰 李焕坤 何裕华  2018-10-26

焕发新机 金羊网记者 汤铭明 摄

创意街拍 金羊网记者 陈秋明 摄

处处美景 金羊网记者 汤铭明 摄

特色饮品 金羊网记者 陈秋明 摄

文/金羊网记者 何伟杰 李焕坤 何裕华

诞生于1931年的恩宁路,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这里荟萃了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2016年,蛰伏了10年之久的恩宁路迎来“微改造”,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永庆片区变身“微改文创街区”永庆坊,引入众创办公、创意产业。经过两年的打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创客群体、白领阶层、市民游客汇聚的“打卡胜地”。记者近日了解到,恩宁路永庆坊二期将迎来改造,本次改造以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标准进行打造,规模是一期的十倍。

A

让老城重焕新机引入“微改造”

2016年,沉寂多年的恩宁路改造以“微改造”的方式再次拉开序幕。根据当年的招商公告,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就永庆片区微改造修缮和活化利用项目进行公开招商,招商方所持有危(旧)房面积约7200平方米。据了解,在改造前,永庆片区存在大量危旧房。其中永庆大街21号、23号、25号、27号和至宝大街1号已经严重损坏,几乎要倒塌。不少地方杂草丛生,蚊蝇乱飞,被居民形容为“烂熔熔”的街道。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改造方万科按照“抽疏人口、改善环境、保护文化”的思路对该片区进行改造。微改造的设计团队之一竖梁社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宋刚坦言,整个项目以活化的思路去完成,结合新的商业载体,在恩宁路引入新的生活方式,从而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

在社会持续关注之下,永庆坊项目最终“出炉”,成为集众创办公、教育营地、长租公寓、生活配套等产业的“创客小镇”。“在这个模式中,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各有定位。”万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作为片区大部分物业的持有者,从政策和法规上,既对活化改造明确方向和定位,也总体把握改造的成果和活化的过程效果;企业以承接“命题作文”的形式,通过方案的公开招商评标,获得基地的投资改造授权,并以一定年限的运营收益逐年收回投资。

B

永庆坊催生新业态注入新活力

连日来,记者数次走访永庆坊,街道上到处可见脖子上挂着相机的“文艺青年”,在一些比较窄的巷子里,人与人之间甚至需要擦肩而过。李小龙故居、永庆大街24-28号等“网红建筑”成为了不少游客拍照的胜地。“这里原来是李小龙生活过的地方。”一位广州市民向东莞的朋友介绍道。“对哦!”游客们看着故居里滚动播放的李小龙视频短片,不断点头。除了外地游客,也有很多住在荔湾、海珠老城区的市民特地过来领略永庆坊的风采。

“这是我儿子办的一个剧场,他喜欢这个。”在永庆坊的西瓜剧场门口,一位阿姨兴奋地在门口给游客介绍,里面正在上演话剧,座无虚席。该剧场创始人叫钟嘉庆,2017年10月,他创立了“西瓜剧场”,剧场引入了即兴演绎的形式,由观众现场讲故事或出题,演员即兴表演,从而让观众和演员更好地互动。他说,一开始他想把剧场设在一些创意园,但发现创意园距离大众的距离还是有点远,最终他选择了位于老城区的永庆坊。之所以把剧场取名“西瓜”,源于与“西关”的谐音。

永庆坊项目不仅为该片区带来了很多新业态,对于片区内原有的传统文化也注入了新活力。位于永庆坊内的銮舆堂是八和会馆下属的粤剧武打行。銮舆堂理事陈钧汉告诉记者,自从永庆坊开放后,每天来銮舆堂的游客多了很多,“主要是年轻人为主,他们进来参观,也顺道了解粤剧文化,也有一些学生专门过来做研究。”

C

旧城更新公众参与平台发挥作用

街区的变化不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居民对更新改造的参与度也极大提高。今年9月,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广州旧城更新首个公众参与平台,该委员会在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荔湾区委区政府和国规部门的指导下,由多宝街牵头,区城市更新局及区国规局配合,统筹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社区规划师、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媒体代表、专家顾问等成员共同参与。

在圆桌会议上,政府代表、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共商改革,“虽然诉求各有不同,有矛盾有冲突,但大家的初心都是让这个社区变得更美好。”业主代表荔湾区城市更新局江伟辉告诉记者。

“委员会不是决策机构,而是意见征集平台,但意见的征集能推动决策的制定。通过一个多月的运作,我们获悉了很多诉求,也因为有这个平台,我们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也在解决一些痛点。”江伟辉介绍,比如有代表反映恩宁路进入拆迁阶段多年,有些地方照明不够。“现在相关方已经在处理,增加照明设施。”其中一位居民代表余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恩宁路改造多了一个平台,我也能发言了。”

“未来,我们设想把共同缔造委员会办公场所定在长期开放的地方,走过路过的街坊都可以进来坐下,喝口茶,谈谈他的意见与看法。场地还要提供一些改造的样板,让街坊知道改造之后自己的家会变成什么样子,推动下一步更大范围的改造。”江伟辉告诉记者。

编辑:Qiudong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