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树,也能富(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永平 发表时间:2018-11-05 15:21

“拿到这个小本本,林地回了家,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回忆起当年林改那一幕,福建省武平县捷文村村民李桂林仍内心激动。2001年12月30日,他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

17年前的捷文村,村子不大,林多地少,164户632人,山林有2万多亩。

“当时山林是集体的,村民要用钱,就上山砍几棵树,头脑灵活的搞木材加工,才长到碗口粗的树就砍了。”李桂林回忆说,那时的山林乱砍滥伐,基本管不住。

靠山吃山,没有改变村民的穷日子。2001年6月,武平县选取捷文村开展林权改革试点。

消息一出,山村沸腾了。但要改革,怎么改?山怎么分,由谁来分?

李桂林记得,当时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问情况、听意见,最后决定“山要平均分,群众自己分”,将集体山林承包到户。紧接着,村干部带着测绘人员走遍全村每座山头,为164户人家勘定分界、勾画四至。

“分山到户那天,村里人的高兴劲儿不亚于当年的分田到户。”李桂林说。

通过这次林改,李桂林分到了259亩山林。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家人开垦荒山,种下了毛竹、竹笋、杉木,发展起林下经济。几年下来,一家人告别了贫困,到2004年,盖起了三层小楼。“每年光笋、竹收入就有两三万元,还有林下的药材,养的鸡鸭、蜜蜂,收入不知翻了多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还山于民、还利于民,农村生产力迎来又一次大解放。截至目前,全国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05亿亩,发放林权证1.01亿本,1亿多农户直接受益,“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3000多万林农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林改,拓展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开辟了林业发展新天地。

分林到户后的捷文村不断拓路,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山林流转,沉寂的大山活了。

林改好不好?乱砍能不能管住?农民能不能富?捷文村用实践做出了回答。10多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未出现一起涉林纠纷,森林覆盖率达到84.2%,比林改前增长6.2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不砍树,林农也能富。”70多岁的李桂林还常到自家林子里转转,呵护这座“绿色银行”。他说,昔日“砍树人”如今成了“看树人”,林子成了村民的“摇钱树”,村民的生活一天一个样。

如今的捷文村,青山翠绿,座座新居掩映在绿荫中,不少人家有了小汽车。小山村的变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印证。

编辑:空明
数字报

不砍树,也能富(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人民日报  作者:赵永平  2018-11-05

“拿到这个小本本,林地回了家,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回忆起当年林改那一幕,福建省武平县捷文村村民李桂林仍内心激动。2001年12月30日,他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林权证。

17年前的捷文村,村子不大,林多地少,164户632人,山林有2万多亩。

“当时山林是集体的,村民要用钱,就上山砍几棵树,头脑灵活的搞木材加工,才长到碗口粗的树就砍了。”李桂林回忆说,那时的山林乱砍滥伐,基本管不住。

靠山吃山,没有改变村民的穷日子。2001年6月,武平县选取捷文村开展林权改革试点。

消息一出,山村沸腾了。但要改革,怎么改?山怎么分,由谁来分?

李桂林记得,当时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问情况、听意见,最后决定“山要平均分,群众自己分”,将集体山林承包到户。紧接着,村干部带着测绘人员走遍全村每座山头,为164户人家勘定分界、勾画四至。

“分山到户那天,村里人的高兴劲儿不亚于当年的分田到户。”李桂林说。

通过这次林改,李桂林分到了259亩山林。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家人开垦荒山,种下了毛竹、竹笋、杉木,发展起林下经济。几年下来,一家人告别了贫困,到2004年,盖起了三层小楼。“每年光笋、竹收入就有两三万元,还有林下的药材,养的鸡鸭、蜜蜂,收入不知翻了多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还山于民、还利于民,农村生产力迎来又一次大解放。截至目前,全国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05亿亩,发放林权证1.01亿本,1亿多农户直接受益,“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3000多万林农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林改,拓展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开辟了林业发展新天地。

分林到户后的捷文村不断拓路,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山林流转,沉寂的大山活了。

林改好不好?乱砍能不能管住?农民能不能富?捷文村用实践做出了回答。10多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未出现一起涉林纠纷,森林覆盖率达到84.2%,比林改前增长6.2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不砍树,林农也能富。”70多岁的李桂林还常到自家林子里转转,呵护这座“绿色银行”。他说,昔日“砍树人”如今成了“看树人”,林子成了村民的“摇钱树”,村民的生活一天一个样。

如今的捷文村,青山翠绿,座座新居掩映在绿荫中,不少人家有了小汽车。小山村的变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印证。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