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楷模苏权科: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

来源:金羊网 作者:彭启有 发表时间:2018-11-12 22:57

金羊网讯 记者彭启有报道: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那一刻,作为这一超级工程背后的技术总负责人,苏权科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港珠澳大桥汇聚了港珠澳三地人的智慧,是一座同心桥,是一个链接,连接过去和未来”。

这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一座桥。他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攻克桥梁史上的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交通建设领域的一个个奇迹。11月3日,苏权科被评为广东省第十批“南粤楷模”。

南粤楷模苏权科

领衔建设港珠澳大桥

苏权科1962年5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长期从事公路、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先后参与汕头海湾大桥、厦门海沧大桥、台山镇海湾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

港珠澳大桥酝酿历经数十年,前期筹备工作历时7年,正式施工历时7年。苏权科与港珠澳大桥的因缘,几乎覆盖了他全部的职业生涯。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6.7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集群工程,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并同意成立由香港特区政府作为召集人、由港澳三方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得知消息,苏权科热泪盈眶。

苏权科被委以重任,先是担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后担任总工程师,全面主持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

大桥建设诞生一项项世界纪录

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港珠澳大桥地处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空管制等诸多因素约束的伶仃洋区域,建设条件复杂。

大桥采用最高建设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技术标准高,涵盖了交通行业内路、桥、隧、岛等各项工程,技术覆盖面广,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技术挑战。

苏权科飞赴世界各地拜访世界级领军人物,观摩了上百座名桥,组织审查了几十万张图纸,反复论证修改了几百本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中,他和团队工作人员严把技术质量关,敦促十几家同时施工的单位紧密配合,协调联动。

科技创新是港珠澳大桥的魂。在苏权科的带领下,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为主线,100多家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共开展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发表论文逾500篇、创建工法逾40项。

一项项世界记录在港珠澳大桥诞生: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超长钢结构、“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世界首创的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大型钢塔整体吊装……

把港珠澳大桥标准推向全球

2017年,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十几年的心愿一朝变为现实,苏权科百感交集。

十几年来,他在全国30多个城市来回奔跑,几乎天天开碰头会,推动各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港珠澳大桥上得到集成,单是主持和组织大大小小的技术论证会就将近1000场,工作起来没日没夜。

今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珠海,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4级。苏权科派人在港珠澳大桥的各个关键部位安装了监测仪器,密切监测台风对大桥的影响。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依然屹立在伶仃洋上,全桥完好无损,向世人展示了它非同一般的建设质量。“通过这次台风,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对港珠澳大桥的质量更有信心。”苏权科不无自豪。

苏权科说,如今想做的,就是把港珠澳大桥的经验和标准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为建造本(州)-四(国)联络桥,提前20多年组织研究,花了十年工夫制定了“本四标准”。几十年来,全世界修建跨海大桥的工程师都将它作为首选的参照。苏权科希望“港珠澳标准”能够跟“本四标准”相媲美,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代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编辑:空明
数字报
南粤楷模苏权科: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
金羊网  作者:彭启有  2018-11-12

金羊网讯 记者彭启有报道: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那一刻,作为这一超级工程背后的技术总负责人,苏权科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港珠澳大桥汇聚了港珠澳三地人的智慧,是一座同心桥,是一个链接,连接过去和未来”。

这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一座桥。他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们,攻克桥梁史上的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交通建设领域的一个个奇迹。11月3日,苏权科被评为广东省第十批“南粤楷模”。

南粤楷模苏权科

领衔建设港珠澳大桥

苏权科1962年5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长期从事公路、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先后参与汕头海湾大桥、厦门海沧大桥、台山镇海湾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

港珠澳大桥酝酿历经数十年,前期筹备工作历时7年,正式施工历时7年。苏权科与港珠澳大桥的因缘,几乎覆盖了他全部的职业生涯。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6.7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集群工程,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开展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并同意成立由香港特区政府作为召集人、由港澳三方组成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得知消息,苏权科热泪盈眶。

苏权科被委以重任,先是担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后担任总工程师,全面主持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

大桥建设诞生一项项世界纪录

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港珠澳大桥地处台风、航运、海事安全、环保、景观、航空管制等诸多因素约束的伶仃洋区域,建设条件复杂。

大桥采用最高建设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技术标准高,涵盖了交通行业内路、桥、隧、岛等各项工程,技术覆盖面广,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技术挑战。

苏权科飞赴世界各地拜访世界级领军人物,观摩了上百座名桥,组织审查了几十万张图纸,反复论证修改了几百本设计施工方案。施工中,他和团队工作人员严把技术质量关,敦促十几家同时施工的单位紧密配合,协调联动。

科技创新是港珠澳大桥的魂。在苏权科的带领下,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为主线,100多家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共开展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发表论文逾500篇、创建工法逾40项。

一项项世界记录在港珠澳大桥诞生: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超长钢结构、“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世界首创的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大型钢塔整体吊装……

把港珠澳大桥标准推向全球

2017年,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十几年的心愿一朝变为现实,苏权科百感交集。

十几年来,他在全国30多个城市来回奔跑,几乎天天开碰头会,推动各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港珠澳大桥上得到集成,单是主持和组织大大小小的技术论证会就将近1000场,工作起来没日没夜。

今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珠海,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4级。苏权科派人在港珠澳大桥的各个关键部位安装了监测仪器,密切监测台风对大桥的影响。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依然屹立在伶仃洋上,全桥完好无损,向世人展示了它非同一般的建设质量。“通过这次台风,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对港珠澳大桥的质量更有信心。”苏权科不无自豪。

苏权科说,如今想做的,就是把港珠澳大桥的经验和标准推向全国乃至全球。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为建造本(州)-四(国)联络桥,提前20多年组织研究,花了十年工夫制定了“本四标准”。几十年来,全世界修建跨海大桥的工程师都将它作为首选的参照。苏权科希望“港珠澳标准”能够跟“本四标准”相媲美,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代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