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楷模陈永青:超级工程的机械工程师

来源:金羊网 作者:彭启有 发表时间:2018-11-14 18:59

金羊网讯 记者彭启有报道:本月初,广东省发布第十期“南粤楷模”,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群体荣获“南粤楷模”称号,陈永青是其中之一。他是这一批四个“南粤楷模”中唯一的80后。

作为超级工程的机械工程师,一线施工团队的管理员,陈永青见证着港珠澳大桥的成长。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

南粤楷模陈永青

一招将100多公斤的销钉打入销孔

陈永青1983年出生于四川南充,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先后参与过湛江海湾大桥、佛开高速扩建、肇花高速等重要工程项目的建设。

2011年初,广东长大公司成立港珠澳大桥试桩工程施工管理团队,陈永青成为机械工程师这一重要角色的不二人选。

港珠澳大桥的技术难度在世界建桥史上绝无仅有。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陈永青常年住在工棚宿舍,每晚召集施工人员开会,倾听大家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2013年2月初,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第一台桅杆吊即将安装完成,但在安装后拉杆时,由于风浪太大导致浮吊大幅度晃动,后拉杆上端铰接处的销钉无法打入。

陈永青提出:对销钉的前端进行打磨以减小其倒角角度、增加倒角宽度,用手拉葫芦将桅杆吊后拉杆和立柱逐步拉紧,用方木将销钉适当垫高以抬高其重心、改善销钉受力。

按照陈永青提出的办法,施工人员将重达100多公斤的销钉,在40米高的狭窄作业平台上顺利打入销孔,耗时仅15分钟。

有些技术问题,直接关系着建桥员工的生命。

2014年6月中旬,施工人员吊装第二榀钢箱梁时,听到有异常响声。陈永青判断可能是吊具制造有缺陷。第二天,他组织技术人员卸下一级吊具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结果与推断完全吻合。技术人员除了更换钢丝绳并对吊具进行改良之外,还专门制订了检查方案、规定了检查频率,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坚守三昼夜预防桅杆吊险情

一名工程师想要在超级工程中创造骄人的业绩,光有高超的技术恐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情怀。为师,可垂范、指点迷津;为友,可交心、遮风挡雨。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位于伶仃洋上,对船舶机械设备依赖程度相当高。船舶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员工们的生命,而其故障率则是生产效率的绊脚石。

在建设现场,有两台120T桅杆吊,由于“年事已高”时有毛病,其中有一台试吊过程中就出现了溜钩的现象。经检查,陈永青发现是控制柜个别电气件老化造成。技术人员随后进行了更换,并经过多次重载试吊,这台桅杆吊均符合使用要求。

陈永青还是感觉不踏实。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决定将控制系统更换成目前最稳定可靠的系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换控制系统。

陈永青对设备管理团队作出了跟班作业的部署,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制订了应对策略。他们在平台上夜以继日连续坚守了三个昼夜,直到正在施工的一根桩浇注完毕才上岸。

那一天,他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躺在工地上睡着了,手指上还夹着半支没吸完的烟。

目标实现,一切艰辛和委屈不值一提

2016年3月31日,CB04标段非通航孔桥工区最后一片钢箱梁吊装完成。现场指挥员、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涌到成功合龙的桥面上,欢呼雀跃,其中唯独不见工区负责人陈永青。

人们找到他时,发现陈永青正用工作服套住头,闷在里面痛哭。“这些日子太难了,一下子压力卸下了,情绪就涌上来了,没忍住。”

这一天来之不易。他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苦战吊装19榀钢箱梁,中间还跨一个春节,硬是啃下了一般人啃不了的“硬骨头”,按时按质完成工期任务。

2017年6月29日凌晨,港珠澳大桥合龙,陈永青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目标实现,一切的艰辛和委屈已经不值一提。

港珠澳大桥建设,陈永青带领他的团队创下多个业界“第一”:成功完成复杂海域桩基施工,圆满完成442根钢管桩施工;成功实践业内首项柔性止水工法安装预制墩台,成功安装55座预制墩台;完成国内外首次重量达3100T的大型钢塔吊装。

编辑:Giabun
数字报
南粤楷模陈永青:超级工程的机械工程师
金羊网  作者:彭启有  2018-11-14

金羊网讯 记者彭启有报道:本月初,广东省发布第十期“南粤楷模”,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群体荣获“南粤楷模”称号,陈永青是其中之一。他是这一批四个“南粤楷模”中唯一的80后。

作为超级工程的机械工程师,一线施工团队的管理员,陈永青见证着港珠澳大桥的成长。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

南粤楷模陈永青

一招将100多公斤的销钉打入销孔

陈永青1983年出生于四川南充,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先后参与过湛江海湾大桥、佛开高速扩建、肇花高速等重要工程项目的建设。

2011年初,广东长大公司成立港珠澳大桥试桩工程施工管理团队,陈永青成为机械工程师这一重要角色的不二人选。

港珠澳大桥的技术难度在世界建桥史上绝无仅有。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陈永青常年住在工棚宿舍,每晚召集施工人员开会,倾听大家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2013年2月初,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第一台桅杆吊即将安装完成,但在安装后拉杆时,由于风浪太大导致浮吊大幅度晃动,后拉杆上端铰接处的销钉无法打入。

陈永青提出:对销钉的前端进行打磨以减小其倒角角度、增加倒角宽度,用手拉葫芦将桅杆吊后拉杆和立柱逐步拉紧,用方木将销钉适当垫高以抬高其重心、改善销钉受力。

按照陈永青提出的办法,施工人员将重达100多公斤的销钉,在40米高的狭窄作业平台上顺利打入销孔,耗时仅15分钟。

有些技术问题,直接关系着建桥员工的生命。

2014年6月中旬,施工人员吊装第二榀钢箱梁时,听到有异常响声。陈永青判断可能是吊具制造有缺陷。第二天,他组织技术人员卸下一级吊具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结果与推断完全吻合。技术人员除了更换钢丝绳并对吊具进行改良之外,还专门制订了检查方案、规定了检查频率,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坚守三昼夜预防桅杆吊险情

一名工程师想要在超级工程中创造骄人的业绩,光有高超的技术恐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情怀。为师,可垂范、指点迷津;为友,可交心、遮风挡雨。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位于伶仃洋上,对船舶机械设备依赖程度相当高。船舶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员工们的生命,而其故障率则是生产效率的绊脚石。

在建设现场,有两台120T桅杆吊,由于“年事已高”时有毛病,其中有一台试吊过程中就出现了溜钩的现象。经检查,陈永青发现是控制柜个别电气件老化造成。技术人员随后进行了更换,并经过多次重载试吊,这台桅杆吊均符合使用要求。

陈永青还是感觉不踏实。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决定将控制系统更换成目前最稳定可靠的系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换控制系统。

陈永青对设备管理团队作出了跟班作业的部署,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制订了应对策略。他们在平台上夜以继日连续坚守了三个昼夜,直到正在施工的一根桩浇注完毕才上岸。

那一天,他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躺在工地上睡着了,手指上还夹着半支没吸完的烟。

目标实现,一切艰辛和委屈不值一提

2016年3月31日,CB04标段非通航孔桥工区最后一片钢箱梁吊装完成。现场指挥员、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涌到成功合龙的桥面上,欢呼雀跃,其中唯独不见工区负责人陈永青。

人们找到他时,发现陈永青正用工作服套住头,闷在里面痛哭。“这些日子太难了,一下子压力卸下了,情绪就涌上来了,没忍住。”

这一天来之不易。他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苦战吊装19榀钢箱梁,中间还跨一个春节,硬是啃下了一般人啃不了的“硬骨头”,按时按质完成工期任务。

2017年6月29日凌晨,港珠澳大桥合龙,陈永青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目标实现,一切的艰辛和委屈已经不值一提。

港珠澳大桥建设,陈永青带领他的团队创下多个业界“第一”:成功完成复杂海域桩基施工,圆满完成442根钢管桩施工;成功实践业内首项柔性止水工法安装预制墩台,成功安装55座预制墩台;完成国内外首次重量达3100T的大型钢塔吊装。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