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首创”的力量有多大 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广汉故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1-16 10:30

  广汉油菜基地。  

  60岁老农黄明水。 

  广汉粮食生产资料照片。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是天府之国,谁能想到,地处天府中央的广汉,居然曾经吃不饱饭;吃不饱饭的广汉,“逼”出了偷偷“分田坎”的举动,更没想到,这竟是推动中国改革发展的创举之一!

  如今乘高铁从成都向北,十来分钟到广汉。但见城市楼房栉比,国家级高新区里上下班车流涌动;乡村山水旖旎,绿油油的高标准农田网格化铺展,坡坎上果园里,黄澄澄的橘子缀满枝头,沉甸甸的柚子垂肩……好一派城乡一体协同并进的新景观!

  “这是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成果”,76岁的原县委书记叶文志说。40年来,这片土地上一轮接一轮改革,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激扬着基层农民群众的创新活力。

  “烫”出来的牛市传奇

  眼看快到下午4点,广汉市向阳镇火锅店老板梁成招呼伙计:“赶紧去牛市买牛杂!” 

  “从活牛宰杀到毛肚上桌,不超过1个小时。”45岁的梁成说。十多年来他家天天客满。成都人呼朋唤友驱车前来,就为“烫”这口最新鲜的毛肚。

  毛肚何来?并非产牛之乡的向阳镇,却供应了全成都1/3的毛肚牛杂和2/3的牛肉,支撑起成都火锅盛名。你说怪不怪?

  毛肚来自改革,来自农民创业突围。

  1992年,南风吹来。广汉向阳是中国最早兴起农村改革的地方之一,村社企业遍地开花。这年,江南村全村集资8万元,平整出4亩多地,在公路旁办起了为钢铁厂提供半成品的厂子。刚试产就被关闭——“黑烟熏得看不见来车,安全隐患、污染太大”。

  村党支部书记师用全急了:“8万块钱,啥子都没看到就关了?办厂真‘烫’手!”

  吃不好睡不着,有一天师用全盯着地里的牛发愣:“当不成工人,改行当牛贩子成不成?!”

  大家一商量,说干就干。农民改场地为牛圈,师用全背起军挎包,迈向产牛区,东上秦岭巴山,西登松潘红原,晚上在小旅馆内自己捏毛笔写广告,白天张贴。“卖牛哪里去?广汉要开大牛市”的声音一点点传遍了产牛区。

  1993年12月18日,向阳牛市开业,牛贩子有了“家”,4亩多地上挤满了买牛卖牛者,牛都拴不进来了。

  “交易、屠宰、深加工”产业链逐渐形成,毛肚等副产品出路成问题,村党支部召集村民商量:“火锅烫起来!”人们对“吃好”需求越来越旺,牛杂火锅一经推出,供给新鲜,味道“巴适”,很快引得南北“吃货”云集。

  关了污染工厂,却闯开了市场路径。到1998年,江南村就已家家通水泥路、安电话光纤。如今牛市再次环保升级,到明年春节前,将建成年屠宰量10万头、更加环保的“西南第一牛市”。

  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改革基因“烫”得人心激荡。

  最早联产承包到组的“秘密”

  广汉人的传奇始于更早的改革开放破冰前期。

  时光倒回到1977年前后,水旱从人的广汉竟也出现农民吃不饱肚子的境况。

  《广汉县志》记载: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全县社员人均收入比10年前只增加2角5分钱!1976年,因违反自然规律推广密植和双季稻,广汉粮食播种面积上升了253%,粮食却比1975年减产2104万公斤。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得听上面的,田里要拨开草才能看见稻谷。

  牛不喝水哪能强按头。1976年,广汉金鱼公社凉水村悄悄把公社不管的田坎给“分”了。村里田地零碎,田坎密集而瘠瘦,在农民眼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口粮田”。农民张德江一家七口“偷”分到的田坎一算,近1.8亩!偷偷耕种,多收了几十斤油菜籽和黄豆。

  1977年,广汉西高公社五大队二小队分成3个作业组,人员土地、种子化肥优次搭配,大家抓阄分好,联产承包,责任到组。队长做了两本账,一本假装记工分,应付检查;藏起来的账本才是真实情况。村民又高兴又害怕,约定谁都不准往外说。

  庄稼自己要说话。在初夏结穗时,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看百姓挨饿,坐不住,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到处查看。一路行来,庄稼像没力气的人一样东倒西歪、稀稀拉拉,唯独骑到西高公社五大队二小队,庄稼齐刷刷地挺立着,结的穗也格外饱满。常广南大吃一惊,连忙打听,为什么庄稼这么好?结果问谁都推说不知道,常光南越问谜越多。

  一直问到队长莫诗富身上。莫诗富警惕地问:“你一个骑车的城里人,打听这干啥子?”

  “我是县委书记常光南,是来学习、总结的,你大胆说吧,不扣你帽子!”

  ——到收成时,这个队打了43万斤粮,比承包前足足多出了21万斤粮,几乎翻了一倍!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提出,这个“包”字可不敢碰,经充分酝酿,广汉县委把包产到组改为定产到组。

  1978年初,广汉县委正式在金鱼公社启动了“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试点。一个“定”字定了心,社员们在分到的责任田里,甩开膀子干开了。1978年金秋,金鱼公社的稻田里到处都是一派丰收景象,增产了520万斤。

  而在离广汉1600多公里的东边安徽凤阳小岗村,严立华等18位农民在1978年那个冬夜,也按下了开启“大包干”的红手印。

  几乎同时,广汉和安徽小岗村等地农民首创的各项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1  2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群众首创”的力量有多大 我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广汉故事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2018-11-16

  广汉油菜基地。  

  60岁老农黄明水。 

  广汉粮食生产资料照片。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是天府之国,谁能想到,地处天府中央的广汉,居然曾经吃不饱饭;吃不饱饭的广汉,“逼”出了偷偷“分田坎”的举动,更没想到,这竟是推动中国改革发展的创举之一!

  如今乘高铁从成都向北,十来分钟到广汉。但见城市楼房栉比,国家级高新区里上下班车流涌动;乡村山水旖旎,绿油油的高标准农田网格化铺展,坡坎上果园里,黄澄澄的橘子缀满枝头,沉甸甸的柚子垂肩……好一派城乡一体协同并进的新景观!

  “这是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成果”,76岁的原县委书记叶文志说。40年来,这片土地上一轮接一轮改革,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激扬着基层农民群众的创新活力。

  “烫”出来的牛市传奇

  眼看快到下午4点,广汉市向阳镇火锅店老板梁成招呼伙计:“赶紧去牛市买牛杂!” 

  “从活牛宰杀到毛肚上桌,不超过1个小时。”45岁的梁成说。十多年来他家天天客满。成都人呼朋唤友驱车前来,就为“烫”这口最新鲜的毛肚。

  毛肚何来?并非产牛之乡的向阳镇,却供应了全成都1/3的毛肚牛杂和2/3的牛肉,支撑起成都火锅盛名。你说怪不怪?

  毛肚来自改革,来自农民创业突围。

  1992年,南风吹来。广汉向阳是中国最早兴起农村改革的地方之一,村社企业遍地开花。这年,江南村全村集资8万元,平整出4亩多地,在公路旁办起了为钢铁厂提供半成品的厂子。刚试产就被关闭——“黑烟熏得看不见来车,安全隐患、污染太大”。

  村党支部书记师用全急了:“8万块钱,啥子都没看到就关了?办厂真‘烫’手!”

  吃不好睡不着,有一天师用全盯着地里的牛发愣:“当不成工人,改行当牛贩子成不成?!”

  大家一商量,说干就干。农民改场地为牛圈,师用全背起军挎包,迈向产牛区,东上秦岭巴山,西登松潘红原,晚上在小旅馆内自己捏毛笔写广告,白天张贴。“卖牛哪里去?广汉要开大牛市”的声音一点点传遍了产牛区。

  1993年12月18日,向阳牛市开业,牛贩子有了“家”,4亩多地上挤满了买牛卖牛者,牛都拴不进来了。

  “交易、屠宰、深加工”产业链逐渐形成,毛肚等副产品出路成问题,村党支部召集村民商量:“火锅烫起来!”人们对“吃好”需求越来越旺,牛杂火锅一经推出,供给新鲜,味道“巴适”,很快引得南北“吃货”云集。

  关了污染工厂,却闯开了市场路径。到1998年,江南村就已家家通水泥路、安电话光纤。如今牛市再次环保升级,到明年春节前,将建成年屠宰量10万头、更加环保的“西南第一牛市”。

  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改革基因“烫”得人心激荡。

  最早联产承包到组的“秘密”

  广汉人的传奇始于更早的改革开放破冰前期。

  时光倒回到1977年前后,水旱从人的广汉竟也出现农民吃不饱肚子的境况。

  《广汉县志》记载: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间,全县社员人均收入比10年前只增加2角5分钱!1976年,因违反自然规律推广密植和双季稻,广汉粮食播种面积上升了253%,粮食却比1975年减产2104万公斤。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得听上面的,田里要拨开草才能看见稻谷。

  牛不喝水哪能强按头。1976年,广汉金鱼公社凉水村悄悄把公社不管的田坎给“分”了。村里田地零碎,田坎密集而瘠瘦,在农民眼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口粮田”。农民张德江一家七口“偷”分到的田坎一算,近1.8亩!偷偷耕种,多收了几十斤油菜籽和黄豆。

  1977年,广汉西高公社五大队二小队分成3个作业组,人员土地、种子化肥优次搭配,大家抓阄分好,联产承包,责任到组。队长做了两本账,一本假装记工分,应付检查;藏起来的账本才是真实情况。村民又高兴又害怕,约定谁都不准往外说。

  庄稼自己要说话。在初夏结穗时,广汉县委书记常光南看百姓挨饿,坐不住,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到处查看。一路行来,庄稼像没力气的人一样东倒西歪、稀稀拉拉,唯独骑到西高公社五大队二小队,庄稼齐刷刷地挺立着,结的穗也格外饱满。常广南大吃一惊,连忙打听,为什么庄稼这么好?结果问谁都推说不知道,常光南越问谜越多。

  一直问到队长莫诗富身上。莫诗富警惕地问:“你一个骑车的城里人,打听这干啥子?”

  “我是县委书记常光南,是来学习、总结的,你大胆说吧,不扣你帽子!”

  ——到收成时,这个队打了43万斤粮,比承包前足足多出了21万斤粮,几乎翻了一倍!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提出,这个“包”字可不敢碰,经充分酝酿,广汉县委把包产到组改为定产到组。

  1978年初,广汉县委正式在金鱼公社启动了“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试点。一个“定”字定了心,社员们在分到的责任田里,甩开膀子干开了。1978年金秋,金鱼公社的稻田里到处都是一派丰收景象,增产了520万斤。

  而在离广汉1600多公里的东边安徽凤阳小岗村,严立华等18位农民在1978年那个冬夜,也按下了开启“大包干”的红手印。

  几乎同时,广汉和安徽小岗村等地农民首创的各项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1  2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