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金羊网记者符畅 通讯员李国全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了广州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同时,也催生了慈善事业的种子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1994年,广州首家慈善机构广州市慈善会成立;2009年,广州市将每年12月12日设为“广州慈善日”;2010年起,“广州慈善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结合,成为全市性的新的慈善募捐品牌项目,近三年来,广州在“广东扶贫济困日”共筹集款物16.61亿元,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的年增长率都超过10%;2017年,广州提出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40年来,慈善令城市升温,也让爱心传递。
数说广州慈善大事记
1.1994年,广州市慈善会成立。24年来,广州市慈善会筹集款物近29亿元,其中2008年接收社会各界向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捐赠款物8.31亿元。
2.2012年5月1日,《广州市募捐条例》实施。这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部规范募捐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3.2016年,广益联募成首批全国互联网公募平台。2016年8月,民政部官网正式对外公示了首批全国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名单。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作为全国唯一慈善会信息平台,也是全国唯一地级市慈善信息平台入选全国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
4.2017年,广州提出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并首次将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计划用四年的时间,深入开展七大行动,突出实现十大指标,把广州建设成为引领国内、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慈善之城”。
5.2018年11月5日,广州举办中国善城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会。在221个样本城市中,“慈善之城”广州的“城市爱心 GDP”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成绩走在全国前列,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其中“政府支持”得分全国第一。
广州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广州人素来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
改革开放后,作为前沿阵地和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广州“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大侨胞和港澳同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捐赠。1984年,香港慈善家霍英东为中山大学捐资3700万港元兴建体育馆,引领了华侨慈善资本回乡捐资助学的潮流。与此同时,本土公益慈善理念破土而出:1983年,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1987年,广州市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
1994年,广州市慈善会成立,成为广州首个以慈善命名的慈善机构。自成立之日起,广州市慈善会便秉承“扶贫济困,见难相助”宗旨,倡导慈善为民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慈善资金。同年,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先后成立。
这一时期,广州慈善组织在赈灾、扶贫、赠医、助学、恤孤等多个领域做了大量工作,而民间慈善组织也开始萌芽。2002年4月,广东狮子会成立,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狮子会之一,培养了一批民间志愿组织和广州本土慈善家。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首次提出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意见,被视为民间慈善的破冰性文件。2005年6月,广州企业家翟美卿创办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拿到了民政部“001”的批号,中国首个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在广州诞生。自此,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登上历史舞台,广州的非公募基金会也开始发展起来。
此后,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运作,社会参与,人人共享”运作的广州慈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率全国之先创建“慈善之城”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做慈善的形式还比较传统,如针对特定帮扶对象,举办一些现场活动向企业家募款等。”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说。近几年,随着慈善理念深入人心,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广州不断探索新的慈善形式、拓展新的慈善领域。
2012年,《广州市募捐条例》出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开放公募权。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又先后出台18份政策文件,制定《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2017—2020年行动方案》,首次将创建全国“慈善之城”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
为夯实人人慈善的支撑基石,广州大力扶持培育慈善组织。目前,全市45个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吸收入驻各类公益慈善组织1336个;连续5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项目696个;出台《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全市188个社工站每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全市注册义工(志愿者)人数超过221万名。
广州深入实施“慈善+互联网”战略,搭建了“广益联募”全国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广益联募平台真正打造了指尖上的慈善,给人们便捷参与慈善的平台。”广州市慈善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广益联募已有252家公益慈善组织入驻、503个公益项目上线,累计募集善款3.56亿元,捐款近23.1万人次。
广州还全面推进慈善标志建设。从2016年开始,建成北京路慈善一条街、海珠湿地慈善公园等慈善活动基地151个,覆盖全市、贴近市民、服务便捷的慈善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建成。
2017年以来,广州将慈善与体育、民俗、消费、实体深入融合,举办了慈善花市、慈善庙会等活动。其中,近100万人次通过现场和互联网方式参与第三届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活动,对接善款380万元;40多万人次投票参与寻找“慈善家庭”活动。每年近千万人次参与慈善活动,“人人慈善为人人”理念日益彰显。
此外,广州将慈善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并在中小学全面开展“读一本慈善读本、上一堂慈善文化课、做一件慈善事”活动;将慈善纳入城市荣誉表彰内容,设立广州慈善榜,开展慈善家庭评选活动,让“行善光荣得尊重”成为城市导向。目前,共有656家单位、496名个人登上广州慈善榜。
972个长者饭堂全市覆盖:老人开心,儿女放心
案例
面前是两肉一菜一汤,身边坐着同龄街坊,一边愉快用餐,一边拉扯家常,有需要时招呼社工过来帮帮忙。随着972个长者饭堂在广州所有街道(镇)、社区(村)“落地开花”,越来越多广州老人开始享受这一贴心服务。而老人在吃饭的同时,也通过长着饭堂搭建起了自己的朋友圈,减少了儿女的后顾之忧。
11月的一天中午,72岁的潘姨和三位老友跳完舞后,一同走进了天河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长者饭堂。“结交这么多朋友,圈子大了,我的心情好了很多,在外工作的女儿也更放心。”潘姨乐呵呵地说。
为了让儿子专心创业,路伯和太太从山东来到广州照顾孙女,体会到广州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他们也通过“投靠落户”的形式落户广州。“中午孩子们不回来吃饭,我们吃饭都是从简,每天一个菜,省事。在这里吃饭之后,不用买、不用洗、不用做,很方便。”路太太说。路伯也表示,如果老两口饭吃不好,身体出了问题,不仅不能帮上忙,反而给孩子增加了负担。
据悉,为解决老人吃饭问题,广州自2016年起实施了“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引进慈善力量,采取“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经营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今年年初,“长者饭堂”爱心餐项目上线广益联募平台,市民可为困难老人捐款,让他们也吃上热气腾腾的爱心餐。目前,全市共对接慈善资源660万元,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4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