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铿锵行 广东税月春秋四十载印记

来源:金羊网 作者:严丽梅 岳瑞轩 发表时间:2018-12-03 17:51
广东税务部门立足“互联网+”实现办税模式的变革,打造便捷化、自主化、个性化的智能办税服务厅
1994年分税制改革,广东税务人员开展新税制宣传活动

2018年6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挂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文/图 金羊网 记者严丽梅 岳瑞轩

作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历史选择,广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开拓者、引领者,发挥出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改革开放40年,“广东奇迹”举世瞩目。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

改革开放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作为推动这股大潮的重要力量,税收开始被国家赋予重任,税收发挥出了重要的组织收入作用、经济杠杆作用和经济监督作用。

而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广东税务人,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和勇立潮头的实干作风,在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纳税服务等领域率先在全国推出了诸多可圈可点、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这些成功的广东经验和广东实践,在广东经济腾飞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全国税务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税月春秋四十载,改革开放铿锵行。再回首,再出发。

税制改革广东实践成功样本

在中国税务学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很多步骤,都是从税务开始的。

税制改革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这种联系的印记,在广东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处处留存,形成了一个个广东税制改革的成功样本。

突破口:建立涉外税收制度

改革开放40年,广东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看过深圳公开展出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观众,心中一定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这个展览上,一组经济数据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生的巨变——

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185.85亿元,2017年89705.23亿元;2017年是1978年的483倍。

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8年41.82亿元;2017年11320.35亿元;2017年是1978年的271倍。

也就是说,1978年广东全省的财力,还不到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半。这并不足为奇,因为,1978年的广东只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份。

而改变这一状况的破冰之旅,始于1979年。当年,广东省委大胆呼吁、积极争取,酝酿并提出“先行一步”的战略构想,中央支持并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广东肩负起“杀出一条血路”、为改革开放探索的历史重任。

1980年,国家正式在全国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广州位列其中。

广东“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探索中迈出了改革开放的一步又一步。这同时也触发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轨时期的税制改革。

“大量外商来到广东投资,自然就涉及税收问题。我国选择税制改革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向前推进。”广东省税务局有关人士介绍。

在《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有关优惠办法共七条,对特区合资企业实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就占了四条。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落地。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在广州成为开放的沿海城市后,来广州投资办企业的海外客商也开始享有系列优惠政策。

这些涉外税收政策和税法的推出,向外界释放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春江水暖,一只“白天鹅”先知先觉。历经3年多建设,1983年2月,珠江江畔白鹅潭上,白天鹅宾馆正式开门迎客。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的成功开办,带动了大批外资进入广州,参与到改革开放进程之中。

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分税制:

最深刻的一次税改

改革开放激发出了全社会的活力,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持续高增长阶段。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和促进国家财力的同步增长,宏观政策意图的贯彻难以得到充分的财力保证。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在1994年启动了分税制改革。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这样谈及当年这场改革:“分税制改革是适应我国十三大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改革后,财政体制和税制体制就逐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了一个与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的财政支出制度,或者说也建立了我们新的税收制度体系。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个是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第二个是处理国家和企业、个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和纳税人的关系。当时这一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以此来增强财政的再分配能力和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全局来讲,对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提升税收在整个财政收入当中的比重,也就是说提升财政收入的质量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4年7月28日,广东省税务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宣布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正式挂牌办公。

“这次改革后,税制大大简化,结构趋于合理,新税制从体制上取消了随意减免税,为所有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分税制改革促进了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使得广东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化,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于海峰说。

营改增:

税改再向纵深推进

2012年,是我国税制改革历程中不寻常的一年。1月,营改增率先在上海启动试点,正式拉开了这一重大税制改革的序幕。这也是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税制改革。

广东省于2012年11月起实施营改增试点工作,属于当年分批扩大试点的8省(直辖市)之一。

2016年5月,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所有行业全面推开。2016年5月1日凌晨,广州,知名餐饮企业炳胜饮食集团珠江新城店为顾客开出了广东全面营改增试点的首张增值税发票。

“营改增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营改增不仅打通了抵扣链条,而且拉长了产业链,释放出来的税改红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广东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负责人陆群英介绍。

对这项改革带来的“红利账”,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王芳算得很清楚:“营改增对南航来说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因为航空业的特点是‘三高一低’,一高就是高投入,要购买大量的飞机,以增加全球运输能力。2012年南航有491架飞机,趁着营改增这个政策机遇,南航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飞机采购。2017年,我们拥有754架飞机,到2018年9月份,我们的飞机已增加到800多架,这个规模已是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从亚洲范围看,我们已经是最大的航空公司。营改增提高了南航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营改增给南航带来的利好还体现在产业投资方面,我们现在做的货运物流、金融、租赁都受益于营改增得到很大的发展。”

受益于营改增的何止南航一家,在广东(不含深圳,下同),2012年至今,共有198.4万户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完成新旧税制转换,营改增试点累计实现减税达2524.5亿元,试点纳税人减负面达到98.8%。广东省制造业因营改增试点累计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达920.6亿元,降低税负效果明显,营改增试点减税效应全面延伸到制造业。

“随着抵扣链条逐渐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交易费用不断降低,改革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陆群英说。

征管改革广东探路闯关领跑

改革促发展,科技兴税收。40年来,广东税务人以服务和促进经济建设为己任,以信息化、科技化为引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税收征管新规律,在南粤大地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税收征管改革,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税收征管新模式。

先行一步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广东经济发展迅速,纳税登记户和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让税务机关征管压力倍增。如何保证税收执法尺度一致和税收征管透明公正?创新征管手段和方式已势在必行。

广东税务系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推进征管体制和税制改革创新、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要求,以极具前瞻性的“数据管税”征管理念和先行一步的魄力,开始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1997-2005年是广东省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大集中”建设工程为突出体现。

“这个‘大集中’系统就好像是把一个湖里面有一二十张网打鱼、网与网之间有重叠和有空隙的状况,改变为只有一张跟湖面一样大的网,实现了‘一张网打鱼’,税收征管全省‘一张大网’由此而成。”广东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周昊解释说。

“大集中”的建设为后续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系统全省上线运行后,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连串的大变化:依托“大集中”系统,现代化电子报税应用在全省全面铺开,把纳税人陆续“请”出了办税大厅;依托这个系统,2005年4月,广东地税一次性为广州、佛山217万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税单,从规模和数量上都创我国税务部门之最……

2006年-2014年,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提升信息数据应用水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建立ctais为标志,并通过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涉税信息应用及分析监控平台等信息化工具提高数据应用水平。

2015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放管服”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逐渐由“税务+互联网”向“互联网+税务”方向转变。在这个阶段,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以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全国上线和省级电子税务局应用为标志,打破区域间和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系统集成化,打造智慧性电子办税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管理凭条,以“信息”治税提高宏观、中观和微观税收征管的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

创新发票管理综合改革

现在,网购已渗透到千家万户,电子发票也逐渐为市民所熟知。然而,在税收征管领域,发票从来就不是一个“等闲之辈”,电子发票的诞生,有着一段很长的故事,这故事的起源,在广东,因为电子发票的前身——网络发票,就诞生在广东。

2009年7月1日,在广东东莞市,在一众媒体记者的见证下,第一张网络发票在一台普通配置的电脑和打印机上徐徐打印出来,而这张发票也成为全国首次以省为单位,统一开发、统一运用、全面推广意义下的网络发票。

“发票防伪难、假票泛滥,真票假开、‘大头小尾’,信息查验不便等诸多问题依旧长期困扰着税务机关、企业和消费者,围绕发票而生的各种犯罪‘毒瘤’也总是难以清除。当时原广东地税已经建立起全省税收信息化‘大集中’系统,以此作为依托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发票管理综合改革,网络发票就是这一改革成果,这一发票管理新模式获当时国家税务总局领导高度评价,称为‘在税收管理史上是一次颠覆性的举措’。”广东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周昊说。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以来,为了满足原营业税纳税人的开票需求和习惯,原广东国税开发了电子(网络)发票系统提供给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和符合条件的其他纳税人使用。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起征点以下小规模纳税人通过(原国税)电子(网络)发票系统顺利开出第一张通用机打增值税发票,标志着广东采用云技术自行开发建设的原广东国税电子(网络)发票系统上线成功,同时也是广东电子税务局建设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该系统的成功上线,对适用于起征点(月销售额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及此次营改增扩围涉及的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应税服务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实现发票开票、验旧、查验等功能,显著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

形成一批领跑标志性品牌

在新一轮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中,广东税务人依然发挥出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展了许多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意义的创新探索,打造了30多个全国领跑的标志性品牌,为全国税收改革发展贡献了广东方案和广东智慧。

如:以信息化引领创新,率先上线金税三期优化版,为全国上线作出了突出贡献;率先打造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实现1134项涉项涉税事项一网通办、电子化办理全流程、涉税业务功能全覆盖;率先探索数据驱动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改革;首创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监控系统;率先在全国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打造了“机制完善、资源集成、管理精细、宣传精准”的国际税收管理新格局。

此外,一些创新性亮点也是精彩纷呈:2013年,率先推广应用税收执法风险防御系统,推动执法行为不断规范。2014年,首创纳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对纳税服务全过程和四个服务渠道进行“全程化、数字化、影像化、实时化”监控,有效提升纳税服务集成管控能力。2015年,率先实现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与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系统的对接,有效破解了虚假发票管理难题,利用该系统成功发现全国首例“套打”虚开专票案件。2015年,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一照一码”。2015年,税收风险预警系统荣获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建成稽查远程数据监控指挥中心,精准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成功查办了“0606”广告业虚开发票案、“飓风11号”涉税专案等一批重特大案件。2017年,打造“智慧、规范、合力、集约”四个稽查模式,研发推广税务稽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稽查大数据应用,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深化税警合作,成功查处了“1.05”特大虚开案、“飓风38”系列虚开案、“12.26”虚开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2017年,在全国首推电子税票,被纳入全省电子政务证照首批试点,率先实现税收完税证明跨境应用、部门共享,被评为2018年度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十大改革案例。2018年,打造技术领先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六大创新性示范应用……

纳税服务广东不断提升“温度”

这些年来,广东税务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敢于突破,敢于作为,以新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打造了“互联网+办税服务”新体系,让纳税人感受到了具有“广东温度”的便捷、高效、智能、舒适的纳税服务新体验。

办税从“线下”转到“线上”

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办税大厅发生的巨变,许多资深办税人员和税务人员都深有感触。

“2000年以前,一到每个月的15日税期前,那个办税大厅内外可以用人潮涌动来形容。当时我们开玩笑说,税局下班后可捡到一堆被挤掉的拖鞋。”“那时根本没什么跨区申报网络化,因此,那时每到15日,我们就跑断腿、站断腿。现在,我们早就可以通过网络跨区申报,加上税局推出各种个性化的纳税提醒服务,我们报税是既方便又快捷。”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罗伽俐这样描述。

这个说法,让1987年就入职的广州市越秀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施锦辉深有同感,他说,当时在广州市东风西路办税大厅,每到税期,大厅人头涌动,有时候排队办税的“人龙”很长,比菜市场还热闹。

“现在,我们面对的纳税户比那时多多了,但早就看不到排队的人龙了。这些年来陆续推出的各种‘线上’办税服务新举措,已经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很多涉税业务。”施锦辉说。

为了让纳税人在办税上少跑路甚至是不跑路的同时,还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咨询平台和反馈渠道,广东税务部门还在全国最早建立起了服务纳税人的“智囊”——纳税人服务中心。

2000年8月14日,全国首个纳税人服务专门机构——纳税人服务中心,在珠海市地税局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全省统一的税务咨询热线12366开通,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启用,微信办税、电子税务局陆续推出……这些便捷的办税服务新举措,把纳税人逐渐从“线下”请到了“线上”,办税大厅也完成了华丽转身。

互联让办税服务智能化

40年来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纳税人数量的快速膨胀。广东纳税人总量大,如何在满足这些海量纳税人和缴费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围绕这一主线,这些年来,广东税务部门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税之路,打造了一个多元化、智能化的办税服务新格局,使纳税人办税驶上迅捷便利的“快车道”。

目前,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建立“电子办税为主,实体办税和自助办税为辅”的新体系,1134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比例高达95%,电子办税量占业务总量90%以上;率先推出全省统一的微信和APP移动办税,涵盖六大类95项服务;除申报缴税、社保缴费、查询查验、电子凭证、预约办理外,还成功打造“税务管家”,企业和个人对自身税务信息和涉税风险一目了然;在珠海横琴新区首创跨区域可视办税。

互联,让办税服务不仅实现了“足不出户”,还达成了“如影随形”。

新机构给纳税人带来惊喜

改革开放迎来了40周年,国税、地税也完成了“合二为一”的改革,这轮机构改革再给纳税人带来更进一步的惊喜——全省纳税人在“一个厅、按一个键、进一个网”,就能完成相关税收业务,实现“一厅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

据了解,目前全省647个综合办税服务厅全部实现所有税费业务“一厅通办”,2018年10月征期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平均等候时间从9月的10.25分钟下降到6.9分钟,办税(缴费)满意率提升为99.99%。

新税务机构成立后,广东税务部门进一步整合力量,推出了更多的优质服务举措——

把减税降费作为广东“实体经济新十条”的重要内容,推出便民利企促发展33条措施,取消893项报送资料,整合减少38项社保事项。

公布第一批634项办税指南,推出七大类555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对所有税费业务事项统一了办理流程。

优化企业“进”“出”体验,推出“新办纳税人套餐”等服务,提速纳税人开业办理,通过一次性告知、专窗设置等手段多维破解注销难题。

改革在向纵深推进,纳税人享受到的改革红利将会越来越多。

编辑:空明
数字报
改革开放铿锵行 广东税月春秋四十载印记
金羊网  作者:严丽梅 岳瑞轩  2018-12-03
广东税务部门立足“互联网+”实现办税模式的变革,打造便捷化、自主化、个性化的智能办税服务厅
1994年分税制改革,广东税务人员开展新税制宣传活动

2018年6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挂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文/图 金羊网 记者严丽梅 岳瑞轩

作为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历史选择,广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开拓者、引领者,发挥出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改革开放40年,“广东奇迹”举世瞩目。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

改革开放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作为推动这股大潮的重要力量,税收开始被国家赋予重任,税收发挥出了重要的组织收入作用、经济杠杆作用和经济监督作用。

而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广东税务人,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和勇立潮头的实干作风,在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纳税服务等领域率先在全国推出了诸多可圈可点、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这些成功的广东经验和广东实践,在广东经济腾飞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全国税务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税月春秋四十载,改革开放铿锵行。再回首,再出发。

税制改革广东实践成功样本

在中国税务学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座谈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很多步骤,都是从税务开始的。

税制改革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这种联系的印记,在广东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处处留存,形成了一个个广东税制改革的成功样本。

突破口:建立涉外税收制度

改革开放40年,广东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看过深圳公开展出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观众,心中一定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这个展览上,一组经济数据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生的巨变——

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185.85亿元,2017年89705.23亿元;2017年是1978年的483倍。

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8年41.82亿元;2017年11320.35亿元;2017年是1978年的271倍。

也就是说,1978年广东全省的财力,还不到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半。这并不足为奇,因为,1978年的广东只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份。

而改变这一状况的破冰之旅,始于1979年。当年,广东省委大胆呼吁、积极争取,酝酿并提出“先行一步”的战略构想,中央支持并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广东肩负起“杀出一条血路”、为改革开放探索的历史重任。

1980年,国家正式在全国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广州位列其中。

广东“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探索中迈出了改革开放的一步又一步。这同时也触发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轨时期的税制改革。

“大量外商来到广东投资,自然就涉及税收问题。我国选择税制改革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向前推进。”广东省税务局有关人士介绍。

在《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有关优惠办法共七条,对特区合资企业实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就占了四条。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落地。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在广州成为开放的沿海城市后,来广州投资办企业的海外客商也开始享有系列优惠政策。

这些涉外税收政策和税法的推出,向外界释放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春江水暖,一只“白天鹅”先知先觉。历经3年多建设,1983年2月,珠江江畔白鹅潭上,白天鹅宾馆正式开门迎客。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的成功开办,带动了大批外资进入广州,参与到改革开放进程之中。

开放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分税制:

最深刻的一次税改

改革开放激发出了全社会的活力,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持续高增长阶段。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和促进国家财力的同步增长,宏观政策意图的贯彻难以得到充分的财力保证。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在1994年启动了分税制改革。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这样谈及当年这场改革:“分税制改革是适应我国十三大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改革后,财政体制和税制体制就逐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了一个与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的财政支出制度,或者说也建立了我们新的税收制度体系。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个是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第二个是处理国家和企业、个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和纳税人的关系。当时这一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以此来增强财政的再分配能力和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全局来讲,对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提升税收在整个财政收入当中的比重,也就是说提升财政收入的质量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4年7月28日,广东省税务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宣布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正式挂牌办公。

“这次改革后,税制大大简化,结构趋于合理,新税制从体制上取消了随意减免税,为所有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分税制改革促进了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企业提供公平的税收环境,使得广东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结构越来越优化,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于海峰说。

营改增:

税改再向纵深推进

2012年,是我国税制改革历程中不寻常的一年。1月,营改增率先在上海启动试点,正式拉开了这一重大税制改革的序幕。这也是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税制改革。

广东省于2012年11月起实施营改增试点工作,属于当年分批扩大试点的8省(直辖市)之一。

2016年5月,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所有行业全面推开。2016年5月1日凌晨,广州,知名餐饮企业炳胜饮食集团珠江新城店为顾客开出了广东全面营改增试点的首张增值税发票。

“营改增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营改增不仅打通了抵扣链条,而且拉长了产业链,释放出来的税改红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广东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负责人陆群英介绍。

对这项改革带来的“红利账”,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王芳算得很清楚:“营改增对南航来说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因为航空业的特点是‘三高一低’,一高就是高投入,要购买大量的飞机,以增加全球运输能力。2012年南航有491架飞机,趁着营改增这个政策机遇,南航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飞机采购。2017年,我们拥有754架飞机,到2018年9月份,我们的飞机已增加到800多架,这个规模已是全球第三大航空公司,从亚洲范围看,我们已经是最大的航空公司。营改增提高了南航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营改增给南航带来的利好还体现在产业投资方面,我们现在做的货运物流、金融、租赁都受益于营改增得到很大的发展。”

受益于营改增的何止南航一家,在广东(不含深圳,下同),2012年至今,共有198.4万户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完成新旧税制转换,营改增试点累计实现减税达2524.5亿元,试点纳税人减负面达到98.8%。广东省制造业因营改增试点累计增加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达920.6亿元,降低税负效果明显,营改增试点减税效应全面延伸到制造业。

“随着抵扣链条逐渐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交易费用不断降低,改革红利还将进一步释放。”陆群英说。

征管改革广东探路闯关领跑

改革促发展,科技兴税收。40年来,广东税务人以服务和促进经济建设为己任,以信息化、科技化为引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税收征管新规律,在南粤大地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税收征管改革,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税收征管新模式。

先行一步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广东经济发展迅速,纳税登记户和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让税务机关征管压力倍增。如何保证税收执法尺度一致和税收征管透明公正?创新征管手段和方式已势在必行。

广东税务系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推进征管体制和税制改革创新、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要求,以极具前瞻性的“数据管税”征管理念和先行一步的魄力,开始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1997-2005年是广东省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大集中”建设工程为突出体现。

“这个‘大集中’系统就好像是把一个湖里面有一二十张网打鱼、网与网之间有重叠和有空隙的状况,改变为只有一张跟湖面一样大的网,实现了‘一张网打鱼’,税收征管全省‘一张大网’由此而成。”广东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周昊解释说。

“大集中”的建设为后续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系统全省上线运行后,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连串的大变化:依托“大集中”系统,现代化电子报税应用在全省全面铺开,把纳税人陆续“请”出了办税大厅;依托这个系统,2005年4月,广东地税一次性为广州、佛山217万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税单,从规模和数量上都创我国税务部门之最……

2006年-2014年,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提升信息数据应用水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建立ctais为标志,并通过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涉税信息应用及分析监控平台等信息化工具提高数据应用水平。

2015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放管服”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逐渐由“税务+互联网”向“互联网+税务”方向转变。在这个阶段,广东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以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全国上线和省级电子税务局应用为标志,打破区域间和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系统集成化,打造智慧性电子办税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管理凭条,以“信息”治税提高宏观、中观和微观税收征管的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

创新发票管理综合改革

现在,网购已渗透到千家万户,电子发票也逐渐为市民所熟知。然而,在税收征管领域,发票从来就不是一个“等闲之辈”,电子发票的诞生,有着一段很长的故事,这故事的起源,在广东,因为电子发票的前身——网络发票,就诞生在广东。

2009年7月1日,在广东东莞市,在一众媒体记者的见证下,第一张网络发票在一台普通配置的电脑和打印机上徐徐打印出来,而这张发票也成为全国首次以省为单位,统一开发、统一运用、全面推广意义下的网络发票。

“发票防伪难、假票泛滥,真票假开、‘大头小尾’,信息查验不便等诸多问题依旧长期困扰着税务机关、企业和消费者,围绕发票而生的各种犯罪‘毒瘤’也总是难以清除。当时原广东地税已经建立起全省税收信息化‘大集中’系统,以此作为依托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发票管理综合改革,网络发票就是这一改革成果,这一发票管理新模式获当时国家税务总局领导高度评价,称为‘在税收管理史上是一次颠覆性的举措’。”广东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周昊说。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以来,为了满足原营业税纳税人的开票需求和习惯,原广东国税开发了电子(网络)发票系统提供给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和符合条件的其他纳税人使用。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起征点以下小规模纳税人通过(原国税)电子(网络)发票系统顺利开出第一张通用机打增值税发票,标志着广东采用云技术自行开发建设的原广东国税电子(网络)发票系统上线成功,同时也是广东电子税务局建设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该系统的成功上线,对适用于起征点(月销售额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及此次营改增扩围涉及的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应税服务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实现发票开票、验旧、查验等功能,显著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

形成一批领跑标志性品牌

在新一轮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中,广东税务人依然发挥出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展了许多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意义的创新探索,打造了30多个全国领跑的标志性品牌,为全国税收改革发展贡献了广东方案和广东智慧。

如:以信息化引领创新,率先上线金税三期优化版,为全国上线作出了突出贡献;率先打造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实现1134项涉项涉税事项一网通办、电子化办理全流程、涉税业务功能全覆盖;率先探索数据驱动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改革;首创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监控系统;率先在全国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打造了“机制完善、资源集成、管理精细、宣传精准”的国际税收管理新格局。

此外,一些创新性亮点也是精彩纷呈:2013年,率先推广应用税收执法风险防御系统,推动执法行为不断规范。2014年,首创纳税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对纳税服务全过程和四个服务渠道进行“全程化、数字化、影像化、实时化”监控,有效提升纳税服务集成管控能力。2015年,率先实现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与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系统的对接,有效破解了虚假发票管理难题,利用该系统成功发现全国首例“套打”虚开专票案件。2015年,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率先在全省全面实施“一照一码”。2015年,税收风险预警系统荣获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年,建成稽查远程数据监控指挥中心,精准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成功查办了“0606”广告业虚开发票案、“飓风11号”涉税专案等一批重特大案件。2017年,打造“智慧、规范、合力、集约”四个稽查模式,研发推广税务稽查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稽查大数据应用,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深化税警合作,成功查处了“1.05”特大虚开案、“飓风38”系列虚开案、“12.26”虚开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2017年,在全国首推电子税票,被纳入全省电子政务证照首批试点,率先实现税收完税证明跨境应用、部门共享,被评为2018年度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十大改革案例。2018年,打造技术领先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六大创新性示范应用……

纳税服务广东不断提升“温度”

这些年来,广东税务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敢于突破,敢于作为,以新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打造了“互联网+办税服务”新体系,让纳税人感受到了具有“广东温度”的便捷、高效、智能、舒适的纳税服务新体验。

办税从“线下”转到“线上”

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办税大厅发生的巨变,许多资深办税人员和税务人员都深有感触。

“2000年以前,一到每个月的15日税期前,那个办税大厅内外可以用人潮涌动来形容。当时我们开玩笑说,税局下班后可捡到一堆被挤掉的拖鞋。”“那时根本没什么跨区申报网络化,因此,那时每到15日,我们就跑断腿、站断腿。现在,我们早就可以通过网络跨区申报,加上税局推出各种个性化的纳税提醒服务,我们报税是既方便又快捷。”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罗伽俐这样描述。

这个说法,让1987年就入职的广州市越秀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施锦辉深有同感,他说,当时在广州市东风西路办税大厅,每到税期,大厅人头涌动,有时候排队办税的“人龙”很长,比菜市场还热闹。

“现在,我们面对的纳税户比那时多多了,但早就看不到排队的人龙了。这些年来陆续推出的各种‘线上’办税服务新举措,已经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很多涉税业务。”施锦辉说。

为了让纳税人在办税上少跑路甚至是不跑路的同时,还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咨询平台和反馈渠道,广东税务部门还在全国最早建立起了服务纳税人的“智囊”——纳税人服务中心。

2000年8月14日,全国首个纳税人服务专门机构——纳税人服务中心,在珠海市地税局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全省统一的税务咨询热线12366开通,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启用,微信办税、电子税务局陆续推出……这些便捷的办税服务新举措,把纳税人逐渐从“线下”请到了“线上”,办税大厅也完成了华丽转身。

互联让办税服务智能化

40年来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纳税人数量的快速膨胀。广东纳税人总量大,如何在满足这些海量纳税人和缴费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围绕这一主线,这些年来,广东税务部门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税之路,打造了一个多元化、智能化的办税服务新格局,使纳税人办税驶上迅捷便利的“快车道”。

目前,广东已在全国率先建立“电子办税为主,实体办税和自助办税为辅”的新体系,1134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比例高达95%,电子办税量占业务总量90%以上;率先推出全省统一的微信和APP移动办税,涵盖六大类95项服务;除申报缴税、社保缴费、查询查验、电子凭证、预约办理外,还成功打造“税务管家”,企业和个人对自身税务信息和涉税风险一目了然;在珠海横琴新区首创跨区域可视办税。

互联,让办税服务不仅实现了“足不出户”,还达成了“如影随形”。

新机构给纳税人带来惊喜

改革开放迎来了40周年,国税、地税也完成了“合二为一”的改革,这轮机构改革再给纳税人带来更进一步的惊喜——全省纳税人在“一个厅、按一个键、进一个网”,就能完成相关税收业务,实现“一厅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

据了解,目前全省647个综合办税服务厅全部实现所有税费业务“一厅通办”,2018年10月征期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平均等候时间从9月的10.25分钟下降到6.9分钟,办税(缴费)满意率提升为99.99%。

新税务机构成立后,广东税务部门进一步整合力量,推出了更多的优质服务举措——

把减税降费作为广东“实体经济新十条”的重要内容,推出便民利企促发展33条措施,取消893项报送资料,整合减少38项社保事项。

公布第一批634项办税指南,推出七大类555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对所有税费业务事项统一了办理流程。

优化企业“进”“出”体验,推出“新办纳税人套餐”等服务,提速纳税人开业办理,通过一次性告知、专窗设置等手段多维破解注销难题。

改革在向纵深推进,纳税人享受到的改革红利将会越来越多。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