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非遗舞蹈该怎么保护?看看华师怎么做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唯 发表时间:2018-12-06 19:47

文/图 金羊网记者孙唯,通讯员李宇红、王晓兵

岭南地区有丰富的非遗舞蹈资源,据统计,1-4批国家级非遗中,广东已有龙舞、狮舞、瑶族长鼓舞、英歌等传统舞蹈大类项目9个,省级非遗传统舞蹈项目70个,是名副其实的传统舞蹈大省。为了展示和交流近年来非遗舞蹈保护的丰硕成果,11月28日至12月1日,“非遗”舞蹈进校园(2018)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山西、新疆、重庆、河南等全国各地的115个院校共聚一堂,踏歌而行。

唐桥辛二公现场亲授舞蹈

非遗传承人现场亲授舞蹈

“有鼓必有长鼓舞”,连南排瑶大长鼓舞在民间广为流传,是瑶族人民佳节必备的舞蹈。瑶族“鼓王”唐桥辛二公已年过八旬,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就是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驻“工作坊”,现场亲授舞蹈。与唐桥辛二公一道,还有英歌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炳光、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度教授等大师专家,他们将现场展示并交流他们的绝活心得。

本次,唐桥辛二公带着儿子唐桥好三和孙女唐乔琳来到本次工作坊亲授舞蹈。大迈步和小跳步结合,每个人都融入到铿锵有力的鼓点里。一个小时的授课后,唐桥辛二公跳得满头大汗,同学们亦回味无穷。他强调,鼓敲得响,才代表人有力量,这是长鼓舞的精髓所在。“我每个星期都免费教当地的小学生,整整十年了。”唐桥辛二公骄傲地说,“我的徒弟男女老少都有,现在有六百多人了,我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上次去采风时,我们便想邀请他来华师传授最地道的长鼓舞。”华南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回忆起唐桥辛二公扬鼓的情景,“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冒着大雨在田间带着大家一起跳长鼓舞,壮观且感人。”王海英表示,广东的非遗舞蹈资源非常丰富,需要人们去研究和保护。本次开设非遗工作坊,能够让老师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非遗地魅力,潜移默化中领略岭南文化,未来也希望能够形成常态化机制。

牛王舞

原汁原味传承岭南特色非遗舞蹈

时至今日,王海英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华师舞蹈系初次接触到非遗舞蹈的情景:“06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展演时,著名舞蹈家陈翘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中唯独没有岭南舞蹈,她说,华师应该传承岭南大地的舞蹈作品。我们听了深受震动,于是从首届舞蹈硕士研究生开始,华师就率先在全国开设了‘岭南舞蹈文化与教学’专业,并组织舞蹈系的教师们着手进行岭南舞蹈的整理和研究。

王晓兵是舞蹈专业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如今也是华师舞蹈系的老师,同时还是广东钱鼓舞的研究专家。他说,传承钱鼓舞这项非遗舞蹈并不容易。当初他去陆丰县拜访民间老艺人时,由于当时的观念限制,九年时间里,他去了两次都没能见到老艺人,直到“三顾茅庐”,老艺人被他的诚意打动,才终于亲眼见到了钱鼓舞。如今,钱鼓舞在华师师生们的保护和传承下,《彩云追月》《新彩云追月》等舞蹈先后获得了新加坡华人艺术节创作金奖、广东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表演晋江、创作金奖、作品金奖等奖项。

王海英强调,非遗舞蹈本身只能活态传承,是不能“创新”和“改编”的。为了原汁原味地传承非遗舞蹈,华师舞蹈系的硕士生们,三年内要有12次小采风、6次中采风、3次大采风。采风时,师生们有时凌晨4点钟就起床观看民间艺人们化妆直到最后表演结束。“我们应该通过原汁原味的舞蹈认识到祖先对自然、生命的抗争和进取,明白民族精神的不屈和强大。”王海英说,舞蹈传承不仅要传承“形”,更要传承“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道具、每一种仪式,都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华师安排同学们在舞蹈室里练动作,在理论课上传内涵,保证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非遗舞蹈的特殊意义。

非遗舞蹈现场表演

岭南非遗舞蹈传承虽有困难但不能放弃

岭南非遗舞蹈在华师音乐学院师生们的努力下,已渐有起色。王海英说,非遗舞蹈原生态保护和非遗元素的舞台创作要“两条腿走路”。这个理念被证明是成功的,华师根据国家级非遗连南“瑶族长鼓舞”创作的《喊瑶山》获得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专业组一等奖、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十佳作品”,凝练国家级非遗“英歌舞”的《英雄花》获得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专业组一等奖;第四届岭南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作品金奖、服装设计奖。

虽然形势渐好,但挑战依然严峻。“非遗舞蹈传承的现状不理想。”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高度说,“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坚持保护与传承非遗舞蹈。非遗舞蹈怎么进校园,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此外,广东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蔡享丽说,某些非遗舞蹈民间艺人逐渐缺失,导致创作自由度过大,非遗舞蹈还面临着需要规范等问题

王海英表示,目前传承岭南非遗舞蹈最缺的,就是资金和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承人年岁渐长,需要有接班人,而针对岭南非遗舞蹈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亟需出版发行,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推广,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此外,岭南非遗舞蹈还需要更大的表演平台、宣传平台和教育平台,她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给予非遗舞蹈的学习时间。“我们需要打破文化和心态的壁垒,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中来。”王海英说。

与会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说:“舞蹈承载着民间的记忆”。近年来,随着岭南非遗舞蹈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是,艺术水平限制、难以市场化、某些企业滥用非遗概念等难题也始终困扰着岭南非遗舞蹈乃至整个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江东表示,非遗要保护,也要传承,岭南非遗舞蹈虽然面临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巨大的民间艺术资源库。“我们是中国人,传承岭南非遗舞蹈是我们的责任所在。”王海英说。

编辑:白茶
数字报
岭南非遗舞蹈该怎么保护?看看华师怎么做
金羊网  作者:孙唯  2018-12-06

文/图 金羊网记者孙唯,通讯员李宇红、王晓兵

岭南地区有丰富的非遗舞蹈资源,据统计,1-4批国家级非遗中,广东已有龙舞、狮舞、瑶族长鼓舞、英歌等传统舞蹈大类项目9个,省级非遗传统舞蹈项目70个,是名副其实的传统舞蹈大省。为了展示和交流近年来非遗舞蹈保护的丰硕成果,11月28日至12月1日,“非遗”舞蹈进校园(2018)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山西、新疆、重庆、河南等全国各地的115个院校共聚一堂,踏歌而行。

唐桥辛二公现场亲授舞蹈

非遗传承人现场亲授舞蹈

“有鼓必有长鼓舞”,连南排瑶大长鼓舞在民间广为流传,是瑶族人民佳节必备的舞蹈。瑶族“鼓王”唐桥辛二公已年过八旬,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就是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驻“工作坊”,现场亲授舞蹈。与唐桥辛二公一道,还有英歌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炳光、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度教授等大师专家,他们将现场展示并交流他们的绝活心得。

本次,唐桥辛二公带着儿子唐桥好三和孙女唐乔琳来到本次工作坊亲授舞蹈。大迈步和小跳步结合,每个人都融入到铿锵有力的鼓点里。一个小时的授课后,唐桥辛二公跳得满头大汗,同学们亦回味无穷。他强调,鼓敲得响,才代表人有力量,这是长鼓舞的精髓所在。“我每个星期都免费教当地的小学生,整整十年了。”唐桥辛二公骄傲地说,“我的徒弟男女老少都有,现在有六百多人了,我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上次去采风时,我们便想邀请他来华师传授最地道的长鼓舞。”华南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回忆起唐桥辛二公扬鼓的情景,“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冒着大雨在田间带着大家一起跳长鼓舞,壮观且感人。”王海英表示,广东的非遗舞蹈资源非常丰富,需要人们去研究和保护。本次开设非遗工作坊,能够让老师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非遗地魅力,潜移默化中领略岭南文化,未来也希望能够形成常态化机制。

牛王舞

原汁原味传承岭南特色非遗舞蹈

时至今日,王海英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华师舞蹈系初次接触到非遗舞蹈的情景:“06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展演时,著名舞蹈家陈翘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中唯独没有岭南舞蹈,她说,华师应该传承岭南大地的舞蹈作品。我们听了深受震动,于是从首届舞蹈硕士研究生开始,华师就率先在全国开设了‘岭南舞蹈文化与教学’专业,并组织舞蹈系的教师们着手进行岭南舞蹈的整理和研究。

王晓兵是舞蹈专业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如今也是华师舞蹈系的老师,同时还是广东钱鼓舞的研究专家。他说,传承钱鼓舞这项非遗舞蹈并不容易。当初他去陆丰县拜访民间老艺人时,由于当时的观念限制,九年时间里,他去了两次都没能见到老艺人,直到“三顾茅庐”,老艺人被他的诚意打动,才终于亲眼见到了钱鼓舞。如今,钱鼓舞在华师师生们的保护和传承下,《彩云追月》《新彩云追月》等舞蹈先后获得了新加坡华人艺术节创作金奖、广东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表演晋江、创作金奖、作品金奖等奖项。

王海英强调,非遗舞蹈本身只能活态传承,是不能“创新”和“改编”的。为了原汁原味地传承非遗舞蹈,华师舞蹈系的硕士生们,三年内要有12次小采风、6次中采风、3次大采风。采风时,师生们有时凌晨4点钟就起床观看民间艺人们化妆直到最后表演结束。“我们应该通过原汁原味的舞蹈认识到祖先对自然、生命的抗争和进取,明白民族精神的不屈和强大。”王海英说,舞蹈传承不仅要传承“形”,更要传承“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道具、每一种仪式,都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华师安排同学们在舞蹈室里练动作,在理论课上传内涵,保证学生能够从根本上理解非遗舞蹈的特殊意义。

非遗舞蹈现场表演

岭南非遗舞蹈传承虽有困难但不能放弃

岭南非遗舞蹈在华师音乐学院师生们的努力下,已渐有起色。王海英说,非遗舞蹈原生态保护和非遗元素的舞台创作要“两条腿走路”。这个理念被证明是成功的,华师根据国家级非遗连南“瑶族长鼓舞”创作的《喊瑶山》获得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专业组一等奖、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十佳作品”,凝练国家级非遗“英歌舞”的《英雄花》获得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专业组一等奖;第四届岭南舞蹈大赛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作品金奖、服装设计奖。

虽然形势渐好,但挑战依然严峻。“非遗舞蹈传承的现状不理想。”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高度说,“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坚持保护与传承非遗舞蹈。非遗舞蹈怎么进校园,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此外,广东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蔡享丽说,某些非遗舞蹈民间艺人逐渐缺失,导致创作自由度过大,非遗舞蹈还面临着需要规范等问题

王海英表示,目前传承岭南非遗舞蹈最缺的,就是资金和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承人年岁渐长,需要有接班人,而针对岭南非遗舞蹈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亟需出版发行,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推广,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此外,岭南非遗舞蹈还需要更大的表演平台、宣传平台和教育平台,她希望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给予非遗舞蹈的学习时间。“我们需要打破文化和心态的壁垒,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中来。”王海英说。

与会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说:“舞蹈承载着民间的记忆”。近年来,随着岭南非遗舞蹈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但是,艺术水平限制、难以市场化、某些企业滥用非遗概念等难题也始终困扰着岭南非遗舞蹈乃至整个非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江东表示,非遗要保护,也要传承,岭南非遗舞蹈虽然面临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巨大的民间艺术资源库。“我们是中国人,传承岭南非遗舞蹈是我们的责任所在。”王海英说。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