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网记者张璐瑶
“花城花开!”“广州,你好!”2019年的跨年夜,在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前,一朵直径一米多的大红木棉在夜色中绽放,花蕊正中,可穿透2000米高空的暖色光柱直冲天际,成为刷爆广财师生“朋友圈”的跨年一景。
记者了解到,这朵红木棉是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生“脑洞大开”的创意作品,并在2018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中展出。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月3日,这朵木棉回到广东财经大学继续展出,陪伴师生辞旧迎新。
这朵盛开的木棉背后,经历了怎样的“头脑风暴”?近日,记者采访团队主创成员,揭晓台前幕后故事。
“广州,你好!”
它为改革开放40周年绽放
“喂!广州,你好!”2018年广州国际灯光节期间,一朵大红木棉亮灯小蛮腰下,应和着市民的大声呼喊声,木棉光影悦动,仿佛有了生命。
这组灯光作品名为《花城花开》,作品主创、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梁羡荣告诉记者,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接到灯光节邀约后,主创团队第一时间就想到用广州市花木棉来做灯。“鲜红的木棉也体现了广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立潮头、不断开拓的精神,最终热烈绽放。”木棉的花瓣由大红色可充气的牛津防水布制成,记者看到,每个花瓣上都有暗暗的一圈圈缝线,梁羡荣告诉记者,里面就是木棉“绽放”的秘密。“每个花瓣内都内置了一圈一圈的LED灯条,总共有200多米。”
“绽放”得多热烈,还要看花蕊。“这部分最为壮观,中间有一个440瓦的聚光灯,光线可以打到2000米的高空,比小蛮腰还要高两倍。”梁羡荣说。
更让观众惊奇的是,当你对着木棉大呼一声,木棉的灯光会渐次变得更亮,仿佛在回答你的心声。“这是我们设置的互动灯光,灯前面还放了一个麦克风,通过声波传感的方式实现亮度的变化,声音越大,这部分灯就越亮。”梁羡荣说,“就像改革开放40年广州的蜕变,城市的绽放也是需要人去参与,你要说话、要发声、去参与,它才能更靓丽。”
“脑洞”出炉
红木棉内发光+防水,网上直播观展与花对话,这样的创意脑洞是如何出炉的?梁羡荣告诉记者,2018年5月下旬,他们接到了2018届广州国际灯光节面向全球的作品征集通知。
随后,在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杜肇铭教授指导下,梁羡荣作为主创,带着12个学生开始了“头脑风暴”。
通过小组探讨,团队将“绽放”定为主题,大家一致想到了有岭南特色的广州市市花——木棉。
怎样让这朵木棉“绽放”?师生们再次“脑洞大开”。“一开始我们想拿很多灯组成一个花的形象,后来又担心安全问题,光太多的话,观众可能伸个头进去就把头发烤焦了。于是我们就想到,能不能把光放在里面?避免接触,内部发光,有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感觉。”梁羡荣说。
2017年在美国访学时看到的一组作品又给了他一个“脑洞”。“那是一组纪念911的灯光艺术作品,蓝色光柱冲破空气,给人一种很空灵的感觉。”梁羡荣说,“我就想到,我们能不能用聚光灯打出一个暖色的光柱,感觉很热烈、很澎湃。”
木棉的材料怎么选择?梁羡荣曾有过三次参展灯光节的经验。2015年,他代表广财设计的《粤风·灵动》蒲公英造型灯光作品参展广州国际灯光节,但第三天晚上就被风吹掉水里,电路全坏了,大家花了两个通宵才修好。基于这一教训,大家商量最终选择牛津防水布做成木棉花瓣,花蕊用防水LED灯管组成,重量都很轻,组装、搬运都会比较快速。
为了让更多人来看“花城花开”,团队里的“95后”年轻人纷纷贡献新奇点子。团队成员、广东财经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杨文深告诉记者,同学们还开了抖音,记录下这组作品的台前幕后,直播展出实况,网上观展也异常火爆。
“好好看!喜欢!打call!”一时间,“花城花开”刷爆了广财师生的朋友圈。
技术难题
测试、报废、抢修,木棉终“花开”
“花城花开!”一名市民对着木棉灯大喊一声,木棉灯光愈亮,如同花开绽放。看到这一幕,梁羡荣和团队都松了一口气。
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对这群艺术创意者来说,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难的事情。
材料选用和采购、模型搭建、电路连接、灯光控制、互动效果编程和检测……“一群搞艺术的挑起技术难题,要吃许多苦头。”梁羡荣说。一次次的组装、测试中,错了再重来,找新的替代材料,单材料就报废了5000多元的。
互动效果的完美呈现最让大家担心。灯光节开幕前一周,创作团队进入花城广场现场布展,测试好的作品经过拆卸后重新组装,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地形防水防涝、接电防漏、作品安全、观众安全等等,尤其是数据传输在搬运后出现连接不通畅的现象,互动效果无法达到预设执行。
学生偷拍了一张照片,梁羡荣对着电脑中的测试系统皱起了眉头。“调试找那个,因为一条线接触不好,互动效果无法呈现,我们只能一条线一条线检查。”梁羡荣说。
“有一次,有个交互效果坏了,要抢修,那晚还下着雨,很冷,我们几个人在花城广场守夜,挤在帐篷里取暖。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辛苦并快乐着。”杨文深回忆。
每天连续工作10个小时,一次次守夜、抢修,最终,《花城花开》为无数观展市民留下了一道靓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