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记忆 | “唱个大戏献街坊”,这一声粤剧里的广州记忆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1-07 12:15

  “嘿——”这一声唱出了粤剧的底气和顽强,唱出了广州的底蕴和文化。

  我感到自豪,这就是我的传人!

  我们这代粤剧人,最不缺的就是赤诚。红线女大师的传人——欧凯明就曾说过:“中国的戏曲就是那句话,时间艺术,时间很重要,舞台很重要。”

  在小学的时候,欧凯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粤剧。1977年,广西合浦师范学校要招一个文艺班,学校有十个八个去考,复试、复试再复试,一共考了六七遍,最后只有他被录取。“那个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农村,我们校长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多少人想要那本米簿,希望你好好努力啊。”

  欧凯明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并没有那么优秀,招生时考虑让他演丑生,为了能留下来,欧凯明默默用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对着那个田野,没人的地方就喊,吊嗓子,坚持了两年,你想象一下现在学戏哪里有这样的人呢。”广州红豆粤剧团艺术总监苏文权说,同学们都在打牌都在玩的时候,他在钻研,每个角色都会在那里不断地演,“然后就会有人说这个人疯了似的。”

  学戏有多苦?“要打一年哭一年,哭一年再打足三年,甚至打足六年,”欧凯明说,戏曲演员不打出不了神彩,他承受的耐性、力量、痛苦是要超出常人的,比如一个动作,常人定一分钟,你需要定五分钟,上台用10个跟头,你在台下要翻足二三十个,甚至40个,翻得不好,刀片就过来了。但那不是真打,是让你长记性。

  传统还是要传承下去,欧凯明认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责任,他的历史使命,主要是让这个舞台出来,尽量地提供给年轻人去演。“我徒弟们处在的社会不一样,更多东西没有经历,他们心急了一点。中国的戏曲就是那句话,时间艺术,时间很重要,舞台很重要。戏曲演员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你必须要对这个舞台有敬畏之心。”

  前些年我特别自豪,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将粤剧列入非物质文化人类遗产。每天浸淫在这样的文化遗产中,粤剧的听众是多么有福。那些经典的粤剧唱片,被我身边许多广州人珍藏。

  粤剧从来都不仅止于曲目或故事。从明末清初的蛮音土台,到琼花八和的各领风骚,百年南国红豆,代代梨园名伶,早把这些粤韵笙歌唱进广州的血脉中,广州的精神气质也一直由粤剧表演者所传承。

  广州人对待理想的追求,向来是敢打拼,尽全力。

  广州,这个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一直怀着包容的心态容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群。在粤剧中,这体现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

  广州,这个最洋气也最传统的城市,仍然拥有蓬勃的地方特色,坚持传统和传承。从我的师父到我,从我到我的女弟子。但凡广州人还在,粤剧的魂就永远延绵不息。

  “师父,我这段唱得好吗?”

  “再练一遍。“

  白驹过隙,曾经的总角小儿,也已乍见银发。但笑低声吟过往,唱个大戏献街坊。

编辑: alan
数字报
广州记忆 | “唱个大戏献街坊”,这一声粤剧里的广州记忆
金羊网  作者:  2019-01-07

  “嘿——”这一声唱出了粤剧的底气和顽强,唱出了广州的底蕴和文化。

  我感到自豪,这就是我的传人!

  我们这代粤剧人,最不缺的就是赤诚。红线女大师的传人——欧凯明就曾说过:“中国的戏曲就是那句话,时间艺术,时间很重要,舞台很重要。”

  在小学的时候,欧凯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粤剧。1977年,广西合浦师范学校要招一个文艺班,学校有十个八个去考,复试、复试再复试,一共考了六七遍,最后只有他被录取。“那个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离开农村,我们校长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多少人想要那本米簿,希望你好好努力啊。”

  欧凯明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并没有那么优秀,招生时考虑让他演丑生,为了能留下来,欧凯明默默用功。“每天早上八点起床,对着那个田野,没人的地方就喊,吊嗓子,坚持了两年,你想象一下现在学戏哪里有这样的人呢。”广州红豆粤剧团艺术总监苏文权说,同学们都在打牌都在玩的时候,他在钻研,每个角色都会在那里不断地演,“然后就会有人说这个人疯了似的。”

  学戏有多苦?“要打一年哭一年,哭一年再打足三年,甚至打足六年,”欧凯明说,戏曲演员不打出不了神彩,他承受的耐性、力量、痛苦是要超出常人的,比如一个动作,常人定一分钟,你需要定五分钟,上台用10个跟头,你在台下要翻足二三十个,甚至40个,翻得不好,刀片就过来了。但那不是真打,是让你长记性。

  传统还是要传承下去,欧凯明认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责任,他的历史使命,主要是让这个舞台出来,尽量地提供给年轻人去演。“我徒弟们处在的社会不一样,更多东西没有经历,他们心急了一点。中国的戏曲就是那句话,时间艺术,时间很重要,舞台很重要。戏曲演员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你必须要对这个舞台有敬畏之心。”

  前些年我特别自豪,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将粤剧列入非物质文化人类遗产。每天浸淫在这样的文化遗产中,粤剧的听众是多么有福。那些经典的粤剧唱片,被我身边许多广州人珍藏。

  粤剧从来都不仅止于曲目或故事。从明末清初的蛮音土台,到琼花八和的各领风骚,百年南国红豆,代代梨园名伶,早把这些粤韵笙歌唱进广州的血脉中,广州的精神气质也一直由粤剧表演者所传承。

  广州人对待理想的追求,向来是敢打拼,尽全力。

  广州,这个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一直怀着包容的心态容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群。在粤剧中,这体现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

  广州,这个最洋气也最传统的城市,仍然拥有蓬勃的地方特色,坚持传统和传承。从我的师父到我,从我到我的女弟子。但凡广州人还在,粤剧的魂就永远延绵不息。

  “师父,我这段唱得好吗?”

  “再练一遍。“

  白驹过隙,曾经的总角小儿,也已乍见银发。但笑低声吟过往,唱个大戏献街坊。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