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粤菜师傅”工程助推脱贫致富与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谢文鑫 发表时间:2019-01-09 14:09

金羊网讯 记者谢文鑫,实习记者蔡瑜姗报道:1月8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粤菜师傅’工程·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央、省、市媒体采访活动,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深入了解梅州市“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全力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培育、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行动三项行动计划,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高度重视“粤菜师傅”工程,他表示,“粤菜师傅”工程之客家菜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介绍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上,通过重规划、树品牌、育龙头、造名厨、建厨乡及助脱贫的方式有效地推进“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工作进程。据介绍,梅州市实施产业化发展,把“粤菜师傅”工程升华到文化+产业,实施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涌现出厨师华丽转型升级到厨具产业、大埔“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器、小食文化形成标准化等典型工作,粤菜师傅创新激情高涨,创业致富氛围浓。

大力打造客家菜美食村

努力形成“一村一菜”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格局,同时扶持农民开办具有农家乐特色的美食名店。例:梅州市梅县区玉水村,全村有610户村民,其中80%以上的家庭有村民外出做厨,范围遍布全国的大中型城市,年薪二十万元以上的厨师达百人以上,更涌现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果木牛排之父-郭开杨”和“中国创艺菜领军人物-郭科”两师徒。

将客家菜师傅与创业就业紧密结合

大埔县通过小吃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了10000多平米的“大埔小吃城”作为“大埔小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已成为“大埔小吃”的生产研发基地、再就业孵化基地。至目前,基地已进驻企业94家,创业带动就业311人,成功挂牌“大埔小吃”企业有56家,2018年已开培训班5期,培训大埔小吃制作人才150人,合格1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人)。

广东厨师之乡,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是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据介绍,该村厨师资源丰富,有半数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做厨,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人,东至上海、西至甘肃、北至黑龙江,遍布全国27个省份;中国中生代顶尖五十强厨师郭开扬、“中国创艺菜领军人物”“180万拍一只姜蓉鸡”制作人郭科、“中华金厨奖”得主朱世雄等名厨皆出自此村。

为了把玉水村打造成传承梅县美食文化、培育乡土人才的“食践”基地,擦亮厨乡品牌,该村将‘楚壮堂’打造成厨乡文化展馆。展馆融入了玉水村地域文化、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厨乡文化等元素,设“村情大事记”“厨乡起源”“名厨风采”“厨乡规划”等多块展区,致力打造一个独具“厨乡”特色的文化展馆。目前,展馆已建成开放。

目前,梅县区已全面启动了“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深度挖掘梅县区客家菜师傅人才、推广创新菜品,做好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激励、实践和输出,探索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发展新路。

据了解,梅州市正在构建“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产品产销”等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一个基地”是指打造“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选址玉水村委会,以“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为切入点,聘请一批名师、名厨,建设集交流平台、展示窗口、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传承创新基地,培育高素质客家菜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名村带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一流的客家菜师傅——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

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创建于2008年,位于梅州农业学校校内,是以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梅州农业学校为主体,与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合作创建的国家级基地,是彰显梅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国家级名片。

基地建设和发展始终立足于充分发挥梅州农业学校和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品牌、人才、设备、技术、资质、管理、网络等优势,紧扣学校省级重点专业——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省级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训中心,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实施“基地、专业、中心、鉴定所”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模式,成效显著。基地现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研发培训团队。学科带头人陈钢文同志,是中华金厨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南粤技术能手奖,第一、二届梅州技术能手,餐饮业国家级评委,第六届梅州市拔尖人才。专业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聘请客座教授15人,均为梅州市内外中国烹饪大师、技师。2008年以来,梅州农业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人,广东省一等奖5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22人。基地(学校)发展及其取得的成绩,不仅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极大地助推了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播,擦亮了厨乡品牌。

技能学习与就业创业,推动脱贫致富

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不仅通过培育一批一流的厨师队伍推动乡村振兴,还让众多贫困学子通过学习掌握了烹饪技能,为他们 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让贫困家庭能够脱贫致富。李远威是梅县区雁洋镇人,年仅15岁的他在一年里集中学习了热菜、冷拼、雕刻和面点的烹饪技能,拿手菜是例如梅菜扣肉、盐焗鸡等客家特色菜。李远威告诉记者,学校免学费的政策帮扶给自己的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并希望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继续行走在烹饪的道路上,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梅州市“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

大埔小吃文化城是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负责“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的运营;企业以传承和发展大埔小吃为己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大埔小吃文化城是目前大埔县唯一集展示、体验、培训、研发、孵化、经营为一体的客家小吃文化交流和推广的平台,已成为客家小吃人才输运、引进、交流的重要场所,为大埔小吃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培育大埔小吃制作人才

发展大埔小吃文化,人才是关键,该基地充分利用大埔小吃文化城的平台,通过与县人社部门,职业学校等部门的合作,聘相关人士挖掘、整理、撰写大埔小吃文稿,编写大埔小吃技能培训教材,推广“赞粄”大埔小吃品牌。聘请县烹饪协会会员作为大埔小吃培训理论教师,小吃制作能人教授制作技术,每天上完理论课后,立即指导学员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反复讲解,大埔小吃城师傅现场制作传授技术,直到学员们学会为止。培训完成后,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可以按照三统一(统一店面标准,工艺制作标准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加盟“赞粄”大埔小吃这一特色品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据了解,钟祥波在大埔瑞锦职业培训学校2017年4月12日至5月16日大埔小吃培训班第三期培训。2017年9月至今,在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溪南路85号开了一家名为“大埔小吃祥鑫美食”的大埔小吃品牌店。钟祥波的大埔小吃品牌店生意不错,有许多的回头客,他非常愿意做大埔小吃的宣传者、推广者,并希望大埔小吃越来出名。据悉,丘明轩于2016年7月入驻大埔县“大埔小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并在基地中学习到了客家美食的历史,特点,常见种类的做法以及原料的选择、材料的搭配方法等。如今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己会制作如白切鸡、梅菜扣肉、酿豆腐、笋粄等美食,并表示“客家菜师傅”工程给他们注入了一种非常强劲的力量,是非常有激励性、鼓励性的。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梅州——“粤菜师傅”工程助推脱贫致富与乡村全面振兴
金羊网  作者:谢文鑫  2019-01-09

金羊网讯 记者谢文鑫,实习记者蔡瑜姗报道:1月8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粤菜师傅’工程·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央、省、市媒体采访活动,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深入了解梅州市“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全力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培育、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行动三项行动计划,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高度重视“粤菜师傅”工程,他表示,“粤菜师傅”工程之客家菜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介绍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上,通过重规划、树品牌、育龙头、造名厨、建厨乡及助脱贫的方式有效地推进“客家菜师傅”工程的工作进程。据介绍,梅州市实施产业化发展,把“粤菜师傅”工程升华到文化+产业,实施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涌现出厨师华丽转型升级到厨具产业、大埔“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器、小食文化形成标准化等典型工作,粤菜师傅创新激情高涨,创业致富氛围浓。

大力打造客家菜美食村

努力形成“一村一菜”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格局,同时扶持农民开办具有农家乐特色的美食名店。例:梅州市梅县区玉水村,全村有610户村民,其中80%以上的家庭有村民外出做厨,范围遍布全国的大中型城市,年薪二十万元以上的厨师达百人以上,更涌现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果木牛排之父-郭开杨”和“中国创艺菜领军人物-郭科”两师徒。

将客家菜师傅与创业就业紧密结合

大埔县通过小吃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了10000多平米的“大埔小吃城”作为“大埔小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已成为“大埔小吃”的生产研发基地、再就业孵化基地。至目前,基地已进驻企业94家,创业带动就业311人,成功挂牌“大埔小吃”企业有56家,2018年已开培训班5期,培训大埔小吃制作人才150人,合格1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人)。

广东厨师之乡,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是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据介绍,该村厨师资源丰富,有半数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外出做厨,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人,东至上海、西至甘肃、北至黑龙江,遍布全国27个省份;中国中生代顶尖五十强厨师郭开扬、“中国创艺菜领军人物”“180万拍一只姜蓉鸡”制作人郭科、“中华金厨奖”得主朱世雄等名厨皆出自此村。

为了把玉水村打造成传承梅县美食文化、培育乡土人才的“食践”基地,擦亮厨乡品牌,该村将‘楚壮堂’打造成厨乡文化展馆。展馆融入了玉水村地域文化、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厨乡文化等元素,设“村情大事记”“厨乡起源”“名厨风采”“厨乡规划”等多块展区,致力打造一个独具“厨乡”特色的文化展馆。目前,展馆已建成开放。

目前,梅县区已全面启动了“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深度挖掘梅县区客家菜师傅人才、推广创新菜品,做好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激励、实践和输出,探索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发展新路。

据了解,梅州市正在构建“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产品产销”等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一个基地”是指打造“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选址玉水村委会,以“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为切入点,聘请一批名师、名厨,建设集交流平台、展示窗口、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传承创新基地,培育高素质客家菜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名村带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一流的客家菜师傅——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

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创建于2008年,位于梅州农业学校校内,是以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梅州农业学校为主体,与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合作创建的国家级基地,是彰显梅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国家级名片。

基地建设和发展始终立足于充分发挥梅州农业学校和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品牌、人才、设备、技术、资质、管理、网络等优势,紧扣学校省级重点专业——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省级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实训中心,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创新实施“基地、专业、中心、鉴定所”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模式,成效显著。基地现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研发培训团队。学科带头人陈钢文同志,是中华金厨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南粤技术能手奖,第一、二届梅州技术能手,餐饮业国家级评委,第六届梅州市拔尖人才。专业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9人,聘请客座教授15人,均为梅州市内外中国烹饪大师、技师。2008年以来,梅州农业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人,广东省一等奖5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22人。基地(学校)发展及其取得的成绩,不仅得到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极大地助推了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播,擦亮了厨乡品牌。

技能学习与就业创业,推动脱贫致富

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不仅通过培育一批一流的厨师队伍推动乡村振兴,还让众多贫困学子通过学习掌握了烹饪技能,为他们 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让贫困家庭能够脱贫致富。李远威是梅县区雁洋镇人,年仅15岁的他在一年里集中学习了热菜、冷拼、雕刻和面点的烹饪技能,拿手菜是例如梅菜扣肉、盐焗鸡等客家特色菜。李远威告诉记者,学校免学费的政策帮扶给自己的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并希望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继续行走在烹饪的道路上,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梅州市“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

大埔小吃文化城是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负责“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的运营;企业以传承和发展大埔小吃为己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以培育创业主体为目标。大埔小吃文化城是目前大埔县唯一集展示、体验、培训、研发、孵化、经营为一体的客家小吃文化交流和推广的平台,已成为客家小吃人才输运、引进、交流的重要场所,为大埔小吃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培育大埔小吃制作人才

发展大埔小吃文化,人才是关键,该基地充分利用大埔小吃文化城的平台,通过与县人社部门,职业学校等部门的合作,聘相关人士挖掘、整理、撰写大埔小吃文稿,编写大埔小吃技能培训教材,推广“赞粄”大埔小吃品牌。聘请县烹饪协会会员作为大埔小吃培训理论教师,小吃制作能人教授制作技术,每天上完理论课后,立即指导学员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反复讲解,大埔小吃城师傅现场制作传授技术,直到学员们学会为止。培训完成后,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可以按照三统一(统一店面标准,工艺制作标准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加盟“赞粄”大埔小吃这一特色品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据了解,钟祥波在大埔瑞锦职业培训学校2017年4月12日至5月16日大埔小吃培训班第三期培训。2017年9月至今,在梅州市梅江区江南溪南路85号开了一家名为“大埔小吃祥鑫美食”的大埔小吃品牌店。钟祥波的大埔小吃品牌店生意不错,有许多的回头客,他非常愿意做大埔小吃的宣传者、推广者,并希望大埔小吃越来出名。据悉,丘明轩于2016年7月入驻大埔县“大埔小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并在基地中学习到了客家美食的历史,特点,常见种类的做法以及原料的选择、材料的搭配方法等。如今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己会制作如白切鸡、梅菜扣肉、酿豆腐、笋粄等美食,并表示“客家菜师傅”工程给他们注入了一种非常强劲的力量,是非常有激励性、鼓励性的。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