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在寄宿学校里过得好吗?记者实地探访:读书、住宿、吃饭都不用花钱!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栩豪、张璐瑶  发表时间:2019-01-11 22:03

金羊网讯 记者梁栩豪、张璐瑶 通讯员粤教宣报道:2018年9月,李杰就读于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必坑小学一年级,未来三年里,他将和学校里43名同学一起度过。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必坑小学教学点成为必坑村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选择之一。

在当前乡村教育相对薄弱的境况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如何生存?如何让农村孩子在这里安心读书?1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的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连南开展。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指出,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新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两类学校建设任务。

期间,金羊网记者也实地探访连南县两类学校建设,探寻教改的经验和变化。

读书、住宿、吃饭都不用花钱了

必坑小学教学点四面环山,两栋簇新的教学楼立于山间,硬化的水泥篮球场等硬件设施俱全。李杰很喜欢这个新学校,学校有篮球场,还有可口的午饭。“比家里的好吃!”

该教学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必坑小学建筑面积1071平方米,所有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校园里还有宿舍和食堂。

与必坑小学南北相对的涡水镇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005年就开始探索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学校宿舍内,记者看到,不仅有广东省红十字会捐赠的实木床,还有政府统一筹备的被褥和洗衣机等生活用品,12人学生宿舍布置得整洁温馨。

学校还建设可供200名师生同时就餐的标准化餐厅,镇党委、政府每个月还给寄宿生伙食补贴,学生“读书不花钱,住宿吃饭不花钱”。

记者随后又来到承载1100多名学生的连南县民族小学在寄宿制学校,该校建筑面积达到18700平方米,现有四到六年级28个教学班,教职工达100多人,寄宿经验更成熟。

2005年,小学扩建新校园,并配备塑胶场地和跑道,以及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等,是县城里规模较大的全寄宿制小学。

老师成了他们的“第二父母”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在这些乡村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据学生的大多数,因为升学或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他们不得不寄宿。

“不少孩子刚来学校时,一到了晚上总是哭闹着说想家、想爸妈。”连南县民族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李忠明说,“他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就要充当父母的角色。”

在学校里,李忠明等老师就成了这些孩子的“第二父母”,白天随堂讲课,课余陪学生谈心。

学校还建立留守儿童台账,老师也通过和家长电话沟通,劝导家长多回乡与孩子相聚。“我们再多的关怀也抵不过父母陪在身边。”李忠明说。

系统的心理辅导工作做下来,李忠明明显感觉到,晚上学生宿舍里此起彼伏的哭闹声小了,许多学生开始慢慢适应并喜欢上寄宿生活。

直播连线教学点,网上也能授课

调研中,记者也发现,条件较好的中心寄宿制学校不仅吸引学生前来就读,还能吸引外地老师报考。连南县民族小学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教师队伍,甚至有老师从东北不远千里考过来。

涡水镇中心学校后勤处主任邓海安认为,正是这些年乡村学校条件的改善,让更多年轻老师愿意来并留下来。“现在乡村教师的补贴也提高了,待遇变好了。”

但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音乐、美术等专项课程师资仍然缺乏。“中心校+教学点”是连南县的解决办法之一。在涡水镇中心学校的音乐课堂上,老师通过“班班通”系统,可实时直播,给瑶龙、必坑等教学点的孩子们线上授课并进行互动。

编辑:Giabun
数字报
留守儿童在寄宿学校里过得好吗?记者实地探访:读书、住宿、吃饭都不用花钱!
金羊网  作者:梁栩豪、张璐瑶   2019-01-11

金羊网讯 记者梁栩豪、张璐瑶 通讯员粤教宣报道:2018年9月,李杰就读于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必坑小学一年级,未来三年里,他将和学校里43名同学一起度过。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必坑小学教学点成为必坑村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选择之一。

在当前乡村教育相对薄弱的境况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如何生存?如何让农村孩子在这里安心读书?1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的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连南开展。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指出,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新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两类学校建设任务。

期间,金羊网记者也实地探访连南县两类学校建设,探寻教改的经验和变化。

读书、住宿、吃饭都不用花钱了

必坑小学教学点四面环山,两栋簇新的教学楼立于山间,硬化的水泥篮球场等硬件设施俱全。李杰很喜欢这个新学校,学校有篮球场,还有可口的午饭。“比家里的好吃!”

该教学点负责人告诉记者,必坑小学建筑面积1071平方米,所有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校园里还有宿舍和食堂。

与必坑小学南北相对的涡水镇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005年就开始探索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学校宿舍内,记者看到,不仅有广东省红十字会捐赠的实木床,还有政府统一筹备的被褥和洗衣机等生活用品,12人学生宿舍布置得整洁温馨。

学校还建设可供200名师生同时就餐的标准化餐厅,镇党委、政府每个月还给寄宿生伙食补贴,学生“读书不花钱,住宿吃饭不花钱”。

记者随后又来到承载1100多名学生的连南县民族小学在寄宿制学校,该校建筑面积达到18700平方米,现有四到六年级28个教学班,教职工达100多人,寄宿经验更成熟。

2005年,小学扩建新校园,并配备塑胶场地和跑道,以及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等,是县城里规模较大的全寄宿制小学。

老师成了他们的“第二父母”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在这些乡村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据学生的大多数,因为升学或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他们不得不寄宿。

“不少孩子刚来学校时,一到了晚上总是哭闹着说想家、想爸妈。”连南县民族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李忠明说,“他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就要充当父母的角色。”

在学校里,李忠明等老师就成了这些孩子的“第二父母”,白天随堂讲课,课余陪学生谈心。

学校还建立留守儿童台账,老师也通过和家长电话沟通,劝导家长多回乡与孩子相聚。“我们再多的关怀也抵不过父母陪在身边。”李忠明说。

系统的心理辅导工作做下来,李忠明明显感觉到,晚上学生宿舍里此起彼伏的哭闹声小了,许多学生开始慢慢适应并喜欢上寄宿生活。

直播连线教学点,网上也能授课

调研中,记者也发现,条件较好的中心寄宿制学校不仅吸引学生前来就读,还能吸引外地老师报考。连南县民族小学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教师队伍,甚至有老师从东北不远千里考过来。

涡水镇中心学校后勤处主任邓海安认为,正是这些年乡村学校条件的改善,让更多年轻老师愿意来并留下来。“现在乡村教师的补贴也提高了,待遇变好了。”

但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音乐、美术等专项课程师资仍然缺乏。“中心校+教学点”是连南县的解决办法之一。在涡水镇中心学校的音乐课堂上,老师通过“班班通”系统,可实时直播,给瑶龙、必坑等教学点的孩子们线上授课并进行互动。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