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火车站40年春运:南下民工潮的见证者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灿 发表时间:2019-01-24 22:51

金羊网讯 记者马灿 通讯员徐媛 鲁玥报道:1月24日,春运已经进入客流发送高峰期。四面八方蜂拥的人流所带来的运输高压之势,让广州火车站的空气中充满了“肾上腺素”。

改革开放后不断涌现的外来工客流,把广州火车站推上了全国春运第一重镇的位置。很难想象,一个设计候车容量被限制在3万人内,可用“弹丸之地”形容的广州火车站,是如何在2010年创造出春运高峰日发送人次达24万这个惊人数据的。

“直到今天,广州站都在以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拼搏,勇挑春运重担。我认为,1979年车站扩建到现在40年时间跨度里,广州站为春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州站站长郭飞跃说道。

毫无疑问,广州站是南下民工潮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春运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改革开放的镜子

1978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重重地搅动了神州大地,当代中国社会人口从“固态”向“液态”转变,当年的“民工潮”喷涌转化为生产力,朝着南中国席卷而来。

1979年,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广州站开出到香港的列车,成为打开国门第一车。随着客流增大,广州站扩建投产,成为珠三角最大的火车站。

广州这座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站于它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1986年,广州站大楼上方挂上“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标语,这八个大字至今闪耀在广州站上方,见证着广州站的时代变迁。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19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劳动力已接近400万人,这里成为了外来工最早的淘金地。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不可不谓翻天覆地,唯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情结,每每在年关将至之时,撩起离乡人内心的涟漪,催生出一支逐年壮大的春运大军。

“春运有多少外来工,看看站前广场上有编织袋就知道了。”广州站干部朱海滨说。外来工们把编织袋选为出行标配,用这种结实又韧性十足的材料,大包小包的装满他们一年的收获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聚集于此,等待踏上归乡列车的那一刻。

40年过去,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外来工生活状态也被岁月调整得更有质感。如果这两年在站前广场走上一圈,可以发现编织袋成了稀罕物,取而代之的是款式各样的背包和行李箱。外来工的出行诉求,也从“走得了”转为“走得好”。

全国春运的源头

“全国春运看铁路,铁路春运看广州”,春运号角已吹响,广州站冲锋在前,直面春运大军。今年春运,广州站预测节前发送190万人,同比持平,最高峰日15万人。

1998年春运启动60个小时内,广州站与广州东站输送出珠三角旅客达65万人——相当于当年一个中等规模地级城市的人口量。2008年春运,恰逢南方罕见冰灾,最高峰时有60万旅客聚集广州站广场等候回家。

随着全社会高度关注,春运不再是广州站或者铁路单打独斗的战场。1998年,首次动用地方武警参与秩序维持;2009年,协调地方政府在站前广场搭建临时候车棚,将琶洲会展中心作为应急候乘点;2016年,协调广州市有关部门首次利用地铁将被冰雪灾害阻挡步伐的普速旅客转运至高铁继续北上……

2008年之后,广州市政府在广州站专门成立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把铁路、民航、公路、水路放在一个盘子中统筹协调,共同组织管理。

年复一年的冲击,刷新着铁路运能极限。2010年春运创下的24万人历史最高纪录,背后是外来工群体逐年壮大。

40年来,铁路路网高速扩张、列车几经提速、准高速及高铁建设兴起,铁路期望以此缓解递增的运输需求,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2009年12月9日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开启天涯咫尺的时代。高铁网络的发展,成了破解春运难题的利器,也成了广州站分散客流的底气。在广州东站、广州北站、深圳东站和东莞东等其他车站分流下,2012年后广州站客流发送量被大大缓解。

2014年春运,广铁管内京广高铁武广段、广深港高铁等6条高铁节后发送旅客人数首次超过了普铁客流运量,广州南站成为新时期春运龙头老大。

如今,广州“漏斗形”的运输格局建设成了四通八达开放式路网。今年,广州南站扛过了春运重担,预计春运期间发送旅客2000万人,日均发送25万人,年年持续增长。而广州东站也承担了310万人的运输任务,同比减少2%。

春运巨变的窗口

外来工占广铁集团春运总客流七成以上。服务好外来工,为用工企业留人,“削尖脑袋想法子让他们回家”,是铁路为社会经济作贡献的另一种方式。

在电话订票、网上买票还没出现的2008年以前,每到了春运前,广州站就采取开设俗称“大卖场”的临时集中售票处的办法,将售票人流从广州站分流出来。随着2010年流花交易会大卖场的撤场,这种办法才结束了历史使命。

春运的巨变首先体现在售票方式的变革上。2010年全面迎来了网络化时代,代售点和互联网售票方式的发展,很快被有强大接受能力的外来工所青睐,“抢票攻略”才是他们此刻的话题。打开电脑手机,动动手指,一张回家的车票就到手了。

1月8日,广州站售票车间党支部书记王艳等将500余张团体票送到广州意力电子有限公司,会议室一片欢声笑语。广铁集团1999年推行春运外来工团体票业务至今刚好20年。“这是我们为外来工精准服务的方式。”王艳说道。

刷脸进站同样是广州站今年春运的新亮点,手工查验实名制的方式慢慢被淘汰。站前广场的大棚不但可以将进站人流分块引导,也减弱了寒风细雨对辛苦一年的人们的扑打。一切都在往更舒适、更便捷的方向进步。

今天的广州站软硬都升级了,服务越来越规范,客运员被里三层外三圈围着问的现象没有了,所有指引只需要抬头看看标志和电子屏,站内外广播和喇叭也会适时通告旅客乘车信息。

进了候车室,暖空气扑面而来。爱心母婴室、手机免费充电、24小时医疗点,旅客所需应有尽有。尤其针对厕所保洁,广州站安排专人包保,维持干净无异味、无故障的可用状态。

自助进站,到点上车,外来工回乡之路更从容了。广州站完成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蜕变,回家之路不再辛酸,而最早一代农民工的闯劲和耐性,逐渐化成了建国70周年记忆中的一个个片段。

编辑:空明
数字报
广州火车站40年春运:南下民工潮的见证者
金羊网  作者:马灿  2019-01-24

金羊网讯 记者马灿 通讯员徐媛 鲁玥报道:1月24日,春运已经进入客流发送高峰期。四面八方蜂拥的人流所带来的运输高压之势,让广州火车站的空气中充满了“肾上腺素”。

改革开放后不断涌现的外来工客流,把广州火车站推上了全国春运第一重镇的位置。很难想象,一个设计候车容量被限制在3万人内,可用“弹丸之地”形容的广州火车站,是如何在2010年创造出春运高峰日发送人次达24万这个惊人数据的。

“直到今天,广州站都在以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拼搏,勇挑春运重担。我认为,1979年车站扩建到现在40年时间跨度里,广州站为春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州站站长郭飞跃说道。

毫无疑问,广州站是南下民工潮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春运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改革开放的镜子

1978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重重地搅动了神州大地,当代中国社会人口从“固态”向“液态”转变,当年的“民工潮”喷涌转化为生产力,朝着南中国席卷而来。

1979年,广九直通车恢复开行,广州站开出到香港的列车,成为打开国门第一车。随着客流增大,广州站扩建投产,成为珠三角最大的火车站。

广州这座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站于它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1986年,广州站大楼上方挂上“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标语,这八个大字至今闪耀在广州站上方,见证着广州站的时代变迁。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199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劳动力已接近400万人,这里成为了外来工最早的淘金地。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不可不谓翻天覆地,唯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情结,每每在年关将至之时,撩起离乡人内心的涟漪,催生出一支逐年壮大的春运大军。

“春运有多少外来工,看看站前广场上有编织袋就知道了。”广州站干部朱海滨说。外来工们把编织袋选为出行标配,用这种结实又韧性十足的材料,大包小包的装满他们一年的收获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聚集于此,等待踏上归乡列车的那一刻。

40年过去,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外来工生活状态也被岁月调整得更有质感。如果这两年在站前广场走上一圈,可以发现编织袋成了稀罕物,取而代之的是款式各样的背包和行李箱。外来工的出行诉求,也从“走得了”转为“走得好”。

全国春运的源头

“全国春运看铁路,铁路春运看广州”,春运号角已吹响,广州站冲锋在前,直面春运大军。今年春运,广州站预测节前发送190万人,同比持平,最高峰日15万人。

1998年春运启动60个小时内,广州站与广州东站输送出珠三角旅客达65万人——相当于当年一个中等规模地级城市的人口量。2008年春运,恰逢南方罕见冰灾,最高峰时有60万旅客聚集广州站广场等候回家。

随着全社会高度关注,春运不再是广州站或者铁路单打独斗的战场。1998年,首次动用地方武警参与秩序维持;2009年,协调地方政府在站前广场搭建临时候车棚,将琶洲会展中心作为应急候乘点;2016年,协调广州市有关部门首次利用地铁将被冰雪灾害阻挡步伐的普速旅客转运至高铁继续北上……

2008年之后,广州市政府在广州站专门成立广州地区春运指挥部,把铁路、民航、公路、水路放在一个盘子中统筹协调,共同组织管理。

年复一年的冲击,刷新着铁路运能极限。2010年春运创下的24万人历史最高纪录,背后是外来工群体逐年壮大。

40年来,铁路路网高速扩张、列车几经提速、准高速及高铁建设兴起,铁路期望以此缓解递增的运输需求,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2009年12月9日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开启天涯咫尺的时代。高铁网络的发展,成了破解春运难题的利器,也成了广州站分散客流的底气。在广州东站、广州北站、深圳东站和东莞东等其他车站分流下,2012年后广州站客流发送量被大大缓解。

2014年春运,广铁管内京广高铁武广段、广深港高铁等6条高铁节后发送旅客人数首次超过了普铁客流运量,广州南站成为新时期春运龙头老大。

如今,广州“漏斗形”的运输格局建设成了四通八达开放式路网。今年,广州南站扛过了春运重担,预计春运期间发送旅客2000万人,日均发送25万人,年年持续增长。而广州东站也承担了310万人的运输任务,同比减少2%。

春运巨变的窗口

外来工占广铁集团春运总客流七成以上。服务好外来工,为用工企业留人,“削尖脑袋想法子让他们回家”,是铁路为社会经济作贡献的另一种方式。

在电话订票、网上买票还没出现的2008年以前,每到了春运前,广州站就采取开设俗称“大卖场”的临时集中售票处的办法,将售票人流从广州站分流出来。随着2010年流花交易会大卖场的撤场,这种办法才结束了历史使命。

春运的巨变首先体现在售票方式的变革上。2010年全面迎来了网络化时代,代售点和互联网售票方式的发展,很快被有强大接受能力的外来工所青睐,“抢票攻略”才是他们此刻的话题。打开电脑手机,动动手指,一张回家的车票就到手了。

1月8日,广州站售票车间党支部书记王艳等将500余张团体票送到广州意力电子有限公司,会议室一片欢声笑语。广铁集团1999年推行春运外来工团体票业务至今刚好20年。“这是我们为外来工精准服务的方式。”王艳说道。

刷脸进站同样是广州站今年春运的新亮点,手工查验实名制的方式慢慢被淘汰。站前广场的大棚不但可以将进站人流分块引导,也减弱了寒风细雨对辛苦一年的人们的扑打。一切都在往更舒适、更便捷的方向进步。

今天的广州站软硬都升级了,服务越来越规范,客运员被里三层外三圈围着问的现象没有了,所有指引只需要抬头看看标志和电子屏,站内外广播和喇叭也会适时通告旅客乘车信息。

进了候车室,暖空气扑面而来。爱心母婴室、手机免费充电、24小时医疗点,旅客所需应有尽有。尤其针对厕所保洁,广州站安排专人包保,维持干净无异味、无故障的可用状态。

自助进站,到点上车,外来工回乡之路更从容了。广州站完成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蜕变,回家之路不再辛酸,而最早一代农民工的闯劲和耐性,逐渐化成了建国70周年记忆中的一个个片段。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