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举全省之力推进”被放在了着重要抓好的十方面工作之首。28日下午,各代表团在分组审议中,“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成为了最热门的词汇,代表们纷纷为大湾区建设出谋划策。
珠海
尽快推动深珠通道建设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珠海对交通融合有着迫切的需求。珠海团多位代表在审议中提出,希望尽快推动深珠通道的建设。
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珠海有必要打造珠江西岸新的交通枢纽。他建议,希望将深珠通道尽快提上工作日程,从今年开始能够着手开展前期工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样的核心城市,但珠江西岸还相对比较薄弱。珠海要努力成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
省人大代表、珠海市长姚奕生表示,目前,横琴管委会正准备出台具体措施,引入更多澳门企业和人才来横琴,对横琴现有产业进行优化提升。并且,在发展中留足生态空间,促进港澳长期稳定发展的同时,珠海自身也获得更高水平发展。
(金羊网记者 符畅)
中山
找准优势扮演更重要角色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提出,珠江口通道建设尤其是深中通道的建设将为中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陈旭东认为,深中通道将为珠江东西岸融合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契机,他表示,中山将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谋划,扮演好更重要的角色。“比如在绿色发展示范区方面,中山能否把五桂山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肺’,能否把森林城市、森林小镇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起来?也是我们的一大亮点。”
“中山的经济基础比较稳健,但在服务业支撑、大项目承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压力,在大湾区发展中,我们的定位确实需要思考。”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长危伟汉表示,中山应做好规划,统一布局,把一些重点区域、重点资源进行全市调配;谋划好市内轨道交通与大湾区轨道交通的衔接。
(金羊网记者 张璐瑶)
江门
两手推进“硬联通”“软联通”
省人大代表、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目前江门一是谋划推进“澳门-江门跨境合作实验区”“珠海-江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重大平台”三大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粤澳合作新模式。二是谋划建设大广海湾LNG接收站项目。据悉,江门大广海湾LNG接收站项目,首期投资100亿元、年接收能力300万吨,远期投资600亿元、年接收能力达到1200万吨。
林应武表示,江门将在全方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下真功夫、硬功夫,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推动珠江肇、广佛江珠城际等项目规划建设,争取深茂铁路深江段年内动工,做好黄茅海通道前期工作。同时加强机制“软联通”,推进与珠三角城市之间国土空间规划、审批服务、社会治理、法治环境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与港澳民生领域的深度合作。(金羊网记者 董柳)
河源
五方面发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河源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区域优势。省人大代表、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介绍,目前,河源近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以上工业总产值来自大湾区;去年以来签订的超万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和动工建设的超千亿元产业项目,约有80%来自大湾区的企业。
如何将河源建设成为全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丁红都说,下一步,河源将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积极对接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大力推进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二是积极对接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标准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对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着力搭建创新平台;四是积极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共建绿色湾区、美丽湾区;五是积极对接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功能培育。
(金羊网记者 侯梦菲)
四名委员献策大湾区建设
王珺:省政协助推大湾区建设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院长王珺介绍了省政协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情况。他介绍,2018年,广东省政协紧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时期全省上下的重要任务,动员多方力量,主动参与谋划、积极咨政建言,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去年全年,省政协委员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机制、融合发展机制等方面提交了60余件提案。据省相关部门反馈,很多意见建议都已经纳入到正不断完善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当中。 (蒋隽)
张志华:吸引港澳青年内地创业
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主席张志华表示, 根据省社科院调查, 超过50%的在粤港澳青年有意愿在广东创业、就业和升学。张志华建议在全省建设10 到20 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突破政策壁垒,探索对初创企业实施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共同推动一揽子便利政策实施落地。打造创业要素连通的活力区。解决港澳创业青年“落户难”、“融资难”、“招聘难”、“发展难”问题。
(薛江华)
邓文基:创办“湾区科技大学”
省政协常委、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邓文基建议提请中央设立国家层面的大湾区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委员会。破解制度机制障碍,创建更吸引人的“粤港澳大湾区绿卡”, 以港澳优势吸引全球高端科创人オ落户大湾区;进一步简化、放宽大湾区内科技交流合作的审批和通关。促进科研项目经费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互联互通,让更多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他还建议创办“湾区科技大学”,以高教协同发展助推大湾区科技创新。(薛江华)
马志达:打造珠澳智能通关门户
澳门莲花口岸将搬迁到横琴口岸,新口岸的建设及通关体制备受社会关注。省政协委员、澳门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理事长马志达建议,加强监管协作,创新通关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实施“入境检查、出境监控”,最终实现“单边验放”。对于旅检通道, 推广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自助通关;建立人员数据库以及人员信誉记录, 实现智能通关; 对于货检通道,扩大“先期机检”“智能识别”作业试点,提高机检后直接放行比例。(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