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杨亚文
从一家小型建材企业起步,历经10年,发展成集贷款、实业、投资、传媒等于一体的产业链综合集团,“80后”杨亚文的发展经历在当下民营企业家中颇有代表性。由于根植于梅州,他对民营企业在粤北地区的生存现状深有体会。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他提出建议:要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从源头入手,降低企业能源、物流及制度性成本,为企业切实减负。
创业最困难时身上现金不足百元
2005年,杨亚文在广州毕业,面临选择:是留在珠三角打拼,还是回家乡创业?“我是客家人,有故乡情结。”杨亚文告诉新快报记者,当时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于第二年在家乡梅州兴宁创办了一家建材公司。两年后,他在创业以来第一次遇到大困难: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他的企业经营十分困难。“最困难的时候,身上连一百块钱现金都没有”。
在熬过了这道坎以后,企业走上正轨。不料到了2012年,杨亚文又遇到了第二道坎。“梅州毕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当时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他说,为了突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他进入高校“回炉”学习,先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不同的人,扩大了知识面,整个人就豁然开朗了。”杨亚文称,印象最深的是刚参加学习班时,总需要不停出去接电话,处理公司的大小事务。一位已是大企业老总的同学建议他,以后在上课时间内,将公司非重大事务授权给员工进行处理,如果4天后没出任何问题,即是老板有问题,不敢放权用人;如果出问题,那就是企业制度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下子就点醒了我”。
在系统学习了企业管理后,杨亚文捋顺了企业发展的方向——要么同行业跨地区发展,要么同地区跨行业发展。他选择了后者,于2015年创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为融资难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2016年,公司以金融业为主,涉足贷款、保险、基金、典当、实业、投资、文化、传媒等多行业。
“无论业务做得多大、多广,企业的注册地都是在梅州,税源留在家乡。”他表示,民营企业家应为梅州发展做贡献。
建议将政府扶持资金“改拨为贷”
“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关键是要降低企业能源、物流、土地及制度性成本。”杨亚文称,企业用电等能源成本不容忽视,要对实际能源用量小的企业区别对待;变重资产型企业的“死资产”为“活资产”,降低企业工业用地成本。
此外,他还建议,针对性地降低其他制度性成本,包括推进物流道路通行机制改革,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简化政府基础制度性程序,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用等。“这样才能切实为企业减负,帮助其进一步扩大生产。”他表示,这些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为制造企业“输血”。
值得关注的是,杨亚文建议,将国家各级相关部门的扶持资金“改拨为贷”,放大效应。“每年以贷款的形式,轮流扶持实体企业,在第三年末与第四年初,收回第一批实体企业的扶持资金,联同第四年的国家扶持资金,扶持第四批实体企业,以形成良性运转”。
同时他提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发展,进入大企业产业链中,依附其成长壮大而不断发展。而且,从多地形成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经验来看,联合创新共同发展也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