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除夕岁末来“卖懒” 红红火火过新年

来源:金羊网 作者:文聪 发表时间:2019-02-01 07:43

鸡蛋和线香是茶山“卖懒”标配

“卖懒”始于明代,是独特的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广东地区,东莞茶山镇是罕有将此民俗传承至今的地方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文聪 通讯员 罗舒

新春佳节将至,莞邑大地处处年味渐浓。“卖懒呵!等齐来,红花蕊,菊花开,今早人人来卖懒……”1月31日上午,小朋友们一手拿着鸡蛋,一手拿着线香,在茶山镇寒溪水村围着贡台学唱卖懒歌。据悉,东莞“卖懒”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是独特的汉族岁时风俗。1月31日至2月2日期间,茶山镇将深度挖掘此项特色习俗,在寒溪水村举行“卖懒”文化节岁时活动。

村民坚持“卖懒”习俗

“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过左年就大个仔,唔好再学懒罗!”每年除夕,在东莞的大街小巷,可以时常见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习俗——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煮熟的鸡蛋,鸡蛋上面插着几根香,相约一起,走街串巷,唱着卖懒歌。

据茶山镇的历史学者介绍,“卖懒”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流行于广东地区。虽然现在已经渐渐地被人遗忘,但在茶山镇还是有不少家庭坚持让小孩子“卖懒”。“‘卖懒’,其实并非拿‘懒’来做生意,而是一种传统习俗。

每逢除夕除了吃团圆饭,小孩会在那天‘卖懒’。顾名思义,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根据《茶山镇志》记载,家长会把一个染红煮熟的鸡蛋给小孩,在上面插上一根点燃的线香,小孩们则走到巷子里井头边,会边走边唱卖懒歌:‘卖懒呵,等齐来,红花蕊,菊花开。今早人人都卖懒,听朝清早做新年……’”

等线香灭了就把鸡蛋剥开,小孩们有滋有味地吃起那香喷喷的熟鸡蛋。当偶遇老人的时候都会请老人“买”懒,就是把一小块鸡蛋送到老人嘴里,剩下的自己吃。老人们一看小孩都抢着“卖懒”给自己,就会假装在鸡蛋上咬一口,算是得到“懒”了,来年不用干活。吃完了“卖懒”的熟鸡蛋,小孩子们都会乖乖地回家吃团年饭。

学者告诉记者,东莞本地人都认为,小孩子这种“卖懒”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把旧年中不好的东西全部“卖掉”,也就是“除去”的意思,从而能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个乖孩子。

“卖懒”是独特的汉族岁时风俗

各镇“卖懒”略有差别

除了茶山镇,东莞其他镇街也普遍流传着“卖懒”习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称,我国著名的莞籍民俗学家容肇祖、容媛兄妹,分别在1928年的中山大学《周刊》、《民俗》上发表过相关论文,其中就有关于东莞“卖懒”习俗的描述———“十二月除夕,东莞家家户户,小儿持熟鸭卵,上插香一炷,且行且歌‘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卖懒仔、卖懒儿,卖得早,卖俾广西王大嫂;卖得迟,卖俾广西王大姨。’行至门口,即将香掷去,将鸭卵食之。是名卖懒。言将一年之懒卖掉,以便岁首更新也。”

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在东莞多个镇街,这一年岁习俗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例如,桥头镇每年除夕之夜,村里的小孩们会拿着鸡蛋,结伴到附近的水井去“卖懒”,他们会绕着井转圈,然后剥开鸡蛋,再把鸡蛋吃光,但一定要把蛋壳留下,这就意味着要把一年的懒惰卖掉,来年便会成为勤快的孩子了。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孩子们去“卖懒”,穿的是木屐,那样满街满巷都能听到清脆的木屐声,小孩子们也就闻声而至,齐齐去“卖懒”。

而根据《麻涌民俗志》的记载,“卖懒仔”是年三十的重头戏。年三十的前几天,外婆会送给每个外孙一个长命锁和双数的生鸡蛋。到年三十这天,妈妈拿出外婆送的鸡蛋,按孩子的人数煮熟,不论男、女每人一个。团年饭后,孩子们手捧着插有香的鸡蛋在村内外游走,然后到村里的社公(即土地庙)处许愿。许完愿后,再各自将鸡蛋剥壳吃掉。

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煮熟的鸡蛋“卖懒”

“卖懒”承载儿时记忆

如果想学卖懒歌,想亲身体验“卖懒”,那可以在2月2日带着小朋友前往茶山镇寒溪水村。据茶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日10点,将在寒溪水村举行传统“卖懒”风俗仪式,小朋友不仅能感受“卖懒”,一起来祈求新的一年做个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好孩子,还能吃到免费的红鸡蛋。

在村民刘阿姨看来,“卖懒”是他们儿时生活中的一抹温暖记忆:“以前鸡蛋可是奢侈品,因此每年除夕夜的鸡蛋是我们兄弟姐妹最期盼的东西。母亲将煮熟的鸡蛋分给几个兄弟姐妹时,总是不忘嘱咐,卖懒歌要多唱几遍,香未烧完是不能吃鸡蛋的。虽然烧完一炷香也只是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但对我们而言实在太漫长,总是一出门随便走几圈便急不可耐地偷偷吃掉。”

卖懒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过儿童的口中唱出,听起来清脆悦耳。刘阿姨感慨地说,每次听到总能勾起美好的童年记忆,“可惜现在已经没有我儿时那样郑重其事了,卖懒歌也很少有孩子会唱了……”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新春走基层】除夕岁末来“卖懒” 红红火火过新年
金羊网  作者:文聪  2019-02-01

鸡蛋和线香是茶山“卖懒”标配

“卖懒”始于明代,是独特的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广东地区,东莞茶山镇是罕有将此民俗传承至今的地方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文聪 通讯员 罗舒

新春佳节将至,莞邑大地处处年味渐浓。“卖懒呵!等齐来,红花蕊,菊花开,今早人人来卖懒……”1月31日上午,小朋友们一手拿着鸡蛋,一手拿着线香,在茶山镇寒溪水村围着贡台学唱卖懒歌。据悉,东莞“卖懒”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是独特的汉族岁时风俗。1月31日至2月2日期间,茶山镇将深度挖掘此项特色习俗,在寒溪水村举行“卖懒”文化节岁时活动。

村民坚持“卖懒”习俗

“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过左年就大个仔,唔好再学懒罗!”每年除夕,在东莞的大街小巷,可以时常见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习俗——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煮熟的鸡蛋,鸡蛋上面插着几根香,相约一起,走街串巷,唱着卖懒歌。

据茶山镇的历史学者介绍,“卖懒”历史悠久,始于明代,流行于广东地区。虽然现在已经渐渐地被人遗忘,但在茶山镇还是有不少家庭坚持让小孩子“卖懒”。“‘卖懒’,其实并非拿‘懒’来做生意,而是一种传统习俗。

每逢除夕除了吃团圆饭,小孩会在那天‘卖懒’。顾名思义,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根据《茶山镇志》记载,家长会把一个染红煮熟的鸡蛋给小孩,在上面插上一根点燃的线香,小孩们则走到巷子里井头边,会边走边唱卖懒歌:‘卖懒呵,等齐来,红花蕊,菊花开。今早人人都卖懒,听朝清早做新年……’”

等线香灭了就把鸡蛋剥开,小孩们有滋有味地吃起那香喷喷的熟鸡蛋。当偶遇老人的时候都会请老人“买”懒,就是把一小块鸡蛋送到老人嘴里,剩下的自己吃。老人们一看小孩都抢着“卖懒”给自己,就会假装在鸡蛋上咬一口,算是得到“懒”了,来年不用干活。吃完了“卖懒”的熟鸡蛋,小孩子们都会乖乖地回家吃团年饭。

学者告诉记者,东莞本地人都认为,小孩子这种“卖懒”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把旧年中不好的东西全部“卖掉”,也就是“除去”的意思,从而能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做个乖孩子。

“卖懒”是独特的汉族岁时风俗

各镇“卖懒”略有差别

除了茶山镇,东莞其他镇街也普遍流传着“卖懒”习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资料称,我国著名的莞籍民俗学家容肇祖、容媛兄妹,分别在1928年的中山大学《周刊》、《民俗》上发表过相关论文,其中就有关于东莞“卖懒”习俗的描述———“十二月除夕,东莞家家户户,小儿持熟鸭卵,上插香一炷,且行且歌‘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卖懒仔、卖懒儿,卖得早,卖俾广西王大嫂;卖得迟,卖俾广西王大姨。’行至门口,即将香掷去,将鸭卵食之。是名卖懒。言将一年之懒卖掉,以便岁首更新也。”

羊城晚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在东莞多个镇街,这一年岁习俗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例如,桥头镇每年除夕之夜,村里的小孩们会拿着鸡蛋,结伴到附近的水井去“卖懒”,他们会绕着井转圈,然后剥开鸡蛋,再把鸡蛋吃光,但一定要把蛋壳留下,这就意味着要把一年的懒惰卖掉,来年便会成为勤快的孩子了。据当地老人回忆,以前孩子们去“卖懒”,穿的是木屐,那样满街满巷都能听到清脆的木屐声,小孩子们也就闻声而至,齐齐去“卖懒”。

而根据《麻涌民俗志》的记载,“卖懒仔”是年三十的重头戏。年三十的前几天,外婆会送给每个外孙一个长命锁和双数的生鸡蛋。到年三十这天,妈妈拿出外婆送的鸡蛋,按孩子的人数煮熟,不论男、女每人一个。团年饭后,孩子们手捧着插有香的鸡蛋在村内外游走,然后到村里的社公(即土地庙)处许愿。许完愿后,再各自将鸡蛋剥壳吃掉。

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煮熟的鸡蛋“卖懒”

“卖懒”承载儿时记忆

如果想学卖懒歌,想亲身体验“卖懒”,那可以在2月2日带着小朋友前往茶山镇寒溪水村。据茶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日10点,将在寒溪水村举行传统“卖懒”风俗仪式,小朋友不仅能感受“卖懒”,一起来祈求新的一年做个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好孩子,还能吃到免费的红鸡蛋。

在村民刘阿姨看来,“卖懒”是他们儿时生活中的一抹温暖记忆:“以前鸡蛋可是奢侈品,因此每年除夕夜的鸡蛋是我们兄弟姐妹最期盼的东西。母亲将煮熟的鸡蛋分给几个兄弟姐妹时,总是不忘嘱咐,卖懒歌要多唱几遍,香未烧完是不能吃鸡蛋的。虽然烧完一炷香也只是短短的二十几分钟,但对我们而言实在太漫长,总是一出门随便走几圈便急不可耐地偷偷吃掉。”

卖懒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过儿童的口中唱出,听起来清脆悦耳。刘阿姨感慨地说,每次听到总能勾起美好的童年记忆,“可惜现在已经没有我儿时那样郑重其事了,卖懒歌也很少有孩子会唱了……”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