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
三年前,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的村民和外村人聊天时都不敢大声说话,因为,他们被定为全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定相对贫困村。
如今的灵潭人说起话来扬眉吐气,短短两三年间,灵潭村变美了,新房子建起来了,灵潭人腰包鼓了,村集体收入从一年前的1.5万元攀升至56万元,整整翻了36倍。
灵潭村,革命运动的策源地,陆军总医院的驻地,涌现出了如钟蛟蟠等革命先驱的这片红色热土,长时间沉寂后又重新焕发活力,在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新时代征程中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
灵潭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有红色人物、红色遗址和红色事迹
灵潭村地处南雄市珠玑镇中北部,在梅关古道和珠玑古巷的中间节点上。全村下辖11个村小组共518户2079人。灵潭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尤其是红色文化。有红色人物、红色遗址和红色事迹。
灵潭村有红色英模钟蛟蟠同志,他是南雄走完长征的3人之一(广东省参加长征61人,走完全程42人)。钟蛟蟠同志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政治宣传部宣传科长,同年9月去延安汇报工作不幸遭日军飞机轰炸而牺牲。
灵潭村还是南雄农民暴动的策源地。1928年2月12日,中共南雄县委在灵潭村鸳鸯围内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第二天晚上举行武装大暴动,并取得了成功,轰动全省。
灵潭村还曾是广东陆军总医院的驻扎地。1940年至1944年间,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广东陆军总医院灵潭村驻扎了四年,其间医院医病救人、兴办学校,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还能看到当年陆军总医院遗留下来的物品。
2016年,灵潭村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18人,贫困人口多,村民个人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基本等于没有。
以前的闻名四方的红色村,如今怎么成了贫困村?许多灵潭人怎么也想不明白,扶贫干部驻村进门家访了,有些村民还有些脸红。
“那段时间,大家心情都不怎么好,走出去没面子,口袋里没钱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灵潭村的村民低落了好一阵。
奋进
求真务实 党员带头灵潭人走上致富路
知耻而后勇。灵潭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这种性格在灵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治军的身上可见一斑。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钟治军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在灵潭这个红色革命老区村担任村干部近20年的钟治军深感责任重大。
为巩固和强化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灵潭村率先实行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的“三个在先”机制,并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将党组织的作用辐射开来。
民主、务实是钟治军主政的两大行为准则。2015年,灵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5万元,村干部办事常常说话不响,有心无力。
灵潭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后,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一起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并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灵潭村交通便利,村里有国道经过,高速公路路口近在眼前,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村民大多种植黄烟,手工制作豆腐有四百多年历史,劳动力也富足,这些优势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起来呢?几轮商量下来,发展旅游农家乐、兴建烤烟房、投资腐竹厂、搞光伏发电……一个个金点子跳了出来。
为了让这些金点子落地“生金”,大家反复对比思考,经过总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反复研究,最后一致决定成立村集体公司——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整合帮扶资金、村集体收入和流转土地、村民入股资金,通过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腐竹加工厂、光伏发电项目、烤烟房、农家乐等乡村产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就这样,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务工就业挣薪金等方式,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5万元提高到56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66元。
发展
红色+绿色 美丽乡村画卷在这里展开
一帧61页的设计文案徐徐展开,一个崭新的灵潭村跃然图上。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灵潭村正在规划一个“一心”“三带”“多点”的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中的一些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据介绍,这个“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总体规划包括“一心”即党群服务中心,“ 三带”包括红色研学带、生态科普带、古驿文化带,“多点”有灵潭乡村振兴讲习所、灵潭古驿(民宿)、陆军医院纪念园、灵潭产业园、灵潭古戏台、灵潭村史馆。
“这个项目的特点就是将村里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美丽的乡村资源结合起来,前景应该不错。”灵潭村黄屋村小组支部书记、村理事会理事长黄祖伟说,这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
黄祖伟是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外出创业且小有成就的他在2016年受村里的邀请回村,那时他没有和村里谈工资待遇,有的只是一句承诺:等以后村里好了,大家绝不会忘了你。
黄祖伟自出任黄屋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兼村理事会理事长职务后,他每天都在想的事情便是怎样让村民富起来。统一流转土地300多亩,部分种水稻部分种沃柑,承包利用灵潭村光伏发电的棚子种植蘑菇……一项项一件件事情做起来后,一笔笔收入进了村集体的账。
现在,黄祖伟又在筹划另一件大事。村另一头,理事会又流转了100亩荒地,请专家、给土壤做化验、平整土地……事情正有条不紊地铺开,按照规划,这100亩土地将被种上“沃柑”,这里将成为省农科院“沃柑”种植的试验田。
“我计划把这里做成体验式的果园,沃柑本来经济价值就高,如果利用旅游再一次提升它的附加值,前景还是很好的。”黄祖伟仿佛看到了沃柑飘香游人如织的美妙场景,他说,如果做得好,他们还将把村里的一些闲置山地开发起来。
“我的愿望就是村里富起来,走进灵潭村,就像走进了一个花园,山清水秀,村民安居乐业。”在许多年前,黄祖伟的这个愿望就如一场“美梦”,遥不可及,而现如今,灵潭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在灵潭人的共同努力下,美梦正在成真。
一条条绿道、一片片花海、一栋栋楼房、一个个广场……成立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能人纷纷回乡大展拳脚、百年传统“灵潭腐竹”家喻户晓……村里绿道上,常见三五成群的游客在乡间溪边游玩,50多岁阿婆蓝蓝带着孙子在村里新建的广场上玩耍,每说一句总要把“实事求是”挂在嘴边的她说:“讲就要讲真话,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策划:记者 张英姿 陈红艳
采写:记者 尹政军 通讯员 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