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深圳:村民自筹资金建“家门口的养老院”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园 发表时间:2019-02-22 07:00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林园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深圳黄贝岭村的一些老人,是在家门口的养护中心里度过的。这个深圳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由村民股份公司出资建起的养老院,设施和服务都堪称一流,让有着“生于斯长于斯”传统观念的老人,得以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养老。

随着第一代“拓荒牛”的老去以及户籍老人的不断增加,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宣布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日渐迫切。同时,政府也推出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记者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既解决了村民养老需求、又减轻了政府负担的养老院,在筹建和运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扰。

养护中心房间

“让村民有质量地养老”

黄贝岭村紧邻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数量众多的城中村中较大的一个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300人。在从前,天气好时,有些老人被亲属或者护工推出来,在村里的空地上晒太阳,到了饭点,又被推回家。吃完饭,继续推出来晒太阳。

“没有一点生活质量”,村养老院创办的动因,就是让老人有质量地养老。这件事,由村股份公司在几年前开始牵头着手干。黄贝岭靖轩公司副董事长张锦友介绍,很多老人思想很传统,就觉得“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就想一直住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而他们中间,有的人子女都在国外,没有办法在身边照料他们。随着社会的开放,一部分老人考虑到实际情况,有了养老的需求,希望能在养老院安居。

有了建“家门口养老院”的构想后,股份公司开始着手解决土地和资金的问题。据了解,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养护中心为村土地,资金来源为股份公司自筹资金。养护中心共有10层楼,目前共有养老床位128张,可扩充至188个床位。养护中心包括了社康中心、休闲广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食堂助餐中心和养老公寓等。

养护中心内的医疗设备很先进

联手社康探索医养融合

去年,养护中心低调开业。与此同时,村里的社康中心也搬进了养护中心,社康的医护中心人员从原来的12个人增加到44个人。除了一些老人用于康复治疗的仪器,社康中心还配备了X光检测仪、验血器等,这样的硬件,在深圳的社康里算得上很先进。筹建时,设计师还与股份公司负责人一同去日本考察过,学习了不少先进经验用于建设该养护中心。养护中心的一些装修及先进仪器,也参照了日本养老院的配备。养护中心中有一台自动冲凉机,便来自日本,是全省唯一一台。

张锦友透露,养护中心建设时,区政府相关部门也正在推广医养融合,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如今,养护中心与罗湖医院集团联手,这才有了目前这个医护力量“高精尖”的养老院。除了社康的医疗力量,养护中心的护理员与老人的配比是“1:1.2”。老人在进入养老中心前,专业人士会对其进行身体评估,将其分为全护、半护、认知障碍等等级,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照料。养护中心还分出4种服务模式,分别是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和长期照顾。

目前,养护中心共有24位老人入住。中心为其安排了音乐、手工、志愿者陪护等多种活动。同时,中心还配备了营养师,照料老人的三餐。

养护中心食堂

长期运营资金仍有压力

公办养老院一位难求,民办养老院的落地,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需求,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深圳提出目标,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60%以上,实现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和社区托养床位总数达到1.1万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床位数不低于40张。

像黄贝岭村这样的村民自建养老院,听起来便是“两全其美”。据了解,养护中心建成后,深圳不少股份公司负责人也过来参观。不过,在张锦友看来,这样的模式要推广,还是困难重重,“土地和资金都是大难题,不是每个村都能拿出这么大的土地。”而资金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股份公司,“目前投入的资金有三千多万了。而配备的医护人员支出这些,每个月还要亏损二三十万。”

事实上,养护中心的筹建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办消防许可证跑了大半年,房产证明又跑了大半年。”一位参与养护中心办证的村民向记者透露。因为是首家股份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养老院,这样的“医养融合”也是首次尝试,没有前例可循,在某些办证过程中,递交上去的资料被直接拒绝。一直到今年1月,民政部出台文件指出,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护中心的办证之路才顺畅了许多。此外,虽然养护中心是“医养融合”的标杆工程,但医护人员的工资支出,仍是不小的压力。

根据去年出台的《深圳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医养结合机构已实际收住服务对象,并具备医保定点资格的,按照3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此外,民办养老机构每收住一位老人、每新增一张床位的,政府将按月、按年给予补贴。张锦友介绍,接下来等手续齐全后,养护中心也将申请政府补贴。此外,除用于本村村民养老外,还计划将养护中心空余床位对外开放营业,探索发展村的第三产业。但这些政府补贴能否维持养护中心的长期运营,他也不太确定。

编辑:木东
数字报
【新春走基层】深圳:村民自筹资金建“家门口的养老院”
金羊网  作者:林园  2019-02-22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林园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深圳黄贝岭村的一些老人,是在家门口的养护中心里度过的。这个深圳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由村民股份公司出资建起的养老院,设施和服务都堪称一流,让有着“生于斯长于斯”传统观念的老人,得以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养老。

随着第一代“拓荒牛”的老去以及户籍老人的不断增加,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宣布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日渐迫切。同时,政府也推出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记者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既解决了村民养老需求、又减轻了政府负担的养老院,在筹建和运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困扰。

养护中心房间

“让村民有质量地养老”

黄贝岭村紧邻深南大道,是深圳市数量众多的城中村中较大的一个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300人。在从前,天气好时,有些老人被亲属或者护工推出来,在村里的空地上晒太阳,到了饭点,又被推回家。吃完饭,继续推出来晒太阳。

“没有一点生活质量”,村养老院创办的动因,就是让老人有质量地养老。这件事,由村股份公司在几年前开始牵头着手干。黄贝岭靖轩公司副董事长张锦友介绍,很多老人思想很传统,就觉得“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就想一直住在自己生长的地方。而他们中间,有的人子女都在国外,没有办法在身边照料他们。随着社会的开放,一部分老人考虑到实际情况,有了养老的需求,希望能在养老院安居。

有了建“家门口养老院”的构想后,股份公司开始着手解决土地和资金的问题。据了解,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养护中心为村土地,资金来源为股份公司自筹资金。养护中心共有10层楼,目前共有养老床位128张,可扩充至188个床位。养护中心包括了社康中心、休闲广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食堂助餐中心和养老公寓等。

养护中心内的医疗设备很先进

联手社康探索医养融合

去年,养护中心低调开业。与此同时,村里的社康中心也搬进了养护中心,社康的医护中心人员从原来的12个人增加到44个人。除了一些老人用于康复治疗的仪器,社康中心还配备了X光检测仪、验血器等,这样的硬件,在深圳的社康里算得上很先进。筹建时,设计师还与股份公司负责人一同去日本考察过,学习了不少先进经验用于建设该养护中心。养护中心的一些装修及先进仪器,也参照了日本养老院的配备。养护中心中有一台自动冲凉机,便来自日本,是全省唯一一台。

张锦友透露,养护中心建设时,区政府相关部门也正在推广医养融合,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如今,养护中心与罗湖医院集团联手,这才有了目前这个医护力量“高精尖”的养老院。除了社康的医疗力量,养护中心的护理员与老人的配比是“1:1.2”。老人在进入养老中心前,专业人士会对其进行身体评估,将其分为全护、半护、认知障碍等等级,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照料。养护中心还分出4种服务模式,分别是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和长期照顾。

目前,养护中心共有24位老人入住。中心为其安排了音乐、手工、志愿者陪护等多种活动。同时,中心还配备了营养师,照料老人的三餐。

养护中心食堂

长期运营资金仍有压力

公办养老院一位难求,民办养老院的落地,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需求,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深圳提出目标,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60%以上,实现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和社区托养床位总数达到1.1万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床位数不低于40张。

像黄贝岭村这样的村民自建养老院,听起来便是“两全其美”。据了解,养护中心建成后,深圳不少股份公司负责人也过来参观。不过,在张锦友看来,这样的模式要推广,还是困难重重,“土地和资金都是大难题,不是每个村都能拿出这么大的土地。”而资金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股份公司,“目前投入的资金有三千多万了。而配备的医护人员支出这些,每个月还要亏损二三十万。”

事实上,养护中心的筹建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办消防许可证跑了大半年,房产证明又跑了大半年。”一位参与养护中心办证的村民向记者透露。因为是首家股份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养老院,这样的“医养融合”也是首次尝试,没有前例可循,在某些办证过程中,递交上去的资料被直接拒绝。一直到今年1月,民政部出台文件指出,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护中心的办证之路才顺畅了许多。此外,虽然养护中心是“医养融合”的标杆工程,但医护人员的工资支出,仍是不小的压力。

根据去年出台的《深圳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医养结合机构已实际收住服务对象,并具备医保定点资格的,按照3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此外,民办养老机构每收住一位老人、每新增一张床位的,政府将按月、按年给予补贴。张锦友介绍,接下来等手续齐全后,养护中心也将申请政府补贴。此外,除用于本村村民养老外,还计划将养护中心空余床位对外开放营业,探索发展村的第三产业。但这些政府补贴能否维持养护中心的长期运营,他也不太确定。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