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大军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振东 发表时间:2019-03-12 15:58

  韩振东

  张敬华

  李建强

  徐贤淑

  

黑龙江日报3月10日讯 “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提高各类劳动者的业务水平,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大趋势已然到来。”谈到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建议时,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献计献策。

  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张敬华代表是来自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的电焊工,她对记者说,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当务之急。

  张敬华建议,从国家层面来说,希望加大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东北地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的重大项目。教育等部门应针对技工院校在招生、学历认定、校企合作、经费支持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根据不同地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调整的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引导省内的职业院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明确技师学院的学历教育性质。建立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制度,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证书,加强证书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制度。

  韩振东代表说,近些年来,我省为培养和留住青年技术人才,出台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政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在对青年人才培养上,还应多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青年技术工人的思想和业务培训。对于“师傅带徒弟”中的师傅在晋升职称、薪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各地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批办学基础较好、改革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工作。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让青年技术工人经过技术培训后增加选择途径,增强职业自信心。

  深入推进“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徐贤淑代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她真切地感受到,职业教育的春天到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让我们这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

  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徐贤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应将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院校尽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以我所在的绥化地区为例,绥化总人口586万人,但目前为止绥化却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我省首批示范性中职学校,年可对外培训13000人。可以说现有硬件和软件水平已达到或超过高职院校标准,无论是从生源需求还是社会需求来说,都亟需升格为高职院校。”二是应继续深化“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在前期信息沟通、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对接。三是国家应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应保持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李建强代表对记者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篇幅,这让我感到很振奋。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近些年,每到岁末年初,企业经常面临“用工荒”,主要缺乏的就是成熟的技工。受一些传统思想影响,很多人不愿意去高职院校读书。其实,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职业教育的身影,都有职业教育在发挥作用。职业学校就是未来的工匠们成长的摇篮,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就可能培养出未来的“大国工匠”。

  李建强建议,职业教育应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变化,保持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让培养的人才不会落后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比如加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让职业教育成为高质量就业的基石。

编辑:空明
数字报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大军
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振东  2019-03-12

  韩振东

  张敬华

  李建强

  徐贤淑

  

黑龙江日报3月10日讯 “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提高各类劳动者的业务水平,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大趋势已然到来。”谈到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建议时,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献计献策。

  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张敬华代表是来自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的电焊工,她对记者说,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当务之急。

  张敬华建议,从国家层面来说,希望加大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东北地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的重大项目。教育等部门应针对技工院校在招生、学历认定、校企合作、经费支持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根据不同地域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调整的需要,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引导省内的职业院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明确技师学院的学历教育性质。建立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制度,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证书,加强证书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制度。

  韩振东代表说,近些年来,我省为培养和留住青年技术人才,出台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政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在对青年人才培养上,还应多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青年技术工人的思想和业务培训。对于“师傅带徒弟”中的师傅在晋升职称、薪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各地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批办学基础较好、改革创新能力较强的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工作。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让青年技术工人经过技术培训后增加选择途径,增强职业自信心。

  深入推进“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徐贤淑代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她真切地感受到,职业教育的春天到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让我们这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

  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徐贤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应将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院校尽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以我所在的绥化地区为例,绥化总人口586万人,但目前为止绥化却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我省首批示范性中职学校,年可对外培训13000人。可以说现有硬件和软件水平已达到或超过高职院校标准,无论是从生源需求还是社会需求来说,都亟需升格为高职院校。”二是应继续深化“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在前期信息沟通、专业设置、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对接。三是国家应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应保持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李建强代表对记者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篇幅,这让我感到很振奋。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近些年,每到岁末年初,企业经常面临“用工荒”,主要缺乏的就是成熟的技工。受一些传统思想影响,很多人不愿意去高职院校读书。其实,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职业教育的身影,都有职业教育在发挥作用。职业学校就是未来的工匠们成长的摇篮,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就可能培养出未来的“大国工匠”。

  李建强建议,职业教育应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变化,保持专业和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让培养的人才不会落后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比如加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让职业教育成为高质量就业的基石。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