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大数据看西藏民主改革60年变迁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军、刘洪明 发表时间:2019-03-23 14:37

新华社拉萨3月23日电 题:从十大数据看西藏民主改革60年变迁

新华社记者 王军、刘洪明

对于历经沧桑的雪域高原来说,60年前的3月28日,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在西藏终结,久经黑暗痛苦的西藏人民从此走向光明和幸福,高原迎来“生命之春”。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西藏人民,在世界屋脊上谱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篇章,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在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记者梳理了涉及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十大数据,展现60年来雪域高原的发展巨变。

数据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倍

民主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西藏的社会生产力。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74亿元;2018年,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1倍。西藏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数据二:1万多亿元投向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累计投入1万多亿元实施了8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藏木水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架起了电力“天路”,主电网覆盖达到62个县,供电人口达到272万人。

数据三: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民主改革前,西藏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粮食亩产量只有80公斤。良种补贴、繁育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提升了西藏农业生产水平。1978年后,西藏粮食单产用近40年时间实现了翻番,从167公斤/亩提高到了2017年的378公斤/亩。2018年,西藏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1.4万吨。

数据四: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经过60年的建设,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逐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通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此外,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建成运营,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进展顺利,使西藏与内地和世界的距离更近。

数据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6元

60年来,党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在西藏全面落实,群众收入实现历史性增长。2018年西藏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6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分别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随着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电视、摩托车、手机和汽车等进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六:贫困发生率降至8%以下

旧西藏,百万农奴一无所有,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6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下,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8年,西藏贫困人口减少18万人,贫困人口从6年前的86万人减少到1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8%以下;74个县(区)中脱贫摘帽县达到55个。

数据七: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

旧西藏文盲率高达95%以上。60年来,西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西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9.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达到8.6年。

数据八:人均寿命提升至68.2岁

因高寒缺氧,西藏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60年来,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保体系的完善,西藏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目前,西藏人均寿命从过去的35.5岁提高到如今的68.2岁,全区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43.82万人。

数据九: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35%

在发展过程中,西藏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成。目前,自然保护区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35%,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14%,7地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以上。

数据十: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000万人次

西藏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进藏观光旅游。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由1980年的1059人次增加至2018年的3368.7万人次,增长31810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从十大数据看西藏民主改革60年变迁
新华网  作者:王军、刘洪明  2019-03-23

新华社拉萨3月23日电 题:从十大数据看西藏民主改革60年变迁

新华社记者 王军、刘洪明

对于历经沧桑的雪域高原来说,60年前的3月28日,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在西藏终结,久经黑暗痛苦的西藏人民从此走向光明和幸福,高原迎来“生命之春”。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西藏人民,在世界屋脊上谱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篇章,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在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记者梳理了涉及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十大数据,展现60年来雪域高原的发展巨变。

数据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1倍

民主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西藏的社会生产力。195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74亿元;2018年,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1倍。西藏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数据二:1万多亿元投向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累计投入1万多亿元实施了8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藏木水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架起了电力“天路”,主电网覆盖达到62个县,供电人口达到272万人。

数据三: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民主改革前,西藏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粮食亩产量只有80公斤。良种补贴、繁育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提升了西藏农业生产水平。1978年后,西藏粮食单产用近40年时间实现了翻番,从167公斤/亩提高到了2017年的378公斤/亩。2018年,西藏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1.4万吨。

数据四: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经过60年的建设,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逐步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通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此外,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建成运营,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进展顺利,使西藏与内地和世界的距离更近。

数据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6元

60年来,党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在西藏全面落实,群众收入实现历史性增长。2018年西藏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86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和11450元,分别是1965年的73倍和105倍。随着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电视、摩托车、手机和汽车等进入寻常百姓家。

数据六:贫困发生率降至8%以下

旧西藏,百万农奴一无所有,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6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下,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8年,西藏贫困人口减少18万人,贫困人口从6年前的86万人减少到1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8%以下;74个县(区)中脱贫摘帽县达到55个。

数据七: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

旧西藏文盲率高达95%以上。60年来,西藏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西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9.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52%,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达到8.6年。

数据八:人均寿命提升至68.2岁

因高寒缺氧,西藏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60年来,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保体系的完善,西藏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目前,西藏人均寿命从过去的35.5岁提高到如今的68.2岁,全区人口由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43.82万人。

数据九: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35%

在发展过程中,西藏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成。目前,自然保护区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35%,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14%,7地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以上。

数据十: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000万人次

西藏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进藏观光旅游。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由1980年的1059人次增加至2018年的3368.7万人次,增长31810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了解西藏的重要窗口。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