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广大理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强烈呼唤杰出理论家的现实需求,主动承担在新时代建功立业的新使命。
新时代为理论工作者提供大舞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验需要总结、目标需要阐述。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在深度调整,各国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从国内看还是从国际看,这都是一个需要理论也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也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样的伟大时代为我们理论工作者提供了大舞台。
具有厚重的中华文明。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根,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也是理论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历史证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过程中,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时代文化相适应、与现实社会相协调,在关键节点就能产生助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深刻昭示唯有文化上的自尊、自信、自觉,方能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强盛之路。新时代理论工作者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
承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最强劲的时代脉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最动人的时代声音。无论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和要求来看,还是历史地考察各个国家强大的基本规律和演变脉络来看,理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始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追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依归,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新时代理论工作者要承担新使命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成就经验需要总结。经过70年的奋斗、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前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总结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经验,探知继续深化改革的启示,都要求理论工作者准确把握新时代基本内涵和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新的改革难点和重点,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这既是理论工作者的核心使命,更是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必然要求。
发展问题需要探究。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带来思想理论的进步,进而引领和推动实践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理论工作者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勇于回答时代课题,着力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民生领域的重大民生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新时代理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作为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敢于担当作为。无论是孔子“天下有道”的社会责任,还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济世情怀,都集中表达了学者勇于为国家和民族奋斗、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更应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理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这个伟大时代的主基调,在“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时代同歌同行,以理论之光照亮时代发展之路,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不负理论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工作者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扛起责任担当,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以奋斗者的姿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在实践中以大担当、大作为深刻回答“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人民需要精品,时代需要精品,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理论家。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新时代理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聚焦当前国内国际重大发展问题、焦点矛盾、现实瓶颈,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产出杰出理论,以精品之作发挥应有作用。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理论工作者承担“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理论工作者只有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严格要求自身,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才能做好为社会“立德、立功、立言”的表率,在大作为中为时代明德。
总之,理论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伟大舞台,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解释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当作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