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海波 发表时间:2019-04-11 10:37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武汉4月10日电(记者徐海波)阳春三月,位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的闻家铺村,被成片的金色油菜花包围着。一幢幢红砖白墙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分布其间,构成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这里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的家乡。

闻一多,1899年生,湖北浠水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是清华新剧社、美术社的发起者,曾担任《清华周刊》总编辑及《清华学报》编辑。

闻一多像 新华社发

1919年,闻一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6月,他作为清华学校学生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同时继续投入大量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其间,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1923年在国内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闻一多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负责艺术股工作。不久,闻一多离开部队,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28年3月,他参加《新月》杂志的编辑工作,同年秋到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他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3年,他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党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送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说:“五四给我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地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政策。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他为《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1日 04版)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闻一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
光明日报  作者:徐海波  2019-04-11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武汉4月10日电(记者徐海波)阳春三月,位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的闻家铺村,被成片的金色油菜花包围着。一幢幢红砖白墙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分布其间,构成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这里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的家乡。

闻一多,1899年生,湖北浠水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是清华新剧社、美术社的发起者,曾担任《清华周刊》总编辑及《清华学报》编辑。

闻一多像 新华社发

1919年,闻一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6月,他作为清华学校学生代表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同时继续投入大量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其间,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1923年在国内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闻一多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到武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负责艺术股工作。不久,闻一多离开部队,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28年3月,他参加《新月》杂志的编辑工作,同年秋到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他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3年,他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党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送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说:“五四给我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地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政策。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他为《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1日 04版)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