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即使工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她们仍愿拼尽全力救人

来源: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彭福祥、梁嘉韵 发表时间:2019-05-02 07:29

中山一院急诊科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金羊网讯 记者丰西西,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报道:“医生,我孩子高烧到39度了,快给我们看看!”“医生,我妈喘不过气来了,快给我们看看!”……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分诊台,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接诊的医护人员冷静而迅速地进行预检分诊,让更多的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抢救。

从1987年该院急诊科创建到现在,中山一院“急诊人”一直奋战在临床最前线,从死神手里“抢”回无数生命。在这个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的科室里,151名在岗职工中,女性职工占78.41%,其中急诊女医生16名,在医生占比中高达48.49%,在全国急诊界实为罕见。记者日前从中山一院了解到,该院急诊科荣获2019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32年来,中山一院急诊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实现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十大最美医生之一、中山一院急诊科主任詹红教授说。这位1987年大学毕业就在急诊科扎根至今的女医生,将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倾注在急诊科,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她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做了平凡的事。

硕士毕业后就在中山一院急诊科工作的熊艳教授转眼也在急诊科待了22年。这位干练、利落的女医生认为,最能体现初心、实现医学生梦想的地方就是急诊科。

干急诊20多年,熊艳至今仍会为挽救回一位患者的生命而兴奋不已,也会为挽救不回来的患者而落泪。曾经有一名43岁急性心梗离世的患者让她印象深刻,这名男患者前一天晚上突发胸痛,硬撑到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才来看急诊,经过医生全力抢救,依然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当时看着他的妻子绝望地哭泣时,熊艳和在场的医务人员都忍不住抹眼泪。

在急诊科待了12年的魏红艳医生如今身怀六甲,但仍拼搏在急诊临床第一线,太累的时候,她就在小小的会议室里吸氧缓一缓,“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她笑着说。

当年和她一起在急诊科的同事,有的人因为忍受不了长期“三班倒”的高强度工作,最终选择了离开。她坦言,也曾经动过换岗位的念头,可每一次抢救回一名患者,那种成就感就会将“想离开”的念头彻底“打败”。

魏红艳说,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找了很多间诊室,只为向医生护士说一句“谢谢”,这让她深受感动:“患者和家属一个感激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道谢,都成为了急诊科医生们支撑下去的动力。”

编辑:宝厷
数字报
【中国梦·践行者】即使工作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她们仍愿拼尽全力救人
金羊网  作者:丰西西、彭福祥、梁嘉韵  2019-05-02

中山一院急诊科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金羊网讯 记者丰西西,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报道:“医生,我孩子高烧到39度了,快给我们看看!”“医生,我妈喘不过气来了,快给我们看看!”……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分诊台,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发生无数次。接诊的医护人员冷静而迅速地进行预检分诊,让更多的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抢救。

从1987年该院急诊科创建到现在,中山一院“急诊人”一直奋战在临床最前线,从死神手里“抢”回无数生命。在这个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的科室里,151名在岗职工中,女性职工占78.41%,其中急诊女医生16名,在医生占比中高达48.49%,在全国急诊界实为罕见。记者日前从中山一院了解到,该院急诊科荣获2019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32年来,中山一院急诊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实现健康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十大最美医生之一、中山一院急诊科主任詹红教授说。这位1987年大学毕业就在急诊科扎根至今的女医生,将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倾注在急诊科,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她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做了平凡的事。

硕士毕业后就在中山一院急诊科工作的熊艳教授转眼也在急诊科待了22年。这位干练、利落的女医生认为,最能体现初心、实现医学生梦想的地方就是急诊科。

干急诊20多年,熊艳至今仍会为挽救回一位患者的生命而兴奋不已,也会为挽救不回来的患者而落泪。曾经有一名43岁急性心梗离世的患者让她印象深刻,这名男患者前一天晚上突发胸痛,硬撑到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才来看急诊,经过医生全力抢救,依然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当时看着他的妻子绝望地哭泣时,熊艳和在场的医务人员都忍不住抹眼泪。

在急诊科待了12年的魏红艳医生如今身怀六甲,但仍拼搏在急诊临床第一线,太累的时候,她就在小小的会议室里吸氧缓一缓,“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她笑着说。

当年和她一起在急诊科的同事,有的人因为忍受不了长期“三班倒”的高强度工作,最终选择了离开。她坦言,也曾经动过换岗位的念头,可每一次抢救回一名患者,那种成就感就会将“想离开”的念头彻底“打败”。

魏红艳说,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找了很多间诊室,只为向医生护士说一句“谢谢”,这让她深受感动:“患者和家属一个感激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道谢,都成为了急诊科医生们支撑下去的动力。”

编辑:宝厷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