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今日东莞的百姓生活: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国辉、李妹妍、韩羽柔 发表时间:2019-05-27 06:20
东莞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里绿道长达17公里。记者 王俊伟 摄

【开篇语】

东莞:一座独特城市的精神回归与重塑

东莞,中国南方一座独特的城市。它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办。它具有传统镇村文化和先进都市文化合体的明显特征。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千个读者的记忆里,也许就有一千个东莞印象——

1978年9月,太平手袋厂在东莞市虎门镇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全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40年后的2018年9月,德国《商报》聚焦采访东莞,对东莞致力于“中国制造”40年的历史这样描述道——“中国的繁荣始于东莞”。

但在随后的采访中,德国媒体同行被告知:今天衡量东莞的标准之一,是有多少珍稀鸟类在这里定居。

这是十年前的东莞人同样无法想象的。

2013年,东莞华阳湖畔的112家重度污染企业在一夜间被关闭,湖中淤泥一清而空。经过数年整治,华阳湖的水质如今已从原来的劣Ⅴ类改善至逼近Ⅲ类,不仅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更逐渐成为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

生态的改变,让华阳湖周边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发展项目,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无法想象”的改变,当地的发展模式已经转向全域旅游经济。

远不止于“浴血重生”、生态回归的华阳湖,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东莞调查发现,正在产业转型中的东莞,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城市精神正在重塑,历史、文化、生态的城市血脉正在回归,更多的“无法想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东莞人认同。

5月3日,此前已经八次获得CBA联赛冠军的传奇劲旅广东宏远队战胜新疆队后又一次夺冠,成为国内唯一一支获得9次冠军的球队,东莞再次捍卫了自己“篮球之乡”的城市名片。

中国CBA最大篮球馆——东莞篮球中心门口的金色篮球雕塑,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广东男篮的奋斗精神也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

位于东莞中兴路—大西路一带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东莞古城之所在,也是东莞骑楼的集中地。不仅有着东莞文化历史的遗产,也见证着东莞城市的变迁,有着莞人世代的传承和回忆。如今,这个片区已有新的保护开发规划出台,“老街”将擦亮招牌,延续传承。

“东莞是文化沙漠?那是不了解东莞!”东莞茶山镇绸衣灯公省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李翠薇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长年从事东莞本土文化研究的她认为,东莞不仅是岭南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汇地,不仅有着莞香、莞草、莞盐等海上丝绸之路知名的物质遗产,也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亟须保护与传承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非遗墟市等平台的建设,一个又一个的文化瑰宝,正被东莞重新挖掘出来,超过1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诉说着动听的“东莞故事”。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格局重构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下,上述8个字是东莞这座城市新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如今的东莞,正在这一指引下,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

今日起,羊城晚报和金羊网将连续推出“重新认识东莞,解码品质东莞”系列报道,讲述东莞城市升级和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之路。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统  筹:林兆均 王红虹

执  行:金羊网记者 李国辉 李妹妍

实习生 韩羽柔

归国报效的散裂中子源专家、醉心非遗的绸衣灯公传承人、乐享天伦的退休教师……他们不曾相识,却不约而同成了东莞人,参与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下午时分,有着800年历史的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翠薇正在为刚捏好的茶山绸衣灯公着色,在这个作品里,她将融入东莞本土婚俗元素;

向西25公里,退休多年的王麦芝接到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孙子,一路背诵南宋词人李煜的《虞美人》,一路走回家;

30公里外的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家童欣还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他期待着未来几年,自己的研究能与现代医学产业相结合,突破人类医学的难题。

为了保护东莞的本土文化,李翠薇担起了将绸衣灯公这一非遗传承下去的使命;因为一段意外的缘分,王麦芝从中原来到东莞,开启了后半生的团圆与幸福生活;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与第一次成功打靶,让留美16年的童欣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从事科研。

他们不曾相识,命运却交织到了东莞这座城市,作为今天的东莞人参与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李翠薇在展示绸衣灯公。

1 李翠薇:文化寻根,情系非遗传承

文臣武将、青衣花旦……一个个鲜艳夺目、华丽大方的绸衣灯公摆出各具特色的姿势,表情丰富,李翠薇小心翼翼地为它们整理服饰,调整位置,以便让绸衣公仔更加精神抖擞地与观众见面。

去年5月12日,茶山绸衣灯公成功申请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在四年前,李翠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这一消失半个多世纪的非遗手艺的传承人。

“说东莞是文化沙漠,那是不了解东莞。”李翠薇从来不掩饰对东莞的热爱。

李翠薇是土生土长的东莞莞城人,莞城的骑楼老街,是她铭刻于心的故乡记忆,也是她觉得最能体现东莞历史与文化的遗迹。

大学毕业之后,李翠薇进入了设计行业,离开东莞到香港生活,逐渐在香港站稳脚跟,安定下来。然而,每当她找不到设计灵感的时候,她就会回到东莞骑楼老街走走看看,感受故乡文化,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2007年,李翠薇毅然放弃了设计本行,选择回东莞发展,她与另一位民间文保人士李培军一起,决心寻访和记录东莞那些不为人知的本土文化。

对她来说,回到故乡如同突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之门,在联合出版《东莞印象》《东莞城迹》等探索本土文化的书籍后,她又与李培军一起,加入了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推动《中国古村落3D影像档案调查手册》的编撰。

在李翠薇的推动下,东莞茶山镇牛过蓢村、企石江边村、石排塘尾村等均入选了“中国景观村落”。

2012年,李翠薇在翻阅《茶山乡志》一书时,留意到了“茶山绸衣灯公”(传统手捏的一种泥塑公仔)的记载,然而,长年钻研本土文化的她竟从未听过这一技艺。她瞬间意识到,这或许是一项濒临消失的本土文化。

为了找到绸衣灯公的蛛丝马迹,李翠薇走访了东莞多个镇街,却始终未能找到了解这一文化的人。

2015年,峰回路转,李翠薇找到了唯一一位会制作茶山绸衣灯公的手艺人林炯恩。

起初,年近80的林炯恩老人并不好说话,甚至一度拒绝交流,直到李翠薇无意之中说出的一句有些莽撞的话:“你要是把这门手艺就这样带进棺材,你怎么样去面对你的祖先,面对你父母?你情何以堪?”

许是一句话惊醒了林炯恩,他开始打开了话匣子,跟李翠薇聊起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老人不断向李翠薇提问历史人物的性格、形象,甚至细到用什么武器等,从小喜欢阅读的李翠薇对答如流。

李翠薇没有意识到,这在她看来随意的问答竟是老人对她的一次测试。

“做绸衣灯公又脏又累,冬天的时候手都会裂开的,你肯定不想学的。”老人冷冷地丢出了这样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一向争强好胜的李翠薇听后一时激愤,应声道:“妈生我一双手,又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干活的。”

就此,林炯恩开始手把手教李翠薇捏制绸衣灯公,从颜色搭配到服饰制作,再到如何掌握捏泥土的力度,都一一倾囊传授。

林炯恩告诉李翠薇:“做绸衣灯公是没有图纸的,捏之前,你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李翠薇明白了恩师为何会考她对历史读物的理解,原来,做绸衣灯公不仅是门手艺活,对制作者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才能刻画出精美的绸衣灯公。

此时,年逾八旬的林炯恩其实已经身患癌症,身体状况很差,在教授李翠薇十个月之后,老人离世。而李翠薇不仅将老人的技艺传承了下来,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传统的绸衣灯公题材局限于历史人物,李翠薇却引入了现代人物形象,还将绸衣灯公和东莞本土婚俗习惯结合起来,以绸衣灯公的技法表达绵延古今的东莞本土文化。

散裂中子源专家童欣。

2 童欣:海归报国,圆梦松山湖畔

深夜,童欣从散裂中子源的样品环境组办公室加完班走出来,随即驱车去了大朗镇的商业区,吃了一顿夜宵。自去年回国以来,这是有着一个“中国胃”的他觉得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回国之前,在江西出生长大的童欣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6年之久。此前,他一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依靠当地的散裂中子源装置做科研。

早在多年前,童欣就希望回国发展,然而,由于自己的研究需要借助散裂中子源才能开展。彼时,国内还没有自己的散裂中子源装置,童欣只能等待机会,并一直关注着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的建设。

2017年8月,落户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童欣意识到,机会来了。他迅速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联系,敲定了回国的事项。

尽管多年梦想回国,但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散裂中子源在哪,童欣就得到哪。东莞这座对他来说一度陌生的城市,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从美国田纳西州到东莞,远非换个地方做研究那么简单。哪怕是在研究领域,也要重新从零开始。童欣有3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最小的不满1岁,妻子从事医生职业,工作稳定,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才终于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

2018年9月,童欣携全家人来到了东莞。回国之初,面对一大堆如落户、换领驾照等方面的琐事,适应了国外生活的童欣一度有些“不知所措”。在松山湖高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

如今,童欣与家人住在松山湖的人才公寓,孩子已经在松山湖幼儿园入学;每天上下班,单位都会有班车接送,这让童欣感到非常便利。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妻子也找到了合适的单位准备工作。

尽管仍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童欣却觉得“在自己的国家做事情,更加舒心一些”。

“更何况,我本来就是在国内土生土长。”尽管落户的并非北上广深一般的大城市,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不仅是东莞的“创新高地”,也是宜居的生态圈,这里优美的环境,对于向往野外、闲时喜欢钓鱼和打猎的童欣来说,气质相合。

童欣说,国内的生活节奏更快,但自己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未来会一直在东莞生活下去。

爱读古诗词的王麦芝

3 王麦芝:南迁东莞,乐享三代天伦

接送孙子上学放学,是王麦芝的生活常态。5月6日早上8时多,67岁的她送完孙子上学后,匆匆赶到东莞市老年大学的上课地点听古诗词鉴赏课。

自2018年报读老年大学后,她每周都要上一到两节课。在她的影响下,刚上小学的孙子也每天诵读古诗词,如今已能背诵300多首。

上世纪90年代,河南“泌阳奇案”曾在全国轰动一时。1996年,《羊城晚报》曾以新闻连载《泌阳奇案·广州洗冤》,还原了这桩奇案的真相,王麦芝正是这桩奇案的主人公。

当年,她的丈夫被诬陷后气急发病,因恨离世。受时代与医学发展的限制,这桩疑案时间跨度近10年,其间一波三折。为洗雪奇冤,王麦芝奔走千里,最终才在广州经血亲鉴定证明了亡夫的清白。

那是她曾经“陷入深渊”的十年。幸运的是,饱受折磨的王麦芝一家,得到了许多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热心人士的帮助。坚韧的她不仅洗刷了丈夫的冤屈,更独力将一双儿女养大成人。2008年,王麦芝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母亲”。

因对广东有着深厚感情,儿女大学毕业后,王麦芝就鼓励他们到广东发展定居,儿子与女儿逐渐在东莞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2009年,从高中物理教师岗位上退休的王麦芝,也来到东莞生活,全心全意照顾儿女和孙辈。

说起安家东莞的感受,回首七八年前发生在家人身上的一次突发事故,再看今日的安定生活,让王麦芝感慨良多——“我的媳妇在公交站等车,背着个小包,一辆摩的从路边快速冲了过来,一把将她身上的小包拉住,她被拽倒在地上还拖了好远,包里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都被抢走了。”多年过去,东莞的治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麦芝说,如今,她每天去附近的元美公园锻炼时,都能看到路边的警车、铁骑或在公园里来回巡逻的民警,让人心安。

“比原来好太多了!看到他们,散步锻炼的时候心里就会很踏实,很安心。”

元美公园距离家里几百米,是王麦芝休闲锻炼最主要的去处。公园里绿树环绕、空气怡人,就像是一座隐蔽在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园。

从事高中物理教学数十年,已退休十多年的王麦芝如今却喜欢上了国学和古诗词,在她看来,古诗词读得多了,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每天接送孙儿上学放学时,她与孙子便每人拿个小本子,一路走一路背……

在东莞生活近10年,在王麦芝的心中,这里就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在东莞获得了团圆和幸福。

【记者手记】

东莞之“变”

公园林立,绿道绵长,古村焕发容光,城市夜景靓丽,许多东莞人纷纷感慨,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正变得越来越美了。

美不仅在城市的外在容貌,更在城市的精神内涵。

从大科学装置落地、生态建设屡被点赞,到最近的东莞男女篮球夺冠……接受采访的东莞人,都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转变。

清晰可见的是,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城市内涵指引下,东莞正在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并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以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和挑战中脱颖而出。

更令人欣喜的是,城市的提升和转型,正在让这座城市人才更加荟萃、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从城市的选择,到文化的融入、认可,越来越多的童欣和王麦芝正在从“外地人”变成“本地人”。

【“数”说东莞】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常住人口增加近5万人,达到839.22万人,创下东莞历史峰值。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东莞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互联网+”指数、综合经济竞争力分别排名全国第1位、第8位和第13位,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3位。

编辑:alan
数字报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今日东莞的百姓生活:此心安处是吾乡
金羊网  作者:李国辉、李妹妍、韩羽柔  2019-05-27
东莞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里绿道长达17公里。记者 王俊伟 摄

【开篇语】

东莞:一座独特城市的精神回归与重塑

东莞,中国南方一座独特的城市。它是全国四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办。它具有传统镇村文化和先进都市文化合体的明显特征。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一千个读者的记忆里,也许就有一千个东莞印象——

1978年9月,太平手袋厂在东莞市虎门镇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全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40年后的2018年9月,德国《商报》聚焦采访东莞,对东莞致力于“中国制造”40年的历史这样描述道——“中国的繁荣始于东莞”。

但在随后的采访中,德国媒体同行被告知:今天衡量东莞的标准之一,是有多少珍稀鸟类在这里定居。

这是十年前的东莞人同样无法想象的。

2013年,东莞华阳湖畔的112家重度污染企业在一夜间被关闭,湖中淤泥一清而空。经过数年整治,华阳湖的水质如今已从原来的劣Ⅴ类改善至逼近Ⅲ类,不仅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更逐渐成为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

生态的改变,让华阳湖周边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发展项目,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无法想象”的改变,当地的发展模式已经转向全域旅游经济。

远不止于“浴血重生”、生态回归的华阳湖,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东莞调查发现,正在产业转型中的东莞,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城市精神正在重塑,历史、文化、生态的城市血脉正在回归,更多的“无法想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东莞人认同。

5月3日,此前已经八次获得CBA联赛冠军的传奇劲旅广东宏远队战胜新疆队后又一次夺冠,成为国内唯一一支获得9次冠军的球队,东莞再次捍卫了自己“篮球之乡”的城市名片。

中国CBA最大篮球馆——东莞篮球中心门口的金色篮球雕塑,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广东男篮的奋斗精神也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

位于东莞中兴路—大西路一带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东莞古城之所在,也是东莞骑楼的集中地。不仅有着东莞文化历史的遗产,也见证着东莞城市的变迁,有着莞人世代的传承和回忆。如今,这个片区已有新的保护开发规划出台,“老街”将擦亮招牌,延续传承。

“东莞是文化沙漠?那是不了解东莞!”东莞茶山镇绸衣灯公省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李翠薇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长年从事东莞本土文化研究的她认为,东莞不仅是岭南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汇地,不仅有着莞香、莞草、莞盐等海上丝绸之路知名的物质遗产,也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亟须保护与传承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非遗墟市等平台的建设,一个又一个的文化瑰宝,正被东莞重新挖掘出来,超过1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诉说着动听的“东莞故事”。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格局重构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下,上述8个字是东莞这座城市新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如今的东莞,正在这一指引下,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

今日起,羊城晚报和金羊网将连续推出“重新认识东莞,解码品质东莞”系列报道,讲述东莞城市升级和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之路。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统  筹:林兆均 王红虹

执  行:金羊网记者 李国辉 李妹妍

实习生 韩羽柔

归国报效的散裂中子源专家、醉心非遗的绸衣灯公传承人、乐享天伦的退休教师……他们不曾相识,却不约而同成了东莞人,参与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下午时分,有着800年历史的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翠薇正在为刚捏好的茶山绸衣灯公着色,在这个作品里,她将融入东莞本土婚俗元素;

向西25公里,退休多年的王麦芝接到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孙子,一路背诵南宋词人李煜的《虞美人》,一路走回家;

30公里外的松山湖高新区,科学家童欣还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他期待着未来几年,自己的研究能与现代医学产业相结合,突破人类医学的难题。

为了保护东莞的本土文化,李翠薇担起了将绸衣灯公这一非遗传承下去的使命;因为一段意外的缘分,王麦芝从中原来到东莞,开启了后半生的团圆与幸福生活;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与第一次成功打靶,让留美16年的童欣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从事科研。

他们不曾相识,命运却交织到了东莞这座城市,作为今天的东莞人参与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李翠薇在展示绸衣灯公。

1 李翠薇:文化寻根,情系非遗传承

文臣武将、青衣花旦……一个个鲜艳夺目、华丽大方的绸衣灯公摆出各具特色的姿势,表情丰富,李翠薇小心翼翼地为它们整理服饰,调整位置,以便让绸衣公仔更加精神抖擞地与观众见面。

去年5月12日,茶山绸衣灯公成功申请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在四年前,李翠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成为这一消失半个多世纪的非遗手艺的传承人。

“说东莞是文化沙漠,那是不了解东莞。”李翠薇从来不掩饰对东莞的热爱。

李翠薇是土生土长的东莞莞城人,莞城的骑楼老街,是她铭刻于心的故乡记忆,也是她觉得最能体现东莞历史与文化的遗迹。

大学毕业之后,李翠薇进入了设计行业,离开东莞到香港生活,逐渐在香港站稳脚跟,安定下来。然而,每当她找不到设计灵感的时候,她就会回到东莞骑楼老街走走看看,感受故乡文化,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2007年,李翠薇毅然放弃了设计本行,选择回东莞发展,她与另一位民间文保人士李培军一起,决心寻访和记录东莞那些不为人知的本土文化。

对她来说,回到故乡如同突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之门,在联合出版《东莞印象》《东莞城迹》等探索本土文化的书籍后,她又与李培军一起,加入了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推动《中国古村落3D影像档案调查手册》的编撰。

在李翠薇的推动下,东莞茶山镇牛过蓢村、企石江边村、石排塘尾村等均入选了“中国景观村落”。

2012年,李翠薇在翻阅《茶山乡志》一书时,留意到了“茶山绸衣灯公”(传统手捏的一种泥塑公仔)的记载,然而,长年钻研本土文化的她竟从未听过这一技艺。她瞬间意识到,这或许是一项濒临消失的本土文化。

为了找到绸衣灯公的蛛丝马迹,李翠薇走访了东莞多个镇街,却始终未能找到了解这一文化的人。

2015年,峰回路转,李翠薇找到了唯一一位会制作茶山绸衣灯公的手艺人林炯恩。

起初,年近80的林炯恩老人并不好说话,甚至一度拒绝交流,直到李翠薇无意之中说出的一句有些莽撞的话:“你要是把这门手艺就这样带进棺材,你怎么样去面对你的祖先,面对你父母?你情何以堪?”

许是一句话惊醒了林炯恩,他开始打开了话匣子,跟李翠薇聊起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老人不断向李翠薇提问历史人物的性格、形象,甚至细到用什么武器等,从小喜欢阅读的李翠薇对答如流。

李翠薇没有意识到,这在她看来随意的问答竟是老人对她的一次测试。

“做绸衣灯公又脏又累,冬天的时候手都会裂开的,你肯定不想学的。”老人冷冷地丢出了这样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一向争强好胜的李翠薇听后一时激愤,应声道:“妈生我一双手,又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干活的。”

就此,林炯恩开始手把手教李翠薇捏制绸衣灯公,从颜色搭配到服饰制作,再到如何掌握捏泥土的力度,都一一倾囊传授。

林炯恩告诉李翠薇:“做绸衣灯公是没有图纸的,捏之前,你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李翠薇明白了恩师为何会考她对历史读物的理解,原来,做绸衣灯公不仅是门手艺活,对制作者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并且有自己的见解,才能刻画出精美的绸衣灯公。

此时,年逾八旬的林炯恩其实已经身患癌症,身体状况很差,在教授李翠薇十个月之后,老人离世。而李翠薇不仅将老人的技艺传承了下来,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传统的绸衣灯公题材局限于历史人物,李翠薇却引入了现代人物形象,还将绸衣灯公和东莞本土婚俗习惯结合起来,以绸衣灯公的技法表达绵延古今的东莞本土文化。

散裂中子源专家童欣。

2 童欣:海归报国,圆梦松山湖畔

深夜,童欣从散裂中子源的样品环境组办公室加完班走出来,随即驱车去了大朗镇的商业区,吃了一顿夜宵。自去年回国以来,这是有着一个“中国胃”的他觉得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回国之前,在江西出生长大的童欣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6年之久。此前,他一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依靠当地的散裂中子源装置做科研。

早在多年前,童欣就希望回国发展,然而,由于自己的研究需要借助散裂中子源才能开展。彼时,国内还没有自己的散裂中子源装置,童欣只能等待机会,并一直关注着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的建设。

2017年8月,落户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童欣意识到,机会来了。他迅速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联系,敲定了回国的事项。

尽管多年梦想回国,但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散裂中子源在哪,童欣就得到哪。东莞这座对他来说一度陌生的城市,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从美国田纳西州到东莞,远非换个地方做研究那么简单。哪怕是在研究领域,也要重新从零开始。童欣有3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最小的不满1岁,妻子从事医生职业,工作稳定,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才终于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

2018年9月,童欣携全家人来到了东莞。回国之初,面对一大堆如落户、换领驾照等方面的琐事,适应了国外生活的童欣一度有些“不知所措”。在松山湖高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

如今,童欣与家人住在松山湖的人才公寓,孩子已经在松山湖幼儿园入学;每天上下班,单位都会有班车接送,这让童欣感到非常便利。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妻子也找到了合适的单位准备工作。

尽管仍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童欣却觉得“在自己的国家做事情,更加舒心一些”。

“更何况,我本来就是在国内土生土长。”尽管落户的并非北上广深一般的大城市,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不仅是东莞的“创新高地”,也是宜居的生态圈,这里优美的环境,对于向往野外、闲时喜欢钓鱼和打猎的童欣来说,气质相合。

童欣说,国内的生活节奏更快,但自己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未来会一直在东莞生活下去。

爱读古诗词的王麦芝

3 王麦芝:南迁东莞,乐享三代天伦

接送孙子上学放学,是王麦芝的生活常态。5月6日早上8时多,67岁的她送完孙子上学后,匆匆赶到东莞市老年大学的上课地点听古诗词鉴赏课。

自2018年报读老年大学后,她每周都要上一到两节课。在她的影响下,刚上小学的孙子也每天诵读古诗词,如今已能背诵300多首。

上世纪90年代,河南“泌阳奇案”曾在全国轰动一时。1996年,《羊城晚报》曾以新闻连载《泌阳奇案·广州洗冤》,还原了这桩奇案的真相,王麦芝正是这桩奇案的主人公。

当年,她的丈夫被诬陷后气急发病,因恨离世。受时代与医学发展的限制,这桩疑案时间跨度近10年,其间一波三折。为洗雪奇冤,王麦芝奔走千里,最终才在广州经血亲鉴定证明了亡夫的清白。

那是她曾经“陷入深渊”的十年。幸运的是,饱受折磨的王麦芝一家,得到了许多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热心人士的帮助。坚韧的她不仅洗刷了丈夫的冤屈,更独力将一双儿女养大成人。2008年,王麦芝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母亲”。

因对广东有着深厚感情,儿女大学毕业后,王麦芝就鼓励他们到广东发展定居,儿子与女儿逐渐在东莞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2009年,从高中物理教师岗位上退休的王麦芝,也来到东莞生活,全心全意照顾儿女和孙辈。

说起安家东莞的感受,回首七八年前发生在家人身上的一次突发事故,再看今日的安定生活,让王麦芝感慨良多——“我的媳妇在公交站等车,背着个小包,一辆摩的从路边快速冲了过来,一把将她身上的小包拉住,她被拽倒在地上还拖了好远,包里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手机等都被抢走了。”多年过去,东莞的治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麦芝说,如今,她每天去附近的元美公园锻炼时,都能看到路边的警车、铁骑或在公园里来回巡逻的民警,让人心安。

“比原来好太多了!看到他们,散步锻炼的时候心里就会很踏实,很安心。”

元美公园距离家里几百米,是王麦芝休闲锻炼最主要的去处。公园里绿树环绕、空气怡人,就像是一座隐蔽在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园。

从事高中物理教学数十年,已退休十多年的王麦芝如今却喜欢上了国学和古诗词,在她看来,古诗词读得多了,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每天接送孙儿上学放学时,她与孙子便每人拿个小本子,一路走一路背……

在东莞生活近10年,在王麦芝的心中,这里就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在东莞获得了团圆和幸福。

【记者手记】

东莞之“变”

公园林立,绿道绵长,古村焕发容光,城市夜景靓丽,许多东莞人纷纷感慨,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正变得越来越美了。

美不仅在城市的外在容貌,更在城市的精神内涵。

从大科学装置落地、生态建设屡被点赞,到最近的东莞男女篮球夺冠……接受采访的东莞人,都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转变。

清晰可见的是,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城市内涵指引下,东莞正在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产业和生活,并以城市提升带动经济社会的综合转型,以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和挑战中脱颖而出。

更令人欣喜的是,城市的提升和转型,正在让这座城市人才更加荟萃、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从城市的选择,到文化的融入、认可,越来越多的童欣和王麦芝正在从“外地人”变成“本地人”。

【“数”说东莞】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常住人口增加近5万人,达到839.22万人,创下东莞历史峰值。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东莞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互联网+”指数、综合经济竞争力分别排名全国第1位、第8位和第13位,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3位。

编辑:alan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