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苏区行”主题采访团走遍汕尾城乡,探访海陆丰老区乡村振兴新势能
文/金羊网 记者王漫琪
图/金羊网 记者邓勃
从27日至30日,“老区苏区行·汕尾”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广东汕尾市圆满进行,中央、省媒和港澳等主流媒体记者随团深入到汕尾各区县的城镇、田间地头,深刻感受到近年来汕尾全市上下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转变,探索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汕尾样本”,倾听新时代汕尾声音。
红色基因激活传承动力
金羊网记者走在汕尾海丰、陆丰、陆河等地,扑面而来的都是浓郁而深沉的红色文化气息。近年来,汕尾市充分发挥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立根铸魂的作用,深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2018年9月10日,汕尾出台了广东第一部红色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成为全省首个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立法的地级市,同时制定了相关的行动实施方案,以十大措施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盘清红色资源,唤醒红色记忆。汕尾市委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工作,通过“拉网式”深入普查红色家底,抢救性地挖掘保护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5800多份,革命遗址数多达617处,居全省首位,也成为全省连片革命遗址群数最多的地级市。在海丰县城,当地政府升级改造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红宫红场,修缮了彭湃故居,打造了2.1公里的红色文化街,成为海丰红色风景线的代表名片。如今,红宫红场和彭湃故居每日都有游客来访,节假日更是络绎不绝,今年五一期间,红宫红场与彭湃故居客流量逾5万人次,“红色文化街”更是高达7万多人次。金羊网记者在红宫纪念馆见到担任红宫红场讲解员19年、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殊荣的罗晓梅,如今已带出了一支8人的讲解员年轻团队,成为当地红色风景线上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百灵鸟”。
“红色+党建”“红色+党员教育”等融合发展模式,是汕尾坚持“红色引领”,通过“红色村”扛旗引路的强力引擎。海丰新山村、陆丰下埔村等8个省定“红色村”示范点建设如火如荼,新山村打造出了红色文化长街、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广场、“义平社”农会旧址、烈士故居等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初步建成一个革命史迹齐全、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村庄,吸引了省内外大量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前来接受红色教育,游客慕名而至,如今已成为了海陆丰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基地。
陆丰市金厢镇贫困村下埔村,是当年南昌起义部队挺进潮汕时,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革命先辈抢渡碣石湾赴香港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徜徉于下埔村,村道整洁,两侧红色壁画描绘关于周恩来等革命领袖转战海陆丰的史迹,引人瞩目;周恩来居址里的一桌一椅,讲述了当年周恩来抢渡香港前被当地群众保护留家中养病的动人故事。“万企帮万村”行动引进万科公司投入了两千多万元,为下埔村建成村民中心、湿地公园、周恩来在金厢革命活动展馆、榕树公园儿童娱乐所、足球场等基础设施,让红色文化名片进一步擦亮。
不管是在新山村还是下埔村,焕然一新的村庄中心广场,无一例外都栽种着树龄近百年的大榕树,90多年前,彭湃和海丰农会组织便是在大榕树下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如今榕树依然茁壮挺立,成为来访的各地党组织与党员们上党课、缅怀先烈的精神象征,也成为当地群众活跃文化艺术生活、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去处。
此外,汕尾还打造了13个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和百姓舞台,推动红色故事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宣讲8000多场。
“汕尾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万亩世外梅园、螺溪客家风情、“荷塘月色”……汕尾陆河县近年在脱贫攻坚战中精准施策,深挖美丽经济丰富资源,发挥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势能。前不久,陆河刚刚被评为“中国生态养生之乡”,而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现场会、全省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先后在汕尾召开,向全省推广乡村振兴发展的“汕尾模式”。
陆河县西北部的螺溪镇欧田村硁仔里自然村,在这片幽静山谷里崛起了一座由深圳市坪山区、陆河县和央企华侨城集团三方打造的“华侨城·螺溪谷”。欧田村是省定贫困村,从2017年开始,项目方进驻陆河后投资逾亿元,以乡村旅游扶贫为出发点,秉承“时尚与乡土融合,居民与游客共享,旅游与社区共进”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欧田书舍、农创市集、客家乡土美食餐厅、精品文化民宿、围屋会馆、生态农场、实景表演等七大精品业态。
走进螺溪谷,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景区设计还是对农户的帮扶模式,均是创意十足:“欧田书舍”蕴含着当地精神文化内核,“微风食课”可以品鉴蔚然风光里的乡野美食;“青梅酒吧”主打陆河“中国青梅之乡”的原生态品牌,“擂茶会馆”让你体验舌尖上的“乡愁”;客家风情万种的精品民宿成为度假小憩胜地,云雾缭绕的生态农场带来亲耕体验、亲子社交等入心品味。
在创新帮扶模式上,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重整全村土地资源。华侨城东部公司在欧田村采取租赁的方式,以村民自愿为原则,租期20年,租金每年偿还。全村土地流转经营600亩,年收益达15万,全部归出租土地流转的贫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农民还可以到工地上打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叶燕辉去年离开深圳,回到家乡到螺溪谷民宿打工,她觉得比起深圳虽然工资不算高,但毕竟距离家里近,既上班又能照顾家人,已是很满足了。
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由彭仿营等七位外出乡贤发起,螺洞村村民筹资,于2015年成立了汕尾市首家村级股份制公司,引导和鼓励农户以土地、梅园、山林、现金等多种形式入股,并以8%的分红比例保障村民利益。“以前的螺洞村,七成的村民迁出外地或到县城居住,全村400多间危旧土坯房,环境脏乱差,再过几年就可能沦为‘空壳村’。”一路为采访团担任向导讲解员的彭仿营告诉金羊网记者,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应该激发村民共同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螺洞村如今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据介绍,今年梅花节期间,螺洞村的万亩梅园AAA级景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上万人次,实现了旅游总收入350多万元。
此外,三年间,该村除了传统的青梅种养外,养蜂产业、光伏发电等也从无到有,让村民增产增收。据统计,螺洞村全村年收入从原来不足300万元,跃升到2018年的800多万元,翻了一倍多。
陆河县委书记陈德忠接受金羊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陆河县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提出“打造优雅陆河,实现绿色崛起”的总目标,按照“房屋美颜化、道路沥青化、田园产业化、村庄景区化”的建设思路,以文化包装来提升陆河生态旅游的美誉度,引入社会资本激发资源整合的活力,用文化、体育、红色资源等多元素融合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