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中国>中国聚焦

广东制造业升级 步入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7-25 20:43
分享到

  扫一扫 看视频

  31岁的李天德放下了手中的纸箱,拿起了电脑。作为广东一家设备工厂的一线员工,16年来,他每天的任务是在13秒内快速完成产品装箱。

  如今,在他生产线固定的位置“站”上了一台灵活自如的机器臂。李天德则退居“幕后”,升级为厂里的技术员,每天对着电脑显示屏,监测机器设备的运行。

  日前,记者参加“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所到之处,见到当地许多企业的工厂里,机器人“挥舞手臂”、工业互联网上阵、云计算助力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2018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市场动能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升,广东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向深向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以市场为导向撬动企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1985年成立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30多年来围着一张“覆铜板”精雕细琢。

  这张对外界来说颇显陌生的金黄色“薄板”,在电子信息行业的分量可不轻。它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地皮”,能起到互联导通、绝缘、信号支撑的功用。从航天卫星到手机电脑,许多“上天遁地”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掀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主板、芯片、二极管等“硬核”电子零部件就安装在这张覆铜板上。

  上世纪80年代,电子信息的“热浪”席卷广东这片制造热土,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电子产品加工厂。

  然而,“覆铜板”作为电子设备的元器件,却鲜有人涉足,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市场需求,只能依靠“漂洋过海”来的外国产品。

  为填补市场空白,生益科技和许多公司一样,选择落地东莞,用从国外购买的技术加工生产,让覆铜板市场中有了“中国品牌”。

  然而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着一定差距。而市场上不断迭代更新的电子终端产品,对上游元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益科技不再满足做好低端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生益科技开始在高端产品上发力,从2008年导入“精益生产”模式,制定出智能制造路线图,开始企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公司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生益科技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保障。随着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15个核心创新团队,每年的成果转化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

  覆铜板的生产线有六个主要工序,近十年来,生益科技在一些重复性、劳动力繁重的工序上,已经用机器设备代替人,整个工厂实现50%的自动化,不良率下降、产品能耗降低,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广东来说,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看来,广东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也要支持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

  在广东,有着51年制造业发展史的美的集团已“脱胎换骨”,变身为一家“科技集团”。

  美的在南沙的一家子公司有着15万平方米的空调加工厂,这里已不见大汗淋漓、背对背低头干活的工人,见到的是工厂里200个灵活的机器人包揽了生产线上绝大部分的“苦力活”,很多一线员工已退居“幕后”,留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只是做一些粗加工。

  在美的,更多的家电产品被嵌入了智能技术,可以对运行参数进行自动检测,提醒用户是否需要保修,用户可以通过产品上的按钮,一键预约维修,“以前我们要等到客户打电话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现在智能家电可以加强我们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提升了用户体验。”美的集团副总裁张小懿告诉记者。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

  2018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形成了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在一些企业看来,机器人代替人“拉磨”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要降低成本和工序上的资源浪费,才能推动提升效益、优化结构的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的重点不是减人。”在生益科技设备部经理钟世华看来,公司2015年导入智能制造理念,目前只是刚打了基础。

  他告诉记者,最初,公司只是在单台设备上进行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就像豆腐块一样,只是单独的一两个生产环节进行了改造。”但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产品之间的数据是独立的,大部分设备上的数据还需要人工去记录,并不便捷。

  后来,公司进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目的是让设备与订单、产品信息相连接,只要产品进入到生产线,工厂里的设备会自动识别产品信息。

  “智能制造是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融合,是产品和生产设备的融合。”目前,生益科技计划在2020年新建一个智能工厂,2022年完成一个旧工厂的智能升级。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装备制造提出更高要求。但企业研发投入和设备改造仍然要靠市场端来推动,如果企业投入改造后会亏本,就没有动力去做设备改造。

  广州富强实业集团总经理王南海对此感同身受,这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公司2014年在清远建立了生产基地,生产汽车的内饰件,也是广汽新能源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这家工厂在新能源汽车内饰件的生产上,设备自动化的程度并不高。王南海表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里做到完全自动化的企业并不多,而眼下引进自动化设备生产新能源汽车内饰件,并非最好时机。

  王南海算了一笔账,因为目前市场上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刚起步,如果汽车主机厂一个机型一年能卖到8000台至1万台时,公司才会考虑引进更多自动化设备来生产配套的内饰件,否则量产达不到,企业投入没有盈利。

  “企业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控制成本。”王南海告诉记者,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调看,或要5年的时间,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公司生产的机器臂成为目前许多制造业领域的“标配”。

  在销售过程中,他们发现目前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改造中各有各的需求,大企业追求的智能制造不仅在设备上,还要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后台运行系统,实现设备联网;但小企业受成本限制,只能在某几个生产环节上用“机器换人”。

  迈向高端智能制造,一些大企业已经初见成效,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是否只能在门口徘徊?

  在张小懿看来,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拧螺丝也要“拧”到世界级水平

  从“制造”迈向“智造”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分处不同行业,但生益科技和欧派负责人有着共识——制造业的升级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产品升级的高质量决定着高发展的成色。

  钟世华告诉记者,生益科技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许多挑战。公司产品种类多、生产批量小,交付速度快,“我们平均每天有1000多个订单,客户的定制需求特别多,一条生产线升级改造后,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而产品检测没有现成技术,需要企业自己开发,产品的工艺建模也要自己开发。

  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负责人王刚深有感触,与国际上厨具市场的需求不同,国内市场的消费者经常会对产品提出定制化要求,如一块板材,会按照自家空间提出不同长宽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一条生产线上能制作出常规类型的产品,还要能生产特殊规格的产品。而目前在市场上,全自动化加工的设备还没有,很多环节还需要人工来完成。

  王刚去德国参观时看到,工厂里有大量自动化机器设备,更有精湛的人工技术。“他们连拧螺丝都拧得十分专业。”在王刚看来,制造业智能改造过程中,人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培养尤为重要。

  他们在招聘中发现,有些学生说找不到好工作,但好工作同样也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王刚认为,这反映了在制造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中,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十分重要,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也离不开学校。

  在人才建设方面,生益科技一直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通过职位系列改革,打通工程技术专才的职业发展通道,让研发人员有尊严、体面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作为生益科技的研发高级工程师,曾宪平已经在此工作17年。当年,被安排在生产线上工作的他,很难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变成研发岗位中的一员。

  为提高新入职大学生研发、工程化改造技能,生益科技和四川大学合作,开设“工程硕士班”,定点培养人才,更快提升技能。

  只有大专学历的曾宪平破格被“工程硕士班”录取,现在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说日语。

  王刚希望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智造过程中,一线员工能发挥更多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就算拧螺丝也要‘拧’到世界级水平。”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宁迪 林洁 武欣中 视频制作 肖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ala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浙江建德:江雾迷蒙好纳凉

  • 江西全南县 来穗推荐旅游 2019-07-22
  • 暑期空运忙 掌握窍门让托运行李更安全 2019-07-22
  • 体验多彩夏日向滨海城市出发 2019-07-22
  • 加拿大推新规:航空公司超售机票须赔最高2400加元 2019-07-18
  • 敦煌莫高窟因降雨年内第二次临时关闭 2019-07-18
  • 吴哥古迹游客量下降柬埔寨整改"零团费"跟团游 2019-07-17
  • 大中小学生暑期游江西4A级以上景区免收大门票 2019-07-17
  • 柬埔寨将打击“零团费”旅游 2019-07-16

穿梭重庆:与“亚洲龙”在山城共舞

  • ​传祺GS3国六版上市到店 售价7.68万元起 2019-07-18
  • 2019款东南DX7上市 售8.99-12.99万元 2019-07-15
  • 全新奔驰A级两厢上市 售25.78万元-27.38万元 2019-07-15
  • 长安欧尚科赛5上市 售价6.99万元-7.99万元 2019-07-15
  • 2020款江淮瑞风S3上市 售6.79万-8.79万 2019-07-15
  • 荣威ei6 PLUS全新上市 补贴后售价14.78-17.88万元 2019-07-10
  • ​荣威RX5 MAX动力曝光 搭载1.5T/2.0T发动机 2019-07-10
  • ​全新一代Polo Plus评测:驾趣超越同级 2019-07-10

小米突发1.62亿奖金!每位员工1000股股票 约7880元

  • 巴菲特天价午餐生变故!孙宇晨今日宣布取消会面 2019-07-23
  • 瑞幸咖啡携手Americana集团开拓中东印度业务 2019-07-22
  • 2019《财富》世界500强发布,苏宁易购连续三年入围 2019-07-22
  • 《财富》世界500强:京东跃升至139位 成中国互联网之首 2019-07-22
  • 什么鬼?奔驰共享汽车被偷 “偷车贼”却称汽车是自己的 2019-07-22
  • 小野电子烟融资3000万元!罗永浩的“新事业”有望了 2019-07-22
  • 人才变费财!李楠宣布离职 罗永浩祝福“早该离开了” 2019-07-19
  • 2019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单出炉!华为第一 2019-07-19

博物院上演秦俑主题儿童剧

  • 珍贵照片展还原“中国本色” 2019-07-25
  • 畅游藏东南:旅游扶贫结硕果,美丽富裕双丰收 2019-07-24
  • 明明能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 她的新书《琥珀》为何被麦家推崇? 2019-07-22
  • 客家掌故——《谁出钱?》 2019-07-19
  • 聚焦毕加索艺术生涯前30年 毕加索原作来京展出 2019-07-18
  • 怼得漂亮!公益新歌吐槽不文明行为 2019-07-18
  • 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 2019-07-18
  • 聊聊海外中国学:这门知彼知己之学,你真的了解吗? 2019-07-18

水果海鲜混搭风? 这些菜品很撩人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 草头、香椿、螺蛳“抱团”上市 春天在南京菜中萌发 2019-04-10
  • 又到一年刀鱼季! 2019-03-15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 “根菜”大量上市 大块头有大滋味 2019-02-01
  • 珠圆肉润贝当造 2019-01-28
  • 吃货们敢不敢挑战日本名菜“白子”? 2019-01-23
金羊图库
  • 东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公布 原材料全部来自“废铁”
  • 小朋友为大熊猫亲手制作生日蛋糕
  • 美国加州一油田发生漏油 90多万加仑原油流入河堤
  • 俯瞰广州天环广场 “双鲤鱼型”建筑醒目
  • 法国高温干旱天气持续 河流干涸鱼儿被晒成“鱼干”
  • 2020海派儿童时尚趋势发布在上海举行
  • 约旦建水下军事博物馆 直升机坦克沉入海底
  • 女子险与长1.5米巨型水母相撞 体型与人类差不多大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儿童免票标准放宽至1.3米?三份征求意见稿等你来提意见!
2019-07-25 18:50:43
考前练练手!广州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免费模拟测试来了
2019-07-25 18:50:43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一批人事任免事项
2019-07-25 18:14:06
张和林任湛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019-07-25 18:14:06
暑运提醒:卧铺“黑车”坐不得,阳化高速连夜转移17名乘客
2019-07-25 18:14:0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广东制造业升级 步入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年报  作者:  2019-07-25
市场动能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升,广东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向深向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扫一扫 看视频

  31岁的李天德放下了手中的纸箱,拿起了电脑。作为广东一家设备工厂的一线员工,16年来,他每天的任务是在13秒内快速完成产品装箱。

  如今,在他生产线固定的位置“站”上了一台灵活自如的机器臂。李天德则退居“幕后”,升级为厂里的技术员,每天对着电脑显示屏,监测机器设备的运行。

  日前,记者参加“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所到之处,见到当地许多企业的工厂里,机器人“挥舞手臂”、工业互联网上阵、云计算助力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2018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市场动能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升,广东制造业正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向深向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以市场为导向撬动企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1985年成立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30多年来围着一张“覆铜板”精雕细琢。

  这张对外界来说颇显陌生的金黄色“薄板”,在电子信息行业的分量可不轻。它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地皮”,能起到互联导通、绝缘、信号支撑的功用。从航天卫星到手机电脑,许多“上天遁地”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掀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主板、芯片、二极管等“硬核”电子零部件就安装在这张覆铜板上。

  上世纪80年代,电子信息的“热浪”席卷广东这片制造热土,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电子产品加工厂。

  然而,“覆铜板”作为电子设备的元器件,却鲜有人涉足,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市场需求,只能依靠“漂洋过海”来的外国产品。

  为填补市场空白,生益科技和许多公司一样,选择落地东莞,用从国外购买的技术加工生产,让覆铜板市场中有了“中国品牌”。

  然而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当时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着一定差距。而市场上不断迭代更新的电子终端产品,对上游元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益科技不再满足做好低端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生益科技开始在高端产品上发力,从2008年导入“精益生产”模式,制定出智能制造路线图,开始企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公司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生益科技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保障。随着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了15个核心创新团队,每年的成果转化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

  覆铜板的生产线有六个主要工序,近十年来,生益科技在一些重复性、劳动力繁重的工序上,已经用机器设备代替人,整个工厂实现50%的自动化,不良率下降、产品能耗降低,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广东来说,最重要的是抓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看来,广东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也要支持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

  在广东,有着51年制造业发展史的美的集团已“脱胎换骨”,变身为一家“科技集团”。

  美的在南沙的一家子公司有着15万平方米的空调加工厂,这里已不见大汗淋漓、背对背低头干活的工人,见到的是工厂里200个灵活的机器人包揽了生产线上绝大部分的“苦力活”,很多一线员工已退居“幕后”,留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只是做一些粗加工。

  在美的,更多的家电产品被嵌入了智能技术,可以对运行参数进行自动检测,提醒用户是否需要保修,用户可以通过产品上的按钮,一键预约维修,“以前我们要等到客户打电话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现在智能家电可以加强我们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提升了用户体验。”美的集团副总裁张小懿告诉记者。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

  2018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形成了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在一些企业看来,机器人代替人“拉磨”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要降低成本和工序上的资源浪费,才能推动提升效益、优化结构的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的重点不是减人。”在生益科技设备部经理钟世华看来,公司2015年导入智能制造理念,目前只是刚打了基础。

  他告诉记者,最初,公司只是在单台设备上进行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就像豆腐块一样,只是单独的一两个生产环节进行了改造。”但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产品之间的数据是独立的,大部分设备上的数据还需要人工去记录,并不便捷。

  后来,公司进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目的是让设备与订单、产品信息相连接,只要产品进入到生产线,工厂里的设备会自动识别产品信息。

  “智能制造是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融合,是产品和生产设备的融合。”目前,生益科技计划在2020年新建一个智能工厂,2022年完成一个旧工厂的智能升级。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的产品研发和装备制造提出更高要求。但企业研发投入和设备改造仍然要靠市场端来推动,如果企业投入改造后会亏本,就没有动力去做设备改造。

  广州富强实业集团总经理王南海对此感同身受,这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公司2014年在清远建立了生产基地,生产汽车的内饰件,也是广汽新能源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这家工厂在新能源汽车内饰件的生产上,设备自动化的程度并不高。王南海表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里做到完全自动化的企业并不多,而眼下引进自动化设备生产新能源汽车内饰件,并非最好时机。

  王南海算了一笔账,因为目前市场上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刚起步,如果汽车主机厂一个机型一年能卖到8000台至1万台时,公司才会考虑引进更多自动化设备来生产配套的内饰件,否则量产达不到,企业投入没有盈利。

  “企业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控制成本。”王南海告诉记者,从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调看,或要5年的时间,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公司生产的机器臂成为目前许多制造业领域的“标配”。

  在销售过程中,他们发现目前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改造中各有各的需求,大企业追求的智能制造不仅在设备上,还要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后台运行系统,实现设备联网;但小企业受成本限制,只能在某几个生产环节上用“机器换人”。

  迈向高端智能制造,一些大企业已经初见成效,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是否只能在门口徘徊?

  在张小懿看来,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拧螺丝也要“拧”到世界级水平

  从“制造”迈向“智造”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分处不同行业,但生益科技和欧派负责人有着共识——制造业的升级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产品升级的高质量决定着高发展的成色。

  钟世华告诉记者,生益科技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许多挑战。公司产品种类多、生产批量小,交付速度快,“我们平均每天有1000多个订单,客户的定制需求特别多,一条生产线升级改造后,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而产品检测没有现成技术,需要企业自己开发,产品的工艺建模也要自己开发。

  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负责人王刚深有感触,与国际上厨具市场的需求不同,国内市场的消费者经常会对产品提出定制化要求,如一块板材,会按照自家空间提出不同长宽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一条生产线上能制作出常规类型的产品,还要能生产特殊规格的产品。而目前在市场上,全自动化加工的设备还没有,很多环节还需要人工来完成。

  王刚去德国参观时看到,工厂里有大量自动化机器设备,更有精湛的人工技术。“他们连拧螺丝都拧得十分专业。”在王刚看来,制造业智能改造过程中,人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培养尤为重要。

  他们在招聘中发现,有些学生说找不到好工作,但好工作同样也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王刚认为,这反映了在制造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中,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十分重要,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也离不开学校。

  在人才建设方面,生益科技一直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通过职位系列改革,打通工程技术专才的职业发展通道,让研发人员有尊严、体面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作为生益科技的研发高级工程师,曾宪平已经在此工作17年。当年,被安排在生产线上工作的他,很难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变成研发岗位中的一员。

  为提高新入职大学生研发、工程化改造技能,生益科技和四川大学合作,开设“工程硕士班”,定点培养人才,更快提升技能。

  只有大专学历的曾宪平破格被“工程硕士班”录取,现在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说日语。

  王刚希望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智造过程中,一线员工能发挥更多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就算拧螺丝也要‘拧’到世界级水平。”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宁迪 林洁 武欣中 视频制作 肖戎川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ala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点赞的好干部,一起致敬他们的“初心”
16:13
“总书记到了我们村”
16:16
六张海报,聆听习近平对志愿者的殷殷寄语
08:34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创新经济模式全省推广
08:57
广东司法机关:民企涉案慎捕 违法“查扣冻”立改
08:57
大湾区干细胞产业有望跑出加速度 新药仍有待突破
08:57
广东本科志愿征集投出3674人 专科录取工作将开始
08:57
广州中考补录6008人 13所学校自招完成率100%
08:57
广州上半年新增减税320亿元 工薪族受益122.7亿元
08:57
为何部分广州人不愿生二孩?主要原因是养育成本高
08:5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