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竞技文化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钢铁之间的“厮杀”与对抗,在当时吸引了一众工程师高手参赛。
彼时,在跨越太平洋1万多公里外的中国山西太原,李蕴洲出生。
2018年初,中国首档以机器人格斗竞技为题材的综艺《铁甲雄心》第一季比赛中,李蕴洲团队所代表的哈工大战队,在迎战英国冠军“宿敌联盟”时惜败,格斗机器人“深海巨鲨”因此搁浅,团队最终止步12强。
2019年7月14日,《铁甲雄心》第二季首播。时隔一年半,李蕴洲团队带“深海巨鲨”杀回战场。
“巨鲨”归来
我们的到访使李蕴洲觉得“意外”。
他忘记了采访。但这个外表看起来和哈工大校园内标准“工科男”别无二致的年轻 CEO,开始严谨地翻看微信聊天记录,反复确认约访时间。“他真的太忙了。”他的创业伙伴说着,分给我们一些糖:“有时候他都想不起吃饭,我们这儿会多备一些糖。”
李蕴洲及其团队参加节目《铁甲雄心》
办公室内,团队成员们参加《铁甲雄心》的照片挂在醒目位置。门口的铁艺架上摆满公司个人和团队所获得的奖状、奖杯及专属于格斗机器人比赛的“战利品”——对手机器人被击碎的零部件。
美国机器人大擂台( Robot Wars US )被公认为是机器人格斗赛事的起源。一个“暴力”的故障吸尘器,给了比赛创办者马克 ·索普灵感。尽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比赛的条件和规模都相当有限,但是在当时已经引起很多人关注。
1997年英国 BBC将赛事进行重新包装,推出电视节目《机器人大擂台》( Robot War )。2004年,诞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格斗机器人大赛 Robogames,成为全美最大规模的同类赛事。伴随格斗机器人制造行业的进步和扩大,一些欧美国家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格斗机器人产业链,进而衍生出机器人俱乐部以及更多的线下比赛。
李蕴洲及其团队在《铁甲雄心》节目中的 battle照片
国外发展了20多年的机器人格斗赛事,终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铁甲雄心》向哈尔滨工业大学递出橄榄枝,李蕴洲团队代表学校参赛。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鏖战了几个月,经历了吵架、长时间疲惫和因意外更换方案等一连串事件后,最终的比赛结果让他们产生了心理落差。比赛结束后,李蕴洲哭了。
如果说第一季还可以找到缺经验、没时间这些“锅”,那么经过多次设计整理和技术迭代,被团队、学校抱以更大期望的第二赛季,没有更多退路。
2019年7月14日,李蕴洲团队在参加《铁甲雄心》第二季比赛的节目首播中,在武器失灵的情况下用驱动钳制住对手,首战告捷。
李蕴洲的团队和“深海巨鲨”
公司门外的走廊里,时而传来欢呼声。这是李蕴洲的伙伴在小型格斗场测试用3D打印出来的机械零件性能。这种“整天玩游戏”的工作氛围的确令很多人羡慕。李蕴洲带领我们参观公司办公室,穿梭在拥挤的、摆得有些凌乱的平台里,不忘“自黑”一下:“我们这儿看着都挺乱的。‘乱’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缘起
在同龄人看来,李蕴洲是那种“无所不能”的典型学霸、一个贴了各种标签的“斜杠青年”。他喜欢足球,偶像是梅西,大三时是学院的足球队长。在每天被创业各种事务分割时间的那段日子里,只有脚踩在足球场上,在激烈的身体对抗唤醒痛觉的情况下,他才获得了难得的松弛时刻。他还是校交响乐团的双簧管首席,小时候“摸”过很多乐器:架子鼓、钢琴、萨克斯、葫芦丝……
李蕴洲参加节目《铁甲雄心》
和多数淘气小男孩一样,李蕴洲小时候喜欢用玩具手枪打灯泡,喜欢拆东西,不放过家里任何一个带螺丝的物件。家人希望他性格稳重一点,还培养他学了4年书法。
2014年9月,李蕴洲以630分的成绩考入哈工大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一时他带领团队创立蓝色魅影团队,历时8个多月所设计的“带载爬楼车”获得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破了哈工大的纪录。在校期间斩获工信部创新创业全国特等奖、春晖创新成果特等奖、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哈尔滨创业大赛一等奖。那段时间凌晨三四点钟睡觉,睡不到一两个小时就爬起来去上课,已经是常态。
李蕴洲手持印有哈工大的校徽的旗帜
也正是经历了那些比赛,他才意识到“做机器人,不需要天赋”。他一直觉得在他的学霸朋友圈里,他自己就是个学渣。玄智科技的技术总监是武术国家二级运动员,笛子演奏8级;他的大学室友会说15国语言,巴基斯坦语学习一周就能达到交流水平,还能迅速掌握阿富汗语、保加利亚语那些冷门语种……
在“卧虎藏龙”的哈工大,李蕴洲沉下心来专注于机器人研发。他相信,只要不断积累经验,工夫到了,结果必然是好的。
造梦
在音乐的艺术表达中,有一种技巧叫“视奏”:当演奏者吹奏一首新的曲子时,演奏当下小节会提前看到下一小节,而后在脑子里进行处理加工以保证演奏过程的连贯性。在创业合作伙伴看来,决定李蕴洲创业能力的很大一部分天赋,恰恰在于他身上的这种“前瞻意识”。
2018年6月,李蕴洲本科毕业。当身边很多同学选择跳出现有环境,去清华、北大读研或是出国深造时,他的选择是“以一种合适的姿势跳出安全区”。
李蕴洲在活动中发表讲话
“ small is powerful,small is beautiful”。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马云所说的这段话,被剪辑在阿里巴巴企业纪录片的片头。李蕴洲在飞机上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当时深受触动,跑到住处熬夜一口气看完。他说自己看80%的电影都会睡着,只有梦想题材不会,“看着看着,你能看到那种力量”。
带着梦想,2017年12月21日,李蕴洲带领团队伙伴共同创立哈尔滨玄智科技有限公司。最初的创业想法很简单,李蕴洲想和伙伴通过接触社会,来了解自己的技术实力。这个由平均年龄24岁、核心成员10人组成的年轻团队,从高功率无刷电机控制及安全算法加密系统研发起步,现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硬件系统,以及国家专利31项。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李蕴洲始终将用户体验感作为产品的核心基因之一。
大学期间李蕴洲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项目:基于激光雷达的自主导航机器人底盘、内行星式复合轮系的设计制造与应用,发明设计了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智能家庭移动安全服务平台、模块化格斗机器人等多台自动化水平高的机器人系统......
李蕴洲和他的公司员工
是保持灵敏的市场嗅觉、继续做开路者,还是跟随市场热度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是李蕴洲一直寻找的平衡点。在保证良好的沟通条件下,他会直接和投资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自己所处在的专业领域,他保持了一贯的专业自信。
对工科类院校来说,大三创业相对算早。玄智科技的“第一桶金”是合作伙伴们的奖学金。团队的年轻化会暗藏问题。“创业就是创人,从创业小白开始先磨合自己,再磨合团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李蕴洲会请大家先“搓一顿”,喝个酒,席间进行一番“初心教育”,实施的是“酒桌版”管理决策。
当你眼前所见是位带着黑色边框眼镜,身着深蓝色 T恤,略显“稳重”的年轻 CEO时,很难再和发火时拍桌大吼的“暴脾气”形象联系起来。“创业就是一个‘共同采坑’的过程,大家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我需要一样什么样的东西,你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就可以了。”如果在解决矛盾时说出过分的话,李蕴洲会直接道歉。
李蕴洲参加活动的留影
公司有着简单时刻表。早上“睡高兴了”再来上班,晚上十二点后再走,或者干脆不走。相对于996的公司,李蕴洲调侃自己的公司是“24、24、24”。
创业之后的人际圈多来源于团队和学校,和一些老朋友的联系得不再频繁。环境改变后,之前的同学、朋友偶尔会视频联系,大家在一起聊得更多的只是一些回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李蕴洲下意识的回答是“回到小时候,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想,就是玩,玩就很开心”。
“但是现在不敢玩了,现在玩等于‘玩死’。”
双重“包袱”
李蕴洲自称多少有点“偶像包袱”。
在《铁甲雄心》第一季比赛播出后,李蕴洲会到网上看网友的评论。被正面、负面评价充斥的网络里,李蕴洲“只挑好的看”。网友的认可,会他觉得欣慰,因为有人理解自己的付出。对于网上的谣言和团队所面对的攻击,他会作出解释——“喷子是一种,但造谣这个是绝对不行的,这是底线”——他于是去那下面留言,但只解释一遍。
李蕴洲生活照
2019年3月,《波西米亚卡狂想曲》在中国内地上映。这是李蕴洲印象中“最近”看的一部电影,买的依然是午夜场。
出差到任何一个地方,他都没有“顺便旅游”过。只买一下当地的特产,带回去给伙伴们,证明“去过那个地方”。
他时刻面临着选择题。这个年轻的95后 CEO的创业正值初期,这需要他时刻和各种状况 battle。他同时在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学位,双重身份已经将他的精力细分到了极致。在课程和出差出现时间冲突时,李蕴洲会做出取舍。2018年末,他曾作为青年代表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办的 APEC未来之声会议,因为那次机会,他申请了三门课程考试的延期。
“我知道我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李蕴洲生活照
对话
ZAKER:一个搞科研的人一旦靠专业技术成为公众人物,跟原来的生活相比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你听过别人对你最贴切的赞美是?
李蕴洲:没有变化(笑)。都说年轻时被关注太多不会特别好。你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被捧上来的,你被关注的那些事情是不是其实还没有做完。但是我其实比较在意我的伙伴对我的评价,如果他们说我“目标感强”、“执行力强”,我会觉得他们确实比较懂我。
ZAKER:身居哈尔滨,你如何看待北上广的所谓“机遇”?
李蕴洲:除了信息的不对称,其他在我看来都一样。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这种个人能力跟你身在哪里事实上没太大关系。这个就像是一个相对较差的学校和一个相对较好的学校,两个学校第一名的能力本身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就是资源匹配不一样。
ZAKER: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网友们现在普遍怀抱着对科学的敬畏。比如央视又采访了袁隆平,大家就会说这些科学家才值得尊重、才值得上热搜,那些小鲜肉不配上热搜什么的。你如何看这件事?
李蕴洲:存在即为合理,倒不应该说谁不配上热搜,而谁应该上热搜。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娱乐消费、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让大家感觉到更幸福、更放松,这是一个必然方向。但科学家的确值得尊敬,这是一个好的社会导向。
ZAKER:你将来想过要进入体制里做公务员吗?
李蕴洲:我觉得我在体制里,它可能会“崩掉” (笑)。小范围内会可能会变得比较“活跃”,我认为思维理念和导向性是可以使我融入进环境的。
ZAKER: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何看待生死?
李蕴洲:我看过很多关于猝死的报道。我听说有人猝死了,是吧,我感觉我也差不多。我感觉如果我按这种模式(工作)的话,我也很有可能猝死。但我又觉得没啥事,无所谓。我还该干我的干我的,熬夜、吃夜宵,睡一宿觉就忘了。人生就是这样的,生生死死,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你基础的责任是什么?就是把亲人的赡养义务和抚养义务做到。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能把他 /她们赡养得多好,能把他 /她们抚养得多好,我认为这就可以了。
ZAKER哈尔滨出品
文 /赵同同
策划 /王坤
视频 /王译楠、王晓悦
设计图 /吴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