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湾南海片区管理局供图
总 策 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 统 筹:孙爱群 马 勇
执行统筹:谢 红 胡润斌 姚志德
佛山市长朱伟接受羊城晚报专访
文/金羊网记者 郑诚 谢红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广东改革开放迎来“二次创业”,珠三角各市充分发力,抢抓机遇、赶超发展。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在广州和佛山之间拔地而起,成为佛山“引进世界科技成果”和“成果落地转化孵化”的重大平台。从5月28日开始,《羊城晚报》策划大型专栏《广佛凝心志 聚力三龙湾》 ,用十多期版面为佛山加油鼓劲,引起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7月25日,羊城晚报总编辑林海利带队对佛山市长朱伟进行专访。朱伟表示,三龙湾是佛山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是佛山打造“一环创新圈”的重要极核,是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
投资3470亿元打造三龙湾
羊城晚报:佛山为何要在93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初衷和具体思路是什么?
朱伟:佛山虽然制造业发达,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但与类似体量的城市相比,缺少在国内排得上号的园区。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湾区各兄弟城市千帆竞发、动作频频,区域竞合态势空前激烈。在湾区三大极点中,深圳—香港极点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澳门—珠海极点有横琴新区、珠澳跨境工业区。而广州—佛山极点缺乏国家级合作平台支撑。
三龙湾位于广佛同城发展核心区域,毗邻广州南站这个国家级高铁枢纽,往来港澳方便快捷,交通优势明显。三龙湾是佛山技术密集型产值最高的地区,集聚着众多优质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平台,产业优势突出。另外,三龙湾生态环境基础好,还是南粤文化、广府文化尤其是“南番顺”文化的核心传承地和发祥地,港澳同胞文化认同感强。综合来看,三龙湾是打造广州—佛山极点重大平台的最佳选择。
去年底,广佛两市签署《深化广佛同城化合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包括三龙湾在内的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确定为重大合作项目。目前两市规划部门正在深入对接,力争今年拿出提交省审议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三龙湾已经梳理出的重点项目有99个,总投资额3470亿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景观、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将实验区打造成同城化合作样板
羊城晚报:您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三龙湾肩负了佛山打造广佛极点核心的重任。三龙湾作为广佛合作实验区的核心区域,如何发挥龙头作用,使广佛合作以及佛山融入大湾区建设上升到新的层次?
朱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佛山极点能否发挥好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佛同城化水平。刚才已经提到,广佛两市正加紧研究规划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其中三龙湾是试验区“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试验区的先导区。我们将以三龙湾建设为抓手,率先探索建立跨城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模式,把试验区打造成为全国同城化合作发展的新样板。
接下来,佛山会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广佛创新主轴,共建广佛港澳青年“双创”高地。通过一体化基础设施与服务网络,依托广佛环线、广州7号线和佛山2号线、4号线等交通基础设施,高效串联既有产业和服务平台,整合形成广佛科技创新主轴,既东联广深科技走廊,又西接珠西先进制造产业带,助推广佛南部融入湾区创新体系。依托广州南站,广佛港澳能便捷利用穗港澳科技研究资源和创新人才优势,形成完整创新产业链,促进广佛-港澳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是打造湾区综合服务枢纽,构筑广佛都会区“第三极”。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战略定位,发挥好人口、产业规模效应,加强与港澳在科技、产业、旅游、医疗等方面合作,强化广佛南部城市服务,实现三龙湾从“园区”型科创主轴向“综合城区”转变,打造广佛都市区第三极城市服务枢纽,与广州主城区、佛山中心城区这两极共同组成广佛都市区的服务核心。
第三,广佛港澳文化同根同源,相互具有较强的身份认同,是广佛港澳合作的强力黏合剂。广州南站是轨道时代外界认知广府的“第一站”,三龙湾毗邻广州南站,应着眼于“港澳所需、广佛所能”,聚焦区域文化认同这一优势,重点争取粤港澳政务中心、港澳内地招商中心、岭南文化旅游中心、湾区媒体交流中心等项目,构筑粤乡粤韵“第一站”。
打造“小而精 秀而美”的标志性区域
羊城晚报:此前您曾表示,2019年要成为三龙湾的起飞之年,三龙湾要坚持项目为王,集中推出一批重点项目。三龙湾片区的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接下来如何设计?
朱伟:三龙湾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小而精、秀而美”的标志性区域。
交通方面,三龙湾规划倡导“绿色出行、慢行优先、智能管理”理念,路网规划要保障日常生活单元具有适宜的规模,注重提供舒适宜人的步行和骑行环境,结合山水文田等各类景观要素打造独具特色的体验型慢行步道,构筑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积极探索和推广智能化交通的发展。同时,坚持外联内通的策略,比如轨道交通在在建广佛环线城际、佛山2号线、佛山3号线、南海新交通试验线、广州7号线西延的基础上,近期重点加快推动佛山4号线一期、11号线、6号线以及广州10号线西延(前期研究)、广州19号线西延(前期研究)等5条对接轨道建设。
生态方面,三龙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守护“半城半绿三分水”的绿色基底,构建碧环绕芯、城绿交融、城水交辉的生态格局。加快建设不同形态和规模的绿色开放空间,努力实现市民慢行20—30分钟进大型生态绿地、15分钟进组团绿地、5分钟进社区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目标。
公共服务方面,三龙湾作为一个综合性城区,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生活公共服务,更需要提供特色化专业服务。我们将建设“城市—片区—单元”三级公共服务设施+特色化服务中心体系,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项目落地。
三龙湾引领佛山全市创新发展
羊城晚报:在三龙湾,聚集着一批“高精尖”领军企业,另外,省级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一期已于去年底全面动工,并将于2020年6月投入运营。随着季华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和科研院所的落地,三龙湾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高地、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平台。在科技创新方面,三龙湾未来承担怎样的角色?
朱伟: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平台,是佛山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是佛山打造“一环创新圈”的重要极核,是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大引擎。围绕这一角色定位,三龙湾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重点是加快集聚高端研发机构,以培育国家实验室为目标,推进季华实验室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协同联动的原则,依托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国外科研组织以及美的库卡、博智林等本土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
二是推进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加快集聚高水平高等院校,引进香港知名大学合作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理工大学,大力支持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三龙湾筹办研究生院、特色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补齐佛山在高等院校质量和数量上的短板。深化职业教育和培训校企合作,借鉴欧洲工程师学院、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实施“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骨干企业”的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领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能人才。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全球先进科技成果在三龙湾转移转化,一方面依托中德、中欧合作机制,鼓励欧洲高水平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实现产业技术转移落地;另一方面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港澳科技成果离岸孵化与转化应用基地,争取先进科研成果率先落地转化。